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1992年诞生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ATB-1。

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便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1977年,日本的筑波工程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个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前方标记或者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1989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率先使用神经网络来引导自动驾驶汽车。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市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2012年11月24日,“军交猛狮Ⅲ号”完成了114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驶,这是一辆由黑色现代途胜越野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智能车。2015年8月29日,宇通客车大型客车完成自动驾驶试验。2016年4月17日,重庆铃耀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2018年7月4日,百度集团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

历史沿革

1966年,智能导航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里,SRI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Shakey是一个有车轮结构的机器人。在它身上,内置了传感器和软件系统,开创了自动导航功能的先河。1977年,日本的筑波工程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个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前方标记或者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意味着,人们开始从“视觉”角度思考无人车的前景。导航与视觉一起,让“地面轨道派”寿终正寝。1989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率先使用神经网络来引导自动驾驶汽车,即便那辆行驶在匹兹堡的翻新军用急救车的服务器有冰箱这么大,且运算能力只有Apple Watch(Apple Watch Edition)的1/10。但从原理上来看,这项技术和今天无人车控制策略一脉相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也研制出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1992年,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ATB-1诞生。这是中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其行驶速度可以达到21公里每小时。ATB-1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式起步并进入探索期,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正式启动。2005年10月,途锐“斯坦利”汽车在没有任何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自行独立完成了从莫哈韦沙漠到拉斯维加斯南部长达212公里的行程。作为完成此赛程的第一款汽车,途锐“斯坦利”汽车翻开了机器人汽车历史的新一页。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市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公里,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这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2012年11月24日,“军交猛狮Ⅲ号”完成了114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驶,这是一辆由黑色现代途胜越野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智能车,由中国军事交通学院研制。车顶安装复杂的视听感知系统,车内装有两台计算机和一台备用计算机组成的执行系统来处理视听感知系统获得的信息,让无人车可以自主进行刹车、油门、制动、换挡等动作。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自动行驶。2015年8月29日,宇通大型客车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开封市的城际城市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在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完成自动驾驶试验,共行驶32.6公里,最高时速68公里,全程无人工干预,不过为了保障安全客车上还是配备了司机。这也是国内首次客车自动驾驶试验。

2015年12月,百度集团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百度公布的路测路线显示,百度无人驾驶车从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附近出发,驶入G7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经五环路,抵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并随后按原路线返回。百度无人驾驶车往返全程均实现自动驾驶,并实现了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以及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测试时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2016年4月17日,重庆铃耀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长安汽车此次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总里程超过2000km,在历时近6天,途经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全国多个省市及地区后,最终抵达北京。根据长安汽车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规划,高速路况的长途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18年实现量产,复杂城市路况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2016年6月7日,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运营。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从国家战略高度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而在同年,中国智能汽车大赛举办。

2017年4月17日,百度集团展示了与博世公司合作开发的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该车由百度与博世联合打造,集成了百度高精地图和博世道路特征服务,并通过上百万辆配备博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量产车辆实现数据众包,使高精地图数据做到实时更新。百度为展示车辆提供了高精地图、自定位、AR HMI(增强现实车规级交互产品)等核心技术。这辆车已经实现高速公路的部分自动驾驶,包括车道保持和司机监控下的车道自动切换。得益于定位技术,该演示车可以在进出弯道时自动控制车辆速度;同时在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结束的帮助下,司机能获得更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2018年7月4日,百度集团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阿波龙”搭载了百度最新阿波罗2.0系统,拥有高精定位、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功能。达到自动驾驶L4级的阿波龙巴士,既没有方向盘和驾驶位,更没有油门和刹车,是一辆完完全全意义上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2019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市场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19年将在长沙市开始商业化的试运营,届时在长沙的一些区域,乘客可以打到无人车。2020年5月29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

2022年9月19日,合肥市首批自动驾驶商业运营牌照和合肥市首批低速无人车商业运营许可发放,百度萝卜快跑、智行者、新石器、白犀牛获得合肥市首批商业运营“通行证”。2022年10月20日,据新福建省报道,“阿波龙”无人驾驶,驶入智能交通快车道。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这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制定的第14部浦东新区法规。2023年,女王陛下政府批准了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创新BlueCruise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该系统允许驾驶者将手从方向盘上移开,而车辆可以自动驾驶。2023年,上海市首辆无人出租车即将在浦东新区上路,实现从道路测试到商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原理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驾驶技术应用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众多技术于一体,其核心技术体系可以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感知系统利用车内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信息与车内信息采集处理,主要进行动静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决策系统进行数据整合、路径规划、导航和判断决策,其中包括高精度地图、车联网等核心技术。执行系统负责汽车的加速、刹车和转向等连续性驾驶动作,主要包括线控底盘等核心技术。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其中:环境感知相当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耳朵和眼睛,车辆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辨别自身周围的环境,在多变恶劣(多变光照、雨、雪、霾等)环境下,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准确地识别出周围的环境和威胁。

使用场景

福州新区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启动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参观了福州新区智能汽车产业科创基地内正式运行的无人驾驶安防车、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配送车、无人驾驶零售车、无人驾驶导览车等场景。无人驾驶农机示范智慧农业潍坊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动蔬菜种质创新实验室落户,鼓励农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多措并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图为在坊子区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一辆无人驾驶农机进行打捆作业。

AI无人驾驶赋能数智文旅,无人驾驶乘用车和零售车驶进上海市海昌海洋公园,提供短驳游览的便民服务。智能无人船试验海上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下属泰州海事局,两艘智能无人船近日在该局高港塔台试用,开展海事日常执法试验。据了解,这两艘智能无人船由中国珠海一家公司设计研发建造,搭载了导航雷达、激光雷达、光电摄像等装置。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上线”,开放式的列车驾驶室里,既没有复杂的仪表盘,也没有传统的列车司机,几位乘客探着头隔着玻璃好奇地望向前方,带着“光环”的地铁隧道宛如时空走廊从眼前划过,令人惊叹不已。这是正在运行的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列车上的一幕。

主要特点

安全稳定

安全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防抱死制动系统其实就算无人驾驶系统。虽然防抱死制动器需要驾驶员来操作但该系统仍可作为无人驾驶系统系列的一个代表,因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部分功能在过去需要驾驶员手动实现。不具备防抱死系统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会被锁死,导致汽车失控侧滑。驾驶没有防抱死系统的汽车时,驾驶员要反复踩踏制动踏板来防止轮胎锁死。而防抱死系统可以代替驾驶员完成这一操作——并且比手动操作效果更好。该系统可以监控轮胎情况,了解轮胎何时即将锁死,并及时做出反应。而且反应时机比驾驶员把握得更加准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引领汽车工业朝无人驾驶方向发展的早期技术之一。另一种无人驾驶系统是牵引和稳定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不太引人注目,通常只有专业驾驶员才会意识到它们发挥的作用。牵引和稳定控制系统比任何驾驶员的反应都灵敏。与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的是,这些系统非常复杂,各系统会协调工作防止车辆失控。当汽车即将失控侧滑或翻车时,稳定和牵引控制系统可以探测到险情,并及时启动防止事故发生。这些系统不断读取汽车的行驶方向、速度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当探测到汽车将要失控并有可能导致翻车时,稳定或牵引控制系统将进行干预。这些系统与驾驶员不同,它们可以对各轮胎单独实施制动,增大或减少动力输出,相比同时对四个轮胎进行操作,这样做通常效果更好。当这些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做出准确反应。相对来说,驾驶员经常会在紧急情况下操作失当,调整过度。

自动泊车

车辆损坏的原因,多半不是重大交通事故,而是在泊车时发生的小磕小碰。泊车可能是危险性最低的驾驶操作了,但仍然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虽然有些汽车制造商给车辆加装了后视摄像头和可以测定周围物体距离远近的传感器——甚至还有可以显示汽车四周情况的车载电脑——有的人仍然会一路磕磕碰碰地进入停车位。

由于雷克萨斯LS 460L采用了高级泊车导航系统,该车的驾驶员不会再有类似的烦恼。该系统通过车身周围的传感器来将车辆导向停车位。当然,该系统还无法做到像《星际迷航》里那样先进。在导航开始前,驾驶者需要找到停车地点,把汽车开到该地点旁边,并使用车载导航显示屏告诉汽车该往哪儿走。停车位需要比车身长2米(LS的车身较长)。自动泊车系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大成就。通过该系统,车辆可以像驾驶员那样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并安全地从A点行驶到B点。虽然这项技术还不能让人完全放手,但毕竟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结构性能

从技术模块的角度出发,无人驾驶汽车由车辆端(包括上下两层)和云端(无人驾驶云平台)构成。从汽车构造的角度出发,无人驾驶汽车由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车辆悬挂系统、车辆转向系统、车辆制动系统、汽车线控系统技术、CAN总线技术构成。而无人驾驶构成要件的认定既要考虑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构成特征,又要从便于解决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出发。因此,无人驾驶汽车的构成要件应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三部分。无人驾驶技术的路线规划划受外界无关因素的干扰更少,更加合理,摆脱了人的错误判断对,真正实现了优质的路线规划。无人汽车可以根据位置、当天的天气、路况甚至驾驶员的主观意识,来拟定最优的路线,从而实现节约时间,保证安全,优化驾驶体验。无人驾驶汽车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分门别类的进行信息的甄别,通过算法来准确辨别。在驾驶过程中,车辆要先进行道路信息的采集,将信息与训练过的情形比较,做出判断,进行处理后将信息输出,从而实现对车外信息的采集及反馈过程。

研发产品

中国

2003年由中国一汽国防科技大学历时一年半合作研制的红旗CA7460自主驾驶轿车日前在湖南长沙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的诞生。并且在高速公路上跑出了时速170公里的世界第一速度。据红旗车自主驾驶系统课题组负责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贺汉根介绍,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仿人驾驶,分三步进行:首先,环境识别系统识别出道路状况,测量前方车辆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相当于驾驶员的眼睛。这个系统又称计算机视觉,它由装在驾驶室两侧的两台摄像机和自行研制的图像处理和识别系统组成。红旗车的视觉系统技术上有明显突破,不仅识别速度快,而且适应性强,能实时处理岔道、斑马线和虚线,对车体姿态变动和自然光照变化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然后,车载主控计算机和相应的路径规划软件根据计算机视觉提供的道路信息、车前车辆情况以及红旗车的行驶状态,决定是沿车道前进还是换道准备超车。无论哪种情况,它都规划出一条优化的行车路径,即决定如何驾驶车。这相当于驾驶员的大脑。接着,自动驾驶控制软件按照需要跟踪的路径和汽车行驶动力学,向方向盘控制器、油门控制器和刹车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操纵汽车按规划好的路径前进。这相当于驾驶员的手和脚。

美国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5年10月,途锐“斯坦利”汽车在没有任何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自行独立完成了从莫哈韦沙漠到拉斯维加斯南部长达212公里的行程。作为完成此赛程的第一款汽车,途锐“斯坦利”汽车翻开了机器人汽车历史的新一页。途锐“斯坦利”目前在位于美国首都的“路上的机器人”永久展区的中心位置展出。史密森尼博物馆总监伯兰特·D·格拉斯(BrentD.Glass)称:“科学的创新力量在新世纪里继续影响着美国社会,途锐‘斯坦利’汽车是一个极佳例证。”途锐“斯坦利”装备了驾驶辅助系统和量身定做的高科技装备,同时还配备了ESP车辆稳定系统以及驾驶指导功能、车距控制系统等自动控制装置和电子车道更换辅助装置。途锐“斯坦利”上的特别装备还包括激光探测器、立体观测装置、雷达传感器、精确的全球定位系统和特别研发的驾驶程序等。

英国

20世纪90年代英国新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展开。一些人在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亲眼目睹了许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优尔特拉”(ULTra)自动驶离、抵达车站的奇妙场景。一辆辆车子鱼贯而出,几乎毫无噪音,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这种汽车由英国的先进交通系统公司和布里斯托尔大学联合研制,并将于2010年投放希思罗机场作为出租车运送旅客。英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于2015年2月亮相,它是旨在帮助乘客,购物者和老年人短距离出行。新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于本周在英国格林威治亮相,被称为Lutz Pathfinder。

法国

法国INRIA公司花费十年心血研制出“赛卡博”(Cycab)无人驾驶汽车,外形看起来像未来的高尔夫球车。该车使用类似于给巡航导弹制导的全球定位技术,通过触摸屏设定路线,“赛卡博”就能把你带到想要去的地方了。只不过给“赛卡博”带路的全球定位系统要比普通的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强大许多。普通GPS系统的精度只能达到几米,而“赛卡博”却装备了名为“实时运动GPS”的特殊GPS系统,其精良高达1厘米。这款无人驾驶汽车装有充当“眼睛”的激光传感器.能够避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还装有双镜头的摄像头,来按照路标行驶,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控制驾驶汽车,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都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通信,这意味着这种无人驾驶汽车之间能够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多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够组成车队,以很小的间隔顺序行驶。该车也能通过交通网络获取实对交通信息,防止交通阻塞的发生在行驶过程中,该车还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过往行人注意。

德国

在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方面位于世界前列的德国汉堡Ibeo公司,2018年推出了其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这辆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由德国大众集团生产的帕萨特2.0改装而成,外表看来与普通家庭汽车并无差别,但却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公路系统中实现无人驾驶。行驶过程中,车内安装的全球定位仪随时获取汽车所在准确方位的信息数据。隐藏在前灯和尾灯附近的激光扫描仪是汽车的“眼”,它们随时“观察”汽车周围约183m内的道路状况,构建三维道路模型。除此之外,“眼”还能识别各种交通标识,如速度限制、红绿灯、车道划分、停靠点等,保证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安全行驶。

阿联酋

2016年8月31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宣布,一种用于载客摆渡的无人驾驶汽车9月1日起将在迪拜市中心开始为期1个月的试运营。这种名为“EZ10”的10座无人驾驶电动车外形方正,车身不分前后,可以双向行驶。该项目由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与伊玛尔地产公司联合推出,是迪拜为打造新型智能城市采取的智能移动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推广普及

中国

2023年9月19日,在福州市新区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启动仪式上,福建省首批“闽AA试”自动驾驶网约车、公交车测试牌照发布,标志着福州新区成为全国首批道路测试无人化、商业化政策落地的先行区,福建省首个规模化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和自动驾驶场景落地示范区。2023年9月21日,高新区(滨江)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启动仪式,杭州市首个基于开放道路的L4级别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乘坐体验场景正式落地。2024年,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发放了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俗称“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四家获证企业可在浦东新区部分路段实现全无人载人的车辆应用,市民可以通过相应软件预约乘坐这些无人车。同年7月16日,财联社消息显示,上海在一周内启动面向普通市民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实地测试,测试期间全程免费。首批有5辆车投入公开测试,后续还有会新车陆续跟进,车型也会有所增加,具体以实际测试后的表现机动调节运能。

美国

2023年8月10日,旧金山这座科技梦想之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瞬间。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加利福尼亚州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为Cruise(通用汽车旗下子公司)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字母控股旗下子公司)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便是他们已经期待了许久的“绿灯”:在旧金山24小时运营并收费的权利。于是,旧金山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让无人驾驶出租车宾利飞驰在街头巷尾、全面开展商业服务的都市。

德国

2019年,5月21日在德国斯图加特拉开帷幕。德国斯图加特无人驾驶技术车辆展会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是展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和服务的国际盛会。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只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和服务的展示、讨论和开发智能汽车所需的一切。从自动驾驶软件,传感器和通信系统到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轮,以及整车的自动驾驶系统。2023年9月4日,中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亮相IAA MOBILITY 2023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2023德国慕尼黑车展),展示其最新研发的软硬一体“高速+城市”NOA高阶辅助驾驶方案——“轻舟乘风”。

英国

在英国,一次自1935年引入驾照考试以来最大的交规改革正在推进中。此次道路交通改革包括将无人驾驶汽车、老年人驾车以及使用卫星导航纳入驾照考试,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驾驶场景变化。2013年,女王陛下政府允许在公共道路上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测试,在此之前,所有的类似测试都必须在私有土地上进行。2017年2月,英国政府又提出新草案,保险公司必须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两种保护,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汽车和手动驾驶模式下的司机。如果制造商有责任,保险公司能向制造商索赔。

日本

2023年在日本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已经为“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行驶”亮起绿灯。与之同时放开的是,自动配送机器人等最高时速为6公里的远程遥控小型车辆,也可按照与行人相同的交通规则上路行驶。

汽车测试

上路安全测试

2015年1月,英国将于开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英国也将修订道路交通规则,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提供适当的规则指引。英国商务部长凯布尔日前宣布,英国将于2015年1月开始在至多三个试点城市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并将考虑重新调整交通规则,为这种新型汽车“铺路”。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许多国家投入使用,包括日本瑞典以及美国。美国有四个州甚至已经通过了有关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已有多个国家研发并测试了无人驾驶汽车。美国搜索巨头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30万公里,中国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于2012年完成了在京津高速公路上的测试,日本、德国新加坡、瑞典等国也都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测试。

技术测试

该测试共包含8个总项目,21个分项目。所有测试项目根据低速无人车在公开道路行驶的各项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和测定。覆盖了低速无人车的安全驾驶、障碍物识别、交通信号感应、声光电预警、远程干预等各个专业领域,全项通过方可获得上路牌照。云创智行旗下的YC-200无人驾驶户外清扫车,测试结果可谓表现优异。云创智行以全程不到2小时的测试时长,各个项目顺利通过,在同类车型的该项测试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优点

在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优势调查中,64.1%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62.8%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减少废气排放量,保护环境。交通瓶颈正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质量、生产力、商品及服务流动效率,而无人驾驶汽车因其高安全性、低耗能、环境友好等特点,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巨大作用。无人驾驶汽车在行业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颇受消费者青睐。

缺点

无人驾驶汽车目前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很高,车辆乘员的隐私安全容易受到威胁。即使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安全路试了数万公里,但毕竟是在特定的测试道路上,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汽车不是百分百信任的状态。同时无人驾驶汽车对不同道路的适应性有限,现有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考虑无人驾驶汽车在道路交通中的安全和合法性,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无人驾驶领域目前依旧面临着许多挑战,无人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各方态度

69.8%的消费者表示担心无人驾驶汽车是否具有一定的识别与反应能力,67.6%的消费者表示担心无人驾驶汽车选择交通系统是否安全,51.6%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要面对的相关法律责任鉴定表示担忧,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方面存在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汽车性能与人身安全方面。汽车产业发展变革趋势日趋明显,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处于核心位置。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看来,其中的“全域”和“商业化运营”值得重点关注。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域运行会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探索过程。《条例》中明确提到全域,应该说是开了一个口子,让行业可以透过这个口子看到未来。

政策法规和标准

美国

美国交通部今年发布的《综合计划》,是美国“自动驾驶4.0”国家计划的贯彻和执行。在安全优先、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等十大原则的基础上,美国政府认为,要保持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创新。由此,提出了其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主要政策主张:三大目标、五大优先发展领域、三类公共应用平台。

2025年4月25日,美国交通部宣布放宽对美国厂商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安全要求,以加快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提高竞争力。依据新规,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仅用于研究、展示和其他非商业目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可申请跳过某些安全规定;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无需再遵循部分先前针对人类驾驶员的联邦安全要求,如安装后视镜等;对于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如果不太严重,财产损失报告的门槛会提高;等等。另外,交通部计划制定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美国全国性规章,以取代各州“各自为政”的局面。

中国

202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加速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重庆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支持不同类型地图面向自动驾驶应用多元化路径探索。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福州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2024年,青岛市济南市分别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的支持政策,发布了一批城区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北京市

2024年6月30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法国

为了进一步推动法国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及配套服务的发展,法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创新部长级委员会在2018年版战略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并发布了《2020—2022年自动驾驶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了约30项措施,包括立法和监督,技术伦理和安全标准,支持创新和研究,培训、交流和推广四个方面。

德国

德国联邦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部于2021年2月发布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法案(草案)》。该法案旨在引入一套规则,使自动驾驶汽车能在2022年之前在德国的公共道路上正常行驶。该法案或将进一步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与德国在2017年发布的自动驾驶法规 Act on Automated Driving 相比,这类车辆将来可能不需要相关许可证就能在工业区等狭窄空间内行驶,与此同时德国全国范围内将有望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争议事件

安全隐患

2018年一辆优步自动驾驶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贝市向北行进时,撞上49岁女子赫兹柏格(Elaine Herzberg),当时她推着自行车穿越斑马线,遭Uber自驾车以时速65公里的速度撞上,女子伤重后不治身亡。事发时自驾车虽有驾驶在车上,但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行进。台媒称:这是第一起全自动驾驶车将人撞死的案例,可能影响自驾车在美国的推广计划。

无人驾驶汽车程序引争议

谷歌特斯拉奔驰等多家企业正花费巨资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而伴随这项技术的伦理选择一直受到热议。按照无人驾驶汽车的编程思路,如果在行驶途中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要么撞到马路上的一名儿童,要么急打方向盘以避免撞到儿童、但可能撞到其他车道的汽车以致本车人员伤亡,那么无人驾驶汽车会“果断”选择优先保护车内人员、宁愿撞到儿童。麦卡锡说,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立即作出踩刹车、打方向盘以避免撞人的反应,系统也是如此,但还会考虑更多因素,例如其他车道其他汽车的行驶,如果本车采取避让举动,有可能会撞上其他车道的汽车,结果导致本车偏离方向、反而冲向路人。按照麦卡锡的说法,无人驾驶汽车能在危急关头瞬间判断出“最佳选择”,从而将损伤降至最低。

自动驾驶系统有人群歧视

英国伦敦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一项研究,通过对超过8000张图片检测后,发现了一个漏洞:自动驾驶汽车使用的由AI驱动的行人检测系统,对儿童的检测准确率比成人低了19.67%,深色皮肤的检测准确率比浅色皮肤低了7.53%。而性别在检测准确率上相差不大,仅有1.1%的差距。这意味着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儿童和黑皮肤的行人将会比成年人和浅皮肤的行人更难检测。

特斯拉事故

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2016年6月30日证实,一辆该公司生产的S型电动小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撞车事故,导致司机身亡。美国负责监管公路交通安全的机构正在对事故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展开调查。这是美国首例涉及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死亡事故。导致涉事S型电动轿车车主、一名40岁美国男子身亡。特斯拉在官方博客中说,公司在事发后向美国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作了报告。

产品评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在路上奔跑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云南网评)

科技感十足、发展快速是无人驾驶带给消费者最为直观的“未来已来”的感受。(中国消费者报评)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落地,每年得以节约的资金将达千亿元以上,这是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中智行董事长王劲评)

无人驾驶属于性命关的领域,它的复杂程度超过业界最初的预设和判断。基于中国交通状况的复杂性,中国确立了车路协同的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英拟修交通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开绿灯”.中国新闻网.2023-09-21

无人驾驶汽车离上路还有多远? 法律伦理都是拦路虎.央广网.2023-09-21

无人车试跑成功 全程跑了286公里主动超车67次.半岛网.2023-09-21

一文看懂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历史进程.澎湃新闻.2023-09-21

无人驾驶汽车“开”到哪儿了 .新华网.2023-09-24

陈根:5G时代的无人驾驶,将重新定义道路.澎湃新闻.2023-09-24

“无人驾驶”途锐“斯坦利”亮相科技博物馆.中国新闻网.2023-09-21

岳麓峰会 | 长沙引爆无人驾驶产业 打造自动驾驶之城 .长沙发布.2023-09-21

多地竞相布局 5G带动自动驾驶加速步入现实.央广网.2023-09-21

首批!合肥发放无人驾驶车“通行证”!.今日头条·合肥警方.2022-09-20

闽人智慧丨“阿波龙”无人驾驶,驶入智能交通快车道.新福建-今日头条.2022-10-20

上海立法推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2-11-23

英国批准福特“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但自动驾驶仅限“蓝区”.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3-04-20

未来已来!上海首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即将在浦东上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今日头条-新民晚报.2023-05-13

2017年人工智能带火了哪些词.人民政协网.2023-09-21

德邦快递L4级无人驾驶货运车亮相 已开展5G相关技术应用探索.央广网.2023-09-21

未来可期,无人驾驶蓄势扬帆驶向新世界.手机凤凰网.2023-09-24

揭开无人驾驶的“神秘面纱”.人民政协网.2023-09-24

首批“闽AA试”自动驾驶牌照发布 福州加快步入“无人驾驶时代”.中国新闻网.2023-09-22

无人驾驶落地更多场景.新华社.2023-09-22

无人驾驶汽车.西安石油大学.2023-09-21

无人驾驶汽车电子化运营:优势、法律风险与规制.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2023-09-24

综述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功能.中国期刊网.2023-09-24

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诞生.中国青年报.2023-09-21

什么是无人驾驶汽车.客运站.2012-10-19

无人驾驶汽车“开”到哪儿了.新华网.2023-09-21

法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制导类似巡航导弹(图).青岛新闻网.2023-09-22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方向.中国期刊网.2023-09-21

迪拜在市中心试运营无人驾驶客车.人民政协网.2023-09-21

福建首批“闽AA试”自动驾驶牌照发布 福州加速步入无人驾驶时代.凤凰网.2023-09-22

想坐无人驾驶汽车去看亚运比赛吗?赶紧报名 .潮新闻客户端.2023-09-22

上海发放首批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浦东部分路段开启应用.腾讯网.2024-07-07

上海预计最快一周内面向市民启动无人驾驶汽车公测,全程免费.https://m.gmw.cn.2024-07-16

未来可期|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创新与社会挑战并行.澎湃新闻.2023-09-22

德国斯图加特无人驾驶展开幕,自动驾驶独角兽环宇智行成为亮点 .中国日报网.2023-09-22

轻舟智航首次亮相慕尼黑车展 高阶智驾方案“轻舟乘风”主打极致性价比.经济观察网.2023-09-22

无人驾驶,城市准备好了吗.法制网.2023-09-22

英国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可感应周围障碍物.中国新闻网.2014-07-31

云创智行无人驾驶清扫车通过工信部公开道路测试.中华网.2023-09-22

艾媒咨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及用户行为调查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9-22

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智能汽车加速驶来 .新华网.2023-09-24

汽车产研|从美国自动驾驶产业政策看中国战略路径.澎湃新闻.2023-09-24

降低事故报告标准 美国放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要求.腾讯网.2025-04-26

支持政策频出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提速.新华网.2023-09-24

福州试点!无人驾驶已开放15个站点.光明网-今日头条.2024-07-08

山东这俩城市迎来无人驾驶“路试”.海报新闻-今日头条.2024-07-10

关于对《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07-08

自动驾驶迎来一大波政策利好,马上就能拿掉安全员了 .IT之家.2023-09-22

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死人 Uber测试计划紧急停止.环球网.2023-09-21

"宁撞儿童力保车内安全"无人驾驶汽车程序引争议.央视网.2023-09-22

自动驾驶也有人群歧视?最新研究:深色皮肤和儿童行人更危险.IT之家.2023-09-22

特斯拉证实发生首例自动驾驶交通死亡事故.人民网.2023-09-24

【地评线】彩云网评:无人驾驶车不能“无人监管”.云南网.2023-09-22

《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与评价》发布!无人车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消费者报.2023-09-22

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更安全.新华社.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