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
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1917)、《生活, 我的姐妹》(1922)、《崇高的疾病》(1924)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 (1931)、《斯彼克托尔斯基》(1931)、《重生》(1932)等作品。
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1989年,在他抑郁而终后的第31年, 帕斯捷尔纳克被瑞典科学院和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追授了在生前被剥夺了的幸福与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90年2月10日(旧历1月29日),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父亲是后印象派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在莫斯科绘画、雕塑和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授。他的母亲罗莎·考夫曼 (Rosa Kaufman)是一位音乐会钢琴家,也是敖德萨实业家伊萨多·考夫曼 (Isadore Kaufman)和他妻子的女儿。通过父母鲍里斯很早就认识了各国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帕斯捷尔纳克11岁以前一直在家庭里接受教育,以后就读莫斯科德国文法学校和第十五大学预科,这两所学校都强调古典文学的教育。高中期间他跟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克莱宾学习音乐,由于对技艺缺少兴趣,后来他放弃了音乐。并曾为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画过插图。
1909年帕斯捷尔纳克进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法律,但兴趣马上又转向了哲学。在莫斯科参加毕业考试前,他去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了几个月。在这些年当中他已开始在写诗。
1912年夏,赴德国马尔堡大学,在科恩教授指导下攻读德国哲学,研究新康德主义学说。
创作生涯
1913年,开始同未来派诗人交往,在他们发行的杂志《抒情诗刊》上发表诗作,并结识了勒布洛夫和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他以后的创作受到未来派的影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帕斯捷尔纳克回国,因腿部有残疾而免服兵役。同年,他的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问世。1916年,他出版第二部诗集《在街垒之上》,步入诗坛。
1917年的一场失败的恋情激发了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我的妹妹,生活》中的诗歌。他早期的诗句巧妙地掩饰了他对伊曼努尔·康德哲学的专注。它的结构包括醒目的头韵、狂野的节奏组合、日常词汇,以及对他最喜欢的诗人(如莱纳·里尔克、莱蒙托夫、亚历山大·普希金和德语浪漫主义诗人)的隐藏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斯捷尔纳克在彼尔姆附近弗塞沃洛多维尔瓦的一家化工厂任教和工作,这段经历也为他多年后创作日瓦戈医生提供了素材。与他的家人和许多最亲密的朋友不同,帕斯捷尔纳克在1917 年十月革命后选择不离开俄罗斯。
1931年,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儿流亡德国,在这之前,他的父母和妹妹早已生活在德国,帕斯捷尔纳克独身一人留在莫斯科,被视为所谓“内侨”;1932年,他颇费周折,甚至试图自杀,最终得以与第二任妻子济娜伊达·涅高兹结婚;1933年,在创作上遇到困难的他开始翻译格鲁吉亚诗人的诗歌;在1934年的第一届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因受到马克西姆·高尔基关照,他做了大会发言,从此开始赢得一定程度的“官方诗人”身份,相继得到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套住宅和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别墅。
1945年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使作协领导人加大压制力度。苏德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49年10月9日,情人伊文斯卡娅被作协诬告逮捕,受尽恫吓折磨,后被关入劳改营五年,此为作协阻止《日瓦戈医生》创作的狠毒手段。1956年,完成《日瓦戈医生》,书稿同时交由《新世界》杂志和文学出版社:《新世界》编辑部退稿否定,并附上一封由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康斯坦丁·费定等人签名的信,严厉谴责小说的反苏和反人民的倾向;文学出版社同样拒绝出版。
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通过伊文斯卡娅读到《日瓦戈医生》手稿,几经周折抢先在米兰出版了意文译本,立即引起强烈反响。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以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小说传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家欣然致电瑞典文学院,表示他“无限的谢意、感动、安慰、惭愧”。获奖消息在苏联引起轩然大波,作品受到严厉批判,本人也被开除作协会籍,并受到各种威胁恐吓,于是被迫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却反而招致屈辱和灾难的作家。
1959年的《到天晴时》是他在世时写成的最后一部诗集。在这本诗集中,帕斯捷尔纳克多次流露出自己悲凉的心境,这似乎映照了他那落魄坎坷的晚年。
1959 年夏天,帕斯捷尔纳克开始创作《盲美人》 ,这是一部以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俄罗斯农奴制前后为背景的舞台剧三部曲。在接受《巴黎评论》奥尔加·卡莱尔采访时,帕斯捷尔纳克热情地描述了该剧的情节和人物。他告诉奥尔加·卡莱尔,在《盲美人》的结尾,他希望描绘“一个开明、富裕的中产阶级的诞生,对西方影响持开放态度,进步、聪明、艺术”。然而,帕斯捷尔纳克在完成三部曲的第一部之前就患上了晚期肺癌。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由于癌症和精神抑郁,孤独地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病逝。1982年起,苏联开始逐步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
1989年12月10日,其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代领诺贝尔奖。
个人生活
1922年,帕斯捷尔纳克与叶夫根尼娅·卢里耶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
1931年,帕斯捷尔纳克开始与济娜伊达·尼古拉耶夫娜交往,后者最终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1946年,帕斯捷尔纳克结识了西蒙诺夫的秘书奥尔迦·伊文斯卡娅,两人相爱,后来,帕斯捷尔纳克便以她为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娅的经历也写入这个形象。为阻止帕斯捷尔纳克创作《日瓦戈医生》,苏联当局将伊文斯卡娅关进卢比扬卡监狱,后因流产失去两人的孩子。帕斯捷尔纳克去世后,当局把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怨气,撒在伊文斯卡娅身上,她再次被关进监狱,并被判处四年徒刑,赫鲁晓夫下台后才被释放。
主要作品
创作作品
以上资料参考
翻译作品
以上资料参考
《浮士德》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内容上博大精深,包括哲学、神学、神话学、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外,更有形式上的错综复杂,其中有抒情的、写景的、叙事的、说理的种种不同因素,有希望式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等。
创作特点
在主流意识形态之下,帕斯捷尔纳克一直坚持个性写作,其精神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创作的主题上。他的诗歌多以反映知识分子的内心为主,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轰烈、混乱的外部世界。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独特性。语言方面,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优美,巧用暗喻和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心所想。可以说,作为一位抒情诗人,他既热衷书写自己对大自然和爱的热爱,也会直面苏联的社会现实,从个人真实的感受出发,以自身现状反映世界万象。
获奖记录
(以上参考自光明网、凤凰网)
人物评价
在惯于书写失意与民怨的俄罗斯文学语境下,帕斯捷尔纳克实属凤毛麟角的异数,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他曾被逼向道德两难的绝境,却善于将一切灾祸转化为幸福的机缘,最终经受住良心的拷问。俄罗斯诗人作家贝科夫用雄浑而激情的笔力,书写了一位在极权主义条件下依然葆有丰盛的爱与创造力的范本,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机会,重新审视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人格的关系,重新理解“穿过苦难,做幸福的人”这一贯穿时代语境的精神命题。(中国作家网评)
十年磨一剑,帕斯捷尔纳克终于写出了忠实记载苏维埃无产阶级革命真相的经典名著《日瓦戈医生》。(光明网评)
俄罗斯只要记住这次诺贝尔奖金是授予了一个在苏维埃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这样一件事就行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评)
后世纪念
故居
莫斯科近郊佩列杰尔金诺,坐落着作家的故居。色栅栏围着一大片草地,后面是一栋棕红色两层半小楼,外观简朴,内部相当整洁雅致。里面摆放着作家的书桌,陈列着作家的照片,展览着作家父亲做的雕塑。帕斯捷尔纳克故居纪念馆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
帕斯捷尔纳克年
1990年是诗人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年为帕斯捷尔纳克年。
纪念作品
1986年,苏联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两卷本作品之后,又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尔纳克之子叶夫根尼·帕斯捷尔纳克写的他父亲的传记,小说《日瓦戈医生》也于1988年公开出版,在帕斯捷尔纳克百年诞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行星命名
1980年,一颗小行星以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命名。
纪念雕像
2009年彼尔姆城市日,俄罗斯第一座帕斯捷尔纳克纪念碑在歌剧院附近的广场上竖立起来(雕塑家:Elena Munc)。
衍生作品
影视剧
“ Zhivago医生”于1959年在巴西首次拍摄,当时导演了同名电视电影(“ Doutor Jivago”)。作品由Giacomo Campiotti(意大利语:Giacomo Campiotti)在2002年执导。在电影《风险水平》(Risk Level)(1968年)中,因诺肯蒂·斯莫克图诺夫斯基(数学家亚历山大·基里洛夫(Alexander Kirillov)的角色)引用了帕斯捷尔纳克(Pasternak)的诗“成名是丑陋的……”(1956年)的十二行段落。
伊戈尔·克瓦沙(Igor Kvasha)执导的奥列格·埃夫雷莫夫(Oleg Efremov)的电影《建桥》(The Bridge Is Built)(1965)中引用了“我想深入一切”这首诗。
苏联大众电视观众于1976年在Eldar Ryazanov的电影《命运的讽刺或享受沐浴!》中结识了Pasternak的诗。“这首诗“房子里没人了……”(1931年),电影中的谢尔盖·尼基丁(Sergei Nikitin)在吉他的伴奏下将其转变成城市浪漫,后来,埃尔达·里亚扎诺夫(Eldar Ryazanov)摘录了帕斯捷尔纳克另一首诗的摘录:“爱别人是沉重的十字架……”(1931年),然而,他的电影《办公室浪漫》却颇具讽刺意味。
2005年,亚历山大·普罗什金(Alexander Proshkin)拍摄了《日瓦戈医生》。奥列格·门希科夫(Oleg Menshikov)饰演标题角色。
戏剧作品
1987年,根据一年前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的作品,由英国作曲家奈杰尔·奥斯本(Nigel Osbourne)创作了歌剧首演“苏联的电气化”。
2006年,音乐剧专业《医生日瓦戈》由导演鲍里斯·米尔格拉姆(Boris Milgram),作曲家亚历山大·朱尔宾(Alexander Zhurbin)和剧作家米哈伊尔·巴特涅夫(Mikhail Bartenev)在彼尔姆学术剧院上演。首演于12月30日举行。
导演马克西姆·迪登科(Maxim Didenko)于2016年在果戈里(Gogol)中心首映的“帕斯特纳克(Pasternak)。我的妹妹就是生命。”
参考资料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Boris Pasternak.豆瓣读书.2024-01-15
日瓦戈医生.豆瓣读书.2024-01-12
帕斯捷尔纳克,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中国作家网.2024-01-12
日瓦戈医生.豆瓣读书.2024-01-1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光明网.2024-01-12
另一个父亲.青岛新闻网.2024-01-12
帕斯捷尔纳克诞辰纪念:他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疼痛.界面新闻.2024-01-12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豆瓣读书.2024-01-12
日瓦戈医生(经典译林).QQ阅读.2024-01-12
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俄罗斯白银时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澎湃新闻.2024-01-12
日瓦戈医生.豆瓣读书.2024-01-1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光明网.2016-04-16
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牛人.中国作家网.2024-01-12
帕斯捷尔纳克诞辰纪念:他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疼痛.今日头条.2024-01-12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故居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hisour.2024-01-15
诗歌|帕斯捷尔纳克:生活——我的姐妹.澎湃新闻.2024-01-12
《日瓦戈医生》是中情局“攻击”苏联的“武器”吗.光明网.2024-01-12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Boris Pasternak的作品(24).豆瓣读书.2024-01-12
浮士德.豆瓣读书.2024-01-15
佩列杰尔基诺.故居.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