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瀛
高步瀛(1873-194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他曾任定兴书院山长、保定辅京师大学堂教习,是桐城派后期古文家吴汝纶的学生。高步瀛是一位经学家和中国古典文学选注家,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任教。他与学者吴承仕、邵瑞彭等共同创办了“思辨社”。
大事年表
幼年寄居新安外祖父家,聪颖好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畿[jī]辅大学堂教席、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教席。
1902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宏文师范学院。
1906年,任学部侍郎,后调任图书局主编,兼董理顺天府学务总处。
辛亥革命后,任教育部事、教育部编审处主任。
1915年8月,任教育部社会司司长。提倡推行阳历,编写新戏,改良旧剧,设历史博物馆,创通俗图书馆、通俗讲演所等,并亲自撰写和倡导白话文。
1927年5月,专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兼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0年,以教授兼代国立师范大学二部秘书长,摄行院长职。曾到奉天萃升书院讲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北平市,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大学。
1937年,保定市设立莲池讲学院,聘高步瀛每月到保定授课两次。他执教勤奋,数十年如一日,学业宏通精博,治学以征信为准。是当时的名教授。
1940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7岁。
作品成就
高步瀛对文言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平生著述极多。清末民初以来,在古文的选注方面,高步瀛有着突出的成绩。
著有《吴氏孟子文法读本笺》、《国文教范笺注》、《古今体诗约选笺注》、《唐宋文举要》、《汉魏六朝文选》、《明清文选》、《古今辞类要注》、《文选李注义疏》、《古文辞类笺证》、《史记举要笺证》、《周秦文举要笺证》、《两汉文举要笺证》、《魏晋文举要笺证》、《汉魏六朝诗举要笺证》、《赋学举要笺证》、《古文范注》,及《讲大集日记》、《古礼制研究》等若干卷。
人物评价
高步瀛学问之渊博,文章之隽秀,为世人所敬羡。学者以所著桐城姚氏《古文辞类纂笺证》等书称为学问之渊海,考据之门径。当时日本学者把他的考据与广东黄节(字黄节)的诗学,桐城市吴闿生(字洪亮吉)的文言文并称为“中国三绝”。鲁迅先生曾与他同在社会教育司共事,对他的学问和为人也有很高的评价。
在思想上,高步瀛热爱祖国,日寇侵占北平市时,他闭门称疾,不与敌人合作。临终犹吟陆游《示儿》诗明志,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
主要参考资料见赵成杰《高步瀛交游考》(国学网署名煜充)、《高步瀛年谱简编》、《高步瀛著述考略》等文。
参考资料
深柳堂读书记︱高步瀛未刊批点本《词赋选》.今日头条.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