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余步云

余步云

余步云(1774年-1843年),原名余世蝉,号紫松,是四川广安人。

余步云在爱新觉罗·颙琰时期以乡勇身份参与了镇压起义,并因表现英勇而一路升迁至游击,最终成为总兵。余步云历任乾清门侍卫、提督等要职,因广东省剿匪表现优异,被赏戴双眼花,加赠世袭一等轻车都尉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他被加赠太子太保衔。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浙江省提督,先后镇守定海区、镇海。然而,英国侵略军舰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二十六日凌晨分两路进犯金鸡山和招宝山,两江总督裕谦、总兵谢朝恩先后战死,镇守招宝山的余步云临阵溃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被捕入狱,拟斩监候。次年,依律处斩,享年六十九岁。余步云历任多个提督职位,其中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余步云,字紫松,四川广安人。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以乡勇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被提拔为游击,其先后任把总、千总、游击、总兵。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年),率部随同陕甘总督杨遇春,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收复和,因功升为贵州提督。道光十三年(1833年),带领贵州兵,参与镇压湖南省、广东苗民和瑶民起义,赐双眼花翎,给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擒仁怀市匪首谢法真,加太子太保衔,并调任福建省提督。

保卫定海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初次占领定海,余步云带兵五百前去支援并收复定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余步云调任浙江省提督,驻守镇海,兼管定海防务。

消极应战

余步云驻守镇海后,面对侵犯者并不采取积极抵御措施。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年),时任两江总督裕谦前来督师。然而英军利诱余步云,暗中牵制裕谦,而裕谦素来轻鄙余步云,深感其办事难资得力,但未及时撤换。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十二日,英国侵略军3万多人分乘29艘军舰,大举入侵定海区。裕谦亲自指挥三总兵,率5000兵勇与侵略军浴血奋战6昼夜,痛歼英军一千数百人,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然而,提督余步云拒不执行裕谦“相机援应”的命令,并建议裕谦向对方求和,被裕谦严词拒绝。余步云身为提督,兼管定海防务,消极应战,坐观拒援,致使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三镇总兵先后战死,定海再度失陷。

临阵脱逃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二十六日凌晨,英国侵略军舰队分两路,每路数千人,同时进犯金鸡山和招宝山。两江总督裕谦登上招宝山督战,誓死与镇海共存亡。而余步云作为镇守招宝山的另一名主帅,不许士兵开炮,并要求裕谦向英军乞和,裕谦不许。余步云竟丢弃炮台逃走,官兵即时溃散。裕谦在城上鸣炮,制止无效,官兵绕过山后仍纷纷跟着余步云逃跑。英军不战而获取招宝山。两江总督裕谦以身殉国,镇海失守。

余步云退至宁波市,反将镇海失守的责任推到裕谦头上。宁波失守后,余步云再退至上虞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初,余步云随扬威将军爱新觉罗·奕经出兵收复浙东地区三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二日,英军欲与余步云决战,而在头一天晚上,他就逃跑了。余步云不敢与英军作战,带兵逃入慈城镇。英军来攻,余步云狼狈溃逃,致使友军孤军奋战,壮烈牺牲。

处斩弃市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余步云被押至京城,拟斩监候。次年,道光帝批复,“余步云未能擒获敌军一兵一卒,临阵退缩,弃城而逃,畏死贪生。此等行为,若不军法从事,如何面对为国捐躯的忠臣将士?”随后,余步云被处斩弃市,年六十九。

史书记载

《清史稿·余步云传》

《清宣宗实录》

《筹办夷务始末》

《勉益斋续存稿》

亲属成员

弟:余翼云。

子:余长锡,官至县丞

人物评价

清史稿》评价:余步云庸懦巧猾,卒显戮。宣宗於事诸人,皆从宽典,伸军律者,仅步云一人耳。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国学网.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