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萨姆·马内克肖

萨姆·马内克肖

萨姆·马内克肖Sam Manekshaw(1914.4.3-2008.6.27)男, 印度陆军第八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在40年的职业军人生涯中打了5次战争,因策划指挥攻占孟加拉而胜利结束第三次印巴战争而成为印度陆军第一个元帅。军中称他为萨姆·拔都儿(勇者萨姆)。

人物生平

1934年入伍。翌年任军官。

1939年派驻缅甸,后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赴缅甸作战,次年晋升中校,任陆军司令部作战处一级参谋。

1947年晋升准将,1948年任军事作战局局长。

1952年任步兵旅旅长。

1957晋升少将,任驻克什米尔步兵师师长。

1961年晋升中将

1962年起历任第四军军长、西部军区司令、东部军区司令、陆军参谋长。

1973年被授予终身陆军元帅。

人物经历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战争计划。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为发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苏联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动。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摸清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由联合国观察员小组予以监督的建议,印度表面上说可以考虑是为了稳住美国,但内心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因为这样以来就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而对于中国,印度更是进行了精密的分析:当时中国正处在进入联合国的关键时期,还有国内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出兵援巴的可能性极小。这样以来,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凭印巴双方各自的力量进行较量,印度获胜的希望极大。

印巴处于“紧急状态”后,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印度武装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就察觉到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因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解决了三军联合作战问题。他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等。马内克肖雷厉风行的做法,使印度武装部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士气和战斗力大增。第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马内克肖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发起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冬季,因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的机会,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印度。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早年生活

马内克肖出身于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一个琐罗亚斯德教家庭,父亲是个医生。后来移居到靠近古吉拉特邦海岸的一个小镇,在舍伍德学院完成学业,1932年,出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他拒绝了他父亲送他到英国深造的要求,而进入英印军队,成为印度军事学院第一批40个学员之一。

1934年他毕业,以少尉军衔进入皇家苏格兰12边防团服役。

参加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1942年他所在的17印度师在缅甸锡当河与日本人作战时,在夺取一个控制桥头堡的山头时,他率队冲锋,以30% 的伤亡率攻下山头后。腹部被机关枪打中9弹,师长科文少将怕这个勇敢的上尉死掉,把自己的军功十字勋章别在他身上,并说:“活下来,死人是不能获得军功章的”。他被送往仰光,军事外科医生以他肺、脾、肾都有弹孔,拒绝医治。他清醒的知道在发生什么事,当医生再询问时,只说自己是被驴踢了一脚。

伤还没完全好的时候,他就在奎达的军事学院培养学生了。伤完全好后,他所在的团成为第一代斯利姆子爵威廉·斯利姆的14集团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对缅甸日军的大反攻并第二次受伤。战争结束后,在印度支那遣返了10万日军战俘。然后参加了一个为期6个月的英模巡回报告团。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战争英雄。

1947年印巴分治时,他在总参谋部军事行动局,他原来所在的团划给了巴基斯坦,第8喀尔喀步枪团成了他的新家。为了争夺克什米尔,血脉相连的兄弟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他成功的指挥了一个旅。随即因镇压东北那加兰邦邦的叛乱而获奖。

遭遇陷害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夕,作为新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时任威灵顿参谋学院的院长马内克肖少将,被当作恪守英国军队传统的精英分子受到布里吉·考尔一派的重点打击。只是在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蒂迈雅的坚持下,才没有被赶出军队。当考尔的第四军在喜马拉雅山脉溃败时,马内克肖被从雪藏中重新起用,受命坚守东北地区。面对惊慌逃窜的人们,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先生们,我已到达,不会有撤退的命令,这些命令永远也不会下达。”

人生辉煌

1969年他成为上将陆军总参谋长,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策划战争了。当1970年巴基斯坦的属地孟加拉出现动乱时,他顶住了立即开战的巨大的政治压力,传说国防部长杰格吉范。拉姆在财政部长Y.B.恰范的支持下,已经敦促英迪拉·甘地立即撤换马内克肖。他直言不讳的警告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说,部队还没有准备好,大规模变更部署和重新布置后勤线需要时间,他和这支军队一起成长,了解这支军队的能力,他想领导一支胜利的军队,而不是一群草率从事的乌合之众。仓促行动只能使自己受辱,雨季的泥泞将妨碍部队的行动,而在西藏自治区的中国军队有8个月的时间可以随时干涉。只有等到旱季,大雪封山的时候,他才可以不考虑中国方面的意图。在1962年中印冲突和1965年印巴冲突中已经发现,印度士兵越来越不愿意在战斗中冒生命的危险。和平时期,军人被遗忘了。没有一项政策坚持下来。马内克肖想纠正这些不公平的做法,保证士兵进入正在来临的战争爆发之前能够坚信:如果他牺牲了,他的家属终生将得到照顾,他的孩子将受到与他职衔相称的教育;如果他自己受了伤,他不必靠自己谋生。甚至连战争中的失踪人员或被俘者也将得到同样的待遇,因为对其家属来说,他们失去了挣面包的人。

他认识到国防政策的重大问题不能仅从纯军事角度处理。作为参谋长委员会主席,他强烈要求政府从政治上参与制定大战略,制定为达到目的明确无误的指令。

在军事方面,马内克肖恢复了老的联合兵种组织。马内克肖清楚地知道,陆军,这个主要的伙伴,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他毫不怀疑,胜利将完全有赖于陆军增长计划的正确性和它执行这些计划的能力。空军和海军在实施这些计划中只能起协助作用,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援,减轻陆军所承担的任务。由于他的魅力和老练,他在制定作战计划及之后的实施中,得到了其他军种的毫无保留的支持。

从军事力量上看,印度有1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巴基斯坦有10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实力相差不大。可是在关键的东巴基斯坦,马内克肖集中了7个步兵师,超过了对方1倍。就是这样,马内克肖还是成功的隐藏了自己的意图和主攻方向,他不断派小部队去制造边境摩擦,造成对方误判他只是边境争夺,而把主力部队投入一线哨所争夺中,当他终于大举进攻时,巴军薄弱的防线被一捅就破,部队被分割成几块而互不支援,印度主力几天之内就攻克了孟加拉首府达卡。俘虏了9万巴军和官员。世界地图上,东巴基斯坦消失了,一个新的孟加拉国家诞生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成功标志着印度武装部队终于成为一支现代化的打击力量,他的政略和军略的高度一致,他的诸兵种配合,声西击东,隐瞒欺骗都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而这一切,都是和马内克肖的努力分不开的,为表彰他的功勋,1973年1月1日,特设印度陆军元帅,将它授予马内克肖,1月15日,退役。由戈普尔·古鲁纳特·比乌尔上将接任陆军参谋长。晚年担任了几家公司的名誉董事长,2008年6月27日肺炎逝于泰米尔纳德邦的惠灵顿军医院,终年94岁,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好”

参考资料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国帮忙了吗.趣历史.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