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官名,天眷元年(1138年)金置,掌统率亲军,总额左右卫将军、符宝郎、宿直将军、左右振肃等官。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所置,至北宋不再除授。

简介

长官殿前都点检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掌行从宿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总管本司事务。殿前左、右副都点检兼侍卫将军副指挥使,掌宫廷宿卫及行从。殿前左、右卫将军及殿前左、右卫副将军掌皇宫及行从宿卫警严,并总领护卫,符宝郎掌御宝及金银等牌。左、右宿直将军掌总领亲军守卫宫城诸门及行从宿卫。左、右振肃掌妃嫔出入护卫导从。

建制沿革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太祖郭威以外甥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女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殿前司的设立可能就是从此开始。显德元年(954年),世宗柴荣将李重进调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而以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韩令坤为殿前都虞候。鉴于侍卫亲军在高平之战中一触即溃,柴荣决定扩编殿前亲军,于是招募天下豪杰,挑选武艺超群者汉隶殿前诸班。显德三年(956年),柴荣以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为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之名始于此。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北伐途中检视各地上书,发现有人用木板写有“点检作天子”五字,导致张永德受到柴荣猜疑。不久,柴荣病危回京,临终前解除了张永德的职务,而以赵匡为殿前都点检。翌年,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是为宋太祖。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以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隔年慕容延钊即表请解职,殿前都点检此后不再除授。殿前司改由地位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副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节制。

历史记载

五代十国朱温以藩镇称帝,即以他原来直接统率的宣武镇兵作为禁军,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称侍卫亲军,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是为侍卫司。以后相承沿袭。柴荣为了强化朝廷直属军队,显德元年(954)二月就命令地方召募包括所谓“群盗”在内的山林亡命之徒,送到开封市以充实禁军,称为“强人”。同年三月和北汉作战,侍卫亲军的马军和步军两个都指挥使不战而逃,使世宗感到有整顿军队的必要。这年十月,大概所谓“强人”业已招集,他举行大阅(应该包括新招的“强人”和原来的侍卫亲军),挑选武艺超群的充任殿前侍卫,是为殿前军。设置殿前都、副点检,位在殿前马步军都指挥使之上。于是禁军有侍卫亲军和殿前军两部。殿前军由世宗创立,经过挑选,战斗力较强,地位在侍卫亲军之上。都点检位高权重,世宗任命张永德(郭威郭威女婿)充当。显德六年(959)世宗亲自统兵北伐,中途病危,怀疑张永德,解除了他的兵权,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次年,发生兵变,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了宋朝

宋初尚有殿前都、副点检之名,实际上都点检已不复置,副都点检也不久即废。

辽南面军官与金亦有殿前都点检、副点检,统率禁军。辽南面财赋官诸路钱帛司亦有都点检。

北宋时,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设立“三衙”。

参考资料

享国三百一十九的赵宋之世 宋朝十八帝简介.今日头条.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