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房县

房县

房县,是中国湖北省十堰市下辖县,古称“房陵”,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下辖12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房县常住人口为369776人。

房县居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房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房县四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房县有大小河流1261条,总长3455公里,境内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房县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房渚,战国为房陵,秦置房陵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房州为房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两专员公署。1994年归为十堰市。

346国道、305省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县,交汇于县城。。2022年,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0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68元,三次产业结构24.8:34.6:40.6。房县谋划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在2022年1-8月,园区实现产值86.45亿元、税收9.5亿元,2022年上半年房县GDP同比增长11.8%,增幅居全省前列。

房县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兔子洼、羊鼻岭和七里河文化遗址。房县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房县资源丰富有“中华泉水之冠”“木耳之乡”“糜儿酒之乡”“房耳”“华中药库”之称。房县旅游资源丰富,现有A级景区8家,房县有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个。

名称

房县,是古房陵城区的简称。房,源于尧帝对房国部落族群的封邑。陵,是丹朱对其子的封氏。远古为部落族群图腾符号,文字发展演化为“房、陵”。明代《房县志》释意为“四面皆山林巩固,巍然高峻,有如房室。”故称房陵。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唐虞时为房子国,属梁洲域,据载“唐尧一百年帝陟于陶,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证佛克,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属梁州域;春秋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厥貉之会麇子逃归。又楚子代麇,楚成大心纹麇师于防渚”;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房陵城区,隶属汉中郡西汉因之。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司马衷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元钦二年(553年)改新城郡为光迁国,治所房陵。宇文邕保定三年(563年)废光迁国为迁州置光迁郡,改房陵城区为光迁县,为州郡治所。

隋唐至宋元

杨坚时仍为房陵。隋炀帝时改光迁郡为房陵郡,辖光迁、永清、竹山、上庸,改属梁州。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天宝(742年)改房州为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房州。五代十国因之。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辖房陵、竹山,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

明清时期

明洪武 8年(1375年)改房州为房县,属襄阳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房州为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清代沿用。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同年,红三军来房,成立中共房县县委和房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鄂西临时分特委;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新四军来房,在中坝成立房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北军区党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两郧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襄郧专区合并,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地理

位置境域

房县位于鄂西北、郧阳地区东南部,介于大巴山脉武当山之间。东经110°02′--111°15 ′,北纬31°33′--32°30′。东部榔口的珠藏洞与保康毗邻;北部大小分水岭、马家寨与十堰市相接;正西部窑淮的界山与竹山相交。县境东西长114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之一。

气候

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变化大,具有立体气候;同一平均海拔,阴坡与阳坡气温相差1—2.5℃ ;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0℃ 至15℃ 之间,平均最高温一般出现在7月,平均最低温一般出现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17.6℃(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96年7月20日)。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北长南短,北部的大木为240天,南部的西蒿为174天,其余地区大都为21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14毫米,降雨5-10月较多,雨日100—140天之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大木厂镇雨日最少,为106天;野人谷镇乡西蒿雨日最多,为140天。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之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春季“倒春寒”,夏季“卡脖旱”和秋季的阴雨低温天气。

地质

地层

房县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地质构造区。北区为元古界武当群变质岩系,呈单斜构造,地层由南而北依次变新,属秦岭褶皱带;南区为震旦系及下古生界海相沉积为主,属杨子准地台。该区阳日至九道断裂以北,属北缘坳陷褶皱带,以南,则属八面山褶皱带。房县南、北两大地质部均缺失中生界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但在北区元古界武当群变质岩基底之上和县城周围却发育一套新生界老第三系及新第三纪,第四纪湖相与河床相堆积物。

地质演化

房县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大别褶皱带西北段接壤地带,南缘受青峰断裂控制。房县盆地为中一新生代构造盆地,盆地内沉积了白垩系、古近系 、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盆地内部及边缘发育多条断裂,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局部张应力环境 ,断裂多数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城口–房县断裂带控制着房县的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综合大量的野外调查、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观察可得出,右行走滑断裂带自西向东贯穿城口–房县断裂带,与扬子板块相对华北板块的斜向俯冲碰撞有关;左行走滑断裂带发育于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形成于陆内造山阶段,并改造了东段早期的右行走滑构造。在板块碰撞造山之前,早期的城口–房县断裂带处于伸展环境中呈线状分布。在陆内逆冲推覆过程中,由于东西两侧砥柱的阻碍作用,城口–房县断裂带发生弧形弯曲呈现SW向弧形展布。

地形地貌

房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境内平坝、丘陵占17.1%,而高山占44.4%,高山区占38.5%。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一般是东西、东北或东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间,山背开阔,山顶垣状,其间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是玉米、水稻、小麦、木耳的主产区;中部以县城周围的马栏河谷为中心,形成一条狭长的断陷盆地,海拔在400—600米,既是房县的粮仓,又是果木林园发展的重要基地;南部为山区,山势巍峨陡峻,大部分在千米以上,是玉米、杂粮及用材林主要产区。全县最高海拔为西南部上关家垭,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是大木的姜家坡,海拔180米,境内海拔高低差为230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房县有大小河流1261条,总长3455公里,境内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总长2612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的100%。西南部的河水入堵河,其余入南河,均汇入汉江。东北部多间歇河,西南部多地泉。河水量比较充沛,主要河流有南河、马栏河、堵河、佘家河、官山河等。

堵河位于房县西北部,由西南流向东北,流经姚坪、板桥公社。上接竹山,下连郧县。长约50公里。1973年黄龙滩水库(堵河下游)建成,房县境段成为库区。水面最宽处,在姚坪公社刘家拐子,约1公里;最窄处在板桥公社双泉寺,约0.2公里;最深处为姚坪公社杨家潭,深55米。岔河道主要有化鱼河、平沟、彪虎沟、肖家沟、大木河、安羊沟。水面面积约15平方公里,蓄水4.4亿立方米。

南河属汉江上游南侧的支流,故名南河。发源于大神农架,由林区流经房县的安阳坪、珠藏洞,至谷城县城东南注入汉江。房县境内长36公里,宽约100 米,约19个流量。

瀑布、泉

龙潭坎以传说潭内龙龙殿里有宝贝“玲龙”,可以化旱为雨得名。过去大旱之年,兴山、巴东等地群众不远千里,前来求雨,位于中堰公社东部,洞鱼河上游上阳坪大队境内。坎上两壁陡峭,坎高17米,坎下水潭深10多米,宽约9米。洞鱼河水从上至下直落潭中,响声如雷,水花四溅,形成一条玉白色的瀑布。

小温泉以流量、水温小于温泉寺泉水得名,位于红塔公社晓阳大队境内。有浴池,水温约36℃。

地下水

房县地下水水质较好,储量一般。以县城周围和东南部较为丰富,北部偏少。现已勘察和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约为1000万方/年,不到房县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百分之一。

水利

房县有5个河堤堤防设施,分别为西北门河堤、汪家河河堤、桃园护堤、大木河堤、红庙河堤。全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74座。其中,中型小库两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9座,总满水能力6535.5万立方米。

桃园护堤1955年冬修筑,该堤长1500米,宽5米。该堤1958年水毁。1970年以后开始新建石堤。1985年,北自桃园街、南接西北门河堤已全部建成石堤,全长2000米,受益农田500亩。

汪家河河堤位于化龙区,1955年始筑汪家河口土堤,1958年水毁。1960年开始沿河另兴建石堤。1984年,兴建黄土凸至黄杨树河堤。该堤底宽6米,顶宽1米,高3.5米,基深1.5米,全长575米。块石护坡,迎水坡为1:3,背水坡1:1。至1985年底,汪家河两岸共修建河堤7处,全长66.5公里。

土壤

房县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板岩页岩、武当片岩、黄色砂岩、第三纪红色沙岩、石灰岩第四纪粘土及河流冲积物等。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水旱农田比例为35:65。

青峰断层一线,低山、丘陵、盆地分布着黄棕壤、黄褐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等类型。从东到西在低海拔部位以第三纪和第四纪母质为主,该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且大部分为耕作土壤。紫色土和黄褐土则集中分布在沿青峰断层线东起榔口公社南河口,经青峰盆地,房县盆地。秦口到堵河沿岸姚坪、板桥、大木等公社青峰断层北部,土壤母质单一,为石英质岩发育的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土类型,集中分布在个水平带上。泥质岩发育的土壤类型沿堵河流域分布与寒武纪母岩发育的土壤零星交错,以西南部门古、秦口、中坝、上龛、九道等公社为主,全县各社镇均有分布。房县北部二高山和南部高山的土壤垂直分布。北部土壤心土层颜色由下而上逐步加深,向棕色过渡,呈块状结构,微酸至中性,具有山地黄棕壤的性状,且有向高山土壤过渡的趋势;南部土壤颜色棕色和黄棕色,随着山势的降低土壤颜色由深到浅,质地加重,轻壤至中壤,酸碱度增高,心土层粘化。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房县版图面积767.57万亩。耕地面积47.86万亩(其中水田11.78万亩、旱地36.08万亩),占6.23%;林地622.85万亩,占81.15%;草场牧地56.97万亩,占7.42%;交通用地1.64万亩,占0.21%;城镇建设和工矿用地11.06万亩,占1.44%;水域面积11.51万亩,占1.5%;未利用土地15.04万亩,占1.96%。

水资源

房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914毫米,年均经流深465毫米,经流总量20.46亿方,年降雨产水量46.57亿方,过境容水量16.37亿方。房县有大小河流1261条,总长3455公里,境内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总长2612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的100%。房县地下水水质较好,储量一般。以县城周围和东南部较为丰富,北部偏少。现已勘察和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约为1000万方/年,不到房县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百分之一。

房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74座。其中,中型小库两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9座,总满水能力6535.5万立方米。南河、堵河、官山河等四大水系纵横交错,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可开发23万千瓦以上。矿泉水资源丰富。据《中国温泉纪要》记载,房县温泉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全国名泉之一。境内五处热矿泉自然露头于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上,来自4000米以下地质断层,富含、等2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日流量1.5万吨,常年水温保持在37.7℃,医疗、饮用、沐浴效果均佳,被誉为“中华泉水之冠”。

矿产资源

房县矿产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大。截至2022年,现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铅、锌、铜、镁、铁、锰钒等7种,查明铅锌矿化点7处,锰矿化点4处。非金属矿产有:磷、硅石碳酸钙白云石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煤、石材(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矿泉水(地热)以及黏土、砂石等72种。 

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主要有磷矿泥灰岩硅矿白云岩、建材石料用基性岩、砖瓦页岩等,矿石质量好,资源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铅、锌、锰、铜等,与其共、伴生的矿产有、金、银等。传统优势矿产资源为地热和矿泉水,水温高、流量大,交通便利,易开发利用。其中矿泉水(地热)在房县内有5处,截至2017年,开发利用的仅有大小温泉两处,主要用于饮用,疗养种养殖。矿泉水经国家鉴定命名为“含氡和的重碳盐钙镁型矿泉水”。

林草资源

自然植被的种类和密蔬随着海拔的高低而不同。800米以下低山地区,山坡复被以草子叶宿根多年生杂草为主;二高山地区林木较密,为针阔叶混交林,以松、栓皮栎、青岗栎、乌桕、桐、栗树、猕猴桃、孟宗竹、葛类为主。山坡多单、双子叶杂草混生,高山地区为乔灌木混生,以锯齿栎、巴山松、桦、漆、棕等较多;1500米以上的地区多冷杉属、松桦、漆、苦竹和双子叶杂草。截至1991年,房县自然植被共508.23万亩,覆盖率为65.87%,其中:森林面积386.71万亩,覆盖率为50.12%;荒山草甸121.52万亩,覆盖率为15.75%。

国家200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公布的全县活立木总蓄积753.7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592.3万立方米,占78.6%,疏林蓄积0.49万立方米,占0.06%,散生木蓄积154.5万立方米,占20.5%,四旁树蓄积6.45万立方米,占0.9%,枯倒木蓄积0.13万立方米。

房县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境内森林茂密,群山林海茫茫,山场辽阔,饲草繁茂。截至2018年,房县林业用地52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8.5%,森林覆盖率67.8%,活立木蓄积量438万立方米;可利用牧草面积287万亩,居湖北省第一,成片千亩以上草场107万亩,理论载畜量130万个羊单位,是湖北省百万只商品羊基地之一。以房县为重点的秦巴生态功能区,是抵御沙尘暴南下东移和酸雨北上西进的生态调节器,被誉为中国真正的“生态心脏”

生物资源

房县有药用植物近千种,主要有毛果一枝黄花、天冬、金罂粟等。一枝黄花别名蛇头王,根状茎短粗,簇生淡黄色细根。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能,产地在房县九道、窑淮、红塔等地;天冬别名天门冬,攀援状多年生草本。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功能,在房县各乡镇均产;人血草,别名人血七,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全株密被细绒毛,茎叶折断有血红色汁液溢出。具有活血散、止痛止血的功能。产地在房县野人古镇、上龛等地。除此之外还有天麻、当归、黄连党参独活、海金砂、天南星乌药、续断、前胡、吴宇、车前、仓木、益母草、荆芥、桔梗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房县幅员辽阔,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天然宝库”之称。截至2018年,房县森林植被147科,497属,1231种。主要林木有74科,131属,258种,建群树种为杉木王马尾松栓皮栎华山松,化香,山杨桦木等。珍稀树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银杏和红豆杉等。截至2022年,境内共有野生植物194科924属2380种。

动物

房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有野生脊椎动物33目96科227属3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57种,主要是金丝猴属、金钱豹、林麝金雕白肩雕短尾猴猕猴长臂猿科鳞甲目野山羊、白熊、猞猁大鲵属、蟒等,省级保护动物达百余种之多。

生物保护区

房县有野人谷自然保护区。湖北野人谷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房县南部,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上游,属大巴山脉系东端余脉。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对象为北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如金丝猴、豹、金雕、林麝、金雕、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红豆杉、珙桐、小勾儿茶等,以及丰富的景观资源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保护区于2003年建立,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以鄂政发(2006)128号文件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房县处北巫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大气环流、纬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之境内地形地貌等因素,因而暴雨、风、雹、旱、淫雨、冻害、虫等灾害频繁。其特点与规律是一般暴雨,风灾几乎连年发生,特大暴雨约8至9年一遇,以南部山区出现较多,虫灾一般出现在长期干旱和雨涝之后。

2017年10月,持续强降雨造成房县部分农作物严重受灾,部分农户房屋受损或倒塌,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持续降雨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6亿元。

2021年8月26日,房县受灾人口46420人,严重损坏房屋2户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65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10余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县总户数17.33万户,户籍人口为46.37万人,年平均人口46.49万人,人口密度70.45人/km²。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4.61万人,女性人口21.7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13,人口出生率为5.8‰,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年末常住人口37.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45.79%。房县常住人口中,0-14岁占18.45%,15-59岁人口占58.12%,60岁及以上人口占23.43%。

民族

房县有汉、满、蒙、回、藏、壮、苗、土家等八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其次是回族。少数民族在房县定居最早的是回族,属明朝中叶,主要聚居于县城小西关、大木镇、军店镇、长望、上当河等地,其他民族均在晚清民国年间来县,土家族壮族是1965年以后才迁到房县的。少数民族聚居点有6个,即城关镇东北街,小西关,军店镇军店街,化龙镇长望村,上营村,大木厂镇。

语言

按目前全国方言区划,湖北大部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区。房县方言处北方、西南、江淮方言之间,较为接近川、陕、豫一带的方言,儿话音较多,有颤音。房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突出表现在语音上,词汇上也有一些差别,语法差别极少。

例如声母n和l是一个音位,读l较多,读n极少;部分送气与不送气音不分,皆读送气音;有时塞擦音j读g;有时舌面音x读成舌根音h;有特殊音变,随着声母的变化,韵母也相应发生变化;个别字音异读,如日(ri)读èr。

宗教信仰

房县境内主要宗教有县境内主要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天主教首次在房县通省馆乡桂子沟建立传教活动点,建房19间。清光三十二年(1906年),基督教(新教)挪威福音道路德会老河口总会(称南部老会),派挪威牧师柏泉道及其夫人首次来县传教,购买西关朱姓房屋百余间,建立教会。西关总堂和军店分堂兴办过育德小学,免费入学,时断时续,1942年后停办。

房县伊斯兰教(亦称回教、清真教)约起源于明朝中叶,主要是由河南省山西省等地的回族迁入而形成的。清嘉庆年间始在县城西关建清真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组建“房县伊斯兰教协会”,于1949年自行解散。县、区、乡各级人民政权机构都有回教代表参加。

佛教在房县传播历史悠久,范围甚广,属汉语系大乘佛教。有禅宗、密宗、华严宗等教派。后来,和尚多已还俗,宗教迷信职业者多已改行归业,仅存寺院华严寺改为中学校址,惠感寺改作福利院,温泉寺拆毁建了部队医院。

房县道教派别受武当山道教的影响,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派:全真道、出家,禁荤腥、不结婚;正一道,在家,食荤腥、可以结婚。房县道教古建筑甚多,据载:有玉皇观、太清观、显圣殿、观音洞、紫竹道院等,大多于清末民国时期废弃。

经济

综述

房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形成了黄酒、森林康养、食用菌、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多样化特色产业格局和产业发展体系。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0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68元,财政收入22.5亿元(税收收入11.2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三次产业结构24.8:34.6:40.6。第一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8.89亿元,同比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69.08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4%、73.7%、18.9%。2022年,房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0.9亿元,非金融机构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5.6亿元。

第一产业

房县初步建成茶叶、中药材、林果、山羊、食用菌、蔬菜、烟叶、大鲵等8大产业片区,截至2019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5家、市级重点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1亿元。全县“三品一标”累计达到49个,其中“房县阳荷”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房县冷水红米”“房县黄酒”“房县北柴胡”“房县娃娃鱼”“房县虎杖”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

2022年,房县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52.3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8.72亿元;林业产值12.94亿元;牧业产值19.44亿元;渔业产值1.27亿元。

第二产业

房县发展工业园区,2019年新增裕丰袜业、科博车业等规上企业18家,总量达到67家;拓展工业园区10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一区五园”初步形成;减轻企业负担2.3亿元。鑫资再生科技顺利投产,月均税收过千万元,年度税收过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2022年,房县聚焦构建“一主三大四优” 产业体系,实施工业项目83个,完成工业投资113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14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规上工业总产值继2021年突破百亿大关后达到了225亿元。

第三产业

房县发展电商产业园,建成电商服务站点135个,入选“湖北省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新增企业673户、限上商贸企业12家,培植出口企业6家。实现外贸出口8900万美元,旅游综合收入62.2亿元。2022年,房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9.1亿元,同比增长4.9%。

房县扶持地方特色产品黄酒、小花菇壮大,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房县旅游从业人员达三万余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五千余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近四万元。

经济功能区

2022年,房县已形成房县工业园区、东城工业园、北城工业园、纺织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一区四园”规划面积12.86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3.23平方公里,国有产权房屋建筑面积16.31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12月,已入驻工业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家,涵盖循环经济、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建材卫浴、电子科技、汽车汽配等领域。

自2018年起到2022年,房县谋划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已建成265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2家、投产6家。2022年1-8月,园区实现产值86.45亿元、税收9.5亿元,带动4500余人就业,力促2022年上半年房县GDP同比增长11.8%,增幅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达101.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房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3%;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96.7%,毕业率达98.1%,高考本专科升学率逐年提高,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比例逐年增加,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

“十三五”期间,房县投入教育技术装备购置经费1591万元,183个教育单位以光纤方式接入互联网,添购“班班通”设备429套,新建52个(30+1)计算机教室、3间录播教室,改扩建4间主讲教室和13间听课教室,添置教师备课电脑230台。新建32所小学科学标准实验室和30个教学点多功能室,增配65所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

截至2022年,全县280所学校,学生数60734人。其中学前教育98所 (民办49所),学生数11764人;小学153所 ,初中13所 ,九年一贯制10所,小学学生数 26423人,初中学生数13337人; 高中4所,学生数6836人;特校1所 ,学生数148人;职校1所,学生数2226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县直卫生健康单位11个。在医院中公立医院26个,民营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门诊部(所)2个,村卫生室3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0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8人,注册护士116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580张。全年总诊疗人255万人次(不包含核酸检测人次数)。

房县人民医院

房县人民医院建于1950年,位于房县城关镇神农路28号,是二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70余亩,业务用房3.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以上。现有职工717人,高级职称81人,研究生12人,39个专业科目,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

房县中医院

房县中医院建于1985年6月,位于房县城关镇房陵西大道116号,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占地43亩,编制床位500张,固定资产2亿元,现有职工400余人,高级职称40余人,中级以上职称达260余人,有十堰市十大名中医和房县科技拔尖人才40余人,开设有16个住院科室,拥有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4个市级重点专科。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县文化和旅游系统现有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20个),藏书20万册,文化馆1个,文物事业机构1个。全县共有博物馆2个,有陈列展览5个,全年举办群众性文化展览48次,参观人数达到2.4万人次。

体育事业

至1986年先后兴建400米跑道的田径场、游泳池、球类综合训练房、带看台的灯光球场、老年人和儿童活动中心、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等。县灯光球场建于1968年,面积为12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500人。场内设钢管篮球架1副和钢质排球架柱,可交错进行篮球和排球比赛。场地的上方,装有四路固定照明设施。1989年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有136名运动员参加全国、全省、全地区的12次8个项目的比赛,获全国奖银牌2枚,铜牌1枚;获全省奖金牌4枚,银牌3枚;获地区奖金牌3枚,银牌25枚。运动员郑子龙在山东泰山举行的全国少年分龄赛中打破三项全国举重记录。武术运动员郭胜斌、丁长友在鄂西举行的全省武术竞赛中,全部囊括了全区代表队的名次。

房县体育中心二期于2022年6月初开工建设,据规划,该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预计投资3500万元,包括综合性体育馆、风雨棚篮球场、室外羽毛球场和网球场等,场内加装3500个座位的看台和相关的绿化配套设施。2023年8月10日—11日,房县在房县天明小学多功能教学楼参加2023年全国柔力球大篷车公益惠民推广万里行活动。

科技事业

2022年,“院士经济”再发力,合成生物创新城催生高端人才引进、前沿技术转化等“换道领跑”新能级。北城工业园扩园、新能源产业园、“五新五特”。2023年5月24日,房县科经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化龙堰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助力强县工程线下集中服务月”活动。活动邀请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3人及10余名“土专家”深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星创天地等,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精准服务,探索交流新理念、新技术,深入推广优良新品种、高效新模式。

2018年,房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荣获“全国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是全省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县市区;2020年9月,房县高科技企业湖北凯龙机电有限公司荣获科技部“2019年度‘中国好技术’”称号,全省仅5个。截至2019年底,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9.2亿元。截至2020年,房县共搭建各类创新平台2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省级以下11家;全县共申请专利1607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56项。2018年,房县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项目获得立项批复,实现了十堰市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零的突破。

人居环境

全年全县造林面积180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00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5.6%。森林抚育面积8700公顷,全年森林覆盖率达84.6%。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地7个。

全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为351天,达标率96.2%,其中达到I级(AQI≤50)的118天,达到II级(50233天。空气质量监测六因子(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O、臭氧)年均浓度值分别为45ug/立方米、29ug/m³、12ug/m³、11ug/m³、1.4mg/m³、135ug/m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II级标准。全县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1分贝;全县昼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2分贝。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社会保障

2019年,发放贫困学生资助金2910万元,控辍保学全面实现。卫生室“五化”建设全面完成,村医收入增长机制基本建立,村医队伍更加稳定。健康扶贫“985”政策不断完善,群众因病医疗得到保障。兜底保障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2021年,新增就业再就业4.5万人,年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职工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涨”,建成安幼养老场所213个。2022年,房县成立县乡未成年人保护机构16个,升级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5个,城乡居民参加社会保险达到36.8万人。截至2023年4月,全县7.8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已完成3.5万余人次。

2023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3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87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4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89个,安置脱贫人口1183人;返乡创业535人,带动就业152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亿元;申报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开展技能培训1573人;实现大学生留(回)房就业创业1910人。

房县参保居民在二级及以下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普通门诊(含急诊),一个保险年度内发生的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累计金额在700元以内的,医保统筹基金按50%的比例进行支付,剩余部分及超过700元限额以上部分的费用由个人自负。参保城乡居民在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起付标准分别为200元、500元、1000元。参保城乡居民在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分别为85%、75%、65%。一个结算年度内,参保人员住院和特殊药品等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

交通

综述

房县据江汉之要隘,扼川陕之咽喉,为秦楚边缘陆运之枢纽,豫鄂商品流通之载体,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346国道、305省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县,交汇于县城。

公路

346国道、305省道呈十字形贯穿全县,交汇于县城。十三五以来,房县环城北路建成通车,十竹路房县段、杜阳路房县段、榔沙路、青万路、车门路、门中路等共计255公里的干线公路相继建成,建设里程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青峰至中堰、窑淮至姚坪、谭家湾至南潭旅游公路等县乡公路主干道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83.205公里。

2022年末全县公路里程4923.578公里,路网密度96.3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7公里,一级公路20.107公里,二级公路487.115公里,三级公路73.646公里,四级公路3843.238公里,等外公路382.472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5公里,渡口8个。客运站16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5个。客运量11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56万人公里。

铁路

截至2023年8月,房县没有铁路建成通车,但是据了解,全长256公里的西安市至十堰高铁(西十高速铁路)将在2026年建成通车,该高铁共设桥61座(41公里),隧道41座(201公里),桥隧比重达95%,其中隧道占线路全长的78.5%,长10公里以上的隧道有5座。全线最长隧道为秦岭马白山隧道(长22.9公里),最高桥为神定河特大桥(高108米)。其中汉江特大桥是国内第一座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和全线最大跨度桥梁,主跨长420米。

航运

房县河流大多流量小,流程短。截至1961年,通航里程达287.50公里。1971年黄龙大坝建成后,房县姚坪、大木、板桥成为库区,新增加房县至黄龙和竹山县两条航道,至1985年房县通航里程共计为300余公里。房县有南河航道、堵河航道、九道梁河航道、马栏河航道、漳兰河航道等

南河航道自阳日湾至谷城县,全长326公里,房县境内长76公里,途经王家湾、马桥、刘家沟、珠藏洞、寺坪、过渡湾、南河坝等地。堵河航道自竹山至黄龙滩,全长93.5公里,境内长23公里,途经北星河、土塘、钻探岩、饮玉河、化口、门楼沟等地。九道梁河航道自九道至竹山,全长137公里。途经水田、老渡口、义渡、百户滩、白河口、官渡等地。

航空

截至2023年8月,房县没有机场建成,但已经在计划建设中。

公共交通

房县高速客运站于2020年12月30号开始运营,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客车停车位130个,客运班车发车位20个,具备日发班300次、日发送旅客5000人次的能力。房县汽车站共有35条发车线路:房县到深圳市襄阳市青岛市上海市丹江口市等地。2022年12月,房县开通城区1路、2路、3路、4路、5路、6路公交线路,投放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辆46台。2020年,房县投入100台油气两用出租车正式运营。2022年,房县召开城区出租车运价定价听证会,定价共制定了两套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主要区别在于起步价和车公里租价两个方面。

人文

综述

房县是“中华泉水之冠”“木耳之乡”“糜儿酒之乡”“房耳”“华中药库”,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孕育出清末进士戢翼翚、清末贡生余德元高振霄、邓子新等名人,存有樟脑洞、羊鼻岭和七里河等文化遗址,有小花菇等特色美食。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6月,房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家。

七里河遗址

七里河遗址位于房县红塔乡七里河村,东距县城3.5千米,西濒七里河,南倚巫山山脉北麓的凤凰山二郎岗,北为宽阔平缓的河谷阶地。遗址地貌为一处不规则圆角方形矮岗,面积约4万平方米。

遗址于1958年发现。1976年、1977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46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2~3米。遗存以新石器时代为主,先后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文化的房屋、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三房湾文化时期灰坑、墓葬,东周建筑遗迹、墓葬,以及两汉时期墓葬等大量遗迹。

七里河遗址,首次揭开了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农架林区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时-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其中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发现,表明七里河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时期是一个等级较高的聚落址,历史文化价值重大。

显圣殿

显圣殿位于房县城西12公里处的军店镇军马河口,相传怪人费长房在此显圣,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间创建,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悬崖峭壁,巍然壮观。殿基为砖石结构,高约30米。砖雕走脊,飞檐筒瓦,有唐宋遗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后山之巅增修殿,房县桥上乡桃石山宇1间,名曰“金顶”。显圣殿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山上林木苍翠,四季长青。正殿是宫殿式建筑,两侧是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的两层楼房建筑,上下台阶相连,高低回廊可通,殿前石栏浮雕。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山顶修建金顶1座。现顶殿依旧保存完好。

房县城墙

房县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是在宋代城墙的基础上扩建增修而成。城围约三公里,均为石砖垒砌,城墙高六米至八米,底宽四米,顶宽二点五米,有一千零一个垛口,护城河宽四米。城建四门,均有城楼,东曰“景春门”、西曰“来凤门”、南曰“凯旋门”、北曰“永定门”,廓置城堡。西城门两旁镌有“蜀西孔道”、“楚北边疆”对联,东门横额为“忠孝名邦”。东、西、北门均有“月城”扩围。从东门至西门六百四十五米,从南门到北门六百九十四米,略成正方形。

《房县地名志》记载,房县城原有七街三关,即东、西、南、北街、县门街、顺城街、草房街和东、西、北关。1958年以后因城市建设需要,城墙逐步拆除。至2005年,仅保存城墙两段,现存两段墙体总长度二百九十九点零七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房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

尹吉甫传说

尹吉甫,房陵(今房县)青峰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人和代表性作者。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即位,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周宣王还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是典型的小曲黄酒。据传说是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迁房州后,从宫廷带出来的。黄酒不黄,酒汁乳白,酒性温和甘醇,酒味绵长清香,谓之“皇酒”。明嘉靖刻本《解愠篇》记叙了黄酒酿制的全过程,“数升糯米浅悭量,饭熟儿童个个尝;尽意满倾三水,打头撇起一壶浆。冷斟全似金生丽,热饭犹如周发商。”

饮食

县城周围主食大米,次为面粉,杂粮甚少。东乡青峰、沙河等地以大米、面粉、玉蜀黍为主粮。西南乡上龛、九道乡、桥上等乡以苞谷、阳芋为主,兼食面粉,大米稀缺。北乡大木厂镇、姚坪等乡盛产苞谷、小麦、红薯,三者兼食。副食有蔬菜、肉类、禽蛋等。食油多是猪油、菜油和芝麻油,以猪油为主。民间习惯日食三餐,以午餐为主,早晚从简。除主食外,各类糕点、糖果、水果、罐头,以及营养价值较高的土特产等,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生活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房县豆油精

房县豆油精,豆油精也称固体豆油,是一种高营养,高蛋白的绿色食品。豆油精内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糖类脂肪酸、钙、钾、磷、铁、异黄酮及防衰老维生素等。长期食用对防治高血压、心血管膨胀、骨质疏松症和阻断与抑制癌症发生有良好的作用,被人们誉为“植物肉”。

房县黑木耳

房县是中国“黑木耳之乡”,早在隋唐时期黑木耳已作为钦点贡品誉满京师,其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黑木耳”“燕耳”“房耳”盛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内含大量胶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食用能吸收肠胃灰尘,能生津润肺,补血防癌,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木耳还是中药补品之一,它能健身强志、延年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良效,还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医疗价值。

习俗

端午节习俗

在房县端午节时,当地民众有吃粽子、煮咸蛋、饮黄浆、采草药、插艾蒿、佩香囊、扫庭院、家禽、接姑娘的习俗。具体来说,房县用四月的笋叶(一般都是水竹笋叶,大而光滑,生长在自家的竹园里)包粽子,在包粽子的时候要先从一片笋叶的两边各撕一根细丝,用来捆绑包好的粽子。关于这点有两个说法: 一是撕后的笋叶更规则,包出来的粽子更美观;二是两位一体,和和美美的意思。

酒俗

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县(唐代时叫房州)时,严格执行有人尝菜尝酒的繁文节,形成了“推杯换盏”的酒俗。“推杯换盏”必须得满足几个先决条件:一是必须饮的是房县黄酒,二是具备一定的酒量,三是有酒德。

罗国士艺术博物馆

房县罗国士艺术博物馆位于诗经广场以北,占地7亩,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投资4000余万元。拥有四个展厅,两个创作室,主要用于艺术品收藏、保管、展出、艺术创作、交流等。该馆充分展示了罗国士先生的艺术创作成就。作为从房县走出去的著名国画大师,罗老的艺术创作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地位,他擅长山水,兼工花卉,精于书法,有“中国月季王”之美誉。著名鉴定评估家欧阳希君先生称赞罗国士先生是中国当代最具传统意味的文人画家之一,是房县人民的骄傲。

房县火龙

房县“舞火龙”,也叫玩龙灯、耍龙灯。舞火龙是最具房县地方特色的元宵节民俗活动,玩灯历史悠久,相传始于盛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进入腊月扎火龙,正月十三出灯,正月十四至十五玩灯,正月十六灯会就要结束了,叫做“倒灯”。

皮影戏

房县皮影戏里,人物、马匹等道具都是小型号,被称为“尺人兔马”。演出服装为“四蟒四靠”和“八蟒八靠”。道具制作材料以驴皮为最好,牛皮和羊皮因为容易返潮而次之。房县地域广阔,皮影戏班主要演出四大种类:西南乡以“高腔皮影”为主,东北乡以“二棚子皮影”为主,而县城内的多以“汉剧”“越调”为主。房县皮影戏中有《封神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岳传》《火龙传》《英烈传》《刘胡兰》《白毛女》《婚姻法》《土地法》等戏目。

地方特产

房县小花菇

房县小花菇生产以段木栽培为主,它以栓皮栎、麻栎等壳斗科树种做段木,将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良菌种接种至段木上,经野外天然发酵菌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子实体。由于全县海拔在180~2485.6米,在香菇出菇季节,昼夜温差悬殊,有利于香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积累,也使菇面夜间遇到短时间寒冷,表面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而内部细胞继续生长,将菇盖表皮胀破开裂,形成龟纹形或菊花形花纹,使其“外形圆整、肉厚、爆花色白、龟裂纹深、柄短、口感爽滑细嫩、香味浓郁”。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兴盛于唐代,武则天李显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制备黄酒需要历经9道工序,2次发酵,3次杀菌,历时180天。

北柴胡

北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国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解热、镇痛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房县为北柴胡的地道产区,鄂豫陕交界处远近闻名的“柴胡之乡”。自明清迄今,北柴胡在房县生产加工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北柴胡喜稍冷凉而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忌高温,怕积水。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十堰市房县军店镇下店子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十堰市房县军店镇下店子村,依山而建,整个村落建筑呈带状分布,盘峪河、汪家河、军马河交汇于该村。该村有显圣殿 (庙宇)、下店子民居、邓家老屋、杜家老屋等传统建筑,其中下店子民居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属省级古建筑风景区。下店子街道始建于明清时期,老街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临街房屋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面卵石甬道。

风景名胜

综述

房县是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房县有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个。

重要景点

十堰市房县神农大峡谷景区

神农大峡谷景区位于十堰市房县野人谷镇,在神农架和武当山之间。景区以“诗画山水、帝王别业”为文化内涵,以诗经的民谣、神农的圣迹、陈与义的诗境、溪山行旅的画图、帝王的夏宫为五奇;以苔藓的世界、菖蒲的王国、药草的花园、古藤的谜宫、老根的殿堂为五绝。

景区以唐宋贵族雅士山水游憩为主导模式,以神农中草药文化为山水文化背景,以诗--化、野人文化为点缀,景区以山水休闲、唐风楚韵为特色,致力于打造自然山水园林、中国山水创意型景区。

房县观音洞旅游区

房县观音洞风景区位于房县城南3公里处。景区有一殿、两洞、三星、四景。祖师殿,观音洞、关帝洞,福、禄、南极仙翁三星,卧虎山、情人谷、玄武宫、观景亭四景。祖师殿由李显李显建于公元688年,毁于清顺治二年,复修于1995年,从观音洞折回再上山顶就到了祖师殿,祖师殿和玄武宫实为一上一下呈中轴线分布。一进玄武宫,一个龟蛇图腾形象映于眼帘,据《玄武神的演变》所记“修是蛇,而则是鳖,鳖与龟为同类......一形象,正是作为玄武的修与熙夫妇的象征变形”。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中有房县。

2019年12月25日,房县被省人社厅认定为2019年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2020年6月,房县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房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房县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0年11月,房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房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6日,房县入选2021年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

参考资料

房县概况.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17

Fancy buildings in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中国日报网.2023-08-20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20

房县城市介绍.中国天气网.2023-08-17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17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17

房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房县人民政府 .2024-10-16

房县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9-03

房县城关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20

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房县人民政府.2023-08-17

水资源.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行政区划.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的位置和面积.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房县人民政府.2023-08-17

大山深处崛起百亿级产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09-03

A级旅游景区名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17

历史沿革.房县人民政府.2023-08-17

房县气温特征.房县人民政府.2023-08-17

房县土壤.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土地资源.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房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27年)》的通知.房县人民政府门户.2023-09-03

矿产资源.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植物资源.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珙桐.植物志.2023-09-03

银杏.植物志.2023-09-03

红豆杉.植物志.2023-09-03

动物资源.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8-17

湖北十堰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2023-08-17

强降雨致房县损失3.96亿元,灾后重建正有序开展.今日房县.2023-08-20

2021年8月湖北省气候影响评价.湖北省气象局.2023-08-20

县委.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县人大.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县政府.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县政协.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07-30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房县:以交通优势“蝶”变农旅产业强势.房县融媒.2023-10-03

优化第一产业 拓展第二产业 融合第三产业房县“接二连三”打造扶贫产业链.房县新闻网.2023-08-17

2020年房县政府工作报告.房县人民政府.2023-09-03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规范产业链、研发新产品、酒旅深度融合——房县黄酒出山记.今日房县.2023-10-03

工业经济篇—— “一区四园”壮筋骨.房县新闻网.2023-08-17

【建党百年看房县】房县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启新程.今日房县.2023-10-03

医院介绍.房县人民医院官网.2023-08-17

医院简介.房县中医院.2023-08-17

网红打卡地,房县城市文化会客厅等你来!.房县融媒.2023-10-03

【喜迎二十大・项目建设正当时】房县体育中心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房县融媒.2023-10-03

2023年全国柔力球大篷车公益惠民推广万里行活动(房县站).全国柔力球运动推广委员会.2023-10-03

房县:科技赋能强县工程 三级科技特派员在行动.房县人民政府.2023-09-05

房县科技创新工作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曾2次获国家级荣誉.今日房县.2023-10-0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人社局: 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房县就业创业.2023-10-03

十堰 | 房县:多举措推动就业工作跑出“加速度”.湖北工匠.2023-10-03

@房县人,城乡居民医保开始缴费!380元/人/年.今日房县.2023-10-03

大道如砥向远方——房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纪实.房县新闻网.2023-08-17

最新!西十、西延、西康3条高铁开通定档2025和2026年!.腾讯新闻.2023-09-04

西十高铁呼之欲出——未来我市还将争取建设3条铁路.十堰市人民政府.2023-09-04

【媒体看交通】十堰机场最新进展!.十堰市交通运输局.2023-09-04

房县高速客运站开通运营.房县人民政府.2023-09-04

房县汽车站时刻表.房县客运站.2023-09-04

关于开通房县城区公交线路运营的公告.房县新闻网.2023-08-17

快看!房县这些“新车”不一般,引得县长来体验…….房县融媒.2023-10-03

房县城区出租车运价定价听证会召开!.房县城市圈.2023-10-03

戢翼翚:以笔为枪,为实现共和呐喊.人民政协报 .2023-08-17

余德元.博雅人物网.2023-08-17

高振霄.博雅人物网.2023-08-17

邓子新.中国教育网.2023-08-17

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录(1098处).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17

房县小花菇.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1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8-17

七里河遗址.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8-17

显圣殿.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8-17

老城墙.房县新闻网.2023-08-17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17

尹吉甫民间传说.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中国房县韵味悠长的“皇"酒文化.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豆油精.房县全域旅游导览服务平台.2023-10-03

房县端午节.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推杯换盏”的房县酒俗 .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火龙.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皮影戏你了解多少?.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小花菇、木耳、黄酒 今后将有一个更为响亮的新名字.房县人民政府网.2023-08-17

房县北柴胡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17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3-08-17

湖北十堰10处最美古村落,武当山下古风悠悠.人民号.2023-08-17

关于公布 2021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17

房县神农大峡谷景区.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8-17

观音洞旅游区.博雅文化旅游网.2023-08-17

孝昌县考察团来我县参观考察.房县人民政府.2023-09-04

胡亚波黄剑雄与“对接鄂港澳 服务双循环”考察团一行座谈 深化交流谋合作 携手共进促发展.中共十堰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09-04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8-17

省级示范!房县有了一个新名字.十堰市广播电视台.2023-08-17

湖北公布第二批21个“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17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中国政府网.2023-08-17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人民网.2023-08-17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8-17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