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
《图片报》(德语:BILD),德国的日报,由阿克塞尔斯普林格股份公司发行。报社总部位于汉堡,第一期发行于1952年,一直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拥有大批读者,对舆论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力。其网站于2002年上线。
早期的《图片报》风格模仿英国《每日镜报》(Daily Mirror),报纸只有四版,以图片报道为主,配有简短的说明,报纸内容往往耸人听闻,融名人轶事、星相、犯罪故事、政治分析、笑话等等于一炉,而价格只有10芬尼。凭此种办报方针报纸迅速赢得大量读者。截至2019年,《图片报》虽然以不再以图片为主,但耸人听闻的风格并未改变,性、犯罪、战争仍然是报纸的主题,名人的是非也经常能成为报纸头版,体育特别是足球也是报道的重点。
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同名创始人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在汉堡市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社,最早发行的是广播节目预告刊物《聆听》(Horzu),如今它的发行量超过140万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从汉堡市来到柏林扩展事业,把出版社的总部大楼建在了柏林墙边,并且在办公楼上施放大型气球,面向柏林西部地区搞宣传战。1952年,《图片报》创刊。
第一期《图片报》于1952年6月24日发行。1965年,《图片报》价格从10芬尼上涨到15芬尼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向路德维希·艾哈德总理提出,为了方便购买该报纸,建议德国引入15芬尼的硬币。另外,东德秘密警察对《图片报》充当国家宣传工具印象深刻,于是依样画葫芦办了一份报纸,“创造性”地将其命名为《新图片报》。东德方面将这份报纸在东西德接壤的边境出售,却显然未能震慑到西德的阶级敌人。
196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为该报确立了四项原则:坚决支持德国的统一和自由;调解犹太人和德国人的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激进主义;拥护自由的市场经济原则。显然,它当时在政治上是保守的。1971年以后报纸改变方针,不再突出政治而强调亲民、客观等等、把以下三点作为工作原则:1,不要挑起公众错误的情绪;2,认真待人民的问题;3,建立头脑中的秩序。前任总编Udo Roebel希望把《图片报》成一份严的报纸因为该报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没有哪家报纸比《图片报更多的在新闻节目中被引用”,要珍惜这份知名度。2001年起,该报总编由Kai Diekmann 担任。《图片报》是在与电视的竞争中发挥它的图片作用的,该报首席美术编辑、设计总监的地位,与总编辑的地位几乎相当,有时图片选择的过程就决定了新闻的取舍。报纸第一版“市场线” (中间对折线) 以上部分是美编关注的地方之一,因为在报摊上每天的这个部分相当程度地决定着报纸当天的发行量。该报报头在上半部左侧中间部位,红底白字,而不像其他报纸那样居于报纸的最上面或左上、右上部位。《图片报 的图片帮读者理解文章,图片是这份报纸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2012年3月9日,《图书报》头版上出现的波兰女孩爱娃的裸体照片,成为该报最后一张刊登在头版上的裸女照片。该报表示:“《图书报》取消了头版的裸女图片!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图书报》和德国所有的男性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013年6月11日,《图片报》对其网站新闻部分启动付费墙收费系统,但该报不同于《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并非只是限制免费阅读数量,而是每天设定阅读哪些内容要付费,这是世界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重要案例。
2018年,在塔尼特·科赫(Tanit Koch)试图将《图片报》转向温和派、亲安格拉·默克尔阵营之后,赖希尔特接过了主编的职位。在赖希尔特任职期间,《图片报》迅速成为反对默克尔的一记重锤。《图片报》再一次成为了公众质疑的引导者和反映者,该报热切关注的领域包括德国汽车工业和军火工业。
报纸销售
《图片报》历史上最高发行量超过500万份,1998年发行量441万份,2005年的零售量下降到387万份(加上固定订户,超过400万份),这相当于18.8%的14岁以上德国人,约1200万人,每天能够读到图片报。54%的读者为男性。2006年第二季度发行量更下降到每天360万份。自1998年起《图片报》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
像《图书报》报一类的报纸,在德国报业说法中专门有一个名词来形容叫做Boulevardzeitung,中文的意思是专门在马路上销售的街头小报。根据统计,在德国曾经一共有11家这样的小报,截至到2005年而如今却只剩下了7家,而且惟独《图书报》报一家是全国发行。其中在小报中销售量排名第二的《Express》与《图书报》报的发行量差别巨大。当然,这种结果不是如同天上掉馅饼般落在《图书报》报身上的,从创刊到现在近53年间,《图书报》报的风格也是转变了数次,在有限篇幅内,将图》报经营办报方法作全面的展示几乎不太可能,这里将简述其中几次校大转型。
2019 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做出了战略性调整,在三年内向其媒体业务投资超过 1 亿欧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提升《图片报》的新闻报道能力和为《世界报》打造一个由专家和评论员组成的支持阅业务,但战略定位不同: 出版社致力于将《图片报》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的新闻、娱乐和体育平台,作为德国最大的媒体集团,《图片报》也将拓展到电视媒体;而《世界报》则将进一步扩大其付费订阅内容,提供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
截至2020年,《图片报》的销量超过了该国所有其他国家日报。当时,它的付费发行量超过120万份,排在第二位的《苏德图采日报》之前。《图片报》在德国全国性日报中的读者覆盖率也最高,每期读者近790万。在德国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国内和国际媒体中,《图片报》位列全国前三。
2021年《图片报》每期约有782万读者,其中 50-59 岁年龄段的读者最多,每期约有 168 万。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读者数量是女性的两倍多。2022年,是欧洲最大的报纸《图片报》创刊70周年.该报最高发行量550万份,网络时代的当下,依然拥有170多万份的销量,其中80%以上通过零售渠道售出。
杂志特点
杂志成员
2020年,该报雇佣了883名通讯员及编辑以及200多名摄影师,他们24小时不停地寻找德国及全球最新的新闻。其中的通讯员,是该报动员读者参与新闻生产而获得的。该报允许读者通过手机将图片发送至1414或通过邮件发送至1414@bild de,或者上传至官网BILDde。提供的图片若被全国版采用,可获得250欧元奖励,被地方版采用,可获得50欧元奖励。通过这样的奖励措施,不少读者变成报纸的积极通讯员,进而不断扩大了各方面的新闻源。该报与《世界报》编辑部之间有合作,共同开发新闻源并节约成本。
编辑制度保障新闻生产的高效
《图片报》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通常是通讯员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邮件或者手机发送给地区编辑,该编辑根据获得的信息迅速撰写文章,交第三人审读修改后发送给位于汉堡市总部《图片报》的高级编辑,该编辑再度审读并修改最后由主编验收。各环节经手的编辑,为了新闻时效,基本不会认真考察事实的真相并用新闻职业道德、业务规范去衡量。这一快速的流程透明度很低,中间会丧失很多信息,又会增添很多内容。通讯员看到《图片报》的发表稿时,经常已经认不出是自己写的了。
人为推动事实的发生、发展,制造新闻
为了新闻时效,满足读者想要尽快知道某件事情最终结果的需求,《图片报》的记者们都面临很大压力,这导致他们在收集素材的时候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汉堡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埃里希·吕特曾批判一些《图片报》记者极具“侵略性的采访方式,比如 20 世纪 50 年代,政府想要对席勒纪念碑进行迁址,但具体地址和搬迁方案都没有确定,一位《图片报》记者对埃里希·吕特进行了一小时咄咄逼人的采访,试图让他给出明确答复,但埃里希未能给出准确信息。于是,《图片报》随后发了一篇报道,称当局已决定不搬迁纪念碑。为了对此事进行澄清,当局不得不赶紧确定搬迁方案。
迎合大众的精神需求和消费导向
《图片报》制造的观点当然不是拙劣的臆想大多充分考虑到社会中多少会有一定的基础,某种观点之所以被它看重,因为说出来或能够提高流量或直接带来一定的利益。《图片报》是在战后重建压力和普通民众对富足的迫切渴望下创刊的,它传递的是所有值得“现代人”知道的信息:积极、自由、市场消费导向,紧扣人心并反社会主义;同时行文必须简洁,因为生活节奏在加快它成功地迎合了德国中绝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追求。
杂志内容
早期的《图片报》风格模仿英国《每日镜报》(Daily Mirror),报纸只有四版,以图片报道为主,配有简短的说明,报纸内容往往耸人听闻,融名人轶事、星相、犯罪故事、政治分析、笑话等等于一炉,而价格只有10芬尼。凭此种办报方针报纸迅速赢得大量读者。截至2019年,《图片报》虽然以不再以图片为主,但耸人听闻的风格并未改变,性、犯罪、战争仍然是报纸的主题,名人的是非也经常能成为报纸头版,体育特别是足球也是报道的重点。
影响与评价
影响
《图片报》网络版成功实现部分收费,主要归功于该报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诞生于1952年的《图片报》是德国和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即便进入免费的网上读报时代,它作为信息最快提供者的角色仍不可替代。因此《图片报》付费墙模式具有坚实的支撑力。
评价
数十年来,《图片报》始终受到洁身自好、支持民主的西德民众的鄙夷。在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更为循规蹈矩、高雅得体的政治文化中,它仿佛拉斯维加斯的脱衣舞厅,将联邦共和国所有的肮脏集中在一起。(博客中国 评)
相关出版物
以上参考:
相关事件
2011年12月中旬,《图片报》首先公开报道时任德国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向私人贷款50万欧元买房。2012年1月2日,武尔夫被曝曾亲自致电《图片报》总编凯·狄克曼,试图通过威胁阻止该报报道他的私人房屋贷款一事。武尔夫在电话中威胁道,倘若报道仍旧发表,将与《图片报》所属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彻底断绝关系。
2021年10月18日晚间,德国《图片报》的出版商阿克塞尔斯普林格股份公司宣布,该报主编尤利安·赖歇尔特已被解除职务。赖歇尔特3月接受内部调查的原因据悉为《图片报》多名女雇员投诉他滥用权力、强迫或欺凌他人。阿克塞尔·施普林格集团聘请了“外部专家”参与调查,但没有公布具体结果。
2023年2月20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20日就德国《图片报》散布炒作有关新冠病毒来源等阴谋论表达强烈不满和愤慨,并表明严正立场。
2023年12月22日,德国《图片报》副主编保罗·朗茨海默表示,乌克兰高级官员在与他进行的私下交谈中透露,目前乌克兰战场上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发动进攻的机会不大。
参考资料
德媒采访余承东:我们要做第一名!.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3-12-25
图书报.全知识.2023-12-24
被媒体曝光与员工存在不当关系,德国《图片报》主编遭解职.百家号.2023-12-24
出版产业或迎变革浪潮 德国媒体巨鳄与OpenAI建立合作关系.搜狐网.2023-12-24
你了解德国报刊吗.搜狐网.2023-12-24
欧媒转型考察记《图片报》不再眷念报纸.澎湃新闻.2023-12-26
《图片报》、默克尔与文化战争:德国畅销日报的幕后故事.博客中国.2023-12-24
德国《图片报》取消在头版刊登裸女照片传统.新浪网.2023-12-24
德国《图片报》市场运行情况及相关出版物市场数据.艾媒智库.2023-12-24
德国《图片报》的网络生存秘笈.光明网.2023-12-24
被媒体曝光与员工存在不当关系,德国《图片报》主编遭解职.今日头条.2021-10-19
中国使馆就德《图片报》炒作新冠阴谋论表明立场.百家号.2023-12-26
乌官员称乌克兰战场形势严峻 发动进攻机会不大.百家号.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