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区
元朗区(英语:Yuen Long District)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八个地方行政区之一,位于新界西北部,北接深圳市,并以深圳河为界,南连屯门区区、荃湾,西临深圳湾,东邻北区、大埔县县,总面积138.4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总人口有67万人。
元朗区地形为冲积平原,三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季降水较多,冬季较为干燥。从秦朝开始,元朗区就被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宋朝时大量人口迁移到元朗。清朝由于牵界禁海,很多居民离开元朗,直到禁令解除后,其他地区人口才陆续前往元朗。1899年清政府签订《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后,英国接管包括元朗在内的新界。1941年12月25日英军投降日本,包括元朗在内的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由日军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回英国人管控之下。1973年之后,香港政府发展了包括元朗在内的9个新市镇。1982年成立元朗区议会,并选举了第一届议员。1987年,天水围发展成为新市镇。1997年,元朗跟随香港一起回归中国。
因地形原因,元朗区农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便享有香港“鱼米之乡”的美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朗区的工商业也迅速发展,建立了很多工业区。此外,该区的旅游业也较为发达。元朗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公交等交通方式。主要公路有屯门区高速、青山公路、元朗公路等,轻铁网络已经覆盖了元朗、屯门和天水围等地区。
元朗的特色美食有很多,如元朗老婆饼、元朗乌头、元朗丝苗米、流浮山生蚝等。历史悠久的围村也是元朗的一大特色,当地人有庆祝天后宝诞、举行太平清醮、结婚埋双喜椰子的习俗。元朗区名胜古迹众多,包括锦田吉庆围、流浮山、元朗旧墟、屏山文物径等,自然景观还有香港湿地公园、元朗公园、米埔自然保护区等。
地名由来
元朗古时称为“圆塱”,“圆”是代表完整、丰满的意思,而“塱”便是指江边或湖边的低洼地区。从字面上了解,元朗在很久以前,已经是一片被群山所环抱,并且水源充沛的低洼地方。
历史沿革
秦朝至宋元时期
元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自宋朝开始便有氏族南来开垦生活。北宋初年,邓汉黻由江西省迁居广东省,为邓族粤派一世祖。至北宋中期,邓汉黻曾孙邓符协扩建岑田(即今元朗锦田)祖居,并设置书院。至十二世纪,第七世祖邓元祯与其独子邓从光由锦田迁居屏山县(元朗屏山),邓元祯被尊为屏山派一世祖。邓族定居屏山后,先后建立了“三围六村”,即上璋围、桥头围、灰沙围,以及坑头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及洪屋村,并兴建多所传统中式建筑如聂氏宗祠、庙宇、书室及古塔等。南宋末年,文天祥堂弟文天瑞迁到元朗地区,文天瑞是该地文氏的祖先。
明清时期
清代顺治(1661 年),清政府颁佈了海禁条例,下令东南沿海居民迁入内陆五十里,以断绝抗清势力的支援,此禁令一直到康熙(1669 年)才被撤回。复界之初,元朗原有村民大多已经流散,以致荒地处处。因此,清政府便鼓励内地乡民到新界落户,复兴产业,于是,大批客家人纷纷从各地南下,散居于元朗各处,组成村落。
1899年《香港英新租界合同》签订以后,港英当局经过一番筹划,迅即派出人员接管新界。新界各乡人民,在元朗区锦田、屏山、厦村等处的倡导下,组织了武装 2000 余人,奋起反抗。英方出动兵舰和几百名士兵,反抗武装才被镇压下去,元朗及新界地区也被英军占领。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
中华民国时期
从1941年12月25日英军投降起,包括元朗在内的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由日军占领,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日据时期,新界被日军划分为七区,元朗便是其中之一。日军的警备司令部设于洪水桥,宪兵部则设于现今元朗民政事务处附近,军队则驻扎在元朗旧理民府周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1日,英国少将夏悫于香港成立军政府,进行战后重建工作。1946年5月,前香港总督杨慕琦重返香港,复任港督。元朗重回英国人管控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9年2月28日起,新界民政署下设包括元朗理民府在内的共7个理民府。1973年以来,香港政府发展了包括元朗在内的9个新市镇。1982年成立元朗区议会,并选举了第一届议员。1987年,天水围发展成为新市镇。1997年6月30日,中英两国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元朗跟随香港一起回归中国。
2004年,文天祥公园在香港元朗区的新田建成,园内小山岗上耸立的文天祥铜塑像高达6米,面向高楼林立的深圳市,该公园诞生的意义是希望起到教化作用,同时反映文天祥与香港文氏的关系。
2019年7月21日晚上,元朗发生无差别袭击事件,当天,乱港派议员林卓廷带领大批黑衣人集结于元朗,准备入村滋事,经过当地村民与乱港分子的激烈斗争后,乱港分子被赶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元朗区位于新界西北部,北接深圳市,并以深圳河为界,南连屯门区区、荃湾,西临深圳湾,东邻北区、大埔县县,中心点地理坐标为22°26′44″N,114°01′19″E,总面积138.43平方千米。
气候
元朗气候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使本地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季风的支配下,元朗四季分明,气候大致温和。元朗全年平均气温达24.5℃,冬季气温低,最低温度可达0℃以下;夏季气温高,最高温度可达32℃。元朗年平均降水量为2774.5毫米,夏季有大量雨水。春季大致为3-4月,潮湿、有雾、微雨。5-8月为夏季,气温高。秋季则为9-10月,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为11月至次年2月,间或有冷锋过境,吹干燥偏北风。
地形地貌
元朗区三面环山,是一块冲积平原,东有鸡公山、北有大刀屻、南有九径山。地势东南高,中部及西、北低。该区位于元朗平原之上,元朗平原由多条河流冲积而成,该平原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最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其范围包括厦村、屏山、元朗、凹头、锦用、八乡、石岗等地。
水文水利
元朗的主要河流为山贝河,元朗河又称元朗沥、山贝河,位于新界元朗区,发源于大棠山谷,由两条支流汇成。其中西侧一支略长于东侧一支流。东侧支流流经大棠、黄泥墩,在白沙村附近与西侧支流汇合,向北流入,经大桥头村、深涌村等至龙田村处与另一较大支流汇合。
自然灾害
元朗平原位处低洼地区,加上元朗所在的香港与台风有着密切且明确的关系,经常受到水浸威胁。2023年9月8日,暴雨后的元朗锦田多处被水淹,还有桥梁被洪水冲走。
为了减少平原北面元朗市中心的水浸风险,渠务署在元朗市东南面沿着元朗公路南侧修筑了一条运河─元朗排水绕道系统,把元朗市中心南面的山贝河的河水引流到锦田河的新河道,而非元朗市的元朗明渠,以缓解元朗市中心的水浸威胁。
行政区划
元朗区的范围涵盖屏山乡、厦村乡、锦田乡、八乡、新田乡、十八乡、元朗市及天水围新市镇。
元朗新市镇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代新市镇之一,是元朗的核心地区,也是商业枢纽。同时是一个均衡且自给自足的社区,能进行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并设有各式各样的康乐、服务和社区设施。元朗新市镇初期的发展主要围绕元朗旧墟和元朗新墟两个枢纽,后来沿着青山公路演变成轴线发展模式。元朗新市镇有两个工业区,零售业商铺林立。
天水围新市镇位于新界西北面,于1987年开始发展,占地面积4.3平方千米,主要靠填平低洼的土地而来。天水围南面的发展区面积为2.2平方千米,供约20万人居住,区域内各种基础设施设备齐全,足以应付居民的需要。便利的铁路交通把该区与主干公路网连接起来,使来往元朗、屯门区及市区各处更加方便。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元朗区总人口为670000人,占全香港特别行政区总人数的9%。年龄段在55-64岁、≥65岁、35-44岁占比最多,分别占比17.5%、17.3%、16.3%,老龄化倾向明显。男性数量为315300人,占比约47.1%,女性数量为354800人,占比约53.0%。
语言
元朗方言主要有客家话和围头话两种,其中八乡、十八乡、厦村两种方言都说,新田、屏山、锦田只说围头话。
经济
元朗区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农业发展较好。且自从被列入拓展新市镇计划后,工商业在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多处工业邨。元朗已经往卫星城的方向发展,城镇快速开发,新的购物中心不断建设。2022年,元朗区家庭月平均收入为28900港元,其中从事经营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35000港元。
第一产业
元朗区内地势颇平坦,多为农田、鱼塘。元朗河向北流入后海湾,形成全港最大最肥沃的元朗石岗平原,自古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鱼米之乡”美誉。元朗区农渔牧业发达,是香港主要的蔬菜、猪、禽类、水产和园艺生产基地。
元朗实行农地复耕计划,渔农自然护理署元朗农业推广办事处会通过各种方式协助有志从事农耕的人士租田耕种,使弃耕的农地能够物尽其用。
第二产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朗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建成了屏山县工业村、元朗新市镇,与蛇口工业区隔海相望,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日益繁荣。
元朗新市镇有两个工业区,即元朗工业邨和东头工业区。元朗工业邨又叫元朗创新园,建于新市镇北面,占地约0.86平方千米,主要供香港科技园公司认可的产业使用,包括药剂及生物医学制品业等,还会设有微电子中心,以支持新一代微电子产品的开发和试产。东头工业区转型为一个具有混合用途的商业区,在市中心,处处可见方便行人的广场、巷里及行人专区网络。
第三产业
元朗新市镇的零售活动主要以街铺形式集中在青山公路一带。此外,随着西铁线开通,元朗站的综合发展项目落成后,大型购物商场林立,彼此相连,成为新市镇的新经济活动中心。元朗区的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有众多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如屏山文物径、锦田吉庆围、流浮山景区、元朗旧墟、米埔自然保护区等等。
社会
教育
截至2023年,元朗区共有79所幼儿园,其中参加幼儿园教育计划的有68所。如遵道幼儿园、翰林幼儿园、世德幼儿园等。元朗区共有小学51所,如中华ymca小学、朝阳柏欣小学、香港朝阳小学等,其中“小学-中一条龙“学校有6所。元朗区共有39所中学。如伯特利中学、明爱元朗陈震夏中学、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中学等。元朗区目前没有独立性质的大学。
文化事业
图书馆
元朗区共有三家图书馆,分别为: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天水围北公共图书馆、元朗公共图书馆。还有12个流动图书馆和1个社区图书馆。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Ping Shan Tin Shui Wai Public Library),位于天水围聚星路一号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高座,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大图书馆,设计原始简约。为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类型的推广活动。天水围北公共图书馆是小型图书馆,位于新界天水围天泽邨天泽商场313号。元朗公共图书馆属于分区图书馆,位于元朗马田路52号元朗文化康乐大楼地下及一楼。
元朗剧院
元朗剧院(Yuen Long Theatre)是个现代化的演艺场地,自2005年5月启用以来,已成为新界西北区荟萃各类艺术的中心。剧院位于元朗体育路,毗邻元朗公园、元朗大球场和公众泳池。剧院设有一个923个座位的演艺厅、180平方米的舞蹈室、192平方米的排演室、117平方米的演讲室、136平方米的活动室和120平方米的大堂展览场地,为筹办各类文娱活动的人士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设施。 元朗剧院的外观以交错的立方体构成,以表达剧院内部的不同空间及用途。演艺厅分上下两层,并配备最先进的舞台灯光和舞台机械系统、电影放映及音响系统。
社会保障
元朗区有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的社会保障服务有长者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及支援、残疾人士服务、危机支援、新移民服务、社区设施。元朗区的社会保障服务单位有4个,分别是东元朗社会保障办事处、西元朗社会保障办事处、北天水围社会保障办事处、南天水围社会保障办事处。
交通
随着西铁线、三号干线、大榄隧道及深港西部通道的建造工程陆续完成,元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他地区的对外交通连系已大为改善。
公路
元朗区公路干线有青山公路、北部环回公路与屯门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中心的主要街道是青山公路,元朗人习惯称为“大马路”。屯门区高速公路连接荃湾和屯门,1983年5月全面完工,该路线上建造了许多桥梁和涵洞。元朗公路于1993年7月落成,是九号干线由屯门至元朗的延伸。为应付日益增加的交通量,该公路于2006年3月由双线车道扩展为三线车道。
元朗新市镇亦有多条主要道路,包括元朗公路、朗天路和朗屏路,经区内干路把元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的公路网连接起来,而拟建的十一号干线则会把元朗与南面的北大屿山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连接起来,该区未来的交通畅达程度将会大大提升。
铁路
轻铁
自1988年起,轻铁(Light Rail)成为了新界西北区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至2003年,轻铁网络已经覆盖了元朗、屯门区和天水围等地区。经过元朗总站的线路共有4条,其中轻铁610线、轻铁614线、轻铁615线都是通往屯门,轻铁761P线通往天逸。
西铁
元朗西铁(West Rail)于2003年年底通车,成为元朗地区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西铁线系统将元朗及天水围等地连接上西九龙地区,乘搭西铁由南昌站至天水围站,全程只需要约 20分钟,大大缩减了新界及市区两地的距离。元朗区有一个停靠站,为元朗站。元朗站于2003年12月20日启用,是西铁线及与轻铁交汇的其中一个架空车站,位于元朗区朗日路,毗邻轻铁元朗总站及新元朗中心。
公共交通
元朗有四处公汽总站,主要的公汽总站在东部与西部。东部总站与轻轨铁路铁道元朗总站相连,西站位于与青山公路交叉的击环路。还有一处在凤翔路的汽车总站,运行小巴、城市公汽。元朗总站公交车站是香港交通网络重要站点之一。
重要口岸
落马洲管制站
落马洲管制站( Lok Ma Chau Control Point),位于元朗区东北面,贴近港深边境,邻近深圳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边界。落马洲是往来香港与内地车辆交通的重要口岸,自2003年1月27日起,落马洲管制站及皇岗口岸实施全日24小时通关,是香港至中国内地唯一全日开放的陆路出入境口岸。
文化
特色围村
围村在元朗非常普遍。围村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的兵力不足以防御海寇,村民为求自保,便筑起围墙及挖掘护城河将村落包围,又在出入口加设坚固的大铁闸或熨拢门作为防卫。围村四角设有炮楼,围墙上也有枪孔以作防御用途。正门中轴与村尾的神厅相通,其他房屋则排列于街道两旁,行列间也有小巷相连,设计都是井井有条。虽然现时许多围村的建筑如铁门、护城河及城墙等,已经受到破坏,然而部分门楼和神厅仍旧保存,村内的格局和结构依然。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年满18岁,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认可乡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请一次于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上限8.22米高),每层面积不超过约65平米的丁屋,无需向政府补地价。这些丁屋大多位于“围村”内。
特产食品
元朗老婆饼
老婆饼是元朗区著名农村饼食,它来源一段感人的故事。清末年间,一对农村夫妇生活贫困,丈夫被迫把妻子卖给大户人家为婢,然后用换来的钱做起小生意,卖的是用冬瓜茸做的美味馅饼,取名老婆饼,以思念被卖的妻子。此饼流传下来,遂成为流行民间小吃。老婆饼流传至今,仍以元朗的恒香饼家最为驰名。
元朗乌头
乌头(Mugil cephalus)是元朗鱼塘的名产。以前深圳湾是乌头的育苗场,渔民可在冬春期间于山贝河河口捕捞乌头鱼苗,然后放到鱼塘饲养。后来后海湾受污染,鱼苗数目大不如前,鱼苗主要由中国内地或台湾入口。
元朗丝苗米
元朗居民过去主要以务农为生,盛产稻米,当地生产的“元朗丝苗米”米身修长且两头尖,入口软滑,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人最爱的米食。在明清时代是上呈皇帝的贡米,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更是元朗丝苗米的全盛时期,不但内销,更远销至海外华侨,远至旧金山。
流浮山生蚝
流浮山的养蚝业已有700多年历史,流浮山蚝多以阳光生晒(晒至半干)来处理, 这一过程增强了蚝本身的天然风味,使其肉质柔软,色泽亮丽。经过这样处理的制成品被美食家称为“金蚝”。
习俗
天后宝诞
元朗属于沿海低洼地区,早期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元朗居民会大事庆祝天后宝诞,祈求风调雨顺。从前在庆祝天后宝诞时会有“抢花炮”的习俗,不过因为经常发生意外,此习俗已改由元朗民政专员以“抽花炮”形式取代。
太平清醮
元朗许多历史悠久的村落都会定期举行太平清醮仪式,醮期会因应个别村落的风俗而异。在建醮时,村内会进行一些宗教仪式,为全村消灾解困,祈求丰收和平安,村民都需要斋戒奉神。村民非常重视这个祭典,一些已经移居海外的村民在醮期时也会专程回来参与。
双喜椰子
在元朗传统婚礼完成后,新界人通常会将“过大礼”时必备的椰子埋到花园里,若长出树来,寓意开枝散叶。如买到一个已长出少许芽来的椰子,就较易取得好意头,长出少许芽的一个代表男家,配一个未长出芽的代表女家而成一对。
风景名胜
吉庆围
吉庆围位于元朗锦田,是一条古老的围村,由邓氏家族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487年)兴建。围村呈四方形,用青砖筑成围墙,保卫村民免受盗贼侵袭。村内设有一座小庙,供奉了15位神祇。2010年,吉庆围的神厅、围门、炮楼及围墙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
流浮山
流浮山位于新界元朗区的西面,靠近后海湾。流浮山以其出产的海鲜闻名,尤其是蚝。该处位于后海湾畔,临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适合养蚝,村旁海滩蚝田遍布。由于珠江三角洲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加上乡村人口递减,蚝产量大量减少。但景区内海鲜店仍然很多。
元朗市镇公园
元朗市镇公园(Yuen Long Town Park),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面积约10公顷,位于新界元朗新市镇西南水边村,与元朗游乐场、元朗大会堂、元朗室内运动场为邻。该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园内有湖泊、瀑布、宝塔和门球场。公园内有一高七层的百鸟塔,外形采用传统中国式设计,内部则设开放式雀鸟巢穴,共占两层,饲养雀鸟50多种,达200多只。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元朗及天水围的景致。
米埔自然保护区
米埔自然保护区(Mai Po Marshes),位处香港的西北端,是候鸟经过长途艰辛旅程的歇息地点。每逢候鸟迁徙期间,大约会有2至3万只鸟纲在后海湾栖息,所以数十年来,米埔都是候鸟的天堂。1976 年,香港政府开始将米埔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1984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接手管理米埔保护区,推行环境教育及保护工作。1995年,米埔及内后海湾共1500公顷的湿地正式根据《拉姆萨尔公约》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香港政府在设立拉姆萨尔湿地之外,亦拨款港元 4.23 亿元,在其后五年间,作为收购土地、设立湿地教育及访客中心和进行存护管理的用途。
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及天水围新市镇之间,占地 61公顷。其中包括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和约1万平方米的访客中心。该公园是为了弥补天水围新市镇发展所造成湿地的损失而建造的生态缓解区,并能有效地舒缓都市发展对拉姆萨尔湿地带来的压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其作为生态环境旅游项目首例进行分期发展,并于2006年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直至2011年,香港湿地公园拥有238种雀鸟、50种蜻蜓和153种凤蝶总科。园内淡水沼泽、季节性池塘、芦苇床、林地、泥滩和红树林等多样的生境也为湿地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同时也展示了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元朗旧墟
元朗旧墟,靠近元朗涌,位于市区外围即新墟之北,由元朗邓族人士在清代康熙倡建,迄今有300多年历史。船只可以在此起卸货物,内有长盛街、利益街和酒街,多是两层高的青砖房屋,有押店、酒厂、客栈等在此经营。旧墟留存了30多栋历史建筑,古迹最多的长盛街被称为“清代一条街”。长盛街较狭窄,新旧建筑物并存,上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依然可见,其中“晋源押”用青砖建造,麻石作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现存最古老的押店。大王古庙内保存有不少古物,旧墟外围有天后古庙和观音古庙。
屏山文物径
位于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径”是香港首条文物径,于1993年12月12日开幕,长约1.6公里,蜿蜒于坑尾村、坑头村和上璋围之间,文物径贯连多幢典型的传统建筑,包括当地的聂氏宗祠、庙宇、庭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最老的古塔,可了解香港的原住民历史和宗族文化及宗族生活。屏山文物径上的聚星楼是香港现存唯一的青砖古塔,呈六角形,至今已经有超过600年的历史;邓氏祠堂和愈乔二公祠都是三进两院式建筑,前者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后者也有500多年的历史。
屏山文物径计划得以成功,最重要是得到屏山邓族的支持。邓族定居屏山后, 先后建立了“叁围六村”, 即上璋围、桥头围、灰沙围,以及坑头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及洪屋村, 并兴建多所传统中式建筑如聂氏宗祠、 庙宇、书室及古塔等,作为供奉祖先、 团聚族群及教育后人之用;又传承不少传统习俗。
著名人物
邓文蔚
邓文蔚(1627-1693),锦田泰康围人(今属元朗管辖区),顺治丁酉科举人,康熙乙丑科会试中第三甲进士。邓文蔚不但加建泰康围围墙,还创立了元朗旧墟。
2021年香港元朗建制派区议员。“百家欢聚贺百年”庆建党百年活动筹委会的主席。2019年的香港区议员选举中,是少数获胜的建制派候选人。他坚决反对香港暴乱,维护国家统一。
对外交流
2019年12月27日,香港元朗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交流团到杭州市高新区滨兴学校访问交流。
2024年6月22日,香港元朗区妇女会一行40人在元朗区议员、元朗区妇女会主席林慧明带领下到访佛山市,参观了佛山的儿童友好基地,并与佛山市妇联就妇女儿童及家庭关爱服务等工作进行了交流。
参考资料
元朗区.民政事务总署.2024-08-06
元朗区 .民政事务总署.2024-07-30
元朗區人口簡況.香港社会福利署.2024-06-08
为什么说元朗是香港最特别的存在?.微信公众平台.2024-08-05
元朗区.香港民政事务总署.2024-07-30
元朗与古今.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难的三年零八个月.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6-15
從中國近代歷史事件看香港歷史發展 .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4-08-06
新市镇、新发展区及市区发展计划 .香港政府一站通.2024-08-06
「百个瞬间说百年」1997,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网.2024-06-15
元朗区.中国百科大全书.2024-06-15
元朗.香港规划署.2024-08-07
鱼塘 .渠务署 .2024-08-06
传说稻米“元朗丝苗”回家 复育变大变甜.大公文汇网 .2024-08-06
流浮山蚝:香港蚝为何就是与别不同? .香港旅游发展局 .2024-08-06
元朗区.三农数据库 .2024-08-06
屏山文物徑.古物古蹟辦事處.2024-06-26
港深地名故事|后人纪念抗元名臣 港深文天祥公园弘扬正气.澎湃新闻.2024-06-26
有理儿有面:为元朗正名,监警会报告还原元朗抗暴真相!.环球网.2024-06-26
监警会报告还原香港元朗抗暴真相!林卓廷指的孕妇,似是黄尸“演员”.北晚在线.2024-07-09
元朗排水绕道.香港渠务署.2024-08-07
图遡|驾驭天气:香港和台风的现代史.澎湃新闻.2024-08-07
記者直擊|元朗錦田成「澤國」 過岸小橋被洪水沖毁.点新闻.2024-08-07
天水围新市镇.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2024-08-07
区议会选举|新一届区议会议员完整名单(470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7-30
香港新界方言调查报告.香港中文大学.2024-06-08
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数字.香港政府统计处.2024-08-07
农地复耕计划.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2024-08-07
元朗区幼儿园.香港教育局.2024-06-09
元朗区.小学概览2023.2024-06-09
中学概览2023/2024.元朗区.2024-06-09
院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2024-06-09
元朗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社区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流动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屏山天水圍公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七十多名中学生夜探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体验科学与创意之旅 .香港政府新闻网.2024-08-06
天水围北公共图书馆 .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元朗公共图书馆 .香港公共图书馆-.2024-08-06
关于剧院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24-08-06
社会服务.香港政府官网.2024-06-09
本区服务概览:社署管理或拨款的福利服务单位.香港社会福利署.2024-08-07
什么是元朗?为什么是元朗?.今日头条.2024-07-30
新界区的道路.香港路政署.2024-08-07
元朗站.mtr.2024-08-05
元朗总站.公交网.2024-08-07
这块被香港激进反对派视为眼中钉的地方 出了啥事 .新浪网.2024-07-30
吉庆围.香港民政事务总署.2024-08-07
香港新晋打卡地|启德、元朗.微信公众平台.2024-07-30
香港“北部都会区”:有全港看日落至佳位置还可了解屏山历史 .今日头条.2024-07-30
500年歷史圍村 錦田吉慶圍.香港地方志中心.2024-08-05
香江来信|香港元朗六乡200多位乡民嘉宾,向党送上生日祝福.京报网.2024-06-09
冬日暖阳迎贵客 共享文化传友情——香港元朗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交流团来高新区(滨江)访问交流.澎湃新闻.2024-07-30
香港元朗区妇女会一行到佛山交流妇女儿童工作.澎湃新闻.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