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安国寺

安国寺

安国寺,俗称北寺,是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北寺巷西,佛传禅宗思想第八世祖寺院之一。

安国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元年(713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唐代会昌初(841年843年),有莲花涌地而出,寺僧法昕以为祥瑞,于是修缮寺院,邀请名僧安国师担任住持。宋代大中样符元年(1008年),改为安国寺。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十一日,苏轼应寺僧居则的邀请,撰写了《宋安国寺大悲阁记》。1981年,安国寺经幢入选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12月,浙江省海宁市在观潮胜地盐官镇举行安国寺重建奠基仪式。2006年,安国寺经幢入选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国寺仅存的三座唐朝石经幢呈东、西、南三角鼎立,分别建于唐代会昌二年(842年)、会昌四年(844年)、咸通六年(865年)。

安国寺经幢不仅是珍贵文物,也是研究唐代南方建筑风格的实物资料。另外,咸通六年建的石经幢所采用的勾栏形式,是浙江省发现的最早勾栏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沿革

安国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唐会昌初(841年843年),有莲花涌地而出,寺僧法昕以为祥瑞,于是修缮寺院,邀请名僧安国师担任住持。会昌五年(846年),这座寺庙被废弃了。大中四年(850年),它又被重新建立起来,并改名为齐丰寺。宋大中样符元年(1008年),又改为安国寺。宋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十一日,苏轼应寺僧居则的邀请,撰写了《宋安国寺大悲阁记》,与《黄州安国寺记》同为东坡名篇。

元朝至元年间(1279年-1294年),寺庙又被重新修建了一次。洪武八年(1375年),建起了云堂。洪武十一年(1378年),又建起了忏堂。到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惠灯法师把大殿扩建成了四天王殿。永乐十三年(1415年),还建了三解脱门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大殿被毁坏了。弘治元年(1488年),宗远和文宁两位高僧又重建了大殿,殿后还建了个九莲池。到了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真慈法师对寺庙进行了改造,把妙智阁改成了千手眼观音殿,西方池则改成了藏经阁。崇祯七年(1634年),钟楼发生了火灾,后来到了崇祯十年(1637年),又重建了钟楼。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当地人张行极倡议并集资买地,建起了四十多间房屋,供奉了五百罗汉像。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后,安国寺逐渐衰败。1978年的冬天,剩下的殿宇也被全部拆除了。

1981年,安国寺经幢入选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12月,浙江省海宁市在观潮胜地盐官镇举行安国寺重建奠基仪式,安国寺迎来室内木雕大佛48.48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2006年,安国寺经幢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安国寺位于海宁市盐官镇北寺巷西。

布局特征

安国寺遗迹是三座唐朝经幢和一些残散的碑石,都被安置在盐官镇北寺巷西的一块矿地上。安国寺三座经幢,原位于天王殿前的庭院之中,呈东、西、南三角鼎立,分别凿制于唐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844),咸通六年(865)。会昌二年凿制的经幢高5.8米,周长4.4米。会昌四年凿制的经幢高6.2米,周长4米。这两座经幢上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六年凿制的经幢高7米、周长4.6米,从底部到顶端共有19个层次,每一层次造型不同。幢下部为两层重叠须弥座、因浮雕蟠龙,故别称“系龙幢”。

主要景观

安国寺经幢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咸通六年(865)。会昌二年建的高5.8米,周长4.4米,经柱高1.3米,周围2米。会昌四年建的高6.2米,周长4米。这两座经幢均由须弥座、幢身、仰覆莲、宝珠等组成,幢身瘦高,呈八角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中会昌二年经幢,每面楷书9行,字径6分,流云托座。会昌四年经幢每面行书9行,字径5分,雕刻的是武士像。咸通六年建的经幢高7米,周长4.6米,从底座到顶端都是八角形,共19个层次,每个层次造型不同。幢下部为两层重叠须弥座,座身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仰莲承托幢身,周围勾栏。幢身上下两层,上层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每面正书10行,字径8分;下层雕刻佛经故事8幅,字联注脚15段。幢上覆垂缨宝盖,盖上有仰莲、流云石和宝珠等。

开发与保护

1981年,安国寺经幢入选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04年12月27日,经相关专家、学者鉴定,海宁安国寺16.16米高木雕漆金释迦牟尼坐像小样已经通过艺术评审。次日,海宁市在观潮胜地盐官镇举行安国寺重建奠基仪式。

2006年,安国寺经幢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事迹

李忱,原名李怡,是李纯的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封为光王。当时在位的李炎皇帝李炎多次要杀害他。后来李怡逃出宫外,落发为僧,居留浙江盐官的安国寺。会昌六年,武宗病危,群臣百官将李怡接回,在武宗死的次日于灵柩前接帝位,改名李忱,改年号为大中,即历史上称的唐宣宗。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还曾在安国寺讲过学。乾隆帝南巡,曾多次到安国寺拈香,并对五百罗汉堂内的罗汉造像感兴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海宁安国寺的建筑布局,在承德避暑山庄西北修建了罗汉堂,并命浙江省工匠制作金漆木雕罗汉五百尊,运往承德罗汉堂之内供奉。

价值意义

安国寺三经幢都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和其它佛教故事。安国寺经幢形态优美,是艺术价值相当高的珍贵文物,也是研究唐朝南方建筑风格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另外,咸通六年建的石经幢用双层弥座、双层幢身和仿木构屋檐,轮廓线富有变化,同时保存了部分唐仿木构建筑的构件。该经幢所采用的勾栏形式,是浙江省发现的最早勾栏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安国寺经幢.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7-02

安国寺经幢.南湖青少年.2024-07-02

关于调整和重新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7-02

海宁重建安国寺 木雕大佛世界第一.浙江新闻频道.2024-03-27

关于加强我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文物发[2006]179号.浙江省文物局.2024-07-02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7-02

【嘉兴风光】安国寺经幢.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3

海宁重建安国寺 木雕大佛世界第一.浙江新闻频道.2024-07-03

【连载】一城传奇(第三十二话)| 名人传奇——唐宣宗安国寺为僧.搜狐网.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