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左宗棠墓

左宗棠墓

左宗棠墓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的陵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杨梅河泉塘组。这是一座石质抄手墓,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墓是按照“龙戏珠”的风水格局建造的,墓冢象征“玉珠”。墓地朝向东南,背靠西北,整体呈长方形布局。墓地由界碑、墓冢、墓围、墓碑、墓栏、供桌、香炉、拜台、前坪、望柱和两级台阶组成。主碑上刻着“皇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几个大字。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内容是:“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墓前有一条花岗石铺成的台阶,直通山下的神道,台阶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等石像。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一个多月后,他的灵柩被护送回湖南省。1886年12月10日,左宗棠下葬。1958年至1975年间,左宗棠墓遭到三次损毁,墓冢、神道、牌坊等建筑全部被毁。1977年,当地修建桥梁时,左宗棠墓被损毁,棺椁被拖出,后由守墓人黄志清重新收殓安葬。1985年,左宗棠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长沙市人民政府根据王震的指示,对左宗棠墓冢、石级等进行了重修。1986年,左宗棠墓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历史沿革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福州市逝世,一个多月后,其灵柩被护送回湘。1886年12月10日,安葬于善化县八都杨梅河柏竹塘之阳(今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杨梅河泉塘组)。

左宗棠墓地自1958年至1975年间曾三次遭受破坏,其地上地下建筑包括墓冢、神道、墓庐、牌坊、石道、御碑亭等,均荡然无存。1977年当地修建石桥,将墓地中的石像生,包括左宗棠的雕像,尽行拆毁。一些盗墓者甚至打开了左宗棠棺木,左宗棠遗体也遭到扰动,后由守墓人黄志清重新收殓、安葬。1985年,左宗棠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长沙市人民政府根据王震的指示,对左宗棠墓冢、石级等进行了重修,1986年,左宗棠墓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96年,左宗棠墓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左宗棠的墓地是按照“龙戏珠”的风水格局建造的,墓冢象征“玉珠”。墓地朝向东南,背靠西北,整体呈长方形布局。墓地由界碑、墓冢、墓围、墓碑、墓栏、供桌、香炉、拜台、前坪、望柱和两级台阶组成。主碑上刻着“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几个大字。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内容是:“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墓前有一条花岗石铺成的台阶,直通山下的神道,台阶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等石像。墓地旁边建有一座青砖砌成的墓庐,上面刻着“左太傅祠”。墓庐分为两进,享堂里设有神位,还保存着黄自元、徐树钧、何维朴等名家的书法碑刻。神道的西端连接着一条石道,向东延伸五百米处立有一座四柱牌坊,牌坊上有爱新觉罗·奕詝题写的“绩”字,旁边还配有石狮和石象。再往东五百米处建有一座八角形的御碑亭,亭内立着一块五米高的御制碑。整条石道最终通达杨梅河码头,整体布局彰显"不忘西北"之意。现左宗棠墓园的山下,立着长沙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9月所立《重修左文襄公墓记》石碑。

人物简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湘阴县人。早年科举屡试不第,转而精研农事、舆地、兵法,后破格授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著有《楚军营制》《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于福建省创办新式江南造船。1872年首任陕甘总督,驻兰州市筹谋新疆收复,设兰通厂仿制德国螺丝炮、后膛七响枪,改造中国劈山炮,并建甘肃织呢总局发展实业。1874年率军收复南疆八城,清廷晋封二等侯爵。德国技师福克观其军备后断言:"清军若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必胜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光绪十一年(1885)病逝福州市,追赠太傅,谥"文襄",入祀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贤良祠,新疆多地建左文襄公祠祭祀。

左宗棠最伟大的贡献是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巩固海防。清朝同治以来,中亚阿古柏入侵南疆俄罗斯帝国侵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企图霸占北疆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塞防”,不愿发兵,散布“出兵必败”的论调。左宗棠力排众议,以古稀之年,“扶榇(棺材)西征”,大长士气,凭其军事才能,收复新疆,接着又屯垦边疆,“授民农法以尽地利”,后来左宗棠调两江总督。不久,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时任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他自请到前线督师,亲临福州市布防,组织“恪靖授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9月5日病逝于福州军中。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

1985年,左宗棠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左宗棠墓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23日,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省政协委员易鹰提交《关于支持左宗棠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提案,支持推动左宗棠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大对左宗棠墓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力度。

守墓人

守墓人黄志清的曾祖父黄佑春在1885年左宗棠逝世后一年,便成为左墓的首位守墓人,长达五十年。后来他将守墓重任交于儿子黄子辉,即黄志清的祖父;黄子辉与儿子黄明生(黄志清的父亲)一起守墓十四年。新中国成立后,左宗棠墓由地方政府督护。到1985年,黄志清三十九岁,由政府下聘书,成为黄氏第四代守墓人。黄志清的儿子黄均,也一起跟着守墓。截至2025年3月19日,长沙市79岁老人黄志清及其家族四代接力守护左宗棠墓,历时139年。

参考资料

散文|谒访左宗棠墓.百家号.2024-09-13

左宗棠.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9-13

左宗棠逝世及归葬长沙略述.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5-03-19

长沙启动左宗棠墓“国保”申报.长沙市政府.2025-03-19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3-19

梁小进:左宗棠逝世及归葬长沙略述.百家号.2024-09-13

左宗棠逝世及归葬长沙略述.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3-20

黄志清:为左公守墓,延续四代的坚守.澎湃新闻.2024-09-13

73岁老人为左宗棠守墓,家族四代人已守131年.湖南微政务.2025-03-19

散文|谒访左宗棠墓.今日头条.2024-08-04

陈刚调研左宗棠墓园保护利用和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长沙市人民政府.2024-09-13

“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新华网.2024-09-13

原创散文,圆梦新疆,勿忘左宗棠.今日头条.2024-09-13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 文脉长沙.长沙市人民政府.2024-09-13

长沙79岁老人守护左宗棠墓,一家四代人已守139年.澎湃新闻.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