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二世
弗朗茨二世(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是神圣罗马的末代皇帝(1792年—1806年)和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835年)。他是利奥波德二世和玛利亚·路易莎的儿子,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 在弗朗茨二世即位时,德意志帝国城邦割据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失去实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意志诸城邦的分化,帝国的前景并不乐观。弗朗茨二世发起了四次反拿破仑·波拿巴的神圣同盟,但都被拿破仑打败,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奥地利的国力,为日后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为了对抗即将称帝的拿破仑,弗朗茨二世于1804年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并自称为奥地利皇帝。然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奥地利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惨败,维也纳也多次被法军攻陷。最终,双方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和莱茵联邦条约,拿破仑领导的莱茵邦联成立。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的封号,只保留奥地利皇帝头衔,解散了神圣罗马。这标志着历经了844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终结。弗朗茨二世随后臣从于拿破仑·波拿巴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提尔西特同盟,无法干涉第七次俄土战争。他还被迫以和亲的方式,将女儿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大幅度衰落,无法恢复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在拿破仑倒台后,弗朗茨二世主持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并在首相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的领导下成立了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试图恢复欧洲的旧秩序以抵消自由主义的影响。然而,他也被迫制定宪法并承认了一些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弗朗茨二世的姑母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决。
人物生平
弗朗茨二世就任神圣罗马皇帝时,德意志帝国城邦割据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失去实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意志诸城邦的分化,帝国的前景并不乐观。第二次反法同盟结束后,神圣罗马帝国丧失了全部意大利领地,瑞士更成立赫尔维蒂共和国,掠夺了奥地利公国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部的领地。为了对抗拿破仑·波拿巴即将称帝的野心弗朗茨二世皇帝于1804年8月10日成立奥地利帝国,自称奥地利皇帝。第三次反法同盟后,弗郎茨二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惨败,神圣罗马首都维也纳被法军三次攻陷,奥地利军被全歼,双方签订《普雷斯堡和约》,莱茵联邦创立,1806年8月6日弗郎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只保留奥地利皇帝头衔。至此,历经了844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宣告终结。弗朗茨二世再度被迫臣从于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提尔西特同盟中。不可干涉第七次俄土战争。
弗郎茨二世发起了四次反拿破仑·波拿巴的神圣同盟,都被拿破仑打败,而且大大削弱了奥地利的国力,间接导致日后普鲁士的崛起。1806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强行解散了神圣罗马,历八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奥地利帝国成为莱茵联邦的一部分。弗郎茨二世被迫以和亲的方式,把女儿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从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大幅度衰落,无法恢复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弗郎茨二世在1814年拿破仑倒台后,立即主持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在首相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领导下成立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企图恢复欧洲的旧“秩序”,以抵消自由主义的影响,但后也被迫制定宪法,承认部分改革。在1848年革命后,维也纳体系被推翻,弗朗茨二世用尽一生精力维系的奥地利帝国崩溃,匈牙利、波西米亚、巴尔干各国民族主义纷起。
法国大革命中被断头的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弗郎茨二世的姑母。
奥斯特里茨战役(德语:Schlacht bei Austerlitz ,1805年12月2日),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它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登位后,积极加强登陆英国本土的战备活动。惊慌失措的英国联络奥地利、俄罗斯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俄在东线向法国发起强大的攻势。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放弃了登陆英伦的计划,立即挥师东进,在乌尔姆要塞围歼了奥军主力。1805年11月13日,拿破仑进占维也纳,奥皇弗兰茨及朝臣逃往摩拉维亚地区首都布尔诺。拿破仑在维也纳并没有停留,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追歼逃敌。他命令若阿尚·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11月20日,拿破仑·波拿巴击败联军司令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所率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进入布尔诺。俄军随奥皇撤至奥尔莫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那里。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4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法军前哨部队的去路。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战争史上一次最著名的、最辉煌的战役打响了,这一天,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的普拉岑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上,三国皇帝展开了一场血腥大会战。这日拂晓前,俄奥联军分成6路纵队开始进攻。联军北面两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和利赫特尔斯登指挥,他们横越布尔诺——奥斯特里茨大道攻击由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所防守的北段,君士坦丁堡大公指挥的俄国近卫军则作为预备队跟在两支俄军后面。中央方面,科洛华特指挥的奥军25000人攻击在柯贝尼茨的苏尔特的第4军。联军攻击的主力则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共有3个纵队,33000人,由俄将布克斯盖弗登指挥,指向在戈尔德巴赫河畔的苏尔特军的南段。
战斗一开始,联军由于在数量上占优势,作战取得一定进展。法军右翼阵地的索科尔尼兹和狄尔尼兹村相继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攻取。拿破仑·波拿巴立即把左右翼预备队的达武的第3军调了上来,向俄军左翼进行反冲击。经过一番激战,俄军伤亡惨重,并被逐往戈尔德巴赫河。
上午7点30分,掩盖着谷地的浓雾刚刚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到普拉岑高地几乎已无俄军防守,他立刻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他命令苏尔特率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这两个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从而将敌人切成两段。科洛华特纵队在行军中受到侧面攻击,秩序大乱,四下溃逃。俄罗斯皇帝、总司令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以及司令部正是跟在这支纵队之后,因而失去了对联军的控制。
在北段,拉纳成功地击退了巴格拉吉昂的攻击。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波拿巴令其左翼向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起全面进攻。俄军作战十分英勇,对法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在南段,布克斯盖弗登受到苏尔特和达武两支兵力的夹击。面对法军火炮的猛烈轰击,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狄尔尼兹和察特卡尼之间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敌军整团整团地掉在湖里淹死了,有的则被法军的霰弹击毙,其余的则当了俘虏。
婚姻子女
弗朗茨一生结婚四次,共有四子九女,其中五女二子活至成年。
第一次婚姻:1788年娶符腾堡的伊丽莎白公主,有一女。
卢多维卡·伊丽莎白(1790-1791),夭折。
第二次婚姻:1790年娶其姑表妹兼舅表妹两西西里的玛丽亚·特蕾莎公主,有四子八女。
玛丽·路易莎(1791-1847),法国皇后,帕尔马女公爵,有过三次婚姻。
斐迪南一世(1793-1875),1831年娶第二代表妹,撒丁的玛利亚·安娜公主,无子女。
玛丽·卡洛琳(1794-1795),夭折。
卡洛琳·卢多维卡(1795-1797),夭折。
玛利亚·利奥波蒂娜(1797-1826),葡萄牙王后和巴西皇后,1817年嫁给佩德罗一世,有三子四女。
玛利亚·克莱门汀娜(1798-1881),嫁给舅舅,两西西里王子利奥波多,有一女。
约瑟夫·弗兰茨·利奥波德(1799-1807),夭折。
玛利亚·卡洛琳(1801-1831),1819年嫁给萨克森王储(后来的腓特烈·奥古斯特二世),无子女。
弗兰茨·卡尔大公(1802-1878),1824年娶巴伐利亚王国的苏菲·菲德丽卡公主,有四子一女(包括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马西米连诺一世)。
玛利亚·安娜(1804-1858),终生未婚。
约翰(1805-1809),夭折。
阿玛丽·特蕾莎(1807-1807),夭折。
第三次婚姻:1808年娶堂妹,奥地利埃斯特的玛利亚·卢多维卡女大公,无子女。
第四次婚姻:1816年娶巴伐利亚州的卡洛琳·奥古斯塔公主,无子女。
参考资料
奥斯特里茨战役简介:拿破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趣历史网.趣历史网.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