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又称“皇酒”,属北方半甜性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房县特产。

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前1046-前771年),房县民间已开始有酿制黄酒的技艺。姬静时,房陵人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一坛房陵白茅(黄酒),周宣王尝后封其为封疆御酒。汉朝时,房陵黄酒广为普及,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房陵黄酒,盛于唐朝武则天尝后赐名“房陵御酒”。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官复皇位,将房县黄酒定为贡酒,年年进贡。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2013年,房县黄酒酿造技艺被录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9日,房县黄酒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7月29日,房县黄酒获准使用新版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有一种特殊的馨香。发酵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使用糖化醪回淋工艺。房县黄酒因用途及酒精含量、存放期不同,分为老酒、嫩酒、甜酒,颜色有青、黄、乳白三种。其被誉为“神酒”和“液体蛋糕”,有通经活络,舒筋活血,提神御寒之功效。

历史沿革

起源

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前1046-前771年),房县民间已开始有酿制黄酒的技艺。当时用糯米酿造的"白茅"就是后来的房县黄酒。姬静时,楚王派房陵人尹吉甫(周代太师诗经》作者,房县人)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坛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周宣王尝后封其为封疆御酒。

发展

汉朝时,房陵黄酒广为普及,成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1974年房县七里河出土的汉墓中,发现大量装黄酒的酒具,其中一个大坛子仍保留有当时的黄酒)

房陵黄酒,盛于唐朝。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被称为品酒郎君的李显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州为庐陵王。后来,庐陵王将房陵黄酒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并上书叙其美味,请诏封酒名。武则天尝后赐名“房陵御酒”,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官复皇位,将房县黄酒定为贡酒,年年进贡。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

2013年,房县黄酒酿造技艺被录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9日,房县黄酒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当年起,政府从糯稻种植、酿造工艺、营销宣传等方面大力引导和扶持。2017年,房县政府特设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规范、指导和服务全县黄酒产业链,制定黄酒相关标准,规范黄酒作坊的生产环境、制作工艺、产品安全,对达标作坊颁发《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

2020年7月29日,房县黄酒获准使用新版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原料与制作

原料

酿造房县黄酒的水是天然温泉水,来自青峰大断裂带4000米以下的活动地层,富含氡锶锂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及28种矿物元素。房县黄酒用的米是当地著名的三寸糯,因三粒米加在一起刚好一寸而得名,其油润滑亮粘性强烈,米香厚重,只有在房县高山地带少量种植。房县黄酒所用的酒曲,是用蓼子花 (一种专用植物),混合米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匀制成。

制作

房县黄酒发酵采用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使用自产米曲,发酵过程中不加麦曲,不加纯酵母,采用糖化醪回淋工艺。

制曲工艺

房县黄酒工艺流程包括制坯、培菌和成曲。

制坯

将稻米粉、蓼子花粉、曲母粉按比例17:5:1混合。加水制成直径2.8厘米至3.2厘米圆球形。

培菌

控制室温28℃至32℃,培养24小时后;控制室温在30℃至35℃,培养48小时;室温控制在24℃至26℃,酒曲在室内停留24小时。

成曲

将室温升至38℃至41℃烘干排潮。控制酒曲含水量11%。

酿酒工艺

房县黄酒酿酒工艺流程先后为浸米、粢饭、凉饭、前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杀菌和灌装。

浸米

常温下浸米10小时至12小时。

前发酵

冷却后的米饭放入发酵缸中,加米曲(原料米量的7‰),混合均匀,品温控制在23℃至25℃。入缸24小时后,控制发酵温度在23℃至25℃,发酵7天。

后发酵

常温下发酵25天至30天。

压榨、澄清、杀菌、灌装

把黄液体和酒糟分离开来,将酒液在常温下澄清3天以上,取上层清液再经过滤机过滤,瞬时灭菌灌装。

分类

房县黄酒按产品风格和含糖量分为传统型半甜黄酒、传统型甜黄酒和清爽型半甜黄酒。其中传统型半甜黄酒和传统型甜黄酒清白、微黄或橙黄色、清亮透明,具有黄酒特有的浓郁醇香;传统型半甜黄酒微黄或橙黄色,清亮透明,口味柔和、鲜甜、清爽。因其用途及乙醇含量、存放期不同,分为老酒、嫩酒、米酒,颜色有青、黄、乳白三种。

产品特点

房县黄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酿造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即只能用房县的小曲、房县的糯米、房县的溪水和地下水。房县黄酒按其属性分属北方半甜性黄酒,比绍兴酒还要早400年。不同于绍兴黄酒的半干半苦,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鲜爽、芳香细腻,其酒色微黄,澄清透明,突出特点是口感好,酒体厚重。

产地环境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古称“房陵”,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房县受季风影响明显,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形成了“日照长,温差大,干湿交替”的气候特征,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皆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而闻名。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只有用房县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层深处矿泉水(神农架北麓青峰断裂带),结合特殊手工酿造技艺,配制出的黄酒才具有独特风格,这也是房县黄酒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原因。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文化

李显曾写下“日饮黄酒三小杯,不辞长作房陵人”、“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朕三万斛”的诗句。

发展现状

 房县黄酒已出口东南亚一带并畅销广州市、北京、西安市福建省武汉市等省市。2019年,房县黄酒产量达到5.6万吨,总产值20亿元;工厂化生产黄酒21000吨,产值12.6亿元;糯稻基地、物流、黄酒为品牌的农家乐及其他发酵产业产值实现8000万元。黄酒产业全产业链年产销值达20亿元。房县黄酒的市场潜力引起更多企业关注,2022年新增御品轩、神农煌、谦益农业、如此酒业等4家黄酒生产企业。截至2024年4月,房县现有黄酒作坊2450个,黄酒总产量达7.35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7亿元。

作用

房县黄酒有通经活络,美容养颜,养脾扶肝,舒筋活血,提神御寒,增进食欲之功效,被誉为“神酒”和“液体蛋糕”。

传承与保护

房县政府于2012年5月向质检总局提出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2013年年底,房县黄酒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2017年,房县政府特设房县黄米酒产业发展中心,规范、指导和服务全县黄酒产业链,制定黄酒相关标准,规范黄酒作坊的生产环境、制作工艺、产品安全,对达标作坊颁发《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2018年,土城镇与湖北中青国旅有限公司合作,按照产业、文化、旅游 “三位一体”模式,投入资金1亿元,在土城镇建成集“黄酒文化+旅游+健康”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休闲中心。2023年,房县从黄酒专业村建设、品牌保护、标准制定等六个方面,出台支持黄酒产业链建设意见,并对黄酒产业实施物质奖励,对达标企业、作坊等兑现实体经济发展奖励520多万元。2024年4月,为支持县内黄酒企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房县税务局成立“黄酒产业税费服务先锋队”,深入庐陵王酒业公司,主动上门开展走访问需服务活动,竭力做好保障服务,擦亮房县“封疆御酒”这个金字招牌。

参考资料

湖北房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动黄酒产业发展.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02-20

“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什么酒能流传千年,引无数帝王争相追捧?.湖北网台.2024-06-26

湖北十堰:黄酒酿出致富香.百家号.2024-06-26

舌尖上的房县——房县黄酒.湖北日报.2024-02-04

房县概况.房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十堰人都爱喝的这个酒,来头竟然这么大!武则天都夸它是“好酒”.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6

名单公布!孝昌这些市场主体获准使用新版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_长江云.湖北网台.2020-07-29

一壶黄酒,酿出房县的诗与远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4

规范产业链、研发新产品、酒旅深度融合——房县黄酒出山记.湖北日报.2024-06-26

地理标志产品 房县黄酒.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24-06-26

房县黄酒.荆楚网.2024-06-26

税惠“春风”吹满城 黄酒飘香沁人心.百家号.2024-06-26

诗经绵长 黄酒微醺 房县黄酒产业发展新记.房县新闻网.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