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4年10月,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实施黄河综合治理规划的第一期工程。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确定修建三门峡市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也成为“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主体工程由苏联电站部水力发电设计院圣彼得堡分院设计,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施工。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60年秋,开始拦洪蓄水。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1965年和1969年,该工程先后经历两次改建。1983年,黄委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成立。1996年5月,在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三门峡等水利枢纽的管理和运行维护。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它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调水调沙、库区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下游作出了重要贡献,保障了下游引黄灌区“中国粮仓”稳定增产,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和治黄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历史沿革

勘察设计

195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查勘队,对河津市到孟津的黄河干流段的坝址进行了工程地质查勘,第一次探明了三门峡市坝址的地质条件远远优于八里胡同坝址。1952年,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对三门峡坝址进行了规划阶段的地质勘察。1954年5~12月,地质部工程地质管理处黄河中下游队,对三门峡坝址区和水库区进行了工程水文地质测量和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的第一期地质勘探。在这期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941队在库区的渭河南北两岸进行了1:20万比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测量。1955年9月由地质部工程地质局、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黄委会共同组成黄河三门峡市地质勘探总队,承担三门峡水利枢纽补充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坝基开挖施工详图的地质勘探任务。

施工建设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开工。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的社论。1958年12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1960年实现拦洪,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较设计工期提前一年多。1962年2月,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和110千伏开关站安装完成并投入试运行。

两次改建

三门峡市水利工程建成后,经过一年半的蓄水运用,库区泥沙淤积严重,在渭河口形成拦门沙,威胁渭河平原。196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对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改建,即在左岸增建两条泄流排沙隧洞,改建原5~8号机组的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简称二洞四管)。改建工程设计全部由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承担。1965年1月,两洞四管开工。四管于1966年5月完工,7月29日开始泄流。1969年全部完成隧洞工程,较设计进度提前一年建成。第一次改建工程投入运行后,枢纽泄洪规模增大一倍,但潼关县以上库区和渭河仍继续淤积。1969年6月由水利电力部和陕、晋、豫、鲁四省领导人在三门峡市开会,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对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第二次改建。第二次改建于1969年12月开工。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 1973年改建工程完成。

安全运行

1973年12月26日,第一台低水头径流发电机组(4号机)投入运行,其余4台机组分别于1975年、1976年、1977年和1979年并网发电。总装机25万kW。1983年,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正式成立。1990年经水利部批准,将6号、7号泄流排沙钢管扩建为发电机组引水钢管,机组单机容量7.5万kW。1991年4月3日正式开工。1994年4月28日、1997年3月26日,6号、7号机组分别投入运行。至此,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40万kW,非汛期水量利用率达到93.4%。

地理位置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干流上,两岸连接豫、晋两省,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原陕县会兴镇)东北约17公里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91.5%。

自然环境

地形

黄河流经三门峡为峡谷地带,坝址两岸地势峻峭,左岸大部为陡崖峭壁,右岸稍平缓。黄河流至三门峡石质峡谷处,河道由向东流急转为向南流,约成90度拐弯。河流在峡谷中受矗立河心的鬼门石岛和神门石岛所挡,分成三股水流称为鬼门河、神门河和人门河。三股汇流后,河床的水面宽度平水时约120米,洪水时约160米。两岸地表的黄土覆盖层,沟壑冲刷,高低起伏,沿黄河平均不足千米便有一道沟壑,沟壁黄土陡立。稍平坦的土坡也都被冲切成块块小台地。

库区在中条山秦岭之间的山间盆地中。三门峡市以西黄河河谷较宽,两岸是黄土形成的台地和渭河下游平原;三门峡峡谷山高谷深,岩层出露。河谷狭窄。库区呈“小颈口大肚子”形。河津市至潼关河段(称小北干流),穿行于汾、渭河之间的塬阶地区,东为吕梁山背斜,西为鄂尔多斯市坳陷,南为秦岭地轴,东南为中条山隆起,东岸地势陡峻,多为悬崖,河道宽阔,河势浩翰,两岸台塬高出河水面50一200米,有汾河涑水河、渭河汇入,从临猗县夹马口到风陵渡,为淤积游荡型河道,河宽6一10公里,最宽19公里,河床宽、浅、乱,游荡剧烈,主流摆动不定,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地质

三门峡谷位于基岩区和第四纪沉积物地层的分界处。三门峡谷及峡谷以东为基岩区,河谷狭窄,两岸岩石出露,大多是高山深沟,由黄土形成台阶地很少;而三门峡市以西则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地层,因而黄河两岸在地貌上表现出的特征,是由黄土类土形成的级级台阶地,河谷较宽。

坝址区岩层出露,自东南向西北,由老到新为奥陶纪石灰岩石炭纪煤系、石炭二叠纪煤系和老第三纪红色岩层。中生代闪长玢岩呈岩床状浸入于石炭二叠纪和石炭纪地层之间,形成横跨黄河宽达700米的闪长玢岩岩体,厚90~130米,向下游逐渐变薄,在坝基与护坦处为80~50米。重力坝坝体全部坐落在闪长玢岩上,坝轴线走向与玢岩岩床一致。闪长玢岩岩性坚硬,岩体完整,透水性弱或不透水。

气候

三门峡市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且具有高山盆地特征。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7天,最长年份达242天,最短年份仅为179天。

据陕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43.2℃,多年平均降水565毫米。春季在3月下旬后期开始(平均气温10一22℃),长约56天;夏季在5月下旬初开始(平均气温高于22℃),长103天;秋季在9月上旬初开始(平均气温10~22℃),长66天;冬季在11月上旬后期开始(平均气温低于10℃),长140天。三门峡市地区四季气候特点概括起来是:春季干燥降水少,暖中有冷大风多;夏季炎热降水猛,旱涝不匀变化多;秋季阴雨气温凉,须防霜冻寒潮;冬季干冷雨雪稀,晴日较多季节长。

水文

三门峡水利枢纽地处流域南部,据陕县水文站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1340立方米每秒(1919一1954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22亿立方米(1919一1954年)。实测最大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1933年8月10日),最小流量160立方米每秒(1942年12月12日)。设计洪水为千年一遇洪峰流量35000立方米每秒;万年一遇洪峰流量4500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最大年输沙量29.5亿吨,最小年输沙量4,36亿吨。

工程简介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水电站组成。

挡水建筑物包括主坝和副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713.20米,坝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其中,左岸非溢流坝段长111.2米,溢流坝段长124米,在高程280米处设有施工导流底孔12个,每孔的断面尺寸均为3米×8米(宽×高);隔墩坝段长23 米;电站坝段长184米,分8段,每段长23米;安装场坝段长48米,分3段,每段长16米;右岸非溢流坝段长223米。正常高水位350米高程时相应总库容354亿立方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土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

泄水建筑物包括深孔和溢流孔。深水孔进口高程为300米,共12孔,断面尺寸均为3米×8米(宽×高)。表面溢流孔进口高程为338米,共2孔,断面尺寸均为9米×14米(宽x高)。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位于电站坝段下游,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设计装机116万千瓦,改建后(至1994年底)装机为32.5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由苏联电站部水力发电设计院圣彼得堡分院设计,三门峡工程局施工建设,共投资94357.3万元。

工程管理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明珠集团)是在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基础上,于1996年5月整体改制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负责三门峡水利枢纽的管理和运行维护。

工程意义

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投运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防凌、调水调沙、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效益,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库区多年来形成的200多平方公里水域,已经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调节地区气候、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门峡市枢纽电站是河南电网两个重要的大型水电站之一,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

万里黄河第一坝.人民网.2024-07-09

丰碑佑江河 安澜护民生·黄河.今日头条.2024-09-09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明珠集团.2024-09-09

【永恒的印记】三门峡水利枢纽:一部治黄史 一部奋斗史.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11-11

周恩来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人民网.2024-09-10

收藏!三门峡大事记(1956年—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0

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的伟大实践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明珠集团.2024-09-09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截流工程结束.今日头条.2024-09-09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图).新浪网.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