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B-24轰炸机

B-24轰炸机

B-24战略轰炸机(英语:B-24 Liberator),代号“解放者”,是波音公司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生产得最多的大型轰炸机,同时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轰炸机,多达1.9万架的产量,确立了它在飞机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二战中,该机型曾参与对汉堡市柏林法兰克福、鲁尔等重要地区的轰炸战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大规模远程空袭普洛耶什蒂油田。

1935年,B-24轰炸机首飞,其改进颇多,B-24D是第一种大批生产的型号,共交付2738架,随后有G、E、H、J、L、M等型,生产数量从数百架到数千架不等,其中B-24J根据租借法案在英国生产了6678架。1942年8月后,其他军种还在B-24D的基础上改装出反潜战略轰炸机、全程护航机、侦察机战略运输机、要员专机、教练机、油料运输机等特殊机型,甚至改装成歼击轰炸机使用,致使B-24的总产量达到了1.9万多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24轰炸机对德国投下大量炸弹,是人类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一场空袭作战行动;B-24轰炸机不仅是在欧洲,同时也是在非洲、亚洲广大海空战场的空中霸王。

B-24轰炸机长度20.22米、翼展33.53米、高度5.46米、空重16556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9500千克、动力系统为4台普·惠R-1830-65“双黄蜂”发动机、最大航速46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500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该机型有一个实用性极强的粗壮的机身,其上下前后及左右两侧均设有自卫枪械,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网。机头有一个透明的投弹瞄准舱,其后为多人制驾驶舱,再后便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炸弹舱,可挂各种炸弹。该机型采用双垂尾,形状为竖椭圆形,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该机型可容纳10人,分别是机师、副机师、飞行工程师、轰炸手、领航员、无线电员,侧炮手(2人)、上方炮手、尾炮手。

战机简介

B-24“解放者”是四发远程轰炸机,1941年交付使用,主要用于欧洲战场,共生产约 18181架。海军中使用的型号是PB-4Y。B-24航程达5152公里,装载5000磅炸弹时为2300英里(3700公里)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有极易辨别的机身和双垂尾翼。当时驻扎中国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有装备B-24。

B-24轰炸机和B-17 轰炸机一起,最著名一次战役的是B-24机群大规模远程空袭普洛耶什蒂油田,给纳粹的能源供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技术特点

B-24“解放者”采用大展弦比梯形悬臂上单翼,机翼上装有

四台气冷R1830型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883千瓦。

它有一个实用性超强的粗壮机身,上下、前后、左右两侧均设有自卫枪械(共7~12挺12.7毫米口径机关枪),构成一个强大的火力网。

机头有一透明投弹瞄准舱,其后为多人驾驶舱,再后便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炸弹舱,可挂各种炸弹。

B-24采用垂尾,形状为竖椭圆形,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舱内。因B-24给人坚实,大而笨且慢的印象,故在当时获一非正式的“仓门板”的雅号。

总体设计

B-24轰炸机为四台活塞螺旋桨飞机,采用常规布局,大展弦比梯形悬臂上单翼,直立椭圆形双垂尾。

B-24轰炸机的大展弦比戴维斯翼型机冀,特点是机翼横截面尽量接近水滴形,以减小巡航阻力。机翼上布置四个发动机短舱,由于散热器的进气口在发动机两侧,使其发动机短舱从正面看起来呈少见的横椭圆形。每台机翼内翼后缘设置富勒襟翼,以提高低速性能,外翼设置副翼。

B-24轰炸机的机身粗壮,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头是玻璃格栅式的导航员和投弹手舱,导航员上方有突起的天体观测窗,稍后是驾驶舱。机身中部的大弹舱最多可以载弹3.6吨。弹舱由隔板分隔为前舱和后舱,一个狭小的通道贯穿弹舱。为了降低弹舱门开启时的阻力,B-24轰炸机的弹舱门没有采用常规的接形式,而是采用类似车库门向上方收缩的形式。机身中后部两侧有观察窗,观察窗可以由档板封起。机尾位置是尾炮塔,负责后扇面防卫。B-24轰炸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低矮的起落架收入前机身内,主起落架则向外收入机翼内。

动力系统

B-24D轰炸机在联合飞机公司大量投产后,使用的发动机普惠公司的涡轮增压R-1830-43型发动机,驱动3.531米的汉密尔顿标准公司的螺旋桨。

B-24D轰炸机为增大航程,在机翼内部还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油箱,成为美国第一种“湿翼”(机翼整体油箱)军用飞机。但实战中发现“湿翼”在被击中后失火危险性大,随后又改换成了分隔的自封油箱。

航空武器系统

B-24C型轰炸机在座舱稍后的位置上设置马丁250CE-3型电动炮塔,在尾部设置联合A-6A型液压炮塔,各炮塔上都有2挺机关枪,加上机头、机腹和两侧的机枪,B-24C共有8挺12.7毫米机枪,数量虽然不多,但火力比7.7毫米机枪要强得多。

B-24D型轰炸机保留了B-24C型轰炸机的机背马丁炮塔和联合A-6A尾炮塔设计。从生产的第71架D型开始,机身后腹下方的下射机枪换成邦迪克斯遥控电动炮塔,这种炮塔为半收放式,内置双联装12.7毫米机枪。B-24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包括前后炮塔、上下炮塔和机身上的多挺机枪,机枪和炮塔布置形式考虑了防卫范围和机枪射界。

性能数据

B-24轰炸机参考数据:(B-24D型)

服役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17与B-24对德国投下大量炸弹。在战争后期,B-24更多投入远东战区,不仅执行战略任务,也参加战术打击行动。B-24还用于越南抗法战争朝鲜战争等局部地区冲突中。

B-24是二战中美国生产最多的大型轰炸机,也是使用最多的大型机种。B-24是欧洲,同时也是非洲、亚洲广大海空战场上的空中霸王,B-24在航空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独具光彩的一页。

二战后,大量B-24轰炸机被作为剩余物资提供给美国的盟国,包括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刘善本、副驾驶张受益、空勤机械师唐世耀、通信员唐玉文驾驶1架美制B-24轰炸机从成都市起飞,飞抵延安市,首创国民党空军驾机投奔解放区的先例。

1948年12月16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中尉飞行员俞渤、郝桂桥、陈九英,中尉领航员周作舟、张祖礼驾驶1架美制B-24轰炸机从南京起飞,起飞后曾准备轰炸南京大校场机场南京总统府,因投弹系统故障,5枚炸弹都落到南京城外燕子矶,当时蒋介石正在大校场机场空军俱乐部慰问空军将士,听到爆炸声大惊失色。投弹后战略轰炸机飞到解放军占领下的石家庄市

1949年2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中尉飞行员张雨农、任永寿、黄友寿、黄文刚乘着机务人员例行试机的机会,利用中午休息的机会,偷上1架美制B-24轰炸机强行从上海市起飞,飞抵北平南苑机场。

1950年5月11日夜,国民党空军3架B-24轰炸机侵袭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部队击落1架B-24飞机,坠毁于浦东塘桥镇。

衍生型号

B-24改进颇多。B-24D是第一种大批生产的型号,共交付2738架,随后有G、E、H、J、L、M等型,生产数量从数百架到数千架不等,其中B-24J根据租借法案在英国生产了6678架。1942年8月后,其它军种还在B-24D的基础上改装出反潜轰炸机、全程护航机、侦察机战略运输机、要员专机、教练机、油料运输机等特殊机型,甚至改装成歼击轰炸机使用,致使B-24的总产量达到了19000多架。

XB-24:B-24的原型机。

YB-24:B-24的另一种原型机,其与XB-24不同之处是在机翼前缘、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皆加上气动式除冰装置。

B-24A:首批生产型。

B-24C:量产型机,机背、机尾均改装美制马丁双枪枪塔,机身两侧及机腹亦改为0.5英寸口径活动机关枪,但是仅生产九架供机组训练使用。C型的机背、机尾均改装美制马丁枪塔。

B-24D:该机为大量生产型,亦为美国军队参战服役型,美海军型号为PB4Y-1,英方型号为解放者三及五型机。此机之军械装备除保留B-24C型机原有装备外,并将机头两支活动机枪改为零点五英口径,又在机腹装设双枪式球形可收放式枪塔,左右两翼内侧下方则装置四千磅炸弹挂架一具,又为增加航程特在外段机翼及前炸弹舱处加装油箱。

B-24E:即解放者四式与B-24D相同,为北美厂所制。

XB-24F:改装自B-24D-CO 41-11678,安装了热除冰系统,在加州莫菲特机场由NACA进行了测试,1942年5月13日交付。该除冰系统也没有被正式采用。

B-24G:1943年3月首机下线。最初批次的B-24G安装R-1830-43发动机,首批25架的B-24G-NT批次与B-24D很接近,不过没有机腹机枪。北美共制造了430架B-24G,1944年6月最后一架下线,随后北美与其他公司一样转产B-24J。

B-24H:安装机鼻炮塔的B-24D。

B-24J:B-24J的涡轮增压器具备电控系统,取代了之前安装在发动机控制面板上的手控系统。

XB-24K:改为单垂尾和方向舵,试验型机。

B-24L:该型机装用史丁格耳轻型枪塔,并以环形枪架取代机腹球形枪塔,全机减轻一千磅。

B-24M:1943年联合飞机及伏尔提飞机公司合并,重组为康维尔飞机公司,生产B-24M。此机与B-24L型机相同,但装用轻型电力驱动式尾枪塔,共生产六千七百二十五架,为B-24作战机型中之最后一型。B-24M在B-24J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区别在尾炮塔。

B-24N:为一单尾舵型机,机头及机尾均为遥控操作式枪塔,仅有少量生产。

XB-24P:与福特厂制的XB-24Q是最后一型,装用雷达遥控尾枪塔,此一装置后来用在B-47喷气轰炸机上。

CB-24:型机为拆除武装改为公用型,用作部队识别及气象预报机。

TB-24:型机,前称AT-22教练机,系由B-24D型机拆除武器装备,设置六组教具,专为训练B-29轰炸机及B-32机之发动机动力操作及空勤机械员。

C-109:为B-24所改装之载油机,可载燃油两千九百加仑,采用单点式供输油路装置,并备自动防燃保护装置,部分装用摺叠式油箱。此机系专为飞越驼峰航线运送燃油,供应自我国基地起飞,出击日本本土之B-29轰炸机之用。

T-7:为B-24所改装的长程侦察机,机内专设照相作业舱,共装有十一具照相机於五个拍摄窗口,其中包括同时拍摄垂直及左右各三十度范围地区之三镜头式照相机,在三万英尺上空拍摄,可涵盖四十平方英里,机上仍保留部分枪械及保护装甲。

XB-41:试验型之战斗护航机,由B-24D改装而来,全机共装有0.5英寸口径机关枪14挺,分装机身上下左右,配弹12420发,但由于超重,马力不足,并未投资生产。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38年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准备授权联合飞机公司生产B-17轰炸机。联合公司的高管到波音公司西雅图工厂参观后,表示可以研制出比B-17更好的战略轰炸机。该建议得到了美国军方认可。

1939年2月1日,美国陆军航空队正式发布C-212号设计说明书,要求研制一种速度超过482千米/小时、航程超过3218千米、升限超过10668米的重型轰炸机。3月30日,联合公司得到了制造一架原型机的合同,新飞机被定名为XB-24轰炸机,公司内部代号32型轰炸机。4月27日和8月10日,国陆军航空队又分别订购了7架YB-24验证机和38架B-24A轰炸机作为评估使用。

研制历程

XB-24轰炸机原型机于1939年11月出厂,该机安装了普惠公司的R-1830-33双层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1200马力),配套机械式双速增压器,自卫武器是机头观察窗、上下舱门和左右观察窗的5挺7.62毫米机关枪。12月29日,XB-24原型机完成首飞,XB-24的载弹航程和转场航程都比B-17远,只是速度比采用带涡轮增压器的B-17C稍慢些。

随后联合公司研制的YB-24战略轰炸机在XB-24的基础上取消机翼前缘的开缝,并增加除冰装置,自卫武器包括前后炮塔和两侧观察窗上的6挺12.7毫米机枪。英国不等完成测试就采购了前6架YB-24轰炸机,但英国人认为它缺乏涡轮增压器和自封油箱,只将其当作无武装运输机使用。最后一架YB-24轰炸机安装了装甲和自封油箱,于1941年5月交给美国陆军航空队评估。

投产列装

当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还犹像不定的时候,法国政府迫于局势直接向联合公司订购了60架B-24轰炸机。第一批B-24的出口型被称为LB-30-MF。1940年,英国皇家空军(以下简称RAF )也订购了164架B-24轰炸机。

1940年6月法国战败沦陷后,英国接手法国的订单。英国皇家空军的B-24轰炸机第一次使用了“解放者”绰号,这个名字也很快被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所承认。这些紧急定货为联合公司的B-24轰炸机项目注入了资金,促进该项目的继续发展。

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兵团于1941年6月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使用了B-24轰炸机。同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接收了第一批B-24A战略轰炸机。在B-24D轰炸机交付之前,B-24轰炸机作为真正的重型轰炸机既已进入系列化生产。

1942年初,联合公司研制的B-24D轰炸机投产,B-24轰炸机系列的生产进入高潮,

1942年末B-24轰炸机系列被运往中东太平洋欧洲战区,投入对轴心国的轰炸作战。

B-24轰炸机系列各型飞机在美国联合公司(在圣地亚哥和沃斯馒)、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在塔尔沙市)、福特汽车公司(在威洛伦)以及北美公司(在达拉斯)的五条生产线上均有生产,其中最成功的衍生机型有7个。

1943年~1945年间美国制造了超过6678架各型B-24轰炸机,其中大约800架B-24轰炸机被美国陆军派往太平洋和欧洲战区用作陆基巡逻轰炸机,命名为PB4Y。到1945年5月31日停产时,各型B-24轰炸机一共生产了18482架,使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量最大的美国轰炸机。

1945年末,美国陆军航空兵宣布幸存的B-24为战后剩余物资,而美国陆军则将PB4Y-1P留在现役中,直到1951年。战争中驻扎中国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装备有B-24。

B-24轰炸机和B-17轰炸机一起,同样成为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主力。B-24参与了对汉堡市柏林法兰克福、鲁尔等重要地区的轰炸战役。最著名一次战役的是B-24轰炸机机群大规模远程空袭普洛耶什蒂油田,给纳粹的能源供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总体评价

B-24轰炸机是一种介于B-17轰炸机和B-29轰炸机之间的重型轰炸机。相比B-17轰炸机,B-24轰炸机载弹量更大、载弹航程更远、载弹升限也更高,速度稍快,但在操纵性、稳定性和抗损性上,B-24轰炸机则略显不足,所以B-24轰炸机没有B-17轰炸机那样以大规模空袭作战闻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于生产B-24轰炸机的各个公司制造厂没有制定严格统一的生产标淮,给战场维修造成了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B-24轰炸机的出勤率。但B-24轰炸机具有相当出色的远肮性能,该机的改型PB4Y-2反潜巡逻机可以在太平洋上巡逻16小时。因此B-24飞机其被改装成了海上侦察机反潜机战略运输机和照相侦察机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途最广和产量最大的飞机。无论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B-24轰炸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际展望》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