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里马鹿
巴巴里马鹿(Cervus elaphus barbarus),又名阿特拉斯鹿或非洲驯鹿,是马鹿的一个亚种,原生于北非。它是唯一一种已知的非洲鹿,除了已灭绝的Megaceroides algericus。巴巴里马鹿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白色斑点,分布于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地。
物种概述
巴巴里马鹿是马鹿的一个亚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马鹿”之称。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村,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巴巴里马鹿最初被猎杀至接近灭绝,全靠于1990年重新引入突尼斯的群族,它们才免于灭绝。
巴巴里马鹿的天敌有巴巴里狮(1922年灭绝)、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及北非豹(极危),不过由于人类的捕杀,这三种北非的食肉动物都已是已经灭绝或极危。
化学成份
马鹿的鹿茸含胆甾醇肉豆蔻酸,胆甾醇油酸酯,胆甾醇棕相酸酯,胆自醇硬脂酸酯,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醇-7,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5-烯-3β,7β-二醇,尿淀,次黄嘌呤,肌酸酐(creatinine),烟酸,尿素,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尿(uridine)。
马鹿茸中还含有2种降压成分,一种已确定为溶血磷脂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LPC中含有8种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acid),软脂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亚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