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
《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林则徐在广州市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搜集外国的报纸和书籍,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主持汇编成《四洲志》一书。《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四洲志》提供了中国人早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主要资料来源。陈胜粦认为该书“具有开创新风气的划时代意义”。
创作历史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让师爷把英国人休·慕瑞所著的《地理百科全书》(译为《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休·慕瑞的原著于183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林则徐在1840年从马礼逊学校的美籍校长鲍留云牧师处取得此书,林则徐手中的可能是1837年在美国费城出版的增订版。林则徐要求幕僚梁进进行翻译,部分内容经林则徐修改后,《四洲志》大致完成。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5年,魏源获得《四洲志》的译稿,并在其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1931年,《四洲志》在上海石印。
作品价值
《四洲志》详细列出了当时所知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对世界各教的描述。
创作背景
《四洲志》是清林则徐主持编译,共一卷。1839年(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市,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人慕瑞所著,1836年伦敦出版。林氏组织师爷将此书全文译出,并采加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世界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书称四大部洲者,用沿佛书旧称。后魏源受林氏所嘱,以此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据西人记载有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刊本。通行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本。
参考资料
从林则徐的《四洲志》到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03-06
《四洲志》:近代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澎湃新闻.2024-03-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词条】《四洲志》.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