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形目
鹳形目,食虫类:Ciconiiformes,是鹳形目鸟类的统称。鹳形目分类一直争议不断,早期包含鹭科(Ardeidae)、鹳科(Ciconi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锤头鹳科(Scopidae)和鹮科(Threskiornithidae)5科。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认为鹳形目下仅鹳科(Ciconiidae)1科。全球范围内共有1科6属19种,广泛分布。中国境内有4属7种,分布区域覆盖了青藏高原之外的各个地域。本词条依据1科观点进行撰写。
鹳形目为体长60cm到150cm之间的大型涉禽类群,其喙呈粗长状,基部较厚,颈部和脚部修长。雌雄颜色相似,体羽主要以黑、白、红和黄棕色为主,尾部相对较短。善于飞行,并营巢于树木、岩壁或建筑物的高处。食物来源广泛,涵盖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纲,甚至包括了昆虫和腐肉。温带地区的部分种类具备迁徙习性。雏为性晚成,在孵出时多少被以绒羽,但仍由亲鸟喂育,因而被称为半晚成性。
截止2023年,鹳形目下许多物种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3个易危(EN)、4个近危(NT)。主要通过栖息地和水源保护及管理、立法等措施进行保护。2021年,鹳形目下5个物种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鹳形目下2个物种被列入了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研究
鹳形目鸟类的传统分类一直存在分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最初,鹳形目被认为包括多个鸟类科,如鹳科、鹭科和鸳鸯科等,其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鹳形目内部关系,对其分类进行了修订。一些观点将鹳形分为鹳科(Ciconiidae)、鹭科(Ardeidae)、鹮科(Threskiornith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和锤头鹳科(Scopidae)。21世纪的现代分类更加精细,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的综合研究,鹳形目通常被限定为鹳科(Ciconiidae);而鹭科(Ardeidae)、科(Threskiornith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和锤头鹳科(Scopidae)则被归到鹈形目。
形态特征
鹳形目鸟类为大型涉禽类群,体长在60cm到150cm之间,大型品种体长超过120cm,翼展可达260cm;中等大小的品种通常高60-90cm。如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平均身高81cm、平均翼展148cm;大如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平均身高140cm、平均翼展250cm。但为了适应涉水捕食的生活习性,鹳形目下鸟类的嘴、脚和颈部均比其他生态类群的鸟类更长。
头颈部
鹳形目鸟类嘴形侧扁而直,舌多退化,眼先常裸出,鼻孔透开,喙呈粗长状,基部较厚,颈部细长。
躯干
翅形不一,较长或短阔,羽毛通常整洁且有光泽,雌雄同色,体羽主要以黑、白、红和黄褐色为主,尾部相对较短。
腿部
腿长适于涉水,腿的长度与其能够涉水的深度直接相关。鹳形目的胫部和跗部一般为角质鳞片所覆盖,且不具羽毛,以利其涉水行走。趾间有时具蹼,它的足蹼仅存在于趾间基部,称为半蹼或微蹼,主要作用是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于在湿地上行走且后趾发育,能栖树握枝。高挺粗壮的腿部结构使其具备稳固的站立能力和较强的运动能力。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鹳形目鸟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只在极寒地区上没有该鸟类。
栖息环境
鹳形目鸟类栖息环境包括内陆湿地、森林、稀树大草原、草原、沿海地带等。
栖息地海拔因物种而异,例如黑鹳(Ciconia nigra)生活在海拔2000m的湿地或沼泽生境中;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生活在海拔385-1100m的湿地或沼泽生境中。
栖息地都倾向选择潮湿的环境,但温度因物种而异,例如裸颈鹳(凹嘴鹳 鹮鹳属)、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ia)主要栖息在热带湿地地区;林鹳(Mycteria americana)、黑鹳(Ciconia nigra)主要栖息于温带湿地地区。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鹳形目大都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岸边浅水及其附近的沼泽地。主要以鱼类、两栖爬行纲和昆虫甚至腐肉为食。其食物构成受到觅食环境的显著影响,导致不同季节食物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雨季多捕食鱼、蛙等水生生物,而旱季则捕食鼠、蜥蜴、昆虫等陆生生物。鹳形目鸟类捕食时通常利用视觉锁定猎物,随后用修长的喙抓住猎物,整个吞下,也可以利用强有力的喙粉碎硬壳猎物的外壳并取食它们的肉。
沟通行为
鹳形目鸟类由于喉部肌肉缺乏,所以通常沉默不鸣,主要用上下喙碰撞发出声响。大多数鹳形目鸟类只在繁殖期发出声音,例如黑鹳(Ciconia nigra)发出“嘶嘶”声以吸引配偶,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发出“咔咔”声宣告领地。
节律性为
日节律
鹳形目鸟类在白天活动,夜间大多蹲伏在草地或树枝上。
季节节律
许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鹳形目鸟类是留鸟,例如黄脸鹳(Ciconia stormi)、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南美鹳(鹮鹳属 白眉田鸡)等。
也有许多鹳形目鸟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迁徙行为,例如:除西班牙记载的留鸟和南非不迁徙的黑鹳(Ciconia nigra)种群外,其他区域大部分营迁徙生活。黑鹳的迁徙主要分为三条路线,即欧洲路线、中亚路线和东亚路线:(1)欧洲路线,在欧洲繁殖的黑鹳,从地中海两侧迁徙至非洲越冬。(2)中亚路线,在西西伯利亚繁殖的黑鹳,绕过喜马拉雅山脉到南亚次大陆越冬。(3)东亚路线,在蒙古繁殖的黑鹳迁徙至緬甸或印度东部越冬。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迁往中国东北地区和毗邻的远东进行繁殖,10月底集群往越冬地迁徙,迁徙路线属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除此之外,白鹳(Ciconia ciconia)、林鹳(鹮鹳属 americana)、非洲钳嘴鹳(Anastomus lamelligerus)等鹳形目鸟类也有不同程度的迁徙行为。
攻击防御行为
鹳形目成鸟的天敌很少,但卵和早成雏可能受到乌鸦、鹰、巨蜥属等动物的伤害。因此鹳形目鸟类通常把巢穴建在高大的树木上,躲避陆地捕食者,并借助茂盛的枝叶进行隐蔽。并且亲鸟轮流进行孵卵和觅食,以更好的保护后代不受伤害。
社群行为
鹳形目鸟类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群行为。例如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林鹳(鹮鹳属 americana)、裸颈鹳(凹嘴鹳 mycteria)、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a)不论是否在繁殖季节,均是高度群居。而水老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iconia nigra)只在繁殖季松散的成对居住。除迁徙以外,鹳形目鸟类不会成群飞行。
繁殖生长
求偶行为
在繁殖季,鹳形目鸟类通常会进行特定的身体摆动,并使用上下喙碰撞发出声音来吸引配偶。一旦找到配偶,鹳形目鸟类在繁殖季节会保持一夫一妻制,但一般不会跨年度保持此关系。
营巢行为
鹳形目鸟类的营巢习惯多种多样。例如,白鹳(Ciconia ciconia)的巢穴由树枝、破布、纸张和其他可用材料构建而成,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之一。巢穴直径可达2米,深度可达3米。雄性和雌性都参与筑巢,但雄性倾向于携带更多的材料。鹳形目鸟类的巢穴大多建在塔上、屋顶、树木、悬崖岩壁等地。
产卵孵化
鹳形目鸟类每窝通常产卵2-6个,卵呈白色。鹳形目鸟类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为30-40天。
育雏行为
鹳形目中绝大多数种类的双亲在繁殖期都参与营巢、孵卵、育幼和防御天敌,双亲的共同努力对抚育这些大型的晚成性幼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幼鸟把嘴伸到双亲的嘴里,甚至到食道里获取食物,或者是双亲把食糜吐到巢底供幼鸟取食。当幼鸟逐渐长大,食量增加时,双亲有时同时外出觅食。此时如果天敌来临,幼鸟往往表现发怒行为(nestling bristle)和前扑行为(forward display),或以直立姿势表示屈服。幼鸟表现最多的行为是乞食行为(begging display)。当亲鸟归巢,幼鸟站起身,向上张着嘴,扇着翅,并发出叫声,来乞求食物。鹳形目鸟类的独立时间差异较大。钳嘴鹳属(Anastomus)早成雏在第4周便出飞,第8周性成熟独立生活。而鹳属(Ciconia)雏鸟第10周独立,3-5年性成熟。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鹳形目下9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3个数量稳定,4个呈现上升趋势,4个情况未知。
2016年的调查显示,凹嘴鹳(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黄嘴鹮鹳(鹮鹳属 ibis)、黑颈鹳(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林鹳(鹮鹳属 americana)、白腹鹳(Ciconia abdimii)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黑尾鹳(Ciconia maguari)数量稳定;白鹳(Ciconia ciconia)、秃鹳(Leptoptilos crumenifer)呈现上升趋势;此外,黑鹳(Ciconia nigra)、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变化情况未知。
2018年和2019年的调查显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非洲钳嘴鹳(Anastomus lamelligerus)数量稳定;、裸颈鹳(凹嘴鹳 鹮鹳属)变化情况未知。
2020年和2023年的调查显示,白颈鹳(Ciconia episcopus)、黄脸鹳(Ciconia stormi)和南美鹳(鹮鹳属 白眉田鸡)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彩鹳(鹮鹳属 leucocephala)和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呈现上升趋势;而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2023)变化情况未知。
保护等级
2021年,彩鹳(鹮鹳属 leucocephala)、黑鹳(Ciconia nigra)、白鹳(Ciconia ciconi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鹳形目下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白颈鹳(Ciconia episcopus)2个物种被列入了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3年,鹳形目中有3个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3个物种被列入附录一(CITES Appendix I),分别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南美鹳(鹮鹳属 白眉田鸡)和裸颈鹳(凹嘴鹳 mycteria);黑鹳(Ciconia nigra)被列入附录二(CITES Appendix II)。
截至2023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鹳形目下3个物种易危(EN)分别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鹮鹳(Mycteria cinerea)和黄脸鹳(Ciconia stormi);4个近危(NT)物种分别是黑颈鹳(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白颈鹳(Ciconia episcopus)、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和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此外均为无危(LC)物种,例如黄嘴鹮鹳(Mycteria ibis)、白腹鹳(Ciconia abdimii)等。
致危因素
鹳形目鸟类受到的威胁包括农业化和水产养殖、生物资源利用、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能源开采和采矿业发展、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等。
保护措施
鹳形目鸟类主要通过栖息地和水源保护及管理、立法等措施进行保护。以下是中国部分鹳形目鸟类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文化
水老鹳(Ciconia ciconia)是德国的国鸟。在欧洲的一些文化中,人们相信送子鹤会把新生婴儿带到人间,是“送子鸟”。因此,白鹳被视为幸福、繁荣和新生命的象征。
参考资料
Storks(Ciconiiformes).Storks.2024-01-09
Ciconiiformes.GBIF.2024-01-08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1-21
Ciconia.IUCN.2024-01-0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4-01-09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1-09
Ciconiidae.britannica.2024-02-04
Ciconiiformes.GBIF.2024-01-09
Anastomus-Genus.IUCN.2024-01-07
Ciconia-Genus.IUCN.2024-01-07
Ephippiorhynchus-Genus.IUCN.2024-01-07
Jabiru-Genus.IUCN.2024-01-07
Leptoptilos-Genus.IUCN.2024-01-07
Mycteria-Genus.IUCN.2024-01-07
Ciconia nigra.ADW.2024-01-07
Ciconia ciconia.ADW.2024-01-07
Ciconia.COL.2024-01-05
Ciconia boyciana.IUCN.2024-01-08
Mycteria cinerea.IUCN.2024-01-08
Ciconia stormi.IUCN.2024-01-08
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IUCN.2024-01-08
Ciconia episcopus.IUCN.2024-01-09
Leptoptilos dubius.IUCN.2024-01-08
CICONIIFORMES.AVIFAUNA.2024-01-11
Ciconiiformes .Britannica.2024-01-05
Pelecaniformes.IUCN.2024-01-09
ciconiiform.britannica.2024-02-04
Anastomus oscitans.ADW.2024-01-07
Leptoptilos dubius.ADW.2024-01-23
湿地水鸟的生态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01-09
Ciconiiformes: Order Of The Ibis, Spoonbill & Stork.Ciconiiformes.2024-01-09
Anastomus.GBIF.2024-01-07
Ciconia.GBIF.2024-01-07
Ephippiorhynchus.GBIF.2024-01-07
Jabiru.GBIF.2024-01-07
Leptoptilos.GBIF.2024-01-07
Mycteria.GBIF.2024-01-07
Jabiru mycteria.ADW.2024-01-08
Mycteria leucocephala.ADW.2024-01-08
Mycteria americana.ADW.2024-01-08
Ciconia stormi.GBIF.2024-01-08
Leptoptilos javanicus.GBIF.2024-01-08
Mycteria cinerea.GBIF.2024-01-08
Mycteria americana.IUCN.2024-01-08
Anastomus lamelligerus.IUCN.2024-01-08
Anastomus oscitans.ADW.2024-01-07
ciconiiform.Ciconiiforms.2024-01-09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朱鹅及鹤形目近缘种的繁殖行为学研究.2024-01-09
Ciconiiformes - Order.IUCN.2024-01-08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4
Ciconia boyciana.GBIF.2024-01-09
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GBIF.2024-01-08
Ciconia episcopus.GBIF.2024-01-08
Leptoptilos dubius.GBIF.2024-01-08
Mycteria ibis.IUCN.2024-01-08
Mycteria ibis.GBIF.2024-01-08
Ciconia abdimii.IUCN.2024-01-08
Ciconia abdimii.GBIF.2024-01-08
关于加快建立长江中游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1-23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1-23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1-24
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1-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1-24
德国的国鸟.搜狐网.2024-01-09
“送子鸟”白鹳.湖南频道.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