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小凯

杨小凯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男,原名杨曦光,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市,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籍华裔,中国现代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1968年,杨小凯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向何处去?》,因此被判入狱10年。在狱中,杨小凯拜当时也关在牢里的二十几位教授、工程师为师,学习了数学、英语、材料力学和机械学。1978年,杨小凯刑满释放后,在湖南大学旁听数学课,后在邵阳新华印刷二厂做校对。1981年,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数量经济学方向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工作的两年里,他出版了《经济控制论初步》和《数理经济学基础》等专著。1982年毕业,其获得计量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杨小凯被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聘为讲师。1983年,杨小凯留学海外,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赏识,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1988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于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并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990年,他被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职。

1993年,杨小凯与黄有光出版了著作《专业化与经济组织》,将劳动分工、专业化经济和经济组织结构引入经济学的核心,标志着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同年,杨小凯升任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并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1998年,杨小凯撰写的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出版,在经济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同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杨小凯又出版了《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和《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两本著作,这两本著作包含了杨小凯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全部研究成果,标志着新兴古典经济学走向成熟。同年,杨小凯被确诊为肺癌晚期。2002年和2003年,杨小凯曾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4年7月7日,杨小凯因患肺癌墨尔本的家中病逝,享年56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 ,原名杨曦光,在湖南长沙长大。

文革时期

杨小凯的父亲原来是湖南省委的高级干部,1959年因支持彭德怀的观点,反对大跃进、公共食堂,就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刚进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的杨小凯成为了一名红卫兵。1967年2月4日,杨小凯因一次路见不平的对抗行动被市公安局的派出所监禁了两个月。1968年,杨小凯发表《中国向何处去?》,主张巴黎公社式民主政体,影响广泛,被“中央文革小组”关注。同年1月,康生、江青等领导人在北京点名批评此文,称其为“反革命”之作。1969年11月,杨小凯因反革命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送往建新劳改农场改造。

铁窗十年

杨小凯在狱中,拜当时也关在牢里的二十几位教授、工程师为师,学习数学、英语、材料力学和机械学,在无西方新古典经济学训练下,自由思考并推导出多项经济理论,后发现这些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家模型化。牢狱经历使他转变思考方式,关注世界实际发展。期间,他完成五六十本读书笔记和电影剧本,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由狱友曾爱斌深藏。且在在狱中,杨小凯反复研读《资本论》,发现了劳动价值论的三大缺陷,甚至自己用约瑟夫·拉格朗日方法推导出“戈森第二定理”,对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思想也是他在狱中学习思考后萌生的。出狱时杨小凯的知识程度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了大学学历的水平。

刑满释放

1978年,刑满释放后,杨曦光(后改名杨小凯)在湖南大学旁听数学课,后在邵阳新华印刷二厂做校对。1979年,他因“反革命历史”被拒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生。1980年,在于光远帮助下,杨小凯终获考试机会并被录取为实习研究员。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数量经济学方向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工作的两年里,他出版了《经济控制论初步》和《数理经济学基础》等专著,并发表了多篇经济学论文。1982年毕业,其获得计量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杨小凯被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聘为讲师。

学者生涯

1983年,杨小凯留学海外,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赏识,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福特基金会全额奖学金。他坚持研究新框架,以超边际分析方法研究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并在博士论文中体现。1988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于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并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990年,他被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职。1991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建立了预测劳动分工、生产力等演进的动态均衡模型,奠定了用分工内生演进解释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此后,他又发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包括《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性》(AER)、《分工和产品多样化》(AER)、《专业化、信息和增长》(JDE)等。

1993年,杨小凯与黄有光出版了著作《专业化与经济组织》(Specialization andEconomic Organization),将劳动分工、专业化经济和经济组织结构引入经济学的核心,标志着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同年,杨小凯升任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大学教授并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20世纪 90年代末期,杨小凯又发表了四篇重要论文:《有交易成本和劳动分工的大规模经济中的一般均衡》《通往非人格化网络决策和内生劳动分工结构的理论》《瓦尔拉斯序贯均衡、有限理性和社会实验》《确定劳动分工均衡结构的一般方法》,夯实了超边际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1998年,杨小凯撰写的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出版,在经济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同年,杨小凯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12月,杨小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访问教授,2001年,杨小凯又出版了《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和《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两本著作,这两本著作包含了杨小凯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全部研究成果,标志着新兴古典经济学走向成熟。同年,杨小凯被确诊为肺癌晚期。2002年3月,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主讲的《新的经济分析框架对全球化问题的启示》中多次强调,对由专业化的经济所造成的一般化报酬递增的分析以杨小凯为主要创建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或超边际分析为最佳,并誉其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

人物逝世

2004年7月7日,杨小凯因患肺癌墨尔本的家中病逝,享年56岁。

个人生活

1979年,杨小凯在新华印刷二厂与工人吴小娟相识,因校对工作两人交流偏多,后于1981年两人结婚,1983年女儿出生。同年他赴美攻读普林斯顿大学PhD,1984年,吴小娟也前往美国与杨小凯团聚。两人并育有二子。

社会任职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学术文库

出版著作

上述资料: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数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

经济学贡献

杨小凯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从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新视角重整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杨小凯、黄有光两教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观经济学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讨论许多一直无法作形式化处理的课题。他们开辟了使微观经济学从资源配置问题转向经济组织问题的新方向。

 2001年,由Blackwell出版,杨小凯发表了《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两本论述新框架的英文教科书

学术观点

后发劣势

杨小凯认为,落后国家由于发展迟缓,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他认为这种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的模仿实现快速的发展。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诅咒”。为什么说是个诅咒呢,他认为,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很好的制度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来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建立在一定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由于这种巨大的空间,就导致很多后进国家,只重视模仿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技术模式而不会去认真进行这个国家制度层面的改造。这样,虽然可以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制度变迁,它会给长期发展带非常巨大的隐患,甚至会造成长期发展的失败。

大家强调后发优势,杨小凯强调后发劣势;大家强调民主,杨小凯强调共和;多数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看法,他认为如果没有在基本制度上进行深入的改革,则经济发展难以长期持续。他对英国怎样通过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斗争,从大宪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克伦威尔专政、复辟、光荣革命等过程而实现民主宪政的历史,以及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发生的各种论点,以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有很深入的研究与很有创见的观点。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就全球华人经济学家而言,对中国的政治变迁和经济改革有切身体验和真知灼见者,是少数;能对现代经济学做出理论性贡献或挑战现有理论体系者,是极少数;而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者,更是稀缺得如凤毛麟角。杨小凯,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华裔经济学家,却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杨小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在海内外华人经济学家中,杨小凯是惟一坐过十年牢的人,是惟一没有上过大学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是惟一创立了国际性学派的人,恐怕也是惟一信奉基督教的人。(中国经济学家地图评)

终其一生的成就,杨小凯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天才式的华人经济学家。他的工作是对前人工作的继承,但这种继承是完全与前人隔绝的状态下完成的。在科学史上,没有哪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可以做到这一点。杨小凯不仅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并把它形式化,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也是建立在整个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新兴古典经济学利用超边际分析这种具有开创性的方法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创立了与传统主流经济学具有根本不同的新框架,并将现代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尽收囊中,从而整合成一个新的经济学主流学派。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称赞杨小凯的工作“使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罗纳德·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混为一体”。而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的詹姆斯·布坎南曾经说过“有一个中国学者,他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而这个人就是杨小凯。(国际贸易学说史评)

杨小凯是个工作狂。我们的秘书曾经说,小凯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7天。为了他的健康和家庭,我曾经多次劝他减少工作。但他说,有时候(其实是常常)很难停。我说,有什么难停,你就停嘛,小凯写过一本六七百页的书,是用七个月写完的。我写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却要用好几年。(黄有光评)

杨小凯一生追求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他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者。他希望经过自己理论的研究跟认识,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林毅夫评)

我们家的经济大权,开始是小凯掌握——因为他是经济学家嘛。后来我发现,好几次买股票钱都亏得一干二净。然后我就对他的经济研究有点怀疑了。就把经济大权掌回来了。我想如果我不改变方向,我们家可能就破产了。当时我准备做投资,买房产。每次想去看房子的时候,小凯就说不去。“我一去,我会给你很坏的影响。”我当时不是很明白,后来明白了,搞经济学的,在实际上还是会有点差别。以后每次经济上的决定小凯都不出面——其实小凯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杨小凯妻子吴小娟评)

参考资料

杨小凯学术文库 (豆瓣).book.douban.com.2021-08-26

杨小凯博士简介.新浪财经.2024-03-21

逝者杨小凯.新浪财经.2024-03-21

杨小凯:曾是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凤凰网.2024-03-21

杨小凯妻子谈经济学家之外的小凯:丈夫、父亲和老师.凤凰财经.2024-03-21

杨小凯的工作有多重要? | 人物 · 杨小凯.澎湃新闻.2024-02-29

谁是杨小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新浪财经.2024-03-21

【证券时报】纪念经济学家杨小凯.武汉大学新闻网.2024-01-07

杨小凯:一个远远走在时代前列的经济学家|观澜.腾讯网.2024-03-21

人物志|高柏:杨小凯的贡献到底何在?.腾讯网.2024-02-29

谁是杨小凯:曾是离诺奖最近的华人.凤凰财经.2024-01-20

经济学原理.豆瓣读书.2024-01-15

杨小凯.万方数据.2024-03-21

杨小凯 Xiaokai Yang的作品(17).豆瓣读书.2024-03-21

黄有光:十年后回顾杨小凯的贡献.澎湃新闻.2024-03-21

陈浩武:作为思想者的杨小凯.凤凰财经.2024-03-21

谁是杨小凯:曾是离诺奖最近的华人.凤凰财经.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