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工山古铜矿遗址

大工山古铜矿遗址

大工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安徽省南陵县,是一处西周至唐宋时期的古铜矿冶生产遗址。遗址内共有36处遗迹,其中包括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迹26处,如炼铜竖炉19座、焙烧窖4座以及采矿井3座。这些遗迹主要集中在县西的大工山区,其中最大的古冶炼场占地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这一遗址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持续千年的铜矿采冶活动,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沿革

1982年5月,当地发现了第一处炼铜工场遗址。随后,在1984年11月,又陆续发现了30余处古铜矿冶遗迹,从而得名为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群。198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认了8个采矿点和25个冶炼点,并清理了2处古矿井。1987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此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月,国家文物局在其刊物《文物工作动态》上报道了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的情况,指出这里自西周以来便开展了大规模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活动,历经东周、汉代、唐代、宋代等多个历史时期,其持续时间超过了一千年,被赞誉为中国冶铜史上的奇迹,并在全球冶铜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文物保护

大工山古铜矿遗址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认定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