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花鼓
远安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角色包括小生、小旦、小丑,以及少量的净角行当。这些角色通常由男性演员扮演,且音乐不分男女腔调。传统的演唱形式是一唱众和,伴随着锣鼓伴奏。唱腔分为正腔和采腔两类,前者包括陶腔、汉腔、南腔、四平等,属于“板腔体”音乐;后者则多为一戏一曲,如“绣荷包调”、“瓜园会调”等30多种,属于“曲牌体”音乐。打击乐方面,主要使用低音锣、苏钹、钩锣、马锣、边鼓、简板等乐器。
历史沿革
远安花鼓戏源于当地民歌小调和方言,融合了襄阳花鼓、荆州花鼓、湖北越调、四川梁山调等多种剧种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声腔和风格。这种剧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六代艺人,其中包括杨泽福等人。在建国前,远安花鼓戏已经有多达百名艺人,他们通常自由组合,随季节变化而聚集或分散。1930年代,出现了半职业性质的“新胜”戏班,随后又有其他艺人组成了自己的戏班,在周边地区广泛演出。建国后,远安花鼓戏得到了系统的发掘和整理,1957年成立了专业的远安花鼓剧团,推动了剧种的发展和创新。
表现形式
远安花鼓戏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锣鼓伴奏,也有后来引入的弦乐伴奏。在乐器上,除了原有的打击乐器,还加入了高胡、四胡、月琴等作为主奏乐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剧团还设置了文场、武场,使得舞台效果更为丰富。
戏曲作品
远安花鼓戏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包括《李逵砍旗》、《思凡》、《淹腊菜》等传统剧目超过100出,内容大多反映了民间生活。唱腔曲牌多达40个,旋律抒情动人。经过整理的作品如《瓜园会》,以其健康的内容和朴素有趣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此外,剧团还创作了多个现代戏剧,如《抢新床》、《阳关大道》、《好事成双》等,这些作品曾在省级舞台上展示或通过广播传播。
参考资料
远安花鼓.远安在线网.2024-10-31
远安花鼓戏.荆楚网.2024-10-31
远安花鼓戏.湖北省文旅厅.2024-10-31
远安花鼓戏.汉程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