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德
刘思德,男,汉族,1964年9月生,湖南汨罗市人,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2008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广东省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刘思德本硕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刘思德长期从事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诊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先后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其创立的内镜下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可切除极低位直肠的侧向发育型肿瘤,该成果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获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刘思德曾被授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人民政府杰出专家”“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学历经历
1981年8月至1986年7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学习,获医学学士。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学习,获内科学硕士学位。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8月起,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科副主任等职。
现任广东省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担任职务
社会任职
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民盟广东省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南方医科大学支部第二届、三届主委。
学术任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消化病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肠镜学组组长,《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指南》起草人,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组成员,并担任多本SCI杂志与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与审稿专家。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刘思德当选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22年6月27日,民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刘思德为民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诊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主要成果
截至2025年,刘思德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各项科研经费累计7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其创立的内镜下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可切除极低位直肠的侧向发育型肿瘤,该成果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军队及省部级其它奖项6项,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获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创新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刘思德于2001年最早在国内报道大肠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此后,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诊治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尤其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进行了多项创新和改进,解决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平坦型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技术难题,EMR手术数量和疗效居国内领先地位,该方面研究成果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第一作者)。
提出新型单气囊小肠镜的设计思路
小肠全长达6米,且高度游离,传统推进式小肠镜无法完成经口送达盲肠的全小肠检查。2003年问世的双气囊小肠镜经口送达盲肠的成功率低,检查时间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针对双气囊小肠镜存在的以上不足,刘思德提出了引导式单囊小肠镜的设计思路,并于同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提出数字化图像过滤系统的设想
针对胶囊内镜的海量图像存在人工读片效能低下容易漏诊的缺陷,刘思德提出数字化图像过滤系统的设想并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及省部“产学研”项目重点资助,这一系统可将胶囊内镜海量图像中无诊断价值的图像过滤掉90%以上,可极大提高诊断效率。
提出人工肝新型生物材料研究思路
在生物人工肝研究方面,刘思德针对人源性生物材料及人源性肝干细胞研究提出了创新观点,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肝腺瘤细胞全功能永生化建株研究”的设想并于2007年获国家“863”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的两个重点项目资助,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及子课题负责人。
两会活动
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建议,强化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如在社区和乡镇(街道)卫生服务站设立专门的老年全科医生岗位,并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建议:提升医保资金中用于疾病预防与筛查早诊比例,将恶性肿瘤筛查早诊的适宜技术尽早纳入医保。“在前期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良好且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的适宜技术,及时纳入国家医保覆盖范围。这将大大提高居民参与疾病早诊筛查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早诊率,大幅降低疾病死亡率和治疗成本。”此外,他还提出,进一步加强社区医院在重大疾病早筛方面的作用,发挥社区医院在健康保障方面的作用,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构建更科学的重大疾病早诊筛查防控体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思德.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2025-03-06
我科刘思德主任当选民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消化病网.2025-03-06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南方消化病网.2025-03-06
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建议将恶性肿瘤早诊筛查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楚天都市报.2025-03-06
名医名家.南方消化病网.2025-03-06
王学成当选新一届民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南方网-南方plus.2022-06-27
我省13位同志当选民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微信公众号平台-民盟广东省委员会.2025-03-06
我校民盟支部完成换届. 南方医科大学.2025-03-06
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思德.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 .2025-03-06
南方有嘉木----记南方医院消化科刘思德教授.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2025-03-06
刘思德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2025-03-06
刘思德:中国“5G+AI ”胃肠镜检查技术应用第一人.央广网.2025-03-06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建议为孤寡失能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中国新闻网.2025-03-06
两会这些声音与健康有关.中国新闻网-新浪微博.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