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仲涵

黄仲涵

黄仲涵(1866年-1924年),字泰源,祖籍福建同安,闽南裔华人,1866年1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省府三宝垄市,著名印尼华侨企业家。

1885年,黄仲涵被荷兰殖民政府任命为“雷珍兰”(管理侨民事务的初级职务),不久便升为“甲必丹”,相当于管理华侨事务的中级官员,而后在1890年,24岁的黄仲涵接替其父主持经营建源栈,并被荷印殖民政府任命为“玛腰”,协助处理华侨事务。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栈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同时在荷印各地及欧洲等地增设分行、办事处。20世纪初,父亲逝世,黄仲涵继承父亲产业,成为了响当当的“印尼糖王”。1906年,黄仲涵在三宝用400万荷盾的资本创建了“黄仲涵银行”,并在泗水设立分行,作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的金融机构。后来又扩大经营火水灾及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经营了7家保险公司的业务。1911年,黄仲涵把他的经营扩展至航运业。他在新加坡创办了“协荣茂轮船公司”,1918年黄仲涵又创建了一家木薯淀粉厂,兼顾生产乙醇,产品远销欧美各地。除此之外,他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木薯干、胡椒、玉蜀黍、花生、蓖麻籽香茅油等。1924年,其经营的建源贸易有限公司总资产约达2亿荷盾,在世界多地都设有分行或办事处,并以新加坡与伦敦为贸易中心,黄仲涵也因此被列为世界第十四位富翁。1924年农历六月初三,黄仲涵病逝于新加坡,终年58岁。

黄仲涵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以“黄帝后人”名义,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省蔡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获国民政府颁赠一等爱国勋章和二等勋章。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黄仲涵家族和建源公司曾经是印度尼西亚甚至世界最富有的华侨家族和华商公司之一。特别是黄仲涵,曾被誉为“糖业大王”而闻名于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知名的华侨企业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仲涵自幼在华文私塾学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后又学习印尼当地语及英语、荷兰语。7岁时,黄志信将仲涵带回家乡学习中文,了解祖国家乡的风貌,黄志信还亲自教导,让黄仲涵从小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工作经历

为了让黄仲涵有实战经验,黄志信让他从小就在店里学习。18岁时,黄仲涵通过父亲的介绍,认识了瓜哇中部梭罗土著的黄长检罗王,一表人才的他很快得到梭罗王的赏识。而后在1885年,他被荷兰殖民政府任命为“雷珍兰”(管理侨民事务的初级职务),不久便升为“甲必丹”,相当于管理华侨事务的中级官员,而后在1890年,24岁的黄仲涵接替其父主持经营建源栈,并被荷印殖民政府任命为“玛腰”,协助处理华侨事务。

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栈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同时在荷印各地及欧洲等地增设分行、办事处。随着甘蔗强迫种植制的取消及自由贸易的发展,黄仲涵积极从事蔗糖的生产及贸易。他经营了甘蔗种植园,并从1894年起先后接办了5家糖厂。黄仲涵的5间糖厂共产糖86万担,占华侨糖业总产量的57%,黄仲涵因而有“爪哇糖王”之称。其还广招外国及华侨专门技术人员,购进西方先进设备,推行现代化生产及管理方式,为建源公司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1904年,黄仲涵更以“玛腰”身份,正式向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总督提出允许华人穿西装,剪辩子的申请,并第一个带头剪掉辫子。

1906年,黄仲涵在三宝垅用400万荷盾的资本创建了“黄仲涵银行”,并在泗水设立分行,作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的金融机构。后来又扩大经营火水灾及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经营了7家保险公司的业务。1911年,黄仲涵把他的经营扩展至航运业。他在新加坡创办了“协荣茂轮船公司”,购有3000吨的轮船,往来于印尼及新、马各地。后来又经营“顺美轮船公司”,成为荷印华侨航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截至1914年,建源公司每年平均出口糖15万吨。1918年黄仲涵又创建了一家木薯粉厂,兼顾生产酒精,产品远销欧美各地。除此之外,他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木薯干、胡椒、玉蜀黍、花生、蓖麻籽、香茅油等。

1923年,全荷印有糖厂179间,其中华侨办的13间,黄仲涵的5间糖广共产主义糖86万担,占华侨糖业总产量的57%,黄仲涵因而有“爪哇糖王”之称。1924年,其经营的建源贸易有限公司总资产约达2亿荷盾,在世界多地都设有分行或办事处,并以新加坡与伦敦为贸易中心,黄仲涵也因此被列为世界第十四位富翁。截至1925年间又增加7万吨,建源公司经营的糖业空前扩大,远销世界各地,获得巨额利润。

1924年农历六月初三,黄仲涵病逝于新加坡,终年58岁。而后他的两个儿子黄宗宣、黄宗孝主持建源公司的经营。黄宗宣、黄宗孝两兄弟刚接管建源就赶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当时已是国际性大公司的建源受到严重的波及,很长一段时间,建源公司基本处于停产关闭状态。黄宗宣对前途失去信心,以健康状况不佳为由退出了建源公司。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建源公司再度受到重击。建源公司在东南亚、欧洲等地的海外公司完全瘫痪,海外市场大片丧失。而在印度尼西亚本土,建源公司的财产在印尼寻求民族独立的运动中遭焚烧、破坏和抢劫。印度尼西亚获得民族独立后,国内排外情绪高涨。还没等黄氏家族做好将财产转移至海外的准备,1961年7月10日,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经济法庭以“偷漏重税”“违反经济法令”为由,没收了黄仲涵财团在印度尼西亚的全部财产。

个人生活

家庭长辈

黄仲涵父亲黄志信是建源公司前身——建源栈的创建人,黄志信曾参加小刀会,抗清起义失败后逃亡印尼三宝垄,开办“建源栈”商行, 经营中国与印尼间的土产贸易,规模不断壮大,十年后成为三宝垄巨富。

婚姻子女

黄仲涵一生有8个妻妾,26个子女。其中明媒正娶的唯有正房魏明娘一人,她为黄仲涵生有二女,长女黄琮兰和二女黄蕙兰。黄母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养教二女身上,而父亲对她们更是宠溺有加,有求必应,据黄蕙兰回忆录中记载,她三岁生日收到的礼物便是一条80克拉的钻石项链。

1918年,黄仲涵夫人魏明娘只身带着两个女儿前往伦敦定居,后因黄蕙兰其在母亲和姐姐的引荐下,赶到巴黎,见到了外交大使顾维钧。随着深入了解,黄蕙兰顾维钧二人也在比利时登记了结婚。

而蕙兰的姐姐琮兰,在1905年与来自雅加达的富商简崇涵结为夫妻,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简莲安嫁给了上海市“火柴大王”刘鸿生的三子,刘念礼;1925年,其儿子罗伯特·简在北京迎娶中华民国驻巴西公使夏诒庭之女佛姬儿·夏(Fougère Hsia)为妻。黄琮兰便将她最珍爱的翡翠项链作为订婚贺礼赠予了儿媳佛姬儿。

社会活动

1908年,黄仲涵将一第巨款汇回灌口,重修李林黄氏家祠“绍德堂”。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以“轩辕后人”的名义,寄送5万荷盾给国民革命军。1915年蔡得在云南发起护法运动,黄仲涵又捐寄2.5万盾支援蔡锣。国民政府为表童其爱国之举,先后授与他一、二等爱国勋章。

黄仲涵还热心华侨教育事业,1916年,三宝城的“华英中学”创办时,他是该校的创办人和主要投资者。1918年,黄仲涵移居新加坡,先后为新加坡国侨创办的“道南学堂”指建三层高的校舍,指赠新加坡“华中学”10万市用工兴建一座大礼堂,礼堂命名为“黄仲涵纪念堂”,他还曾献出80英亩地用于兴建印尼的武吉知马华侨中学。

人物逝世

黄仲涵还积极参与家乡的投资,在新加坡期间,他曾与一些侨商相约,将资产移回相国投资建厂。正当他积极着手筹备之际,心脏病突发,1924年农历六月初三,在新加坡去世,享年58岁。

相关事件

黄仲涵幼年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血液里就传承了父亲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有一次,黄仲涵路经列巴域,想要住进一家荷兰人开设的旅馆,但是因为种族歧视而被拒之门外。黄仲涵愤慨之余斥资买下该旅馆的大部分股份,在股东大会上,他历数旅馆种族歧视的行为,并解雇了有此类言行的负责人及职员。清理工作结束后,仲涵即将股份卖出,其壮举长了中国人志气。

探源反思

华侨华人史既是中国史研究的范畴,又属于世界史的范畴。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其中著名华侨传记数量最多(据赫伯特S·伊的统计,在八十年代,这类文章占中国东南亚研究文章总数的20%),著名华侨领袖、实业家和文化人士特别是家财亿万的实业家和富商巨贾是研究中的热门人物,诸如陈嘉庚胡文虎张姓兄弟、简氏资讯集团兄弟以及后来的林绍良等等,但是对于曾经有“亚洲糖王”之称的印度尼西亚华侨黄仲涵及其建源公司,中国学者却鲜有专著研究。或许,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密切联系的陈嘉庚等人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在研究华侨经济史、东南亚近代史中黄仲涵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笔者有意对其作专门的述论,以期通过对黄氏财团特殊性的分析与思考,加深对华侨华人这一复杂历史概念的了解。

黄氏财团的主体是建源公司,其创始人是黄仲涵之父黄志信。志信祖籍福建同安,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曾参加当地的小刀会起义,失败后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爪哇三宝垄定居,凭借精明和勤劳积累了一些资本,于1866年创立了建源公司。开始时公司经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间的土产贸易(包括糖),后业务不断扩大,发展为三宝垄屈指可数的华侨企业之一,拥有十万荷盾(当时1盾=40美分)家产。

志信的事业为仲涵继承并发展该公司的业务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此后的岁月中,仲涵以毕生精力与心血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糖业帝国,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并于1901年被荷印当局任命为“玛腰”(音译,管理华侨事务的最高职务)。

从1863年建源公司建立到1924年黄仲涵去世,在这半个多世纪里黄氏财团经历了从兴起到辉煌的历程(此后由黄仲涵之子继续经营,逐渐衰落,不在本文考查的范围之内),它既是东南亚华侨资本初步形成和发展的典型,又具有自身极强的特殊性,如家族化的性质相对较弱、带有更多专业管理的色彩等等,本文试从其兴起背景、经营战略等方面对它进行分析,并就若干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

获得荣誉

黄仲涵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以“黄帝后人”名义,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省蔡锷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获国民政府颁赠一等爱国勋章和二等勋章。

人物评价

黄仲涵天赋异禀,深受父亲钟爱;长大后,不仅聪明,而且长相俊秀。黄仲涵辅佐其父亲掌管建源公司,他材高智深,勤奋钻研,业务精通,后他的才干得到了荷印当局的器重。(炎黄纵横评)

黄仲涵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出生并定居于东南亚,却始中心终保留中国国籍。在荷印殖民政府统治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连西装都不能穿。黄仲涵通过严正交涉,不仅使自己成为第一个穿上西装的印尼华侨,还以“玛腰”的身份正式向荷印殖民政府总督提出申请,要求允许华侨华人穿西装、剪辫子,并率先剪去发辫,从而对印尼华侨华人形象的革新、华侨华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评)

参考资料

“黄仲涵项链”在京亮相,演绎民国糖业大王家族百年传奇.今日头条.2023-11-14

百年侨领黄仲涵:心系中国的“爪哇糖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23-12-20

“黄仲涵项链”在京亮相,演绎民国糖业大王家族百年传奇.南方+.2023-12-20

福建同安黄氏家族三代在南洋的创业史.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2023-12-20

华人故事:20世纪的印尼糖王-黄仲涵.和平日报.2023-12-20

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iqh.ruc.edu.2023-12-20

历史掌故:“糖业大王”黄仲涵.人民网.2023-12-20

黄仲涵.新浪网.2024-01-06

“百年瑰宝传奇——黄仲涵翡翠项链特展”亮相北京华艺空间 揭开一段百年传奇故事.百家号.2024-01-06

“糖业大王”黄仲涵(历史掌故).人民网.2023-12-20

【百年侨领】心系中国的“爪哇糖王”.搜狐网.2023-12-20

糖业大王黄仲涵家族销声匿迹:无人能扛起顶梁柱.新浪财经.2023-12-20

见证百年盛衰,“黄仲涵项链”与豪门贵女的传奇人生.搜狐网.2023-12-20

传奇翡翠项链上海亮相 记录朝代更迭、名媛人生.中国新闻网.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