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的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此墓由著名书法家司徒越题墓碑“赵大将军廉颇之墓”八个大字。廉颇墓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
淮南市寿县郝圩村。
得益于语文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广为人知。墓地的确切位置,是在如今的寿县八公山乡郝家圩孜村的五株山脚下,此地过去曾是凤台县的辖地,后划归寿县。高大的墓冢倚青山而建,面朝扶陵谷,奔腾的淮水,绕陵墓而去。墓高约有二十米,墓底的周长大约了也有三百米。墓地周围是新建的酥梨园、桃园,大致占地近七十公顷。
生平介绍
廉颇(前327~前243年)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山东省陵县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身为战国名将,其生平辉煌与遗憾并存。公元前283年,他以赫赫战功大败齐军,初露锋芒。后虽因蔺相如得宠而心生不满,但二人终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共谋赵国强盛,屡胜强敌,传为佳话。
然而,好景不长,赵括纸上谈兵致长平之战惨败,赵国元气大伤。廉颇虽在战后击退趁火打劫的燕国,但时局已变,赵国易主,他渐失重用,流亡魏国,心系故国难舍。赵王曾试图召回,最后却因小人谗言,以廉颇年老体衰、肠胃不佳为由放弃,廉颇终未得偿所愿。
晚年,廉颇转投楚国,仍难展抱负,最终抑郁而终,逝于寿春,一代名将的传奇就此落幕。《史记》简载其生平,留后世无尽感慨。
文献记载
《史记正义》注:廉颇墓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据(明)《成化中都志》记载:廉颇墓在(寿州)城北三里,八公山南有冢存。颇,战国时赵将,《史记》廉颇死于寿春。广平府清河县西三十里亦有颇墓,当以《史记》为是。《大清一统志》廉颇墓,在凤台县八公山下。《史记·廉颇传》,颇卒,葬于寿春。《寰宇记》按古今冢墓记云,廉颇葬于肥陵牛麓。《寿县志》:“廉颇墓在寿县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凤台县志》载,廉颇墓雄踞八公山西南,冢高数丈,约20余米,基石为厚实青石板,坚不可摧。当地人称此古墓为“颇古堆”,世代相传。
路线及介绍
寿春镇,即今安徽寿县,一直是历史名地。廉颇墓位于寿县北部的八公乡郝圩村。从淮南王墓出发,乘坐标有“寿县-凤台”的4路中巴车,告知司机目的地为廉颇墓,即可轻松抵达。墓园位于郝圩村内,距寿县森林公园约6公里处,路旁设有指示牌,指引前往“廉颇墓”,仅600米之遥。下车后,沿水泥路直行至尽头,转黄土小径续行约50米,左侧林间隐约可见石碑。穿越树林,石碑渐显,上书“赵大将军廉颇之墓”,字迹潇洒,为草书所书。墓碑厚实,高约两米,宽35公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廉颇墓本身高大雄伟,高约二三十米,占地面积广阔,与邻近的八公山相映成趣,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据《寿县志》:廉颇墓“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县志里的古堆与淮南附近的孤堆音同字不同,意思一致。有网上资料说:此墓“是当地政府近年重修。墓周围是新建的果园,墓碑上七个大字,赵大将军廉颇墓”“墓由条石砌成,有墓道,有石像”。网上资料大都互相抄袭。现场察看,墓不象是重修过。墓全有土堆而成,底部确有条石,但是墓道、石刻则纯属臆想。
离开廉颇墓后,路边指示牌显示,前往淮南王墓(刘安墓)约6.1公里,八公山森林公园约6.4公里。然而,对比来时道路的另一指示牌,标注至刘安墓为3公里,至廉颇墓为7公里,存在轻微差异。据203省道里程碑实际测量,廉颇墓与刘安墓间的确切距离为6.1公里。
墓地争议
网上资料关于廉颇墓的描述存在出入,多有相互借鉴之嫌,存在墓地现代重修等争议。实地探访发现,该墓未见明显重修痕迹,全系土堆构筑,底部虽有条石,但所谓墓道与石刻实为不实之谈,应为虚构或误解。
参考资料
楚风汉韵 美好淮南⑤千秋日月照孤忠,战国名将廉颇墓究竟在哪?.今日头条.2023-12-18
安徽武王墩墓、廉颇墓被盗,至少六七十件“国宝”被偷走…….今日头条.2024-08-03
盯上廉颇墓,21名“摸金校尉”有人出钱有人出技术,盗走数件国宝.今日头条.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