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凤丹

凤丹

凤丹(学名:芍药属 ostii T. Hong et J. X. Zhang),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属中国三大牡丹品种群中的江南牡丹,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中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

凤丹已有1600余年的栽培历史。1992年,原农业部将铜陵市确定为中国南方牡丹基地;2006年,铜陵凤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铜陵凤丹获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凤丹精深加工企业已有4家,已研发出3个系列、30多个产品,其中安徽省名牌产品1个、名牌农产品1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个、铜陵市知名商标1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等。

凤丹分布于中国山东、河南省陕西省、安徽等省份。属于典型的温带型植物,喜温和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寒性,稍耐半阴,宜高燥,忌湿热,要求土壤疏松、深厚。

凤丹的根皮(俗称丹炉焰或凤丹皮)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有清热化瘀、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杀菌等药用。其主要成分丹皮酚有镇静、降温、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形态特征

凤丹是落叶灌木,茎高2米,分枝短、较为粗狂,耐干旱、瘠薄、高寒。其在生长过程中叶片表面为绿色、背面为淡绿色。花单生枝顶,苞片数量为5片,呈现出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花瓣的数量也是5片,呈现出白色或者粉红色。圆直粗壮,质嫩孔细,两端较平齐,质硬而脆、缝口紧闭,断面细薄,油润光泽,气味香浓,肉厚粉足,皮色褐红或紫褐色,表附银星,断面粉白色,味微苦涩。物理化学指标:丹皮酚≥1.4%,铁150毫克/千克至900毫克/千克,锌3.5毫克/千克至16.5毫克/千克,钙0.3毫克/千克至1.0毫克/千克,铜1.5毫克/千克至7.1毫克/千克。

物种简介

铜陵凤丹栽培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明代永乐年,铜陵牡丹栽培一直以药用为主。清代,凤凰山一带发展成为全国凤丹种植中心。1990年,铜陵县开展了凤丹标准化种植,凤丹种苗组织培养等科研、示范工作。1989年,铜陵牡丹被市民选定为市花。1992年,原国家农业部将铜陵市确定为中国南方牡丹基地。

生长环境

铜陵市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湿度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冷暖空气交锋频繁,冬夏温差显著,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铜陵市土壤类型,共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因地貌类型和局部地形的差异,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特点不同。中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红壤、棕色石灰土、水稻土及小面积的潮土和紫色土。山间谷地以香灰土田、砂砾泥田、砾身砂泥田为主;河流两岸的以砂泥田、生石灰性泥骨田为主;冲两旁呈梯级分布白浆土田;石灰泥田呈环状分布于石灰岩丘坡脚。北部沿江洲圩平原,潮土是其主要旱作土壤类型。江心洲沿主江一侧向内依次为江沙土、青沙土、灰沙土和灰泥土,沿江滩地向内依次为灰沙土、灰沙泥土、灰泥土并与水稻土灰泥田相接。水稻土也是其主要土壤类型,通常在Ⅱ级阶地圩田多分布湖泥田,而在平坦和低洼处多分布烂泥田、青丝泥田、青泥田,适宜凤丹种植。

生产产量

清末民初年间,是铜陵市历史上丹皮生产的鼎盛时期,1924-1926年间,产量曾达700吨。

1949年,铜陵凤丹年仅产21吨。

1985年,铜陵种植面积256.2公顷,年产量达113.9吨。

1992年,铜陵年产丹皮591吨。

1995年,铜陵年产丹皮937吨。

2000年,铜陵年产丹皮1140吨。

1992年,铜陵年产牡丹皮1000吨,其中凤丹700吨。

1993年,铜陵凤丹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

截至2017年底,铜陵凤丹种植面积约5000亩,亩年产量约500千克

产品荣誉

2004年11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凤丹”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凤丹产地范围为安徽省义安区新桥镇凤凰村、陶凤村、牡丹村、明月村、明星村,金榔乡龙潭村、水村村;南陵县丫山镇龙山村、西山村、铁山村、丫山村、黄山村、南山村,河湾镇涧滩村、顺冲村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凤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质量技术要求

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海拔50米至3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坡度在15°至20°的向阳缓坡地,砂质壤土(金砂土),土壤偏微酸性,PH值5.5至8.5。

栽培技术

选种育苗

选择荒山新荒地,3年至5年无病虫害的牡丹果实饱满成熟的籽作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后,摊放于室内阴凉风干后熟备种,播种育苗时间在立秋白露前。

整地

在10月份翻地耙细整平、作畦、畦成龟背形,一字坡,一方流水,四方沥水。

栽苗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生幼苗,在10月至11月份移栽;密度按行、株间距35×40厘米,每667米2(亩)栽苗4500棵至5000棵。每棵2株合9000棵至10000株苗。

田间管理

牡丹生长期应经常松属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苗滋生,幼苗期应采用人工拨草,禁用化学除草剂和农药。每年开春、牡丹花开后和入冬前必须各施一次有机肥。

采挖及加工

移栽生长3年后方可采挖,采挖时间为7月底至10月底。

将鲜根置室内晾2天至3天,待水挥发部分变软后,先去须根,再从支干根至主干根逐一抽去中间木芯后晒干。

参考资料

杨山牡丹 (yáng shān mǔ dān).植物智.2024-07-29

义安凤丹栽培系统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市人民政府.2024-03-24

【蒙以养正】草木悦本心——凤丹 .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2024-08-05

200余种甘肃常用灌木树种品种特性汇总.搜狐.2024-08-05

从凤丹花开看仲景宛西制药的道地药材孕育之路.网易.2024-08-05

铜陵凤丹制作.皖云游.2024-08-05

铜陵市情.铜陵市人民政府.2024-08-05

【955·物美江淮】集观赏与药用于一身的铜陵凤丹 .安徽绿色之声.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