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神农箭竹

神农箭竹

神农矮箭竹(学名:Fargesia murielae),又名伞竹,是禾本科箭竹属下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中国湖北神农架林区、陕西秦岭; 欧美国家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房县。笋可食用,且在欧洲庭园中普遍栽培,是欧洲引种中国高山竹类最成功的一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形态特征

竿高1-5米,粗5-14毫米,梢端直立;节间长15-23厘米,圆筒形,幼时微被白粉,稍显纵向细线棱纹,竿壁厚1.5-2.5毫米,髓呈锯屑状;环隆起;竿环平坦或微隆起;节内长4-5毫米,幼时被白粉。竿芽长卵形,边缘密生灰色或灰黄色短纤毛。枝条在竿节以3-10枝簇生,上举,直径仅为1-1.5毫米,实心。箨鞘宿存乃至迟落,革质,长圆形,顶端圆形,背面无毛或稀上部近边缘偶有灰色小刺毛,纵肋明显,小横脉通常不发达,边缘初时具黄褐色短纤毛;箨耳及鞘口毛俱缺;箨舌圆拱形或近截形,无毛,极低矮,高仅0.5-1毫米;箨片外翻,三角形、长三角形或线形,无毛,平直或竿下部箨者微内卷,基部远较箨鞘顶端为窄,边缘近于平滑。

小枝具1-2(6)叶;叶鞘长2.8-3.5厘米,边缘无纤毛;叶耳无,鞘口两肩幼时各具长为1-3毫米微弯曲之黄褐色繸毛1-5条;叶舌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2-3毫米;叶片披针形,较硬,长6-10厘米,宽8-12毫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可见,叶缘之一侧具小锯齿而略粗糙,另一侧则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5月。

植物学史

分类史

1920年,甘布勒(Gamble)在《Bulletin of Miscellaneous Information(Royal Gardens,Kew)》中首次描述了该种,发表时的拉丁学名为Arundinaria murielae Gamble。

1926年,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厄内斯特·威尔逊)在《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Nationale d'Acclimatation》中将该种转入簕竹属(Bambusa),学名变更为Bambusa murielae (Gamble) E.H.Wilson。

1935年,中井(Nakai)在《Journal of Japanese Botany》中将该种转入华西箭竹属(Sinarundinaria),学名变更为Sinarundinaria murielae (Gamble) Nakai。

1983年,易同培在《竹子研究汇刊》上发表《西藏竹类新植物》一文,将该种转入箭竹属(Fargesia),中文名为窝竹,拉丁学名变更为Fargesia murielae (Gamble) Yi。

1988年,易同培在《中国箭竹属的研究》中描述了该种,并把中文名改为神农箭竹;并增加了矩圆鞘系(《中国植物志》名为长圆鞘系,Ser. Murielae Yi),把神农箭竹作为系模式种。

传播史

1907年4月17日,威尔逊(厄内斯特·威尔逊,1876—1930)在中国神农架林区采集了一种“中国最美丽的竹子”——神农箭竹(Fargesia murielae,模式标本Wilson 1462,Kew),1910年他将这种竹子引种到了哈佛大学阿罗德树木园(Arnold Arboretum)。1913年从阿罗德引种到英国,种于丘园(Kew Gardens),欧洲所有神农箭竹均由邱园的这株竹子繁衍而生。阿罗德树木园的神农箭竹最后并没有成活,美国于1960年从荷兰摩耶瀚姆皇家苗圃(Royal Moerheim Nursery)重新进神农箭竹并开始大量繁育。

近种区别

神农箭竹与长圆鞘箭竹食虫类:Fargesia orbiculata T. P. Yi)近似,不同在于长圆鞘箭竹秆之节间长达40厘米,直径达2.5厘米,幼时密被厚白粉;箨片宽达3.5毫米,常内卷;叶鞘长达2.2厘米,叶片长达8厘米。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2800-3000米的冷衫林下或灌木丛中。

在中国陕西秦岭,神农箭竹一般从海拔1800米左右开始出现,一直分布到山脊和山顶的草甸附近。一般在较低海拔分布于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下,是灌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竹丛生长较为松散,但竹竿高大,高度可达到3米;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或山顶附近成单一的神农箭竹纯林,竹丛致密低矮,一般高度为1-1.5米。

生活习性

竹子生活史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开花特性,即不同种类的竹子以不同的周期(3-120年)大范围同步开花死亡。神农箭竹也有该特性,并在1993-1996年,广布于欧美各国的神农箭竹相继开花死亡。在其原生地中国湖北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1996-2000年保护区内的神农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2004-2005年,该保护区内金猴岭地区又有大量竹子开花死亡。

据研究报道,神农箭竹母代已开花死亡,子代开始定居生长,进入到新一轮的克隆生长阶段,这一过程将持续110年之久。2、3、4、5、6年及6年以上神农箭竹枝叶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43.13%、66.79%、70.97%、70.20%、75.43%,较材用竹大,说明神农箭竹枝叶生长较为茂盛,这对竹种的生长较为有利, 但用材效率则会降低。在神农箭竹生长周期的早期定居阶段,母竹通过自身的觅养机制促进克隆体朝向延续种群稳定的方向生长,随着龄级的年轻化,神农箭竹种群生长的稳定性增强,枝叶生物量比例逐渐降低。

主要价值

笋可食用。在欧洲庭园中普遍栽培,是欧洲引种中国高山竹类最成功的一种。同时也是珍稀哺乳动物大熊猫的重要主食竹种之一。对山地水土保持、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环境、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等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