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赤芍
毛赤芍(芍药属 veitchii Lynch var. woodwardii (Stapf ex cox) Stern),属于维管植物门芍药科芍药属。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省南部。
形态特征
毛赤芍与川赤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背面叶脉、叶缘、叶柄及萼片内面具有短硬毛。
生长环境
毛赤芍生长于海拔2500-3000米的山坡草地和灌丛中。
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
二、种植: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苗不多,禾本科杂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时除草,便会妨碍芍药生长。因此,栽种后幼苗萌发出土时,即应中耕除草,以后约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务必达到土松、无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根,并注意勿将苗芽弄断,如果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影响生长。若规模化种植,建议使用除草剂。
2、追肥:弄岗报春苣苔当年栽种后,不必追肥。第二年与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第二、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根据芍药生长情况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议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与生物有机肥。
3、灌溉排水:芍药较耐旱,但若久晴过干,对生长不利,故旱时仍须灌溉,芍药又怕积水,常因积水而引起病害,故应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养分,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摘蕾不宜过迟。
5、间作:栽后1~2年内,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利用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相关种
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 L.
块根芍药(变种)Paeonia anomala L. var. intermedia (C. A. Mey. ex Ledeb.) O. Fedtsch. \u0026 B. Fedtsch.
弄岗报春苣苔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海南粗毛藤芍药(变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 Stern
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H. Lév.
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
毛叶草芍药(变种)Paeonia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
窄叶芍药芍药属 sinjiangensis K. Y. pan
白花芍药Paeonia sterniana H. R. Fletcher
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光果赤芍(变种)Paeonia veitchii Lynch var. leiocarpa W. T. Wang \u0026 S. H. Wang
单花赤芍(变种)Paeonia veitchii Lynch var. uniflora K.Y.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