农一师一团
农一师一团,成立于1953年,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该团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团部驻地为阿拉尔市金银川镇,北靠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和南疆铁路,距离阿克苏市以西63公里。农一师一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疆铁路和314国道以及阿咯高速公路穿行而过。
概况
一团位于阿克苏地区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沙井子垦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阿克苏市西南方向314国道63公里处。团部驻地阿拉尔市金银川镇,南疆铁路和314国道、阿咯高速公路穿行而过。
经历过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两万五千里长征、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南泥湾大生产、中原突围、南下北返、保卫革命圣地延安市,战功卓著,千古流传。一九四九年,在进军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中,进驻新疆,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屯垦戍边”的命令,于一九五0年七月来到戈壁荒漠沙井子,拉开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序幕。在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开垦出了万倾良田。一九五三年三月,正式组建了“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团”,成为兵团最早的中国农垦集团团场。
1953年以前曾有商贾路过在这里。他们极度饥渴时,掘井找水,只挖出了一些流沙。从此,这里得名“沙井子”。
50年后的今天,沙井子变成了金银川。农一师一团已成为现代化的农垦团场。1984年全国地名普查时,这里以铺向天边的稻浪和棉海的富有,被命名为“金银川镇”。
五十四年艰苦创业,五十四年沧桑巨变。一团已发展成为有总人口2.13万人,在职职工4724人,离退休职工4346人,有农业生产连队22个,非农业单位17个。耕地面积20.8万亩,播种面积18.3万亩,林地面积2.5万亩。有采棉机12台,大马力拖拉机16台,各类中型机车240台,配套农机具800台架,农机总动力32436千瓦,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国农垦集团团场。
一团创建于1953年3月,是兵团成立最早的团场,其前身为战功卓著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718团,解放战争时期的步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十四团。按照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建团60多年来,团场荣获国家级荣誉70个,兵、师级荣誉1334项,率先跨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行列、摘取“全国先进文化县”桂冠。连续多年获得兵、师“文明团场”称号。
2013年1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 《关于同意阿克苏市、阿瓦提县、柯坪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及设立金银川镇的批复》,阿拉尔市金银川镇成为兵团管辖的第四个建制镇,镇政府驻一师一团团部。
团镇总规划面积56万亩,有25个基层单位,包括金沃农业公司、金正国资公司、金筑建设投资公司等4个公司,金银川路、希望路、新皇宫等8个社区,以及团中学、团医院等13个事业单位。团镇总人口2.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730人;在职职工4535人,离退休职工4424人。
近年来,一团金银川镇紧紧围绕城镇崛起、工业振兴、创新引领、民生保障“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化”进程。2015年,团镇农业播种面积20万亩,已经形成粮棉、林果、畜牧“三足鼎立”的良好格局,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3%。金银川城镇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已建成城镇住宅5689户,城镇化率达到71%,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职工创业园“一园四区”初步成形,产值过亿;投资参股的大型工业企业运行平稳。
奋斗目标
一团“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亿元,年均增长23.6%,其中,一产增加值8.6亿元,年均增长13.4%;二产5.15亿元,年均增长54.8%;三产增加值3.5亿元,年均增长3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实现职均收入6万元以上,实现财务利润2.5亿元以上。三产比例达到:50:30:20。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一城一镇”基础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级沙井子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城市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经济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一团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06年,又实现了“十一五”开局年的开门红,全团实现生产总值3.12亿元,比2005年增长22%,17万亩棉花总产籽棉6850万公斤,比2005年增加960万公斤,籽棉平均单产402.9公斤,比2005年增加59公斤,有11个连队籽棉平均单产达到403公斤以上,全团有2000亩棉花达到50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粮食总产2000万公斤,实现利润3048万元,大田一线承包职工收入44670元(含10%减负和税费改革补助金),人均收入7200元,全团自营经济总收入51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700万元,牲畜养殖59000头(只),产肉1620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粮食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地方武装预备役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全国农机达标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市)等多项荣誉和自治区、兵团党委的表彰奖励,较好地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
2014年,一团金银川镇完成生产总值15.54亿元,增速达到36.8%;其中,一产实现9.32亿元,增长24.3%;二产实现3.84亿元,增长80.3%;三产实现2.8亿元,增长61.8%;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0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