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车驶向圣地
《囚车驶向圣地》(法语:Train de vie;罗马尼亚语:Trenul vieţii)是一部1998年的悲喜剧电影,由拉杜·米赫罗执导,利昂尔·阿贝兰斯基、Rufus、Clément Harari、Michel Muller等主演。该片由法国、比利时、荷兰、以色列和罗马尼亚合作制作,以法语拍摄,并于1998年9月16日在德国上映。
剧情简介
1941年,小镇上的施洛莫(Lionel Abelanski 饰)在森林中疯狂奔跑,他必须告诉其他人他在附近小镇见到的纳粹恐怖。他告诉了拉比,他们召开了一次镇上的会议。起初,许多人不相信施洛莫的话,但拉比相信了他。在思考和争论中,施洛莫建议他们建造一列火车,假装成纳粹将他们运送到集中营,而实际上他们要经由俄罗斯前往巴勒斯坦。于是“生命列车”诞生了。
在法国南部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小村庄,人们为了逃避德军的屠杀和迫害,决定举村迁徙逃往圣地——耶路撒冷。全村人变卖财产,捐资购买了一列火车,由一些人乔装成德国官兵,以押运犹太人去集中营为名,巧妙地逃过了德军的耳目,经苏联逃往以色列等地。
在逃离东欧乡村的途中,火车的居民之间出现了紧张局势,与真正的纳粹以及共产党游击队的接触,以及与罗姆人的交往,直到社区到达德国和苏联火线之间。面对路途中的艰难与凶险,胆小懦弱的人变得勇敢坚强了,平时疯疯颠颠的人也变得聪明机智起来,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在经历了一番生与死的洗礼,善与恶的较量之后,人们用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光明的彼岸。
故事以施洛莫本人的旁白结束,他讲述了火车抵达苏联后他的同伴们的故事:有些人前往巴勒斯坦,有些人留在苏联,甚至有些人去了美国。当他说这些话时,镜头切换到他的脸部特写,他说:“这就是我小镇的真实故事……”,但随后镜头快速拉远,他笑着穿着囚犯服装出现在集中营的铁丝网后面,最后说:“是的,几乎是真实的故事!”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制作背景
1996年,作为《囚车驶向圣地》的竞争对手,《美丽人生》的编剧兼导演罗贝托·贝尼尼收到了《囚车驶向圣地》的剧本,并被编剧兼导演米哈伊莱亚努邀请出演村庄白痴施洛莫的角色,但贝尼尼拒绝了,并后来创作并执导了《美丽人生》。米哈伊莱亚努拒绝公开讨论贝尼尼是否剽窃了他的电影,而是更愿意说他和贝尼尼制作了“两部非常不同的电影”。
获得荣誉
作品评价
电影评价
《囚车驶向圣地》在评论聚合网站烂番茄上获得了64%的“新鲜”评分。根据15条评论的加权平均值,Metacritic为《囚车驶向圣地》分配了62的综合评分,表示“普遍好评”。许多评论家对比了《囚车驶向圣地》和其当代竞争对手《美丽人生》和《谎言雅各布》,因为这三部电影都于1999年在北美上映,但《囚车驶向圣地》是首部制作完成的。尽管《谎言雅各布》几乎遭到一致批评,评论家们对其他两部哪部更适合作为“大屠杀喜剧”存在意见分歧。
华盛顿邮报的德森·豪认为《囚车驶向圣地》是对《美丽人生》的“不够引人入胜的翻版”,ReelViews的詹姆斯·贝拉丁利发现该片的喜剧“过于‘法式’,倾向于荒谬和闹剧”。SlicedWire的罗布·布莱克韦尔(虽然不反对大屠杀悲喜剧的想法)发现这三部电影各自存在独特的缺陷。波士顿环球报的吉姆·沙利文发现《囚车驶向圣地》“比《美丽人生》要好得多”。达拉斯观察家的琼·奥本海默称赞《囚车驶向圣地》比其他两部电影都要“优秀得多”,电影com的亨利·卡博特·贝克甚至将其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93年获奖的大屠杀剧情进行了比较,称《囚车驶向圣地》“与辛德勒的名单一样虔诚,同样成功”,并认为关于1999年的两部竞争对手电影,“没有一部电影的导演或表演比《囚车驶向圣地》更好”。世界社会主义网站的斯特凡·斯坦伯格声称,《囚车驶向圣地》比《美丽人生》要好得多,他对米哈伊莱亚努“以极大的情感和关怀重新创造犹太村民的生活和自嘲幽默”印象深刻。
一些美国评论家认为米哈伊莱亚努的电影故事与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或谢洛姆·阿莱赫姆的作品中的情绪和幽默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许多评论家对比了欧内斯特·卢比奇1942年版和梅尔·布鲁克斯1983年版的《生死关头》(称赞了相同的机智),对布鲁克斯1968年版的《制片人》进行了正面和负面的比较(称其比布鲁克斯的闹剧要好、更糟糕或“和布鲁克斯的闹剧一样糟糕”),或者将电影中的纳粹角色与电视剧《霍根的英雄》中的角色进行了负面比较,认为后者有时比较滑稽而不可怕。
《囚车驶向圣地》获得了5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FIPRESCI最佳首部影片奖和Anicaflash奖、1999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的世界电影观众奖:戏剧类、1999年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等美国和国际奖项。
电影评分
截至2024年1月11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囚车驶向圣地.豆瓣.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