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丝草
香丝草(Erigeron bonariensis L.),俗称蓑衣草、野地黄菊、野塘蒿,分类为菊科飞蓬属。香丝草原产地为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中部、东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秦岭南北坡均有分布,常生于荒地、田边、路旁,为一种常见的禾本科杂草。
香丝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纺锤状。茎直立或斜升,中部以上常分枝,密被贴短毛。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部和上部叶具短柄或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排列成总状或总状圆维花序;总苞圆状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糙毛。花托稍平,有明显的蜂窝孔。花期5-10月。
香丝草的主要危害为繁殖能力强,具有较大生物量,严重影响本土植物生长,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其经济价值为全草可供药用。
植物学史
中国引入扩散史:香丝草属于无意引进的物种,从邻国自然随风扩散。最早于1857年在中国香港采到标本,不久扩散到广东省、上海市,1887年在重庆采到标本。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纺锤状,常斜升,具纤维状根。茎直立或斜升,高20-50厘米,稀更高,中部以上常分枝,常有斜上不育的侧枝,密被贴短毛,杂有开展的疏长毛。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0.3-1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渐狭成长柄,通常具粗齿或羽状浅裂,中部和上部叶具短柄或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长3-7厘米,宽0.3-0.5厘米,中部叶具齿,上部叶全缘,两面均密被贴糙毛。头状花序多数,径约8-10毫米,在茎端排列成总状或总状复总状花序,花序梗长10-15毫米;总苞椭圆状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8毫米,总苞片2-3层,线形,顶端尖,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糙毛,外层稍短或短于内层之半,内层长约4毫米,宽0.7毫米,具干膜质边缘。花托稍平,有明显的蜂窝孔,径3-4毫米;雌花多层,白色,花冠细管状,长3-3.5毫米,无舌片或顶端仅有3-4个细齿;两性花淡黄色,花冠管状,长约3毫米,管部上部被疏微毛,上端具5齿裂。瘦果线状披针形,长1.5毫米,扁压,被疏短毛;冠毛1层,淡红褐色,长约4毫米。花期5-10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荒地,田边、路旁,为一种常见的禾本科杂草。分布极普遍,凡路旁、溝岸、井边、宅畔、河堤、河床、荒丘、山坡、菜圃、田园、田埂、地界等几乎无处无之;与小蓬草混生或成群落。
分布范围
原产南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地包括阿根廷、巴哈马、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加拉帕戈斯、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牙买加、胡安·费尔南德斯岛、向风群岛、墨西哥、墨西哥湾、巴基斯坦、巴拉圭、秘鲁、美国波多黎各、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向风群岛等地。
产于中原地区中部、东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体育会、西藏自治区、海南区、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广东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安徽、四川省、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钱塘江、江苏省、台湾、河北省、河南等地。
引入分布广泛,包括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安达曼群岛、印度阿萨姆邦、奥地利、亚速尔群岛、保加利亚、加那利群岛、佛得角、加罗林群岛、圣诞岛、科科斯(基林)岛、库克岛、塞浦路斯、东爱琴海岛、埃及、埃塞俄比亚、斐济、吉尔伯特群岛、海湾国家、美国(夏威夷、俄勒冈州、得克萨斯州)、印度、伊朗、伊拉克、喀山-雷托(Kazan-retto)、肯尼亚、黎巴嫩、叙利亚、莱索托、莱恩群岛、马德拉、马来亚、马库斯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缅甸、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北部、南部)、尼科巴群岛、诺福克岛、小笠原诸岛、阿曼、巴勒斯坦、皮特凯恩岛、罗德里格斯岛、留尼汪岛、沙特阿拉伯、西奈半岛、社会群岛、南海、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斯坦、坦桑尼亚、汤加、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土布艾岛、土耳其、威克岛、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也门、扎伊尔。
功效主治
生长习性
在中国甘肃,种子于秋末冬初发芽出苗,以幼苗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同时还有部分种子发芽出苗,4-5月营养生长,6-9月开花,7-10月结果,8月果实渐次成熟,且边成熟边脱落,借冠毛随风传播。
物种危害
生长于荒地、田边及路旁,常于桑、茶及果园中危害,发生量大,危害重,是区域性的恶性杂草,也是路埂、宅旁及荒地发生数量大的杂草之一。它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能,是作物病害和虫害的中间寄主,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人、畜健康,还会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2、合理轮作。这是改变该草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禾本科杂草危害的重要农业措施。
3、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机等农具,在不同时间和季节进行耕作。
4、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盖,提高地膜和土表温度,烫死该草幼苗,或抑制该草生长。
5、化学防除。使用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等化学药剂进行防除,并对裸地及时绿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Erigeron bonariensis.植物智.2024-08-19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9
Erigeron bonariensis.植物智.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