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是由山西经济出版社于2010年2月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为陈志武。
内容简介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陈志武为民代言,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他试图用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他的金融思想诠释了给人幸福是一切学问的基点,在一般人看来很严肃的名词——制度、分配、股权……都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具体工具。本书聚焦中国,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未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民众权益的代言书,一部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录。
作者简介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志武教授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访问教授。
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
媒体推荐
经济、哲学、宗教、科学最终是统一的,好的经济学家也是哲学家,比如乔治·索罗斯、比如陈志武!社会生活的内在价值,哲学、政治、经济都是可以贴现和比较的。真正大师的功力表现在能用很浅显的语言把本学科的东西说透,让一个毫无基础的初学者都能听懂,了解到学科的基本原理,甚至本质。
编辑推荐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继超级畅销书《金融的逻辑》后最新力作,《新财富》《经济观察报》《新京报》《资本人物》《南风窗》《人民日报》《长江》《南方周末》《商务周刊》《中国企业家》《证券市场周刊》《外滩画报》《海内与海外》《新青年》《国际融资》《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瞭望东方》《22度观察》《南方人物周刊》,搜狐,新浪全力推荐
专业书评
秦晖(学者):陈志武教授的著作“深入浅出,说理透彻,把财富创造的制度基础讲得很清楚”。
易宪容(经济学家):陈志武可以把很难、很深的金融学理论用很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秋风(评论家):陈志武的政治经济学视野在国内经济学术界是少见的,面对纷繁的现实,他不仅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学的逻辑分析,还进行了法律与政治的分析,从而更为正确地解释了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
何力(资深媒体人):陈志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财富增长的制度性内涵,使我们明白,仅有个人的机遇和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在勤劳和富有之间还有一座必须建造的桥梁——好的市场经济制度。
许小年(经济学家):改变中国目前国富民穷的状况,一方面可以减税。另一方面,就是陈志武教授所讲的,要改变资产配置,我非常赞成中央在“十七大”提的口号,就是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
张维迎(经济学家):应将国有企业股票一部分分给老百姓。陈志武等人曾提出过类似建议,我很赞成。
目录
目录
序言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 1
开篇陈志武和他的思想王国
谁是陈志武 /
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 /
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 /
第Ⅰ篇“中国奇迹”背后
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 /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 /
香港繁荣之路 /
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
官僚体制不利于科技进步 /
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 /
第Ⅱ篇国富民穷之忧
“新国有化”的危险 /
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
走出产权改革的误区 /
呼唤13亿百姓的国民权益基金 /
拿什么保护农民权益 /
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 /
第Ⅲ篇金融市场变革
国有金融体系加剧了经济不平衡 /
中国股市乱象 /
大陆与海外股市的差别 /
机构投资者如何发育壮大 /
冷眼旁观基金法 /
理解金融的逻辑 /
第Ⅳ篇面向全球化
新时代的中国海外利益 /
解析中美贸易矛盾 /
外资进入中国为何受阻 /
私人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有利 /
外汇储备投资难题 /
中国凭什么走向世界 /
第Ⅴ篇从危机到黎明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与影响 /
我们怎样度过这场危机 /
在逆境中转型 /
以减税、退税提振中国经济 /
四万亿如何救市 /
危机对中国的正面机遇超过负面 /
中国可能是“金融海啸”的最大赢家 /
尾声
一位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情感 /
制度决定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