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净光塔

净光塔

贞元无垢净光塔,又称“石塔”,位于琅岐岛南涧寺东侧,始建于天宝,历经多次重建和改建。最初由观察使柳冕在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以石建造,赐名为“贞元无垢净光塔”。后来在五代十国时期被重建,更名为“崇妙保圣坚牢塔”。塔身共有七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佛像雕刻。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塔石曾在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飞坠,导致塔身受损严重。

历史沿革

初建

贞元无垢净光塔最初由观察使柳冕在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以石建造,赐名为“贞元无垢净光塔”。

破坏与重建

唐乾符六年(879年),塔遭黄巢之乱破坏。五代时期,王延羲在原址重建,命名为“崇妙保圣坚牢塔”。

自然灾害影响

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五日,一场大风吹倒了塔的部分石块,随后塔身逐渐倾斜倒塌。

文化价值

贞元无垢净光塔不仅是宗教建筑,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塔身上保存有多幅石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信仰文化。此外,多位诗人留下了关于石塔的诗歌作品,如明代林恕的《登石塔》和清代龚景瀚的《观伪闽石塔碑刻》,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石塔的历史意义,也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料记载

铭并序

唐庾承宣《无垢净光塔铭并序》详细描述了塔的建立过程及其象征意义。文中提到,塔的建立是为了弘扬佛法,积聚福德,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忠诚和祝福。

塔记

后晋林同颖《崇妙保圣坚牢塔记》则讲述了塔的重建背景和工程细节,强调了塔对于地方安定的重要作用。

艺术描写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提及贞元无垢净光塔。明朝林恕的《登石塔》和清朝龚景瀚的《观伪闽石塔碑刻》等诗词,通过艺术手法描绘了石塔的形象和历史变迁,丰富了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识。

参考资料

【宝鸡文物览】净光寺塔.宝鸡新闻网.2024-08-20

净光寺塔相关.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20

了解净光佛塔.美篇.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