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庄园占地584公顷,宫墙长20华里,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以及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清代历史上,避暑山庄是京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帝王消夏避暑、处理军政事务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签署《北京条约》、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等众多历史事件,是研究清朝历史重要的的实物例证和科研基地。避暑山庄还是《还珠格格》《新版红楼梦》等50余部影视剧作品的重要取景地。

历史沿革

山庄由来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康熙发现八旗兵昔日那种骠悍勇猛、势不可挡的锐气已经荡然无存。为了警醒和督促,康熙下令“习武绥远”,即习武练兵,提高军队素质;安抚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部落,以巩固清代江山。

康熙20年(1681年)康熙亲自率领八旗兵北上选址,建立了皇家猎场——木兰围场,并每年率领满蒙八旗兵及其政府各部官员到那里举行大规模的“秋狝大典”。为了满足大批人马的食宿休息和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从北京至围场建立了20余座行宫,其中"热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是康熙帝亲自"择址相地"而建的。

热河行宫建立以后,康熙皇帝每年的夏秋季节都在这里驻。后来又经爱新觉罗·弘历的扩建,热河行宫便成了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

营建阶段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继续修建,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

康熙时期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起,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止,热河行宫初步建成。《热河志》《巡典》部分开始使用热河行宫的名称。

这一时期,工程的重点是开拓湖区,堆叠洲岛堤岸。湖区共挖掘了六处,水面包括半月湖、西湖、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

第二阶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遂大力扩建热河行宫,以备60 岁生日时祝寿。

是从下列四方面依次进行的:修建正宫,开辟东湖区,修建宫墙,修建寺庙。

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宫修好后,康熙在二宫门的匾额上,题了"避暑山庄"四字。

乾隆时期    

第一阶段: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宫殿区的扩建和乾隆三十六景

松鹤斋、正宫、东宫等三组对称均衡的宫殿区次第修好后,弘历仿效康熙三十六景的先例,组成了乾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起,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山庄内部,在平原区、湖区、山区都兴建了多项工程。

平原区:修建了永佑寺舍利塔和春好轩。

湖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新挖掘,建立了几处精巧的园林:文园、文津阁、戒得堂、烟丽楼、汇万总春之庙(花神庙)。

山区: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开始,山区的工程全面铺开。园林部分,约计十五处。有:绿云楼、创得斋、观瀑、瀑源、笠云亭、食蔗居、敞晴斋、秀起堂、静含太古山房、有真意轩、碧静堂、含青斋、王岑精舍、宜照斋、山近轩。

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避暑山庄的工程已基本完成。

历史事件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代帝王的重要行宫,是其处理全国各项军政要务的重要活动场所。清代重大的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大多在避暑山庄举行,可以说避暑山庄和清王朝的兴盛与衰亡紧密相关,这里见证了大量的历史事件。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康熙帝在避暑山庄接见索额图使团;与准噶尔在乌兰布通之战恶战,这里是指挥中枢;为迎接准噶尔的三车凌来归,爱新觉罗·弘历在万树园大摆盛宴;连降而复叛的阿睦尔撒纳也曾在这里受到盛大的款待;罗桑班丹益西为给皇帝祝70寿辰前来,乾隆帝在承德为他建造了美轮美奂的须弥福寿之庙安南国王阮惠、哈萨克汗阿布费,以及朝鲜琉璃使者的觐见也都到承德落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在这里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

1771年,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草原,万里东归回到相国,到承德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爱新觉罗·弘历在避暑山庄接见了当时的部族首领渥巴锡,为了庆祝土尔扈特部落回归,乾隆帝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刻碑立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内。

北京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九月,咸丰皇帝来到避暑山庄,既不是来避暑,更不是北巡秋狝,而是来避难的。爱新觉罗·奕詝和其弟奕忻,被英法联军的大炮所吓,全部应允了侵略者的要求,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

辛酉政变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在承德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在承德避暑山庄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爱新觉罗·载淳为帝,总摄朝政,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园林布局

承德避暑山庄是宫、苑一体的皇家园林,全园分两大部分:宫殿区和苑景区。宫殿区主要有正宫、东宫、松鹤斋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是清朝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日常起居的地方。苑景区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个区域组成、是皇帝游豫宴乐的地方。

宫殿区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

正宫是清代皇帝在山庄时,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苑景区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

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平原区位于湖泊区以东,占地53公顷。区内的万树园不施土木,仅按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设置蒙古包数座。爱新觉罗·弘历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平原区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区,面积422公顷,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时期还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建筑。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主要景点

承德避暑山庄集"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景点于一园。这里有仿江苏镇江"金山寺"而建的金山"上帝阁",仿嘉兴市南湖的烟雨楼而建的“烟雨楼”,仿苏洲的沧浪亭而建的“沧浪屿,”仿宁波市范氏"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仿绍兴兰亭而建的"曲水荷香",仿杭州六合塔而建的永佑寺"舍利塔",仿苏州狮子林而建的“文园狮子林”,仿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而建的“芝径云堤”。在与避暑山庄融为一体的外八庙中,还可以看到新疆的“伊梨庙”、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北京的“天坛”、西藏自治区的“扎什伦布寺"、山西省的"殊象寺"等。.

上帝阁(金山亭)

金山岛(仿江苏镇江的金山而建)最高处的六面体三层高阁为上帝阁,俗称“金山亭”。是金山岛主体建筑,也是山庄湖区的代表性建筑。第一至第三层都有康熙帝的题额,第一层额为"皇穹永佑",内设供桌祭祀器物;第二层额为“元武威灵”,内供真武大帝;第三层额为“天高听卑",内供玉皇大帝。阁内设有木梯,每层阁外设有围栏,游人可沿梯而上,凭栏远眺。此阁处于山庄湖区中心地带,是湖区的最高建筑,登临其上,山庄湖色,尽收眼底。

文津阁

文津阁位于平原区的西部,虽然不在"康乾72景"之列,但它却是山庄内一个重要的景点。

建于公元1772年(乾隆39年),是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造的。园内主要景观有“文津阁藏书楼”“日月同辉池”“假山”“月台”“趣亭”“御碑亭"等。

文津阁藏书楼是清代“四大藏书阁”之一。从外观上来看,它是一个二层楼阁,而实际上却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没有窗子,这一层全部用楠木造壁,能防鼠咬虫蛀,是藏书之处。

楼前的水池为"日月同辉"奇景。人站在阁前的特定位置上,向池中望去,只见水底蓝天中有一弯新月,而当你抬头仰望天空时,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因是在池南的假山上,开了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光线透过去映在水中,便形成了一弯下弦月的倒影。

水池南岸是一座假山。山上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有承德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假山上,西侧有"趣亭",现不存,东侧有"月台",是皇帝赏月的地方。“月台”的中央竖立着一座石碑,碑的正面为乾隆题写的“月台"两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镌刻乾隆诗3首:背面为《月台》、右侧为《为爱颠翁语》、左侧为《口号一首》。

热河

湖区的东北角、与湖水相连、水上架木为桥的那条小河流为热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全长只有60余米。在它的源头有石碑一座,上刻"热河"二字。“热河”因河水温热而得名。热河的源头是“热河泉”。热河泉是一眼温泉,水温冬季常在8℃左右,它是山庄湖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烟雨楼

乾隆45年(1780年)在山庄青莲岛上,仿建嘉兴市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建起了中国第二座“烟雨楼”。此楼面宽5楹,双层,四壁皆有楼窗,二楼四周有栏杆,可凭栏环览四周。楼下东西有复廊与门殿相连,另有东西跨院作为陪衬,西南角缀以假山、小亭。楼的上层檐下悬挂着爱新觉罗·弘历题写的一面云龙金匾,上书“烟雨楼”3个大字。

院内有古松两株,月台下两座石须弥座上有铜制海马一对,是根据古代“河图洛书”的传说制造的。院子周围有半封闭的围廊环绕,廊壁上设有10个非方非园,如桃似李各不相同的什锦窗。

东跨院的殿房名"青杨书屋",为皇帝读书之所。屋前后各置一亭。南亭内设石桌,北亭,爱新觉罗·颙琰题额为"朗润"。

从“青杨书屋”北亭楼后檐下西行,可从月门进入西跨院,院内有书斋3间,名"对山斋",为清帝的书斋。“对山斋”南面是座体积庞大的假山,沿假山磴道登山,山顶有一座六角小亭,名为"翼亭"。亭侧石壁上镌刻"青莲岛"三字。

澹泊敬诚殿

进了阅射门便是正宫的主殿“澹泊敬诚”殿。是清帝来避暑山庄时举行重大庆典等政治活动的场所,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金銮殿)。

该殿初建于康熙50年,乾隆19年用楠木进行了改建,所以又称“楠木殿”。此殿面阔7楹、进深3间,周围设廊、歇山卷棚顶,灰瓦砖、豆瓣大理石铺砌地面。整个大殿不施彩绘,陈设庄重。殿内正中悬挂着康熙题名的"澹泊敬诚"的匾额。殿中央是檀香紫檀小叶黄杨的地坪和御用宝座。宝座背后有紫檀木浮雕围屏一架。围屏高3米,宽4米,由五扇组成。围屏画面雕刻的是一幅《耕织图》,围屏前设有足踏、熏炉珐琅宝象、丹顶鹤、印匣等。北墙东西两侧有16个藏书隔,东西两旁的紫檀雕龙大立柜是存放档案用的,通高4.46 米,宽2.65米,厚0.58米,通体雕塑有祥云和行龙戏珠图案,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品。殿内735块天花板上雕刻有万(无)字、蝙蝠、卷草等纹饰,呈"五福捧寿"和"万福万寿"的图案;门扇上也雕刻有吉祥、长寿的图案。

康乾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内,还有康熙皇帝以四个字题名的景点36处,称"康熙36景",乾隆皇帝以三个字题名的景点36处,称“乾隆36景”,康、乾二帝题名的72景,史称"康乾72景"。

康熙三十六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芝径云堤

湖区中央连接主要三岛的长堤康熙题名为"芝径云堤",是康熙36景第2景。此堤是仿杭洲湖的苏堤而建,又不完全同于苏堤。它一径分为三枝、连接了湖心的三个洲岛,造成了山庄湖区如同蓬莱仙岛的"一池三山"的意境。

康熙帝在《御制避暑山庄记》中说:"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云朵。"意思是说,蜿蜒曲折的长堤,一径分为三枝,三枝分别与三个洲岛——东面的月色江声岛、北面的如意洲、西面的环碧岛相连,其形状宛如一株野生灵芝逐风草属,长堤为芝茎,洲岛为芝叶,又如互相连缀的云朵,所以康熙为长堤题名"芝径云堤"。若能登高下视,最能看清其逼真的形象。

南山积雪

从青枫绿屿南行,到达与北枕双峰南北对峙的另一座高峰上、峰顶有一座双排柱、单檐、攒尖顶的方亭,康熙题名为"南山积雪”,这是康熙36景第13景。

康熙帝所说的南山,是指山庄南面以僧冠山为代表的重峦复岭。南山积雪,意思是登临此亭南望,可见南山上的积雪。承德地处塞外,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整个山川大地,一片银白,特别是山的阴面,一冬积雪不化,。此亭运用"因高借远"的手法,把山庄外和山庄内的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从此亭俯视,可以一览山庄湖区、平原区的全貌;东眺,可以领略罄锤峰、蛤蟆石、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的雄姿;西望,可以纵观山区的大部分景色。它是山庄内一个比较重要的景点。

乾隆三十六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水心榭

在下湖与银湖之间的“水心”之中,有一字排开的3座亭子,是为“水心榭”。俗称“三亭子”,此景建于康熙48年,匾额是康熙所题,后来乾隆把它定为36景第8景。

"水心榭",意为建筑在水中的高台上的房屋。3亭子中,中间的为长方形,3间,8根立柱,重檐歇山卷棚顶;两边的为方形,各有16根立柱,重檐攒尖。原来亭的南北两端各有由四根立柱构成的牌坊一座,牌坊的两面都有康熙题额,今已不存。

“水心榭”是理水和造景有机结合的佳作。桥上建亭造景,桥下实际是水闸。8个桥孔,都有闸板控制着湖中的水位,游人步履其上,却感觉不到它是水闸。

沧浪屿

座落于如意洲岛西北角的这组小庭院名为"沧浪屿",因仿苏洲名园"沧浪亭"建造而得名,是乾隆36景第17景。

院内建筑主要有两处,从南面的垂花门进,沿廊庑北行有室3楹,名为“双松书屋”,是康熙帝读书之所。与“双松书屋”毗连的敞厅为"沧浪屿",康熙御笔的匾额悬挂在北檐上。其联为“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此景的神韵集中体现在敞厅北临的清池上。

重要文物

玉器

碧玉"烟波致爽殿"玺

清乾隆( 公元1736- -1795年 ),通高10厘米,印面边长12.7厘米,印台厚4.7厘米。碧玉质,交龙纽,阳文篆书“烟波致爽”四字。原存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这里为清帝避暑驻跸的寝宫,列入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此印即烟波致爽殿的镇殿之宝,为乾隆时期专门镌 制,做工精良,堪称珍品。

瓷器

黄釉三彩紫绿龙大盘

清  康熙(公元1662- -1722年 ),通高7.5厘米,口径41厘米, 底径26.5厘米。盘口沿外折,鼓腹下收,圈足。盘内外均施黄釉,纹饰暗刻,并施紫、绿、白等素彩。盘内沿饰云龙赶珠纹,内壁绘折枝花果纹,盘心有紫绿二龙戏珠纹和火焰纹,盘外沿饰云鹤纹,外壁为四条紫绿龙和火焰纹。底施白釉,有青花双圈“清代康熙年制”两行楷书款,为康熙素三彩器中的精品。

珐琅

掐丝珐琅带盖三足炉

清乾隆(公元1736- 1795年 ),通高39.5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25厘米。炉为鼓式,铜鎏金宝盆卧象纽,盖为蓝珐琅锦地,饰四组如意云头纹,内为四季花卉。炉身纹饰为鎏金九狮戏舞图,两侧象耳鎏金,底承三个象足。象纽、象耳、象足鎏金厚重,衬托出珐琅炉的精美。

钟表

铜镀金三人自鸣钟

清乾隆(公元1736- 1795年 ),通高83厘米,底38 x 28.5厘米。钟以铜镀金变形花叶做支脚,底为扁方形钟体,正面为圆形表盘,四周和背衬嵌红色料石。上有三个西洋人在打钟。钟体后有铜镀金嵌料石立体背衬,装饰花叶纹和花叶枝带装饰,有八个圆弧形红色料石装饰,上动发 条料石圆球即可转动,既是准确的计时器,又是精美的陈设。

挂屏

紫檀边牙编花鸟挂屏

清(公元1644- -1911年),通高68.5厘米,宽107厘米,环高6厘米。檀香紫檀边框嵌玻璃描金饰件,有十处开光,框上还饰有蝙蝠、绶带图案。屏心以象牙抽丝编织成几何纹软席地,并以染色象牙组成花鸟装饰图案,有火红的石榴花,鸣唱枝头的画眉鸟,以及山石佩兰等,生动自然。

丝织品

慈禧石青缎百蝶衣

清 慈禧(公元1835- 1908年 ),身长158厘米,袖长106厘米,胸围144厘米,下 摆222厘米。百蝶衣是清宫妃嫔的传统常服。圆领、宽袖、右、大襟,采用石青色暗蝠纹绸料制作,通身以彩线平绣形态各异的100只凤蝶总科,给人以彩蝶飞舞之感。百蝶寓意多子多孙。衣服的领托、袖口、侧摆、下摆和衣领至腋下相交处,均镶有连环万字、福字纹滚lace,花边是以金、银丝线织绣而成。整件衣服图案布局疏密有致,设色浓淡相宜。这件百蝶衣是慈禧晚年最喜爱穿用的袍服之。 原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画

雍正帝御笔“慈天广”匾轴

清雍正(公元1678- - 1735年),纵40.5厘米,横112厘米。绢本,雍正帝御笔楷书“慈天广”四字横匾。有“雍正御笔之宝”阳文篆书印。

价值意义

历史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实现了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也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清朝的“夏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

文化价值

承德避暑山庄历时九十年完成,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是帝王范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典型范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艺术价值

避暑山庄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开发与保护

1961年,承德避暑山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至1985年,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对现存古建筑进行抢险和维修,整修山庄现存古建筑,使原康乾七十二景恢复到三十六景,迁出山庄内15个单位,400多户居民。

1986年至1995年,实施第二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以现存古建筑抢险整修为主,结合文物陈列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重点复建为辅。对避暑山庄内的非文物建筑进行大规模拆迁。

1996年至2005年,实施第三个《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进一步加强调查和研究工作,实施避暑山庄引水工程,使活水进山庄。

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和旅游部命名承德避暑山庄为“21世纪避暑山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于2010年全面铺开。中央财政投入这一工程6亿元人民币,规划总投资将逾95亿元。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相关事件

据统计,在承德避暑山庄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已达近50部。

1983年刘晓庆梁家辉出演的《垂帘听政》;1991年赵雅芝郑少秋拍摄的《戏说乾隆》;1996年的《宰相刘罗锅》;1998年版《还珠格格》;2001年 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2013年郭靖宇编剧并执导的《打狗棍》等。

参考资料

避暑山庄景区.河北省人民政府.2025-03-10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2-12-12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名单.中国旅游网.2022-12-14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2-12-14

..2022-12-11

..2022-12-14

..2022-12-14

..2022-12-14

..2022-12-28

..2022-12-15

清代宫廷瑰宝.避暑山庄官网.2022-12-28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河北文物局.2022-12-28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国家文物局.2022-12-15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命名“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9家园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2-12-14

承德避暑山庄保护工程展开 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2-12-14

承德避暑山庄 .河北新闻网.2022-12-28

..2022-12-14

那些影视剧里的避暑山庄.风光资讯.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