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帽子大王

帽子大王

戴胜通(1946年11月6日—),台湾企业家,三胜制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被誉为“帽子大王”。曾任查德名誉领事,荣获中国第六届青年创业楷模。在陈水扁政府时期,曾随陈水扁“出访”巴拿马共和国,提出“拒两岸三通”、“根留台湾”等建言。

基本介绍

李建国的帽子几乎搜罗了国内绝大多数品牌,销路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红枫林针织品商行在义乌市场近800家帽子经销商中鼎鼎有名。从最早在义乌小百货市场搭摊卖帽到如今成为义乌篁园市场的帽子经销“大佬”之一,李建国用了19年时间。

在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的海洋里,任何一样商品都可能蕴藏一个财富故事。拿几元、几十元一顶的帽子来说,台州市商人李建国就用它演绎了一段创富神奇。

李建国商战经典案例

做内销生意,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拖欠货款严重,存在很大风险,而做外销生意就好得多。这是李建国做生意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深刻的教训。

2002年,揭阳市一个做帽子生意的客商,到李建国那里进货时互相认识。后来,两人发现义乌和广东省两地市场,有很多商品可以形成互补,于是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进行产品互换交易。李建国在义乌组织针织帽发给对方,对方将广东那边的棒球帽发过来。当时,义乌批发市场上的棒球帽很少,比较畅销。而李建国发给对方的针织帽子在广东那边也卖得不错。

双方合作了两年多后,问题出现了。由于李建国发给对方的货很多,造成了产品积压。此时恰逢对方生意上出现亏损,欠了不少钱。于是对方就将李建国发来的货作为债务抵给了别人。最后一算,对方还拖欠李建国货款10多万元。对方是一个25岁的小伙,花钱大手大脚,生意亏本后不知去向。拖欠李建国的货款也不了了之。

还有一位在意大利做生意的温州市客商,拖欠李建国的货款60多万元,多年没有要回。一位义乌的客商,因赌博输了个精光,欠李建国的货款10多万元,也无法讨回。

“做生意也有风险,有了一定基础才能扛得住,才不致于产生很大影响。”经历过这样的切肤之痛以后,李建国尽量减少内销生意,到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做内销了,而将目标全部转向了国外市场。

1989年农历正月六,一个李建国无法忘记的日子。

那天清晨,他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与父母依依惜别,乘上开往义乌的班车,开始了在他乡的创业历程。

李建国是家中的独子,靠种五六亩土地为生的父母希望儿子待在他们身边,不要走得太远。但年轻的李建国却有着很多想法。那时,他的邻居办了一家工厂,生产工艺品之类的东西,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还盖起了气派的楼房。看着别人都离开土地,找到了发展的路子,不甘落后的李建国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自己还是守着家中的那几亩土地,这辈子就永远没法出去闯荡了。他将自己想出去闯一闯的想法告诉父母,却遭到他们的反对。但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坚决支持,她愿意跟随丈夫出去闯荡,即使浪迹天涯也愿意。

李建国此前也曾在外闯荡过一段时间,但生意没有做顺手,也没有挣到多少钱。1985年,路桥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李建国就到那里拉过板车,走街串户卖一些干海鲜产品。做了两年以后,一些义乌人来到台州市进帽子,看到生意挺好做,李建国就撂下板车,在家中办起了手工作坊,专门给义乌人生产帽子。

有的客户将帽子收走后,一直拖欠着货款,李建国催要几次仍然没有结果,没有办法,李建国只得亲自跑到义乌讨债。李建国到义乌市场转悠时发现,义乌原来这样热闹,什么商品都有,什么商品都有人购买,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也很多。台州老家农村生产的一些帽子,在这里很畅销。

不久以后,李建国第二次来到义乌讨债。这次,他顺便带了一批帽子,准备在义乌市场上卖掉。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卖帽子的经验,他的帽子没有卖出去几顶,大部分又带回了台州市。但是,不甘心的李建国第三次来到义乌,又带来了大批的帽子,他不相信自己的帽子会没人要。终于,他的执着换来了回报,他这次带来的所有帽子全被一个客商看中买走。

三探义乌市场的李建国发现了义乌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他决定到义乌来试试运气。

到义乌后,李建国用带来的2万多元作为本钱,摆了一个小地摊,经营台州生产的帽子。因为是小本生意,为了进货,他每个月都要从义乌坐货车跑到台州七八次,很辛苦。当年除去所有的开支外,李建国净赚1万元,这笔收入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

小本经营一直持续到1996年,李建国终于在义乌市场租到了一个摊位。在新摊位上,李建国的帽子生意青云直上。1997年,看到店面租金不断上涨,机灵的李建国觉得,不如自己购买店铺。于是他筹措了80万元,在义乌下埠头专业街购买了一幢商住楼,下面作商铺,楼上作住宅。当时他的这一决定,很多老乡不理解,都劝他说,迟早要回台州市的,在这里买房干什么?但李建国的这一招,在今天看来,没有人不佩服他当时的眼光和胆识。现在,他的这幢房子,市值已经翻了数倍。而他的店铺,已经扩展到了4家。

2000年,李建国做成了第一笔外贸生意。那一次,一位韩国的老板逛到李建国的摊位前,说是要帮他的墨西哥朋友订一批帽子。刚开始的时候,李建国还有些将信将疑,后来老外还真的签了订单,第一批20多万元的货居然有惊无险地发了出去。

第一次外销让李建国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与这位老客户建立了真诚的合作关系,依靠这位客户,李建国的国外客户越来越多。如今,李建国的生意已经做到各大洲,包括墨西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基斯坦俄罗斯意大利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合作的国外客户有几百个,他的帽子90%以上销往国外。

外销渠道的打开,使李建国在行业内的名气大增。他再也不用亲自跑到全国各地寻找进货渠道,很多厂家都是慕名而来,纷纷找他做义乌的总经销商。现在常年为李建国供货的国内厂商多达100多家,绝大多数厂家甚至将他这里作为窗口,只要新品一出来,就会第一时间把样品邮寄过来,请李建国拿主意。李建国一时间成了国内许多帽子厂家的香饽饽。

李建国成了现代的生意人。市场里的商铺成了李建国展示商品的地方,国外顾客在那里看样下单,他便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第一时间把货发过来,通过外贸公司把货发到国外客户手中。2002年,他扩大了展示规模,将1997年买下的篁园路专业街的一套房子改成更大的展示厅,里面样品琳琅满目。

在如今的义乌篁园市场,李建国这些年来“以亲带亲”,已经从老家台州市带出60多人和他一样做起了帽子批发生意。“只要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赚钱。”这大概能形容李建国在义乌的一种生活状态,不过这个“大佬”级的帽子商人眼光却始终瞄向全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