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麟
陈宝麟(1898年-1965年),字冠灵,河北东光县秦村人,随父定居江宁区(今南京市)。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任教广东中山大学。1949年赴中国台湾,历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复兴书局经理等职。卒于台湾。
人物生平
1927年任浙江省民政厅第三科科长,1929年1月任县县长。在任10年,开四境公路,拆旧城墙,辟环城马路,整治东钱湖,改建老江桥为灵桥,修天一阁,增辟明州碑林,修缮白云庄,成立通志馆、县文献委员会,建造菜市场等,他均主持或参与其事。曾提出鄞县建设五年计划,限于当时条件,多未能实施。善任用人才,为时人称道。1939年调任省会计长,后历任省政府委员、财政厅长、教育厅长、省银行董事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复兴书局经理等职。卒于台湾。
为官政绩
文献记载
《宁波市志》称:陈宝麟出任宁波市县长十年间,“开四境公路,拆旧城墙,辟环城马路,整治东钱湖,改建灵桥为灵桥,修葺天一阁,增辟明州碑林,修缮白云庄,成立通志馆、县文献委员会,建造菜市场等,他主持或支持参与其事……他善任用人才,为时人称道。”
新编《鄞县志》称“陈宝麟主政鄞县,既俭且廉,勤政爱民,处事无疾言厉色,对人则量才录用。判精细,不假手他人。县署仅一辆人力黄包车,下乡常步行,进出无随从。每至乡镇,对当地面授己见,略进茶饭,复去他所,不受绅商酒席,辖境之内,多有其足迹。又能举出乡镇长之姓名,知其人臧否。”
为民一方
陈县长对地方乡贤、社会贤达,敬重有加,礼贤下士。1934年,教育家杨贻诚等访得白云庄旧址,他全力支持、集资恢复白云庄,保护乡邑文化遗产;延请伏跗室主人冯孟颛重编天一阁书目;1937年8月,中国青年励志会理事会在甬召开,当众推选宁波市乡贤,为灵桥建成付出大量心血的乐振葆以高票当选。与乐振葆并列、被公举为鄞县乡贤的,还有兴教乡里的甲村王廷赓。陈县长敬仰先生,对诸位贤达执弟子礼,交往甚密,常促膝长谈,询求政务,以苏民困。
这位北方籍的陈县长,除了浓重的北方口音外,面目清秀,美如冠玉,所谓“北人南相”,一派温文儒雅的风度。他专心致力于公务,经常漏夜犹伏案头。下属倘有过错,就善言劝导。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得益于父祖的规范。一次,在孙中山总理纪念周时,因职员常无故请假,遂谆谆善诱,规劝部属,言及先父病逝南京市,因战事不及奔丧,只得向天遥祭,闻者固然惭愧,他本人也几乎声泪俱下。他在施政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谨遵庭训,“以德服人”。时人评说,陈的身上兼有北方人的劲骨与南方人的智慧。
民国二十五年(1936),县府举行军训,他带头参加,以为表率,除了因公外出,从不迟到、间断。时值天寒地冻,他总是一马当先,跑步在前。他擅长拳术,能打一手漂亮的“八段锦”,其中“双手攀足固肾腰”一段,身子轻软如飞,双手交叉可以从足边左右摇摆。这等功夫,据行家断言,非经长久练功而很难臻此。他的刻苦学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如上所述,当时的县政府还没有汽车,仅一辆人力黄包车。为了方便工作出入,他就学骑自行车。员工们发现,陈县长总是在公余晚间、独自在县府操场上练习骑自行车。不知经过了几多日子,后来,人们就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自由自在地出现在街头、会场和乡间。
人物评价
陈宝麟风度翩翩,善于言辞,说话清晰响亮,没有阿谀奉承的色彩。他当时是“简县”的县长,多兼司法,鄞为一等县,司法独立。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力于管理、教育、养护和保卫。他治事勤敏,而御下以宽,他对部属量才录用,知人善任,和易可亲,人亦乐为其效力。他判牍精细,一丝不苟。县署之公文往来,均亲自批阅,从不假手他人,他任财政厅长及兼浙江省用赋管理处处长时,凡度文出纳之传票,均亲自稻核,发现有问题的则招经办人逐一释出错误所在,并及应如何政正,无不悉中机宜。傺属蒙其熬陶,竞以精细郴勉,潇成风气,概不敢马虎,更不忍马虎也。(周采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