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董恢

董恢

董恢(生卒年不详),字休绪,籍贯襄阳市,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他曾任宣信中郎、丞相府属和巴郡太守等职务。在费祎出使孙吴时,董恢陪同出使,以应答机敏而知名。

人物传记

事先主,为入蜀,宣信中郎。费使吴,恢副之。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曾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愕然四顾视,不能答。恢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无、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寇,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非长计也。”权大笑了。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先是,侍中董允等共期游宴,而恢诣允修敬,即命解。

人物评价

1.诸葛亮:董恢知言

2. 从董恢的生平来看,董恢是在孙吴占领荆州市后才出仕蜀汉,加上史书说董恢比董允、费祎他们年少,所以应该出生于刘协建安中期,约在刘备还在荆州依靠刘表时出生。

从董恢的仕途来看,董恢刚出仕时担任宣信中郎,出使回来后历任丞相掾属、巴郡太守,但奇怪的是,诸葛亮病逝后,董恢又被召回朝中,担任卑微的郎中职位,为世人所不解。

从董恢的事迹来看,董恢才思敏捷,辩论过人,所以能回答费祎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而且回来后还被诸葛亮评为“知言”;而从后来董恢年少官微,董允、费祎等大臣还特意为他放弃出游,认为他来拜访是“自屈”,可以看出董恢大有名气,而且无论才干品行都受到了正直高洁的董允欣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