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北京大厦
数字北京大厦(英文名:Digital Beijing Building,别名:2008奥运会信息支持中心)是一座智能化、信息化的电信通讯机房及办公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2号(奥林匹克公园内),东邻国家体育馆,西临北辰西路。建设用地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518平方米,建筑高度57米。其中地上11层,地下2层。总投资8.7亿人民币。功能主要为通讯机房(北京通信、联通、电信、移动、首信五家运营商及奥组委临时使用的机房)以及开放办公区、奥组委奥运指挥中心等。
为满足2008奥运会会对通信、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以及兼顾奥运后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通信业务发展和完善北京市信息化体系建设,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数字北京大厦。至2004年6月,数字北京大厦完成设计招标。次年6月19日,数字北京大厦破土动工。2007年11月3日,数字北京大厦竣工并交付使用,这是奥运中心区首个投入使用的项目。数字北京大厦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等共同建设,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数字北京大厦工程建设全面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的三大理念。环保方面,采用清水混凝土以减少污染,节能方面采用LED景观照明光源。大厦的空气采样智能报警系统和多形式无障碍设施等设计则分别体现了科技和人文奥运会的理念。
数字北京大厦建筑以灰色为主,外立面酷似集成电路板,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刷线路”“芯片”,建筑师创造出了“数字流星雨”“网络桥”“数字地毯”等概念。该项目曾获得2006年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金奖、2008年度全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银奖”、2008年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荣誉奖项。
位置布局
数字北京大厦位于朝阳区北辰西路12号(奥林匹克公园内),东邻国家体育馆,成府路和景观西路地下立交隧道与“国家游泳中心”“鸟巢”相望,西临北辰西路,与查古大观大厦呼应。建设用地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518平方米,建筑高度57米。其中地上11层,地下2层。总投资8.7亿人民币,主要包括通信机房,办公业务用房及统一的相关配套设施,是五大家信息产业用户集中为奥运会服务的共同基地。数字北京大厦地上建筑主要为通讯机房,以及开放办公区、会议室,奥组委奥运指挥中心等。地下主要为停车库、设备用房。数字北京大厦东侧为办公区,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视野,通透的落地玻璃,从办公室内可鸟瞰对面的“国家游泳中心”和“鸟巢”。中间和西侧的板块为数字机房,无需采光,设计成了封闭式。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数字奥运”是适应全球进入信息社会,实现“科技奥运”承诺的系统工程。数字奥运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各种与奥运相关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各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体现和弘扬奥运会运动的精神,保证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运动会。实现“数字奥运”是对承办2008奧运会的承诺,为满足2008奥运会对通信、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以及兼顾奥运后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通信业务发展和完善北京市信息化体系建设,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数字北京大厦。
建设历程
至2004年6月,数字北京大厦完成设计招标。2005年6月19日,数字北京大厦破土动工。2007年11月3日,数字北京大厦竣工并交付使用。这是奥运中心区首个投入使用的项目。在交付仪式上,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将象征大厦形象的钥匙交到北京奥组委代表的手中。
2022年9月7日,数字北京大厦机房升级改造项目发布招标公告,对精密空调、防病毒网关、安全审计设备等进行改造升级。同年9月29日,该改造项目由北京华夏航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62万元人民币中标。
设计理念
数字北京大厦设计理念来源于对当代高科技的思索,对数字时代到来的领悟。数字北京大厦的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都被建筑师赋予了“数字时代”的全新概念。设计主持人林琳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一次在打开电脑主机后盖后,看到里面露出的集成电路版,很有数字和科技的感觉,于是便萌发了将大厦外观设计成“芯片”模样的绝妙创意。建筑师创造出了“数字流星雨”、“网络桥”“数字地毯”等概念,并希望它能够从视觉、触觉上醒示数字时代、唤起大众对新技术的热情。数字北京大厦由4片建筑组合而成,外形犹如一片集成电路或放大了的芯片。从外面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服务器,充满了信息时代的时尚气息。正面通过窄条的玻璃带模拟芯片上的线路,与灰黑色的主色调共同完成对“芯片”的完美诠释。数字北京大厦工程建设全面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的三大理念。
为了能成功地将信息时代特征铸造成清晰的视觉图象,建筑师搜集了大量的微芯片图形,在显微镜下它们呈现出类似城市的空中影像,两者有着惊人的共同特征:流动性和层次多样性。基于这一概念,建筑师借助于拓朴学的方法,使数字北京大厦的形式从新的美学图像中概括出来。它的形象就像一片集成电路板或微芯片放大了的一部份。
功能作用
数字北京大厦总体功能定位为“三个中心”。即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政府数据中心、奥运会技术支持中心。数字北京大厦集成与奥运相关的信息应用、信息保障、应急指挥等各项功能,是确保2008年奥运会顺利召开的综合通信工程。奥运会期间,数字北京大厦可为奥运会新闻发布、信息交换信息安全监控、综合指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全面提升奥运综合指挥决策和安全应急指挥的能力。奥运会结束后数字北京大厦作为首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工程之一,它作为市政府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化中心及奥林匹克中心区与周边地区的通信枢纽,在“数字北京”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北京大厦按功能区分为政府数据与奥运会技术支持中心功能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功能区:
政府数据与奥运技术支持中心
政府数据与奥运技术支持中心根据“数字奥运规划”的要求,北京市政府数据与奥运技术支持中心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重要基础设施,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奥运会所需各类信息的采集、整合、调度服务;奥运会信息数据备份服务;奥运会信息安全的预警、救援、恢复和监控服务:市级奥运会综合指挥服务:奥运会及全市服务的呼叫服务;数字奥运虚拟博物馆。该中心主要包括“数字北京”数据中心公共机房、“数字北京”公共档案室、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机房、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北京市政务专网管理中心、北京市民卡管理中心、数字奥运会虚拟博物馆等。
(1)"数字北京"数据中心公共机房由公共机架区、扩展机架区、网管区、电信模块局机房、移动微蜂窝机房、联通微蜂窝机房、消防气瓶间、新风室/水泵房、UPS配电室,以及系统维护人员办公区等部分构成,可实现网络接入、网络管理、信息安全、资源管理、共享交换等功能。通过中心机房的建设实现了机房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投资,并且为机关各单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交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数字北京"公共档案室配备恒温恒湿空调、气体消防、门禁、红外监控等多项安全措施,保管”数字北京"传统介质和非在线的重要信息资源。
(3)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是为北京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服务的管理机构,作为首都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中心,致力于首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整合共享。
(4)北京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机房,为北京市有关信息安全的预警、救援、恢复、监控、测评认证、综合决策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等。
(5)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负责对北京市国家机关各网站的建设进行指导、规划和管理:负责指导各单位逐步实现网上办公,推动电子政务的开展负责首都之窗主网站的更新维护,对各上网单位上网信息和版面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
(6)北京市政务专网网管中心是负责北京市政务专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管理。
(7)北京市民卡管理中心是为市政府职能部门为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市民办理各项保障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智能IC(CPU)卡的凭证。北京市民卡工程是市政府为市民提供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战略工程,是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依托北京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其它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利用IC卡技术实现全市人口基础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信息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北京市民卡管理中心的业务职能包括北京市民卡的管理和发行、北京市民基础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8)数字奥运会虚拟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应用型建筑,除包含信息化政府机构的指挥和服务应用功能外,还将为社会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数字奥运虚拟博物馆将全面展示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包括各种设备实物、演示系统等,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成像技术展现奥运的发展历史、文化、项目,如奥运的起源、各届奥运介绍、奥运建筑作品、艺术作品、演出作品、纪念作品各类比赛项目、比赛成绩、参与队和队员等。
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
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是北京2008奥运会通信网络的核心节点和枢纽局所。根据历届奥运会通信服务的经验,由拥有公众通信基础设施的运营商建立统一的开放式基础通信传送平台全面支撑奥运会的通信服务需求,是统一管理调度、可靠而先进、安全而高效的保证,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即是这个平台的核心。它还是奥运通信网络的通信指挥和网络资源调度中心、集中监控中心、应急通信和技术支援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整体规划中的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选址在信息汇聚区,就近为组委会指挥机构、IBC、MPC、奥运会管理和信息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通信保障、技术支援和应急通信服务。
数字北京大厦也是北京2008奥运通信网络的国际通信关口局。北京2008奥运通信网将经由奥林匹克中心区通信中心,以高带宽通道直接通达世界各地,其充足的带宽和运行可靠的网络支撑系统将保障奥运会所有国际视频、数据、音频等多种媒体流量畅通无阻的传送。此外,它也作为北京2008奥运通信网络连通国内其他奥运比赛城市的重要国内通信关口局。通过光网络长途传输系统及备份系统承担北京、上海市、天津沈阳、秦皇岛市、青岛市六个奥运会比赛城市之间的长途视频、数据、音频流量的传送、汇聚和交换。
配置及设施
数字北京大厦是一座智能化、信息化的电信通讯机房及办公大楼,机房面积约4万平方米,4200个机柜。功能主要为通讯机房(北京通信、联通、电信、移动、首信五家运营商及奥组委临时使用的机房)以及开放办公区、奥组委奥运指挥中心等。在环保方面,数字北京大厦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室外FRP格栅与共享大厅FRP装饰等,减少环境污染。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外墙保温与低辐射Low-e玻璃幕墙,降低了热传导;采用了LED作为景观照明光源,比常规照明节能约60%;采用了节水型供水系统、雨洪、中水利用系统等,用于景观水池和园林绿化,节约了用水;采用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变新风比、变频空调系统与采暖加湿除湿和控制技术,达到了节能效果。
数字北京大厦采用了大面积FRP、LED、清水混凝土、防静电预制水磨石等新技术、新材料;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压浆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大模板、综合布线平衡技术等新技术采用了大空间主动智能灭火系统(智能水炮)、空气采样智能报警系统、FM-200备压式气体灭火系统等新技术采用了变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技术,减少了对市政电网的干扰。在规划设计方面,数字北京大厦实现了建筑与功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在功能方面,数字北京大厦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无障碍设施和条件,为残障人员在大厦内的活动提供便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通信设施并全覆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网络通信畅通。
清水混凝土墙
数字北京大厦公共空间的内部装修设计是采用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室内空间墙面采用了大量的清水混凝土墙。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把结构施工与精装修要求结合一起,一方面通过混凝土自身的质感和表面肌理来体现朴素的人工打造痕迹和建筑空间的简约之美;另一方面,墙面不用再挂贴石材、不锈钢、玻璃、木材等装饰材料,混凝土表面进行简单的修补后刷保护剂即可完成装饰效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二次精装修材料和费用,体现了绿色装修的概念。
智能灭火系统
数字北京大厦地下一层作为电信营业厅的主要空间,且空间延续至四层共享。这部分空间的防火分区划分和营业厅的安全疏散已经超越了现行消防规范。“e”字卷自地下一层至四层的共享大厅,空间形体复杂,顶面采用玻璃,虽然为共享大厅带来充足的阳光,达到了建筑美观的要求,但其净高超出了民用建筑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要小于或等于8米的要求,不适合安装常规的自动喷洒灭火系统。数字北京大厦在一层大厅和南北两侧等处均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俗称大水炮),这是一种可自动探测及判定火源、启动系统、定点定位主动喷水灭火的喷水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水炮可360度旋转感应,快速寻找着火点,并准确喷淋灭火。
综合外墙系统
建筑的外立面主要采用了新型单元式玻璃幕墙和LED视频功能幕墙复合系统,外挂背栓开缝石材幕墙系统及FRP外墙格栅系统。为实现面向奥运场馆东立面纯净通透的建筑效果和满足东侧办公楼的采光和视野要求,东幕墙采用每层通高的单元式双层单面双银Low-e玻璃幕墙,透明白玻,较传统的双层双面单银玻璃幕,既简化了涂银工艺、节省造价10%,又增强了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玻璃幕墙之间设条状数字流形态的LED显示视频功能屏幕,面向奥运会中心区,承载信息传递。
数字北京大厦为综合通信大楼,建筑外部需要大量设置空调室外机平台。设计时把室外机平台设于建筑三个体块相交部位,并用通透率大于80%的单元式FRP外墙格栅遮盖,面积达17000平方米,在不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散热前提下,维护了建筑的纯粹性与完整性。
FRP装饰系统
数字北京大厦大量使用了半透明的FRP格栅板作为共享大厅局部地面、墙面和吊顶,总计为8100平方米,FRP具有高强、节能、环保等优点,符合奥运会三大理念要求。大厦采用过程中对其燃烧性能等级,使用部位的受热温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和外委权威机构检测,确定为B1级。对其环保性能要求也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奥运工程相关标准进行了检测,如甲醛、苯、TVOC含量均达到了标准要求。
防静电预制水磨石机房地板
数字北京大厦中有26000平方米的设备机房,其地面的防静电性能必须达到较高标准才能满足通信设施要求。经比较没有采用一般工程中常用的防静电橡胶、防静电PVC板、防静电话动地板等,而是选用铺贴防静电水磨石预制板的做法,防静电预制水磨石是对普通预制水磨石板进行改性,使之成为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水磨石。
其他新技术与节能措施
1)雨洪利用将屋面雨水通过系统设施收集至地下一层的将近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经过简单处理年平均可利用雨水将近3876立方米,全部用于补充建筑东侧2400平方米的景观水池。
2)设置中水利用系统,用于厕便冲洗和绿洒,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
3)中庭大空间采用变新风比、变频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温要求,自动调节风温、风量。
4)公共大厅采用地板置换送风系统。增加了大空间的通风采暖舒适度。
5)写字楼采用热回收系统。热回收按冬夏季分别计算,采用空气余热回收装置后,夏季节能78.9kw,节能率1.2%;冬季节能418.3kw,节能率9.5%。
6)采用新技术亚高效电子净化器,过滤效率由常规粗中效过滤的60~90%,提高到95~99%,保证了奥组委数据中心等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
7)供变电系统采用了谐波治理技术与设备,防止对市政网路的干扰。
8)采用了无污染稀土自发光材料作室内外导向标识系统,既节能又起到照明失效时特殊情况下的逃生指示作用。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Digital Beijing Building delivered for use.China.org.cn.2025-02-24
数字北京大厦——2008奥运信息支持中心.新浪地产.2025-02-19
数字北京大厦 2007.URBANUS都市实践.2025-02-20
2008年奥运会数字北京大厦开工建设.国务院国资委.2025-02-20
奥运中心区首个竣工项目-数字北京大厦投入使用.中国政府网.2024-09-23
北京数字大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25-02-20
数字北京大厦竣工交付.新浪网.2024-09-23
99项工程经评选获得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政府网.2025-02-20
数字北京大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25-02-19
数字北京大厦正式竣工.新浪科技.2025-02-20
2022年数字北京大厦机房升级改造公开招标公告.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2025-02-24
2022年数字北京大厦机房升级改造中标公告.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