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孢子虫

孢子虫

孢子虫(Sporozoa),属于顶复门原虫孢子纲的寄生性原虫,生活史较复杂,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生殖方式。

孢子虫约3900余种,依其在生活史中有无孢子的形成分为2个亚纲晚孢子亚纲和焦虫亚纲。孢子虫纲的动物细胞结构很简单,细胞一般呈圆形或长圆形,没有取食及消化的细胞器,它是通过体表的微孔或细胞膜表面的吞噬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属腐生性营养。呼吸及排泄作用通过细胞膜而行扩散或渗透。

孢子虫具有1-2个寄主,其中间寄主可能是蚊、蝇、蛭类及其他动物。寄生于人体的主要虫种有疟原虫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属等。孢子虫的繁殖特征是复杂的生命周期,涉及有性和无性阶段的交替。这种独特的繁殖策略使它们有别于大多数其他原生动物。

孢子虫主要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掠夺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在细胞内的繁殖会导致宿主细胞的破裂和死亡。 例如,疟原虫主要因生媒介疟蚊属叮咬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疟疾发作、贫血、脾肿大等,可因重症疟疾而致死亡。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后,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对于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弓形虫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流产,以及在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引起严重的脑炎等疾病。隐孢子虫感染主要引起腹泻,人对隐孢子虫普遍易感,婴幼儿、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

分类

已知孢子虫约3900余种,依其在生活史中有无孢子的形成分为2个亚纲

晚孢子亚纲(Telesporia)

有孢子的形成,又可分为:

球虫目(Coccidia)

营细胞内寄生;有些生活史中只有1个寄主,卵囊必须在寄主体外进行发育,如兔球虫和鸡球虫等;有些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如间日疟原虫。

簇虫目(Gregarinida)

细胞外寄生;如单房族虫(Monocystis sp.)专门寄生于蚯蚓的储精囊中。

焦虫亚纲(Piroplasmia)

无孢子的形成,虫体呈梨形、棒形、圆形或阿米巴虫表。顶复合结构退化,无类锥体;无卵囊。如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可侵袭牛、羊等家畜引起焦虫病病原体硬蜱传播,在猪血细胞内寄生,危及家畜。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孢子虫种有疟原虫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属等。

形态

孢子虫纲的动物细胞结构很简单,细胞一般呈圆形或长圆形,细胞质也可分为外质与内质,具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器不发达,没有伸缩泡、运动细胞器等,或仅在生活史的某个很短时期内出现鞭毛或伪足(例如,疟原虫仅在裂殖子阶段可做有限的变形运动)。

孢子虫也没有取食及消化的细胞器,它是通过体表的微孔或细胞膜表面的吞噬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属腐生性营养。

孢子虫呼吸及排泄作用通过细胞膜而行扩散或渗透。其孢子虫及裂殖子时期具有顶复门原虫。顶复合器包括顶环、类锥体(疟原虫及泰韧虫例外)、棒状体及微丝,这些结构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穿刺寄主细胞有关。

寄主

孢子虫类具有1-2个寄主,其中间寄主可能是蚊、蝇、蛭类及其他动物。终寄主多数是脊椎动物。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可能是血细胞、肌细胞、体腔、肠道、膀胱及其他体内空间。

分布

孢子虫分布很广,差不多所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都有这类寄生昆虫寄生着。尤其是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的组织内为最盛。

特征

生活习性

孢子虫没有运动类器官,没有伸缩泡,也没有胞口和消化泡,完全靠渗透方式以取得营养。孢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组织内(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在它的生活史中有用孢子繁殖的特殊阶段,由此而得名。孢子外被一层外膜,叫做包囊。孢子内可能含有一个胚体或几个胚体,胚体发育成为孢子虫。孢子虫相当于种子,可由甲宿主传入乙宿主,以保存其种族,也就是传染工具。

生殖方法

孢子虫的生殖方法是复杂的,有些种类(如簇虫)完全以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有些种类则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如球虫血孢子虫等)。孢子虫可能在同一个宿主体内发育,借胞子而传染其他动物(簇虫、球虫病、胶子虫等)。有些孢子虫必须交换宿主以完成其生活史(如血孢子虫的宿主为蚊、人、鸟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这种孢子虫的孢子外面没有硬膜保护,因为它的胚体不需落入外界而靠蚊吮吸血液直接传给人体。

生活周期

孢子虫的生活可分为三个时期:营养时期、无性繁殖期及有性繁殖期。营养时期的孢子虫是成虫,叫做营养虫或营养体;营养体长大而成为裂殖体。无性繁殖时期的孢子虫叫做裂殖体(裂殖子),由裂殖体分裂而成的子体,叫做裂殖虫。这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叫做裂殖生殖。裂殖虫主要是在同一宿主体内传播,有性繁殖为孢子生殖,可分为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二个阶段。有性生殖细胞叫做配子细胞,雄性的叫做小配子细胞,雌性的叫做大配子细胞。由大、小配子细胞发育成为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即形成受精卵的合子。这个大、小配子的结合过程叫做配子生殖(有性生殖)。合子外包有硬膜,称为卵囊。合子的分裂过程叫做孢子生殖,所分成的细胞叫做孢子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成为小的胚体,即孢子虫。

危害

孢子虫主要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掠夺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在细胞内的繁殖会导致宿主细胞的破裂和死亡。例如,疟原虫主要因生媒介疟蚊属叮咬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疟疾发作、贫血、脾肿大等,可因重症疟疾而致死亡。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后,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对于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弓形虫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流产,以及在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引起严重的脑炎等疾病。隐孢子虫属感染主要引起腹泻,人对隐孢子虫属普遍易感,婴幼儿、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

参考资料

..2024-12-31

..2025-01-27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27

孢子纲Sporozoa.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5-01-13

孢子纲.blueanimalbio-mirror.2025-01-13

..2024-12-31

孢子虫 – 定义、示例、分类和特征.biologynotesonline.2025-01-13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