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忽镜乡
玻璃忽镜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域面积442.4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后,为商都县七区。
1956年8月,改称玻璃忽镜乡。
1961年5月,设立玻璃忽镜公社。
1984年2月,玻璃忽镜公社改乡。
2006年,撤销三面井乡,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玻璃忽镜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下辖14个行政村:头号、玻璃、三号、阳高县、喇嘛勿啦、贲红沟、超格敖包、押地房、乌尼圪其、二吉淖、元山子、沃图、单坝沟、瓜坊子,下设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玻璃忽镜乡下辖14个行政村:玻璃忽镜村、贲红沟村、元山子村、喇嘛勿拉村、二吉淖村、超格敖包村、头号村、阳高村、沃图村、乌尼圪其村、瓜坊子村、单坝沟村、押地坊村、三号村,乡人民政府驻玻璃忽镜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玻璃忽镜乡地处商都县东北部,东与化德县朝阳镇为邻,南与七台镇相接,西与屯垦队镇毗邻,北与卯都乡接壤。
自然资源
玻璃忽镜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矿金矿、碳酸钙、石英石、萤石等。已经开发的有萤石矿。
人口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总人口29566人。另有流动人口12753人。总人口中,男性15602人,占52.8%;女性13964人,占47.2%;14岁以下2480人,占8.4%;15—64岁24676人,占83.4%;65岁以上2410人,占8.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309人,占99.1%;有蒙古、回、满3个少数民族,共257人,占0.9%。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12‰,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7人。
2017年末,玻璃忽镜乡常住人口为6672人。
截至2018年末,玻璃忽镜乡户籍人口有2715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玻璃忽镜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
2018年,玻璃忽镜乡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3个。
农业
2011年,玻璃忽镜乡有耕地面积17.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3万亩,林地面积10.6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莜麦、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503吨,其中小麦4003吨,莜麦2003吨,马铃薯15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20吨;蔬菜种植面积600亩,产量125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羊饲养量3.8万只,年末存栏3.3万只;牛饲养量0.2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40万亩,其中防护林3.4万亩,经济林2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0万株,林木覆盖率40%,活立木蓄积量4.2万立方米。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50台(辆)。
工业
2011年,玻璃忽镜乡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321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人,专任教师1人;小学1所,在校生45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农家书屋14个,藏书9.8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8张,固定资产总值4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00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4万人,参合率9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玻璃忽镜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千米,投递点12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0户;移动电话用户6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0%;宽带接入用户310户。
社会保障
2011年,玻璃忽镜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96户,人数2805人,支出407.3万元,月人均121元,比上年增长38.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0人,支出21.4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85人,支出70.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64人次,支出45.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192人次,支出9.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7人。敬老院2个,床位60张。
交通运输
2011年,玻璃忽镜乡境内有铁路集通铁路、105省道过境,其中:铁路集通线长30千米,设三营图1个站,通往集宁区、通辽市;105省道过境境内长30千米,设双向4车道,通往化德县、察哈尔右翼后旗;玻璃忽镜乡境内有公路站玻璃忽镜站,日均发送18辆客车,日客运量100人次。
地名由来
“玻璃忽镜”系蒙古语,意为“灰色的盐碱滩”。因玻璃忽镜南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滩,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