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标准
“熊猫标准”是中国国内市场设立的自愿减排标准,旨在规范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同时涵盖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方面,以完善市场机制。该标准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中国企业和个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需求。按照熊猫标准实施的减排或清除项目,经合格第三方机构核证并注册后,可获得相应的熊猫标准信用额,这些信用额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碳交易中开始发挥影响力。
背景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召开,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碳交易也成为潜在的巨大国际贸易形式。如何衡量无形的“碳”及其影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国际碳交易的相关标准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导致中国、印度等一级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普遍低于欧洲的二级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绿色交易所于2009年12月宣布推出“熊猫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制定的自愿减排标准,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碳交易中寻求更多话语权的努力。
命名
“熊猫标准”最初由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提出。在选择标准名称的过程中,考虑到熊猫形象的亲和力和环保属性,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最终选择了“熊猫”作为标准的名称。为了避免与WWF的标志产生混淆,标准的Logo设计进行了调整,确保了视觉上的区别。
基本内容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起制定“熊猫标准”,这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代表着中国在全球碳交易领域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开端。该标准的参与者不仅限于北京环境交易所,还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法国BlueNext交易所,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实体和非政府组织。标准的内容涵盖了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以及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旨在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此外,标准还将借鉴美国杜克法则,鼓励和支持多种生态补偿类项目的开展。
争议
竞争激烈
“熊猫标准”的具体内容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公布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媒体曾披露,标准涉及交易范围和尺度的规定,方法学的明确,审核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减排中间商和投资人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在方法学的研究领域,北京绿色交易所面临着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技术监督局、环保部等多个专业机构的竞争。碳含量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许多标准来说都是基础性的。
规范重要
2009年12月中旬,联合国执行理事会暂停审议中国所有“有条件注册”的风电项目,随后澄清并非暂停,而是会对项目的额外性做出决定。这场标准之争的背后,既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决策,也取决于标准使用者的态度。要想参与市场竞争,拥有标准至关重要。
实际运用
在中国,企业将成为各种标准的实际使用者。虽然中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碳足迹排放测算公式,但主要用于内部研究。其他企业也在积极投入相关工作。万科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零碳中心中国区总裁陈硕指出,企业的碳足迹和碳中和测算通常出于社会责任考虑,而非交易目的。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部总监黄柏中提到,目前市场采用场外双边交易的方式,向国外投资者出售核证减排,但由于市场不透明,项目持有者的议价能力有限。港交所希望通过提供更透明的平台,降低整体对手风险。
国际评价
《时代》周刊认为,尽管中国尚未接受《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制性碳限额,但“熊猫标准”的出现表明中国可能意识到创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潜在利益。美国环保协会负责人戴维·亚诺尔德表示,中国境内的任何碳市场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力量。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中国借哥本哈根推“熊猫标准” 将增强中方话语权,2009年12月17日.www.chinanews.com.cn.2009-12-17
云南启动首个“熊猫标准”森林碳汇项目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4-11-08
“熊猫标准”明亮相 碳交易标准争夺战开启——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