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翅茎白粉藤

翅茎白粉藤

翅茎白粉藤(学名白粉藤属 hexangularis),为葡萄科白粉藤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也被称为六万藤。它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小枝近圆柱形,具6翅棱。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翅茎白粉藤是一种常用的垂直绿化材料。

形态特征

翅茎白粉藤为木质藤本。小枝近圆柱形,具6翅棱,翅棱间有纵棱纹,常皱褶,节部干时收缩,易脆断,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状三角形,长6-10厘米,宽4-8厘米,顶端骤尾尖,基部截形或近截形,边缘有5-8个细牙齿,有时齿不明显,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基出脉通常3,中脉有侧脉3-4对,网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1.5-5厘米,无毛;托叶早落。花序为复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4.5厘米,无毛;花梗长0.3-1毫米,被乳头状腺毛;花蕾锥形,高4-8毫米,顶端圆钝;萼碟形,边缘全缘,无毛;花瓣4,三角状长圆形,高2.5-6毫米,无毛;雄蕊4;花盘显著,4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创展集团花柱钻形,柱头略微扩大。果实近球形,直径0.8-1厘米,有种子1颗,稀2颗;种子近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明教育艺术短期大学喙,种脐在种子背面基部与种脊外形无异,棱脊突出,腹部中棱脊微突出,两侧洼穴极短。花期9-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近种区别

翅茎白粉藤在标本馆中常与翼茎白粉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相混,并被认为与之相近,实际上两者相差甚远,翅茎白粉藤小枝明显有6棱翅,茎节部收缩干时易脆断,叶卵状三角形,基部大多近截形,果实近球形,种子近圆形,表面光滑,无尖锐突起棱纹。

分布范围

翅茎白粉藤分布于中国鳑鲏、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在中国分布于福建省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及广西。

生长环境

翅茎白粉藤生于海拔50-400米溪边林屋中学,性喜疏阴或明亮散光的环境,对荫蔽条件有耐性,但怕强光直射;喜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不耐干旱,亦不耐湿,忌积水;喜温暖,不耐寒。

繁殖

翅茎白粉藤常用插繁殖,以6-8月最好,选1年生顶梢或侧枝的嫩枝,长15厘米,把插条叶片剪去一半,插后10-15天生根;也可用播种、分株、压条的方法繁殖。

栽培技术

翅茎白粉藤生长旺盛阶段应定期浇水;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除在定植时施用基肥外,生长旺盛阶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1次;夏、秋季高温阶段应遮阴,冬、春季低温时节,则应该使其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生长旺盛阶段,应及时修剪,多萌发侧枝,保持株形;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

观赏价值

翅茎白粉藤是一种热带地区室外常用的垂直绿化材料,植株潇洒,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光亮,质感很强,叶片形状奇特。可用在公园、游园中点缀阴湿吕永岩和水边驳岸;亦是庭院、居家绿化篱栅、墙垣的良好材料。由于不耐寒冷,温带地区可作为室内垂直绿化的材料,或作为吊盆观赏。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