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渐
欧阳渐(1871年-1943年2月),字竟无,宜黄县人,中国近代佛学居士。
欧阳渐在20岁时通过捐资获得了秀才的功名,后进入了南昌市的经训书院跟着叔父宋卿公钻研程朱理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他转向去钻研陆王心学,同时结识了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桂伯华,从而接触了佛法。1906年,欧阳渐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下定决心一心归向佛法。而后在1907年前往南京,跟随着杨仁山居士开始学习佛法,并乘船东渡去了日本搜寻那些在佛教方面有价值的古籍。1912年,欧阳渐和李证刚、桂伯华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佛教会。1922年,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他组织师生积极认真地校对刻印佛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欧阳渐率院众携经板至四川江津,建立中国内学院蜀院,主持该院仍讲学刻经,直到1943年2月去世。
欧阳渐一生刻佛典达2000卷。对法相学有较深研究,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的观点,认为佛教是包罗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其著作有《竟无内外学》26种30余卷。
人物生平
欧阳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里,他从小就刻苦地读书学习,到了二十岁的时候,通过捐资获得了秀才的功名。然而,欧阳渐对科举考试、追求功名这件事并不是很看重,于是进入了南昌市的经训书院学习。在那里,他跟着叔父宋卿公钻研程朱理学,对经史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据,同时还擅长天文和算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欧阳渐看到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糕,于是便改变了治学的方向,专门去钻研陆王心学,心里盼望着能够凭借此来挽救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此时,他有一位好朋友叫桂伯华,从南京回来后,就劝说欧阳渐去学习佛法,也正是因为好友的这番劝说,欧阳渐开始对佛学加以关注了。
光绪三十年(公元 1904 年),欧阳渐已经三十四岁了,他去北京参加廷试,在结束后往南返程的途中路过南京,还特意前往金陵刻经处,拜访了杨仁山居士。经过杨仁山居士的一番教导,欧阳渐对佛学的信念变得越发坚定了。此后没多久,欧阳渐回到了宜黄县,在那里兴办了一所正志学堂。他亲自制定学堂的科目,编写教学用的课本,还亲自给学生们授课。1906年,36岁的欧阳渐正在广昌县担任教谕这一职务,结果遭遇了母亲去世的变故。就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下定决心 “断绝吃肉食,摒弃色欲,杜绝在仕途上谋求发展,一心归向佛法,希望能够获得彻底的解脱。”
1907年,欧阳渐前往南京,跟随着杨仁山居士开始学习佛法。没过多久,他遵照杨仁山居士的吩咐,乘船东渡去了日本,目的是去搜寻那些在佛教方面有价值的古籍。在日本东京的时候,欧阳渐结识了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有关佛学的各类问题。从日本回国之后,欧阳渐想着要筹集一笔经费,好让自己能够长时间地、心无旁骛地去学习和研究佛法。于是,他接受了两广优级师范学校的邀请,到那里去担任教师。不过后来因为生病的缘故,他辞去了这份工作。之后,欧阳渐和友人李证刚一起在九峰山经营农业方面的事务,期间又生了一场大病。经历了这些波折后,欧阳渐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佛法。1910年,欧阳渐再一次前往南京,依靠杨仁山居士继续深入地研究佛法,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钻研慈氏法相唯识学上了。1911年,杨仁山居士去世了,在临终前,他把金陵刻经处的编校以及刻印相关事业托付给了欧阳渐先生等人。
时值辛亥革命军攻打南京,欧阳渐坚守在金陵刻经处四十多天,成功保全了经版。1912年,欧阳渐和李证刚、桂伯华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佛教会,想要激励僧徒进行自我救助,主张实行政教分离。然而,由于佛教会的宗旨无法实现,最终解散了。此后,欧阳渐不再过问外面的事务,一心专研佛典。欧阳渐先生尊崇杨仁山居士的遗志,首先,他按照杨仁山居士的遗嘱,在民国七年(1918 年)刻成了《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并且还写了一篇长长的序言,阐述了慈氏法相唯识学一本十支的深奥义理,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过的观点。
1922年,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他继续组织师生积极认真地校对刻印佛典。在前期,刻成了唐朝法相唯识学的重要经论、章疏一百多卷,为研究法相唯识学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原始资料。1927 年之后,在他的带领下,内学院刻经的重点转向了刻印《藏要》。考虑到佛教经籍数量庞大、编排混乱,错误之处层出不穷,给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他计划精心挑选重要的经典,谨慎选择版本,严格进行校勘,编成一部《藏要》,供学习、研究佛学的人使用。经过内学院师生二十年的努力,最后编选刻印成了《藏要》三辑,总共收入经律论七十三种。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欧阳渐率院众携经板至四川江津,建立中国内学院蜀院,主持该院仍讲学刻经,直到1943年2月去世为止。
个人生活
欧阳渐的父亲仲孙公在农部任职长达二十多年,不过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母亲姓汪。欧阳渐在六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变得贫寒起来。
主要成就
欧阳渐一生刻佛典达2000卷。对法相学有较深研究,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的观点,认为佛教是包罗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其著作有《竟无内外学》26种30余卷。
求真去伪
求真去伪,这是欧阳渐在佛学研究过程中的根本志向之一。所以,在瑜伽唯识学这个领域,他向上继承了唐僧、窥基的学说,更远地追溯并承接了弥勒佛、无著、世亲的思想;而在中观般若学方面,他则是直接遵循龙树、提婆所开辟的传统道路,竭尽全力去梳理清楚那些伪经以及各种异端学说当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在这一点上,欧阳渐并不会受到老师观点的束缚。比如说,杨仁山居士对《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这两部在中国佛教各宗派里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经典,那是推崇到了极点,甚至还提出要以《大乘起信论》作为基础,创立一个叫做马鸣宗的宗派。然而,欧阳渐却果断地摒弃了这两部经典。他觉得,《起信论》里所讲的 “真如缘起” 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它带来的危害可不小,不仅仅体现在佛学理论方面出现了偏差,而且还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佛教的学风,导致错误的观念四处蔓延,很难再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藏要经叙・大乘密严经》中就有相关阐述)。正因为如此,欧阳渐对于以《起信论》作为立教依据的天台宗、华严宗,也秉持着批评的态度。
法相唯识
欧阳竟无在佛学理论方面十分推崇法相唯识学,并且对其有着精深的钻研。他通过梳理和研究法相唯识学的发展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见解,那就是认为唯识和法相在理论上有着诸多不同特点,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理。他觉得,从印度瑜伽行派弥勒佛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先确立了法相,之后才创立了唯识。所以在《瑜伽师地论》这部著作里就有所体现,其中 “本地分” 详细阐释了法相,“决择分” 则是对唯识进行阐明。
往后,“无著概括了《瑜伽师地论》里的诸多法门,诠释了《阿毗达摩经》的主要宗旨,进而开创了法相、唯识这两大宗派”。具体来讲,以《瑜伽》作为根本,“通过《摄论》(也就是《摄大乘论》)来进行抉择,把《分别瑜伽》(这部论相传是弥勒说、世亲释的,不过并没有传译过来)当作依据,在《二十唯识》《三十唯识》中进一步拓展,并且起源于《百法明门》,这样便形成了唯识宗”。“依靠《集论》(即《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来进行抉择,以《辨中边》作为根据,在《杂集》(也就是《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里进行拓展”,“而且也是起源于《五蕴》,这样便构成了法相宗”(这部分内容出自《法相诸论叙》)。
除此之外,欧阳渐在相关的经论叙著当中,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对法相学和唯识学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找翻阅一下。关于欧阳渐提出的法相、唯识为 “两种学” 的这个论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佛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会通众家
欧阳渐在佛学理论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会对印度佛教各个流派的学说进行融会贯通,一心想要获得对佛学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他不但深入探究《瑜伽》《唯识》的义理,而且对于《般若》《涅盘》等诸多经典,也都竭尽全力去钻研其中的含义。他曾经这样讲过:“佛法整个体系的脉络,就是《般若》《瑜伽》所蕴含的教义,龙树、无著所创立的学说,还有鸠摩罗什、唐僧所翻译的经文。”
在他看来,龙树、无著所创立的学说,以及《般若》《瑜伽》所承载的教义,它们之间并非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反而是相互补充、配合,最终能达到同一个目标的。所以,他着重强调说:“经文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学问又何必局限在某个固定的范围里呢。龙树和无著的学说,就如同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缺一不可”(出自《院训・释教》);“《般若》讲的是真实的义理,《瑜伽》讲的则是方便施行的义理,它们二者就好像车子具备的两个轮子一样重要”(出自《维摩诘所说经叙》)。在 1937 年夏天的时候,欧阳渐召集门下弟子讲授 “晚年定论”,又一次着重强调了要把瑜伽与中观融合在同一个境界之中的想法。
除此之外,欧阳渐还曾经尝试用佛学去融合吸纳《大学》《中庸》里格物、诚明等道理(他曾经说过:“孔子的学说大体都涵盖在《大学》《中庸》之中了”,他认为 “孔子和佛所讲的理义是相同的”(出自《覆蒙文通书》),尽力想要把佛学和儒学贯通起来。
人才培养
在佛教教育这一方面,欧阳渐成立了佛学研究部,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讲授佛学知识。后来成为他最得力助手的吕澄,当初就是佛学研究部的第一批成员。
欧阳渐和当时一批很有名望的学者,像沈子培、陈伯年、梁启超、熊秉三、蔡孑民、章太炎等等,共同发起要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基础上筹建支那内学院。经过长达四年的筹备工作,支那内学院在 1922年7月正式成立了,由欧阳渐担任院长,吕澄担任教务长。1943 年欧阳渐去世之后,就由吕澄接任院长这一职位了。到了 1949 年的时候,支那内学院改名为 “中国内学院”,1952 年经过内学院董事会的决议,自行停办了。
在支那内学院存在的这三十年历史当中,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非常著名的佛教学者。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梁漱溟、熊十力、吕澄、汤用彤等人,都和支那内学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佛学大师——欧阳竟无 .宜黄县政府.2024-11-19
欧阳竟无.抚州史志网.2024-11-19
欧阳竟无(欧阳渐) 的全部作品 (12).豆瓣.2024-11-19
欧阳竟无(欧阳渐) 的全部作品 (12).豆瓣.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