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丁螺环酮
盐酸丁螺环酮(Buspirone 氯化氢)是一种抗焦虑药,属氮杂螺环癸烷二酮类化合物,适用于各种焦虑症。
1972年由Wu和Raybun首次合成了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1979年即开始有临床报道,1986年丁螺环酮由美国公司Bristol Myers(百时美施贵宝)在美国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批上市。该药在中国于1995年由西南合成制药总厂联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盐酸丁螺环酮口服给药。开始一次5mg,一日2~3次;以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每隔2~3日增加5mg,第二周可加至一次10mg,一日2~3次。常用治疗剂量一日20~40mg,最大剂量不应超过一日60mg。该药为片剂,每片5mg。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恶心等。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白细胞减少症及对该药过敏者禁用;该药及其代谢物可从母乳排出,哺乳期妇女禁用。
盐酸丁螺环酮分子式为C₂₁H₃₁N₅O₂·HCl,分子量为421.96,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涩。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各种焦虑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开始一次5mg,一日2~3次;以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每隔2~3日增加5mg,第二周可加至一次10mg,一日2~3次。常用治疗剂量一日20~40mg,最大剂量不应超过一日60mg。
制剂与规格
盐酸丁螺环酮片:5mg。
药理机制
为非BDZ(苯二氮䓬类)类抗焦虑药。该药不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GABA-BDZ)受体配位化合物结合。动物实验模型表明,该药对5-HT1A受体亲和力高,是该受体的激动药或部分激动药,其抗焦虑作用可能与之有关。对5-HT2A和多巴胺D₂受体也有亲和力,其意义尚不清楚,长期用药可下调5-HT2A受体和BDZ类不同,该药无镇静、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该药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的抗焦虑作用相似,治疗数周才起效。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5~1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存在肝脏首过效应,t₁/₂(半衰期)为1~14小时,大部分在肝脏经CYP3A4代谢,其代谢产物为5-羟基丁螺环酮和1-(2-嘧啶基)-哌嗪,仍有一定生物活性。口服后,约60%由肾脏排泄,40%由粪便排出。肝硬化时,由于首过效应降低,可使血药浓度增高,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肾功能障碍时,清除率轻度减低。在老年人中动力学无特殊变化。
毒性研究
丁螺环酮与中缝背核突触前神经元和海马突触后神经元上的1A型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中缝背核中含5-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丁螺环酮还与2型多巴胺(DA2)受体结合,阻断突触前多巴胺受体。丁螺环酮可增加蓝斑(大脑中去甲盐酸肾上腺素细胞体浓度较高的区域)的放电。丁螺环酮作用的最终结果是抑制5-HT能活性,同时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细胞的放电。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①常见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等。②少见失眠、兴奋、震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麻木、感觉异常。
精神异常:①可能诱发轻躁狂或躁狂。②有轻度抗抑郁作用,大剂量可出现心境恶劣。
胃肠反应:常见恶心,少见呕吐、胃肠不适。
内分泌系统:有报道显示,大剂量时能升高催乳素、生长激素浓度。
全身表现:常见乏力,少见疲乏。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可使血压升高。
2.与乙醇和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可使中枢抑制作用增强。
3.与氟哌啶醇合用,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4.与氟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大剂量盐酸曲唑酮合用,可能引起5-HT综合征(如高血压、高热、肌阵挛、腹泻)。
5.与地高辛合用,可升高后者血药浓度。
6.与环孢素合用,可升高后者血药浓度,引起肾脏不良反应。
7.服用红霉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等CYP3A4抑制药后,再用该药可使其峰浓度升高,AUC增大。
8.与利福平等CYP3A4诱导药合用,该药的代谢加快,使其抗焦虑作用减弱。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剂量应减少。
妊娠:动物研究虽无致畸作用,但妊娠期妇女安全性尚未确定。
肝肾损伤:肝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应减少,慎用。
禁忌证
2.该药及其代谢物可从母乳排出,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交叉过敏反应:和BDZ无交叉耐受性,换用该药时不能减轻BDZ戒断症状。
司机驾驶: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
机械操作:用药期间不宜操作机械。
高空作业:用药期间不宜高空作业。
其他 :①因无抗惊厥作用,抽搐患者应小心。②显效较慢,约需2~4周,告知患者不应自行加量或停药。③服药期间勿饮酒。
给药说明
1.起效较慢,对急性患者治疗可能不理想。
2.对未用过BDZ的焦虑患者,疗效和BDZ相当,既往用过BDZ者效果差。
历史
盐酸丁螺环酮属氮杂螺环癸烷二酮类化合物。1972年由Wu和Raybun首次合成了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1979年即开始有临床报道,1986年丁螺环酮由美国公司Bristol Myers(百时美施贵宝)在美国FDA获批上市。该药在中国于1995年由西南合成制药总厂联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化学信息
化学名:8-[4(4-2-嘧啶基)-1-哌嗪基]丁基8-氮杂螺[4,5]癸烷-7,9-二酮-盐酸盐;8-[4-[4-(2-pyrimidinyl)-1-piperazinyl]butyl]-8-Azaspiro[4,5]decane-7,9dionehydrochloride。
分子式:C₂₁H₃₁N₅O₂·HCl
分子量:421.96
结构式:
CAS号:[33386-08-2]
性状:该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涩;该药在水、甲醇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熔点:该药的熔点(通则0612)为202~206℃。
参考资料
盐酸丁螺环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4-30
Buspirone Hydrochloride.ncbi.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