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
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国将军,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形成对峙局面,廉颇命赵军坚守不出,秦赵两国长期对峙,赵国日渐消耗不起,国内矛盾剧增。秦国在邯郸县城内散步谣言,污蔑老将廉颇,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于是长平之战启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接手赵国军队后,改变了廉颇的策略,转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假装战败,诱敌深入,吸引赵军到秦军营垒周围,切断赵军的后路,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至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困厄已极的赵军打算突围而逃。赵军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乱战中秦军射死了赵括。此战前后秦国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大败。
赵括,成语“纸上谈兵”典故的来源。长平之战的转折点,就是双方的换将,赵括的指挥使赵国主力尽失,随后山西省、太原市、上党郡地的丧失,奠定了秦东进的地缘优势。这一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秦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六国弱势以成。由秦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赵括之过失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是因为长平之战,不但是两个诸侯国的对战,它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间接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秦国,所以赵括的过失让人铭记千年。
人物生平
长平换将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在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进攻秦军,起初,赵军连战连败。在这种情况下,廉颇改变了他的战略政策。命令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并积蓄力量守住阵地,秦军数次进攻,廉颇都置之不理,坚守不出战。于是秦国派人到赵国去,买通了赵国赵王的左右权臣,让他们在赵王耳旁吹风,说廉颇已经快要投降了,而秦国最怕的就是赵括。赵王对廉颇在军事事务上缺乏进展感到不满。当他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话时,他赶走了廉颇,派赵括去指挥军队。
因此,蔺相如对赵孝成王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并没有听,还是任赵括为主将。
赵母劝谏
赵国名将赵奢,多次为赵国立下战功,但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他的父亲。赵括从小就看了很多兵书,谈起用兵之道也是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都不如他。然而,赵奢不这么认为。他不仅从不称赞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经常担心的说:”日后不会让赵括领兵也罢。若任其领兵出战,则赵括必亡赵国矣。”
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赵母上书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这件事您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如果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身死
赵括一到达前线,就彻底改变了廉颇的战略,替换了大量的将军。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用计假装战败退走,其在背后偷袭赵军的重及补给路线,赵军被秦军的伏击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分裂和包围赵军,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也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数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被秦军全部坑杀。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邯郸县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接到消息,痛悔不已。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没有治她的罪。
人物影响
对赵国的影响
长平之战的转折点,就是双方的换将。赵括代替廉颇成为赵国的统帅后,指挥赵国军队改变廉颇的防守策略,转守为攻。秦国暗中任命白起白起为真正统帅,诱使赵括率领赵军追击秦军,却在背后断了赵军的粮道,历经四十余天战,赵括阵亡后,赵军投降。秦军收降赵军后,白起又将四十五万降卒坑杀,赵国四十五万的主力精锐部队被秦国歼灭。赵国主力尽失,从此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同时也失去了阻挡秦国东进统一六国的能力。
对战国大势的影响
赵括指挥长平之战的失败,使原本有能力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在此战后一蹶不振,秦国的综合国力超越了其余各国,而离秦国完成统一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即使合纵,也在兵力、政治统一性等问题上无法阻碍秦兵东出。随后山西省、太原市、上党郡地的丧失,奠定了秦东进的地缘优势。作为长平之战前南线交通要道的占据,更是使秦国控制了中原要地。而东边的韩国,国力微小,魏、楚、齐、燕,各个偏安一隅,统治者大都没有建树,根本无法挡住强大的秦国。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长平之战结束30年之后,秦国经过九年时间的攻伐战争,秦始皇嬴政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人物争议
长平之战失败原因
汉《史记》·卷四十三中司马迁说:“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这也侧面的反应了赵括的父母并不认为其子有真正的军事才能。宋《资治通鉴·周纪·长平之战》司马光详细记载了长平之战的经过:赵孝成王任命赵括为主将后,赵括改变廉颇的策略反守为攻,中了秦国的埋伏,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共四十五万人。长平之战赵国大败,赵括作为主将是要负首要责任的。
宋末历史学家胡三省说:在长平之战战场上分出胜负之前,赵国在外交上,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是政治外交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怪赵括一人。
长平之战被坑杀人数
当代学者张箭在《战国长平之战赵降卒被秦坑杀数新探》中论述说:后世史家在记述长平之战杀赵降卒一事时,一般都信从司马迁的说法。例如北宋史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便完全照搬上引《史记·白起王列传》的记述(周郝王五十五年),都是记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人。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亦如此记述。但这个数字实在可疑。长平之战赵军战死的(包括病饿而死、自相残杀相食而死的)应有二十余万;投降被俘然后被秦军坑杀的至多也是二十余万,甚至可能只有十四万余,而非传统所谓四十万余。
人物评价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赵国之所以用赵括为将,是因为秦国用了反间计,秦人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父亲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母亲:"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宋末历史学家胡三省说“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
宋代学者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当代诗人熊东遨《过长平古战场》:“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这是说,赵括一直战斗到最后,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应该表彰。
北宋学者欧阳修评价说:赵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意思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必须要努力去做到名副其实,而不能够做出一些虚而无实、沽名钓誉的事情来博取外在的一时虚名。
当代学者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若不唯成败论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赵括)毕竟指挥赵军对强大的秦军作了极其英勇的殊死战,亦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
家庭情况
父亲
赵奢,战国后期赵国将领,指挥阏与之战,大破秦国军队,被封为马服君。
母亲
赵母,赵奢之妻子,具体名字不详,因劝谏赵王、保全家族的事迹,被收入《列女传》。
历史典故
赵括将母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妻子,是赵括旳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王上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王上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王上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王上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王上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旳。"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纸上谈兵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之战遗址(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信以为真,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相关作品
史书记载
《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
《史记·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文学作品
宋代学者徐钧有诗《赵括》
宋代学者孙冲有诗《长平怀古》
影视作品
影视剧
纪录片
参考资料
书外读史--青岛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2023-05-09
赵括搜索结果.中国图书馆网.2023-05-10
《长平怀古》 宋 _ 孙冲.中国图书馆网.2023-05-22
西风烈 (2004).豆瓣电影.2023-05-09
虎符传奇 (2012).豆瓣电影.2023-05-09
大秦帝国之崛起 (2017).豆瓣电影.2023-05-09
《喋血长平》.央视网.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