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
《周官》全书的定型是在战国时期,从书名来看应该是记载周代官制的书籍,但内容却与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与百官职守。相传为周公所作。
书内容分类
《周礼》内容六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记古代理想官制,其中冬官已亡佚,由《考工记》补足,大而至于政治、军事,小而至于衣冠、陈设,无不有义。郑玄著《周官礼注》与《仪礼》、《礼记》被列入儒家经典中的“三礼”之一。唐朝贾公彦作疏。
孔子一生坚决维护周礼,章学诚曾言:“人如孔子,不过学《周礼》一言,足以尽其生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舞于庭”,孔子闻之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周礼》之制度多与他书不同,故攻击者尤众。然前人之攻击者,亦多认为周制。至于后人,今文家何休认为该书是“六国阴谋之书”,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效法《周礼》的精神以执行新法,引起反对派极大的反弹,其著有《周官新义》;苏辙首先写了长篇大论,言《周礼》之不可信。到了明末清初万斯同著有《周官辨非》,指书中伪著五十余处。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它“出于西汉之末”。宋代欧阳修曾怀疑《周礼》,认为如按《周礼》,官多田少,禄田将不足数。清代沈彤作《周官禄田考》答复欧阳修的疑难,惠栋称誉“二千年来聚讼,一朝而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认为《周礼》是刘歆伪造。柳诒徴在《中国文化史》“周之礼制”中,认为并非伪作,《周礼》“实成、康、昭、穆以来王官世守之旧典,以之言西周之文化,固非托古改制之比也。”
然而,在近世出土文物中,多与《周礼》所记名物制度相合,而其他书又常常不载。这不单证明《周礼》的内容大多可信,而且大大冲击了“古书考辨古书”的封闭辨伪系统。(王俊杰)
周礼篇章
天官冢宰第一:本章描述政府官制,北周时代据此设立“吏部”,掌管政府官员。
地官司徒第二:本章描述教育体制,北周时代据此设立“户部”,掌管户籍和征税。
礼部尚书宗伯第三:本章描述祭祀制度,北周时代据此设立“礼部”,掌管教育及祭祀。
夏官司马第四:本章描述军事制度,北周时代据此设立“兵部”,掌管军事方面。
秋官司寇第五:本章描述刑罚制度,北周时代据此设立“刑部”,掌管法律和刑罚。
冬官考工记第六:本章描述各种工具的制作方法,北周时代据此设立“工部”,掌管工程方面。
周官人名
一、[明]江西人。美丰仪,工诗,善草书。性刚直敢言,明末弃官游滇,从杭州市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一时士人多从就正。后卒於元江。《云南通志》
二、[明]字夫,吴(今苏州市)人。与张灵同时,画人物精於白描,无俗韵。所图饮中八仙,不惟衣冠古雅,而醉乡意态,种种可爱。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临李公麟阿罗汉卷。亦善山水。《明画录、无声诗史、丹青志、艺苑言、图绘宝鉴续、石渠宝续编》
三、西汉的刘启、刘彻之际,刘德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礼部尚书、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参考资料
周礼.豆瓣读书.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