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质博物馆
湖北地质博物馆位于武汉市解放大道684号,是湖北省内重要的自然类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北省收藏本省岩矿化石标本最为系统、齐全的收藏单位之一。
湖北地质博物馆筹建于1954年4月,1956年开馆,2008年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改造升级后于2022年1月4日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馆内设有地球演化厅、生命演化厅、资源与环境厅、多媒体功能厅,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藏品涵盖各类典型矿床的矿石标本、不同地质年代典型岩石标本、化石等。珍藏着18000余件产自中国各地、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标本,其中一级藏品100余件。
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20年入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地球科学科普研学基地,是湖北省开展地球科学知识科普宣教的重要平台。2023年获评自然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湖北地质博物馆是我省最主要的自然类博物馆之一。本馆始建于1956年,经过1987年、2004年的两次改造,馆舍面积已达2000余平方米。设有普通地质厅、古生物厅、资源环境一、二厅等四个展厅,馆藏标本近万件,其中珍稀标本数百件。本馆藏有我国唯一、世界罕见的距今约6亿年的“灯影恰尼虫”化石;重达328.5千克的国内最大的“铁化木”;位居全国前列重达数百公斤的“光化铁陨石”;湖北县发掘的长达14米的巨型恐龙骨化石。本馆还设有部分声光电互动设施,是广大青少年寓教于乐,流连忘返的好处所。
馆藏文物
湖北地质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湖北省内外矿山、矿区及地质勘查地区。分类主要为矿物岩石标本、矿物晶体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宝玉石及工艺品、大型和中型矿区模型。湖北地质博物馆珍藏着18000余件产自中国各地、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标本,其中一级藏品100余件。截至2019年,湖北地质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8000余件/套。
藏品数量
历史沿革
1956年,湖北地质博物馆始建,前身为湖北省地矿局矿石、岩石、化石标本陈列室。
1957年,正式开馆。
湖北地质博物馆于1995年分别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委授予“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被省科协授予“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
占地面积762平方米。原建筑面积为2507平方米,分设在一幢三层楼房中的一、三两层。陈列面积为1650平方米。1986年开始扩建。将原三层楼房改建为八层,扩建后建筑面积为6900平方米。
1954年4月筹建,1956年开馆,当时隶属中南地质局。
1956年冬。改由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领导,1982年正式命名。
1966年前,馆内设普通地质室、矿物室、岩石室、矿产室、本省矿床室、三峡地层室、湖北地层室、地层古生物室、外省矿床室等11个陈列室。
1972年缩并为7个陈列室,即普通地质室、矿物室、岩石室、矿产室、本省矿床室、古生物和省外矿床室。
1982年增设综合陈列室,举办《湖北省地质科技成果展览》。上述陈列和展览共展出标本3065块,模型108个,图表112件。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至二迭纪地层古生物剖面;神农架林区地层剖面资料及荆襄磷矿、大冶铁矿、铜绿山铜矿和本省优势矿产的各种矿床标本,都在陈列中展出。馆内收藏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和各类矿产标本近万件。其中一级品有1OO余件。湖北特产的绿松石、全国少有的蓝石棉、透明无瑕的水晶晶簇、碧绿生辉的孔雀石、保存完好的恐龙蛋化石等,均为珍品。该馆积极开展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活动,如举办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定期开展地质一日游,地学科普讲座等。重要的地质科研成果有《湖北古生物图册》。
2022年1月4日,湖北地质博物馆恢复开馆。
地理环境
湖北地质博物馆位于武汉市解放大道最为繁华的路段——航空路口,东邻武汉广场、武汉中山公园;西接新世界商贸中心;南连武汉市第一、二主干道;北通长江大酒店及武汉市第四、五干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商业网点密布,广场公园叠置,是广大观众和游客参观、购物、休闲、娱乐的绝佳宝地。
旅游信息
湖北地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馆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9:00-11:45,12:45-17:00每日16:30停止入馆。
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684号
免费。
湖北市内乘坐512、10路公交车到航空路站下车。
从武汉站出发,可乘坐地铁4号线→地铁2号线;地铁5号线→地铁2号线;610路→508路;610路→地铁1号线;地铁4号线→522路即可到达湖北地质博物馆。
恢复开馆
2022年1月4日,湖北地质博物馆恢复开馆,展出万余件奇石异宝。
主要成果
《湖北古生物名册》、《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剖面》和神农架地层剖面资料。
建筑特色
综述
湖北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大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湖北地质博物馆大楼一楼中厅为宝玉石销售部,三、四楼为博物馆办公室与展厅,大门临街,后门有停车场。设有普通地质厅、古生物厅、资源环境一厅、资源环境二厅四个展厅。湖北地质博物馆馆内设有地球演化厅、生命演化厅、资源与环境厅、多媒体功能厅,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
展览
基本陈列展出藏品数量1500余件,重点展品有:大型恐龙化石标本、极其珍稀的恰尼虫化石、大型铁陨石、大型铁化木、大型孔雀石、大型铲齿象化石、大型幻龙属化石标本等。
普通地质厅:介绍地球及宇宙的演化常识和基础地质科学常识,面积350平方米。
资源环境一、二厅:介绍湖北地区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情况,面积800平方米。
古生物厅:介绍古生物化石的形成与演化历史,面积400平方米。
文化活动
合作交流
2021年5月8日,“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库”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湖北地质博物馆作为20家平台建设单位之一作现场汇报交流。
重要活动
2021年11月2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理科基地班师生一行40余人,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教授的带领下,到访湖北地质博物馆开展教学实践。
2021年12月25日,中国民主同盟省委直属知音委员会开展第21期文化之旅,盟员代表一行38人来到湖北地质博物馆。
获得荣誉
199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委分别授予湖北地质博物馆“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1998年,湖北省科协授予湖北地质博物馆“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1999年,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湖北地质博物馆“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
2020年4月21日,湖北地质博物馆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地质学会地球科学科普研学基地”。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国营。
经费来源:国家拨款。
机构设置:馆长室、展览部、综合部、开发部。
人员编制、组成:现在编人员8人。
现任领导:王镝
历任领导:顾久荣、唐秀英、陆智敏、李正琪、王用家、张汉清。
参考资料
湖北地质博物馆.荆楚网.2024-04-08
湖北地质博物馆.湖北省地质局.2024-04-08
闹市中的湖北地质博物馆:珍藏标本万余件.中国新闻网.2024-04-08
湖北地质博物馆获评2023年自然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地质局.2024-04-08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7
湖北地质博物馆恢复开馆 展出万余件奇石异宝.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