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纹石
海纹石(Larimar,又名拉利玛、拉力玛),是蓝色针钠钙石的块状集合体。因其颜色和纹理似加勒比海的海水而得名。仅产于多米尼加共和国,是该国国石。又有“海洋石”“亚特兰提斯石”之称。
早在15世纪, 海纹石就被多米尼加共和国当地人当做饰品,1916年,这种蓝色矿石被发现,但申请开采遭拒。1974年在海滩上得以重新发现,才被命名。2006年,海纹石开始出现在中国珠宝市场。
海纹石主要产于基性火成岩、变质岩的缝隙之间,经常与沸石、矽钙硼石、方解石等共生,其为三斜晶系,莫氏硬度4.5-5.0,性脆,密度2.74-2.88克/立方厘米。主要用于首饰佩戴或做成小雕刻品供玩赏。
历史沿革
海纹石以其蓝白色纹理得名,市面上又称 “拉利玛”“拉力玛”等,属稀有宝石,早在15世纪, 拉利玛就被多米尼加共和国当地人当做饰品,1916年,这种蓝色矿石被发现,但申请开采遭拒。
1974年,圣多明各人米格尔·门德斯(Miguel Mendez)和美国维和部队志愿者诺曼·里林(Norman Rilling)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巴拉奥纳(Barahona)省附近的海水中,偶然发现了大量蓝色鹅卵石,后经美国史密森博物馆(Smithsonian)地质学家鉴定为海纹石的蓝色品种。2006年,海纹石开始出现在中国珠宝市场。
命名缘由
“Larimar”的名字来自发现者门德斯(Méndez)女儿的名字拉里萨(Larissa)和代表西班牙海水单词mar的组合。意思为“无与伦比的蓝色”,音译成中文就是“拉利玛”或者“拉力玛”,俗称海纹石,中国台湾地区则称其为“水淙石”。
基本特征
化学组成
海纹石呈白色、浅蓝色、蓝色、深蓝色。蓝色和白色部分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蓝色部分完全由针钠钙石组成,而白色部分由针钠钙石、方解石两种矿物构成,矿物颗粒均处于微米级别。海纹石的蓝色是由铜、铭、机等过渡元素造成的,铜为主要的致色元素。
海纹石是针钠钙石的蓝色变种。针钠钙石为含钠、钙的链状硅酸盐,理想化学式为NaCa2[Si3O8 (OH)],其中的Ca2+被CO2+替代形成蓝色。
物理特性
海纹石外观呈透明至半透明状,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参差状断口,条痕白色,莫氏硬度4.5-5.0,性脆,密度2.74-2.88克/立方厘米。
结构特征
海纹石为三斜晶系,晶体结构类似于硅灰石,其中的针钠钙石呈致密的针状或纤维状集合体,也有的呈放射状球粒集合体。
成因与产地
海纹石主要产于基性火成岩、变质岩的缝隙之间,经常与沸石、矽钙硼石、方解石等共生,代表产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
用途
最早将海纹石运用在首饰上的是海地和多米尼加两国的印第安原住民泰诺族,佩戴和运用拉利玛的历史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泰诺族用这种美丽的蓝色宝石作为饰品佩戴在身上,也会做成小雕刻品供玩赏。他们认为海纹石能带来健康和好运,还可以保护亲人不被疾病和灾难所伤害。
质量评价
海纹石的质量评价主要从颜色及纹理、净度、 光泽与透明度、切工和重量等方面进行考量,其中颜色是决定海纹石品质等级和价值的首要因素。
颜色及纹理
海纹石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蓝色又分为火山蓝、天空蓝、浅蓝和蓝-绿色等,其中以火山蓝色等级最高,其次为天空蓝、浅蓝;蓝-绿色为比较特殊的颜色,但以绿色调为主色的品质较差。一般情况下,多红色、白色和无色者为低品质。颜色越好的海纹石价格越高。此外,纹理清晰的海纹石更美观,价值也更高。
净度
海纹石的净度主要指其内部瑕疵及含杂质的多少程度。裂纹、杂质、杂色斑点等都会 影响其价值,因此要尽量选择无瑕、无杂质的宝石。
光泽与透明度
海纹石的光泽应鲜明、柔和,避免晦暗或光泽不一;另外其透明度越高,价值越高。
切工和重量
海纹石的切工主要有弧面形和珠型等,也有雕件,好的切工和雕工可以最大程度体现海纹石的美丽,规避宝石中的不足,当然价格也相对较高。同等品质的海纹石,重量越大,价值越高。
参考资料
海纹石收藏百科.中国经济网.2024-10-24
凝聚水波的宝石——海纹石.百家号.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