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
南陵县(Nanling 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芜湖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南端,总面积1260平方千米。2023年,南陵县户籍人口为536609人。截至2024年2月,该县下辖8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南陵县党政大楼5楼。
南陵县地处长江以南,皖南山区向江边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充沛。春秋时期,南陵取地处江南陵阜间为名,地处孙吴,系增置县;晋朝于沿江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戌;南梁,萧衍普通六年(525年)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辖南陵、贵池、青阳三县),之后历代沿用南陵县名;1949年5月13日,设南陵县,归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83年6月7日,划归芜湖市。2023年,南陵县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4.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859元、34014元。
南陵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皖南土墩古墓群、牛山古城池遗址,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因该县地处皖南水乡,河网密布,所以古桥众多,拥有著名的有麒麟桥、玉带桥、马义桥、龙会桥、惠民桥等,具典型的徽派建筑文化建筑特色。南陵县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丫山花海石林和大浦乡村世界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乌霞寺、奎湖、小格里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点。
地名由来
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载:“南陵县,缘山为名”,取地处江南陵阜间为名,系增置县,故名。
历史沿革
先秦
春秋,自姬发封姬泰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孙吴。
战国,姬仁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姬扁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之战,归秦。
秦汉至三国
秦朝,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刘彻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区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魏晋南北朝
西晋,司马炎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市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南梁,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市等县地为境域。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司马曜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县,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司马德宗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区之名(治今湾沚区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晋朝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萧衍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唐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石城县、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城市。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市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年),改宣州区为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市。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宣州。天宝(742年),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宣歙观察使宣州。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县地置义安县。大顺元年(890年),属宁国府宣州区。
五代十国,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年),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区。保大九年(951年),析南陵县地置铜陵县。
宋元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城市,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0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宋,县境东西宽70里(即35公里),南北长85里。东至宣城县境35里,以青弋江为界,自界首市至县70里;西至铜陵县境40里,以赵村为界,自界首至县50里;南至青阳县境70里,以金山镇为界,自界首市至县50里;北至繁昌县境15里,以骆师桥为界。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至正二十六年,改为宣州府。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明,南陵县境东西宽70里,南北长85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市县界40里,到宣城县城105里;西至界石铜陵市县界35里,到铜陵县城135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到青阳县城140里;北至界桥繁昌界15里,到芜湖市县城10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30里,到泾县65里;西南至二十二都青阳县界65里,到青阳县130里;东北地区至太平(丰)圩湾沚区界75里,到芜湖县160里;西北至分界山繁昌区界30里,到繁昌县11里。距(宁国市)府西105里。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顺治帝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清,南陵县在宁国府治西90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28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西至界牌湖铜陵县界35里,北至小石桥繁昌区界1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25里,西南至黄山青阳县界70里,东北至石石危河湾沚区界80里,西北至石冈山繁昌区界30里。东西宽80里,南北长90里,通境面积2970方里。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0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0月25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8月6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南陵由县治东至青弋江30里,界邻宣城县;西至牧家亭40里,界邻铜陵县;南至若坑55里,界邻泾县;北至奎潭60里,界邻湾沚区。1949年4月22日,薄太后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26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1年,宣城县原辖汤家篷(街)及曹家湾、新滩李、洪村章、汪家村、斗家村、西梅村、洲上自然村划归南陵县。同时,南陵县原辖蒋家村(自然村)划入宣城县。1952年2月4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是年8月27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5年,铜陵县原辖土勘上张、樱桃山、何家冲、枫树余自然村划入南陵县。1956年,泾县原辖李家冲(自然村)划入南陵县。同年,宣城县原辖方家滩、嘴头上、下埠里、糟坊、侉子涝自然村划入南陵县。此后,县四境无变更。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年1月29日,属安徽省宣城市。1983年6月7日,划归芜湖市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陵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县域东邻湾沚区、宣州区,南接泾县,西南与青阳县毗邻,西与铜陵市、繁昌区接壤,北连芜湖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之间。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气候
南陵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但年际分布不均匀。在季风环流异常形势下,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梅雨。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3℃,气温年较差25.5℃。春、秋两季的月际气温升降幅度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气温上升11.7℃;秋季气温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气温下降11.8℃;而冬、春两季的月际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小,都在3.5℃以下。南陵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402.6毫米,降水量的季、月分配极不均,主要集中在4-6月,以6月降水最多,平均降水为206.4毫米;12月最少,平均降水40.0毫米。
地质
南陵县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海相沉积。印支运动后抬升成陆,但仍受断陷作用制约,接受陆相红层堆积。印支期、燕山期,不仅发育了北东向褶皱和断层构造,而且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形成了侵入岩体和喷出岩。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南陵地貌景观和山川大势。
地形地貌
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内力作用以断块或轻度抬升与坳陷作用为主,外力作用抬升区以侵蚀、剥蚀和溶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坳陷区则发生地面加积作用。构成了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的地貌组合。各地因内、外力作用的差异,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
水文
南陵县属平原低山丘陵区,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余条支流,区河湖交织、港汊密布,为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带。南陵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可被利用的地表水、过境水、地下水1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降水量16.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量8.9亿立方米,占年均降雨量52.7%。每亩耕地平均3600立方米每人平均3570立方米。
土壤
据1981~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南陵县有铁铝质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土等5个土纲,续分8个土类、14个亚类、51个土属,共计88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南陵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南陵县有耕地47711.19公顷(715667.85亩)、种植园用地1653.19公顷(24797.85亩)、林地44460.94公顷(666914.1亩)、草地175.17公顷(2627.55亩)、湿地453.17公顷(6797.55亩)、湿地453.17公顷(6797.55亩)、交通运输用地2088.7公顷(31330.5亩)以及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042.24公顷(210633.6亩)。
水资源
南陵县地下水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弋江河谷平原,但由于这里地表水充足,故地下水开采利用很少。南陵县西南部的石灰岩分布地段,由于断裂构造的影响,有10余处泉水,全年水量788.4~946.08万立方米。截至1990年,南陵县已兴建塘、坝、沟、水库等蓄水工程,可蓄水0.95亿立方米,按复蓄系数1.5计算为1.43亿立方米,北部圩区湖塘可蓄水0.72亿立方米,柏山渠引水工程可引水3.32亿立方米,青弋江沿岸电站提水830万立方米,可自流灌溉泉水946万立方米。南陵县能被利用的水资源总为5.55亿立方米,占全县径流量的62.4%。
矿产资源
南陵县地处长江下游成矿带尤其中生代地质构运动繁发生一系列岩浆侵入和出活动,成矿条件较好,形成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等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南陵县境内树种资丰富,达350余种,珍稀树种10余种,森林覆盖率22.8%。有用材林、都林、特用林、经济林、竹林、防护林,有杉木王、松树、阔叶树、竹及其他各类树种。南陵县中草药资源很丰沛,尤以丹皮、明党参属和桔梗著称。
动物
南陵县水热条件优越,利于动物繁衍栖息,生物资源十分富饶。有多种珍稀动物,如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鳞甲目、羚和白鹇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3年8月,南陵县有自然保护地6个,总面积10166.08公顷(其中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涉及长乐片),去除重叠后实际占地面积8322.03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1个,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片;风景名胜区1个,为西山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2个,为安徽芜湖小格里省级森林公园、安徽丫山省级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1个,为安徽南陵丫山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1个,为安徽芜湖奎湖省级湿地公园。
自然灾害
由于南陵县地处长江下游,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干冷空气,在其上空交会,气候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常有发生。旱涝、暴雨、低温连阴雨、冰、寒潮等是南陵县主要的自然灾害,地震亦曾出现,但危害性小。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南陵县全县设立弋江区、许镇镇、奎湖、工山、家发、三里、烟墩(翌年11月并入三里)、何湾、童村(1961年9月更名戴镇)、晏公(翌年11月并入何湾)等公社。1960年改城关镇为城关公社,1962年复置城关镇。
1961年6月建区划社,弋江区辖弋江、九连、东河、石铺、奚滩5个公社,黄墓区辖奎湖、黄塘、黄墓、东塘、太丰、仙坊6个公社,工山区辖工山、麻桥、桂山、家发、戴镇5个公社,峨岭区辖三里、五里、峨岭、烟墩4个公社,何湾区辖丫山、绿岭、何湾3个公社。1964年11月由石铺公社析置葛林公社,1965年复置弋江镇,均属弋江区。
1970年1月撤销区建制。1972年3月设弋江、黄墓等片,戴镇公社划属何湾片。1974年3月恢复区建制。1982年1月弋江公社更名蒲桥公社。1984年3月撤社改乡。1984年12月析东河乡、九连乡复置东七乡,属弋江区。1985年2月,黄墓乡改黄墓镇,三里乡改三里镇,丫山乡改丫山镇。
1990年,南陵县辖城关镇和5个区公所(下辖4镇22乡)。弋江区辖弋江镇和东七、九连、东河、石铺、蒲桥、葛林、奚滩7乡,黄墓区辖黄墓镇和奎湖、黄塘、太丰、仙坊、东塘5乡,工山区辖工山、桂山、麻桥、家发4乡,峨岭区辖三里镇和五里、峨岭、烟墩3乡,何湾区辖丫山镇和戴镇、绿岭、何湾3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五里乡并入城关镇,撤销蒲桥乡并入弋江镇,撤销仙坊乡并入黄墓镇,撤销黄塘乡并入奎湖乡,撤销工山乡、桂山乡设立工山镇,撤销麻桥乡、设立家发乡。
2003年10-11月,南陵县将21个乡镇撤并为烟墩、家发、籍山、许镇镇、弋江区、何湾、三里、工山8镇;撤销城关镇、葛林乡、石铺镇、九连乡,设立籍山镇;撤销黄墓镇、奎湖镇、东塘乡、太丰乡,设立许镇镇;撤销奚滩镇、东河乡、东七乡,并入弋江镇;撤销峨岭镇,并入三里镇;撤销丫山镇、绿岭镇,并入何湾镇;撤销工山镇,并入工山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7月,南陵县辖籍山、弋江、许镇、三里、工山、何湾、家发、烟墩8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设25个社区、14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南陵县党政大楼5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南陵县户籍人口为536609人,比上年减少3320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278326人,女性人口25828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4‰,死亡率为5.1‰,人口自然增长率0.7‰。
民族构成
南陵县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有回、苗、壮等40多个民族。
语言
南陵县语言以通用芜湖南陵普通话为主,部分区域使用吴语、安庆话及原生土语。
经济
综述
南陵县是安徽省重要农业县,盛产水稻、油菜、棉花、茶叶等。南陵大米、药材凤丹在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工业有纺织、建材、机械、食品等主导产业。22023年,南陵县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4.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859元、34014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23年,南陵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种植面积85.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4万亩。粮食产量36.3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蔬菜产量17.2万吨,增长3.3%;肉类产量8.2万吨,增长5.5%;水产品产量3.9万吨,增长3.9%。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47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177吨。
2023年,南陵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8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南陵大米”及紫云英关联技术地方标准,“紫楠”牌芜湖大米、“紫楠”牌糯米荣获2023年度“安徽好粮油”产品称号,永兴米业、金穗米业、紫楠食品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南陵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1.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7%。
全县28个工业行业中,1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0.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3.2%、92.5%、12.8%,对全县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6.6%、23.2%、24.5%。2023年末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5家,全年总产值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签订合同额253.8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16.9%,本年新签合同额127.6亿元,同比下降31.3%。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南陵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4.7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8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零售额15.0亿元,增长15.9%;零售业零售额122.8亿元,增长9.9%;住宿业零售业零售额1.5亿元,增长8.2%;餐饮业零售额19.1亿元,增长10.8%。
截至2023年,南陵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出口总额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8%;进口总额40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9.3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8.8%。全年新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28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281.5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南陵县共有普通中学30所,专任教师1887人,在校学生21389人;职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3006人;小学33所,专任教师1456人,在校学生23724人;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1018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南陵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6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32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969人,注册护士981人。
科技事业
南陵县2012年共申报注册商标276件,“古麒”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南陵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3件,居芜湖市四县之首;新增省著名商标14件、市知名商标6件;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2个、市名牌产品4个。全年专利申请数达1936件,再次身安徽省“专利申请十强县”。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南陵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1.3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举办训练班445次,训练班结业人员9420人次。2023年,南陵县举办“南陵美·群艺汇”群众大合唱,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场馆。
体育事业
2023年,南陵县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共获得奖牌12枚,其中金牌8枚。举办县乡运动会8次,参赛运动员达6500人。截至2024年2月,南陵县有南陵县体育场1个体育场、南陵县大浦体育生态公园1个体育公园以及30多个健身活动中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4季度,南陵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20135人,其中,职工4993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支付金额4.4亿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4.26%;职工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金额7353.56万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81.11%。
交通
公路
1950年10月,南陵县成立皖南公路整修指挥部第一整修队,组织沿线群众开展大整修,至1951年8月整修结束。整修后的路基宽7.5米,泥结砾石路面宽3~4米,修复险桥和毁坏的涵洞,实现晴雨通车。1972~1980年,国家投资40万元,铺设渣油路35.7公里,路面宽5.5~7米。芜(湖)南(陵)线(205线国道),南陵县境内从奎湖乡南陵渡桥1389k至城关东门1418k(不含城关改线4.3公里),全长29公里。1982年成立芜南路工程建设指挥部,进行拓宽改造,按二级路标准施工。1984年芜南线被省列为重点工程,1988年开始浇筑芜南线水泥路面。
205、318国道,460、457省道交汇于南陵县城,铜南宣高速、芜黄高速穿境而过。该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县、乡主要干道均已达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截至2023年末,南陵县全县高等级公路246.7公里。
铁路
南陵县设有高铁南陵站,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速铁路通车,从南陵到北京、福州市分别为3小时。合福高铁南陵段全长19.28公里,自铜陵县经子谦山隧道进入南陵县工山,途经籍山、三里出于泾县。高铁南陵站位于南陵县三里镇牌楼村,车站站形为线侧平式车站,站房面积约3500平方米,设有2座站台面,基本站台和侧式站台各1座,正线2条、到发线2条,具备日接待旅客4000人次能力。
桥梁
宣(城)南(陵)线(318线国道),南陵县境内由青弋江大桥至城关镇西门段,长14公里。(不含其林桥至城关西门南雄线重复里程5公里)。该路1956年兴建,组织沿线民工修筑,投入建勤工日21.84万个,国家投资19.27万元,以南(陵)宣(城)大道为线型改造而成,1957年5月1日建成通车。1978~1980年,铺设渣油路面宽5~7米,沿途建护坡及挡土墙总长1320米。宣南线县境内有桥梁4座,全长373.4米,涵洞27道,为永久性桥涵。
文化
文物古迹
南陵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陵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皖南土墩古墓群、牯牛山古城池遗址,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4年5月,南陵县已调查发现地域内地面、地下文物古迹167处。
参考资料
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
南陵县是中国最早的古铜都之一,大工山古铜矿遗址至少从西周早期开始就进行了大规模的铜矿采冶活动,并经历了东周、汉代、六朝、唐宋等历史时期。大工山矿冶遗址群位于南陵县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带,海拔50-300米,占地约400平方公里,是一处包含有采矿、冶炼的青铜工业遗址群。仅两处核心保护区的炼渣储量达100万吨以上,其堆积厚度最深处超过8米。1996年,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2月,南陵县入选省级及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5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为“南陵目连戏”;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分别为“十兽灯”“送春”“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丫山藕糖制作技艺”。
南陵目连戏
南陵目连戏是流行于南陵县及周边的一种戏曲剧种。目连戏于明初或更早时传入南陵,其音乐包含丰富的弋阳腔遗存。根据地理位置、方言、表演风格的不同,南陵目连戏分为上、中、下三路。南陵目连戏严守剧目,声腔完整雅气,引领着皖南各地及周边省区目连戏的发展,被老艺人们誉为“正宗目连”。2006年12月,南陵目连戏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南陵目连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艺术
南陵县黄梅戏剧团
南陵县黄梅戏剧团于1960年4月组建,初名南陵县剧团,分为黄梅戏演出队和庐剧演出队。其前身是芜湖市新声庐剧团,1957年11月剧团由芜湖市区划归南陵县,1962年定名为南陵县黄梅戏剧团。剧团先为地方国营性质,后转为县办集体单位。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有70余人,2000年以后为40余人。剧团创作、上演的剧目有《李家发》《孤峰河上红旗飘》《抢磨》《偏要管》《换粮》《铁姑娘》《铁牛迎春》《叉鱼》《送瓜》《谁当家》《喜凤借泵》《复婚》《包公断伞》《租店》《阴阳案》等。
饮食
奎湖漂鱼
奎湖漂鱼,以其肉质细腻、味道独特、汤汁鲜美而备受食客青睐。正宗奎湖漂鱼选用奎湖产鲜活3斤左右鳙鱼(俗称胖头鱼),用奎潭湖甘甜湖水烹制而成,所谓“湖水烧湖鱼"。
霭里八大碗
霭里八大碗由土老母鸡汤、红烧小鱼、霭里小炒、红烧狮子头、子糕汤、红烧肉、粉蒸肉、红烧蹄膀等八道菜肴组成,运用最时鲜的食材,最乡土的烹饪手法,烹制出的农家菜,是霭里村人宴请亲朋好友、招待远方贵客的传统习俗。南陵烟墩霭里的八大碗粗中有细,荤素搭配,风味独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特产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历史悠久,此地在西周时期就开始种植水稻,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中国。南陵县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21年,“南陵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机构评估认定,“南陵大米”品牌价值达42.85亿元。
笔山芽尖
笔山芽尖,又名片茶,产于南陵县桂山笔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创制于1984年,1985年被南陵县评为一等奖,获芜湖市二等奖。至1977年,已有成片茶园70亩,年产干茶2000公斤。1989年,茶叶再次获县一等奖。
风景名胜
南陵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丫山花海石林、大浦乡村世界两个4A级景区和霭里景区、板石岭景区两个3A级景区以及乌霞景区2A景区以及奎潭省级湿地公园、小格里省级森林公园、大工山、笔架山、桃源滩等一批自然景点。
丫山花海石林
丫山花海石林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有“牡丹之乡”之称的何湾镇,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牡丹公园,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溶洞景观带,集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等自然景观于一体。丫山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丹的原产地。
大浦乡村世界
大浦乡村世界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研学基地。位于南陵县许镇镇,205国道旁,景区有大浦欢乐岛、世界第一海啸馆、现代农业体验园等多个园区。大浦海啸世界是中国唯一室内海啸馆,采用奥运场馆建造技术,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效果和最先进的造浪技术,浪高可达6米,同时创下三项世界纪录——面积最大、穹顶最高、海啸最高。大浦欢乐岛云天莲花玻璃桥为全国首座跨岛玻璃桥,全长218米,高53米,集水秀、灯光秀和舞美演绎三维一体。
大工山
大工山位于工山镇境内,主峰芙蓉峰海拔558米,为南陵县最高山峰。大公山巍峨壮丽,山色郁郁青青,南陵十景之“工山削翠”便来自于此,旧县志描绘其“秀削芙蓉、色凝螺黛”。大工山森林总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Wild population resources survey of Yangtze alligator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E China.Xinhua.2024-07-30
行政区划.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3-19
南陵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7-30
2023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南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线访谈公告.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走生态立县发展之路——南陵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纪实.南陵新闻网.2024-08-03
人文历史.南陵县人民政府.2021-07-22
南陵县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安徽芜湖市南陵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7-30
南陵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2年5月31日).南陵县人民政府.2022-06-01
南陵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公示.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8-03
南陵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7-30
籍山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许镇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弋江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三里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何湾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工山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家发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烟墩镇.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李新宇在南陵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上强调: 落实“三个坚持” 建立“边督边改”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强健.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南陵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8-03
2024年芜湖市体育场馆信息表.芜湖市体育局.2024-08-03
2023年第4季度基本医保情况表.芜湖市医疗保障局.2024-08-03
安徽芜湖市南陵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4-08-03
就业育人安徽行|走进南陵县.微信公众号.2024-08-03
芜湖高铁时代来临 最全的乘车攻略打包放送!.微信公众号.2024-08-03
你我共同的遇见:《南陵,此生无悔与你相遇!》.微信公众平台.2024-07-30
南陵县文物点信息.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8-03
行业专家把脉让南陵古铜都焕发新风采.南陵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4-07-30
大工山一凤凰山铜矿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30
安徽南陵:民俗文化闹元宵.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8-03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艺术学院.2024-08-03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08-03
丫山藕糖制作技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03
南陵新增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陵新闻网.2024-08-03
南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陵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8-03
南陵目连戏.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30
南陵目连戏.南陵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南陵县黄梅戏剧团.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30
春游江淮 | 3条精品两日游路线带你“五一”嗨玩南陵.微信公众号.2024-07-30
南陵大米,“品”出稻香芬芳.安徽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2024-07-30
“南陵早2号”水稻提前10天迎来丰收季.芜湖市农业农村局.2024-07-30
千年南陵稻 历久米味香.新华网.2024-07-30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发布 昆山继续位居榜首.百家号.2024-07-3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7-30
东台荣膺中国电商百强县.澎湃新闻.2024-07-30
安徽省文明城市名单“出炉”!.澎湃新闻.2024-07-3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国政府网.2024-07-30
关于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名单的公示.安徽省商务厅.2024-07-30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如皋第19!.今日头条.2025-03-18
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公布.安徽省水利厅.2024-07-30
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 广东5地入选.南方网.2024-07-30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06
2023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等榜单发布.中国日报.2025-03-05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09-26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