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云南省玉溪市下辖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西南部,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上游。东与红河州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州红河县相连,西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或邻,北与玉溪市新平县紧邻,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全县国土面积285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下辖5乡2镇3街道。元江县政府驻地为元江县江街道文化路1号。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户籍总人口21.14万;常住人口19.58万,少数民族占78.01%。
元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云岭自西北入境以元江为界横亘哀牢山与横断两大山脉。最低海拔327米,最高海拔2580米。元江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终年无霜。元江县境内山岭起伏,河流纵横。元江干流自西北向东南,斜穿过元江县全境,流经曼来镇、澧江街道,全长79.25千米,流域面积为2399平方千米。据史料记载,元江古属西南夷地,称“西南荒裔”;夏商周时名惠笼甸;蜀汉、西晋时名罗甸;隋、唐时名步头;宋大理时名因远部、罗必甸;元、明设元江府;清时改设元江直隶州;民国时始称元江县;1949年8月元江解放,属蒙自专区,1954年7月改属玉溪专区,1980年11月22日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县历史文化悠久深厚,截至2022年末,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它克崖画、妙莲寺大殿等,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羊街乡羊街村、龙潭乡 邑甲冲村等6个村庄被国家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元江县哈尼棕扇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项目25个,县级项目59个,拥有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9人,市级31人,县105人。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2个。分别是元江县打炭傣族特色民俗村(AA级)、元江县李和才故居(AA级)。还有南溪老林、养马河彩色膏林、红星林万亩桃李花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
2022年,元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2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2:26.9:46.9。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839元。元江县以热带水果、花卉、药用植物等特色农业为主导,同时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元江是中国野生芦荟的发源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芦荟原料生产基地;茉莉花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元江县的工业以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导。同时元江县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上半年元江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增速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7位,在全市排名第3位。
名称由来
元江以礼社江得名,又为元代所命名故称元江(县名)。因该河流经元江城边故而得名。“澧江”是“礼社江”的雅化书写法,“澧”为地名专用字。
元代以前名“礼社江”,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元代设治,名“元江府”,据《元史、本纪》载:“元江府之有也自元至元十三年十二月始。”元江,既是江名,又是地名,历史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元江县历史悠久,古属西南夷地。夏商周时名惠笼甸,属梁州地。两汉时期,云南省为益州郡,元江属益州郡地。蜀汉、晋朝名惠笼甸、萝槃甸,属兴古郡地(今红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东晋、宋、齐名宣城市,属梁水郡地(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市连接地带)。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唐名建水古城,属黎州地(今红河州境)。唐南诏时别建城甘庄,遥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彝族自治县)。
宋大理时期,名因远部、罗必甸。
至元元年(1264年),名萝槃部,属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5年),改萝槃部为元江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元江万户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元江万户府为元江路。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元江路土府那直投诚颖颖国公傅友德,次年,改元江路为元江府,授予那氏知府世袭府职;明永乐三年(1405),那荣赴京朝贡,朱棣授那荣以元江军民府信,升为元江军民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为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为元江直球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改设元江县,属普洱道。1947年至1949年7月,属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署。1949年8月,元江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县辖6个区:一区(青龙厂)、二区(武山)、三区(因远)、四区(羊街)、五区(洼垤乡)、六区(元江坝及边沿地区)。1958年,改区为8个人民公社3个农场。1962年,恢复区的建置,场社分开,县辖8区1镇。1970年,又改区为人民公社,原区辖小公社改称大队,县辖9个公社。1980年11月22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月成立。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将公社调增12个。1983年又恢复区镇。至1987年底,县辖1个镇10个区,1个农场。此外,县境内另有省属元江农场、红河华侨农场、甘庄华侨农场。2000年2月,撤销大水平乡,合并设立澧江镇,东城乡改为东峨镇。2005年,全县辖6乡4镇3农场,共有70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委会、702个科民小组、644个自然村。县城驻有省属元江农场。
地理
位置境域
元江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上游,是玉溪市管辖的8县之一,地理坐标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之间。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东北部与红河州石屏县相连,西北部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接壤,西南部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毗邻,东南部与红河州红河县交界。国土面积2858平方千米。
气候
元江县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受两种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冬暖、夏热,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地形海拔相对高差大使得立体气候特点十分明显,高山温凉、坝子炎热,形成元江一县跨五个气候类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
元江县平均气温24.1摄氏度,全年极端最高气温40.1摄氏度(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摄氏度(2月22日),年日照时数2574.9小时。元江的雨季是5~8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0%以上,其他季节干燥少雨,年降雨量930.6毫米。
地质
元江县整个地层为古生界志留系缺失下统,以粉细沙岩、夹页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大理石。坝区多属中生代三叠系,沉积岩分布最广的是石灰岩、沙页岩。红河两岸边缘均为(上层)冲积沙。东峨、漫来、元江几个坝区盆地,属哀牢山脉系东侧,其中有许多地段是红色抄页岩地层,哀牢山东侧是地质上著名的“断裂谷”——“红河深断裂”。
元江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为古老的基底地层。其下部为下元古代龙川群;其上部为中元古代昆阳群,由一套混合岩、片麻岩、中基性火山石、板岩、大理岩组成。
元江地区岩性特征,在纵向上由二个从粗变细的次级旋回组成:底部为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组成;下部为页岩、粉砂岩夹少量砂岩;中部为砾岩、砂岩、页岩互层或以砂岩为主;上部以(碳质)页岩为主夹少量砂岩。横向上,由SE(尼白)向 NW(青龙厂)沉积厚度由445m增大达1816m,碎屑岩的比重、粒度也显著增高、变粗,钙质由多到少。在紧靠尼白一带出露了较多的钙质泥岩、泥灰岩。底部的砾岩层由79.4m 变为123m。元江北8km 附近夹煤层、煤线。中部变化最大,在SE地区以较单一的砂岩为特征,而 NW 地区则由砾岩、砂岩、页岩组成的若干韵律构成,厚度也明显由68m猛增为1064m。从岩性上反映出沉积水体 NW 浅、SE 深、NW 靠近陆缘区的特点。
地形地貌
元江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云岭自西北入境以元江为界横亘哀牢山与横断两大山脉。
全境整体上属深切割中山地貌,东西两面高山对峙,沟壑纵横,又有峡谷盆地。云岭自西北入境分为两支,以江为界,西南支属哀牢山脉,东北支属横断山脉,透追向南延伸,从而使元江河谷形成东峨坝、元江坝等宽河谷盆地,较大的有甘庄、因远、安定等断陷盆地,干坝盆地为最小。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稍低,山区、坝区海拔悬殊,高山峡谷相对高差达2000余米。海拔最高乡(镇)为羊岔街乡羊岔街2153米,最低为澧江镇城关38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综述
元江县地表水多为河流,大部份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系。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是“元江”,较大的支流有清水河、南溪河、小河底河、磨房河、南昏河、南昏河、昆洒河、南满河等。
河流
受下垫面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县境内的河流多为山区性雨洪型河流,洪水多为6-10月。这些河流水资源多来源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雨水山林地带,水源充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河流水源在地理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以元江为界,江东岸河流相对较少,水资源匮乏,属于资源性缺水;西岸则相反,多数河流分布于江西省,水资源相对丰富。
元江
元江,别名礼社江。西源于魏山县甸头和祥云县梁王山;东源于禄丰县大五台山,两源于双柏、新平两县交界处汇合,经元江、红河、元阳、河口瑶族自治县等县向南流入北部湾。在县境内长79.25千米,有24条境内河流均流入元江,流域面积2399平方千米,河宽平均220米,最大流量4300米/秒,最小流量4.1米/秒,平均流量177米/秒。境内河面通行小木船66千米,有电力抽水站47座,动力6314千瓦,灌溉农田8940亩。
地下水
元江县境内的哀牢山区雨量充沛,植被生长茂盛,有南溪、甘岔、章巴3个水源老林,是一个庞大的绿色水库,加上太古界变质岩中的裂隙发育,基岩裂隙水丰富,常年稳定不断的汇入河床,补给河流水源,为县境内地下水最丰沛的地区,地下水占全县地下水的68.7%。元江河谷盆地地区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多由砂、砾、卵石组成,层间孔隙水丰富。江西片区紧挨哀牢山山脉,降雨较丰富,而江东片区,降雨相对较少,植被较差,且可溶性脆性岩石分布较多,岩石持水性差,发育成暗河。县内地下水开发利用极少,主要用于生活取水和小规模的农田灌溉。
水利
截至2022年末,全县年末实有水库49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5座,水库总库容11086.38万立方米;小坝塘170座,总库容291.283万立方米。
鲁布水库位于元江县东南方向,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流域的一级支流清水河上游,因远镇伴坤村委会鲁布村,距元江县城75千米。规模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218.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692.66米,兴利库容1045.5万立方米,水库径流面积25.3平方千米。鲁布水库的建成,新增灌溉面积2.65万亩,保障农村人口9422人、牲畜12168头日常用水。
土壤
元江县境内主要有8种不同性质土壤类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东峨、因远、青龙厂、甘庄、味哩、3羊街、羊岔街、那谐、龙潭等乡(镇)几个盆地和具有水源的山坡地上。燥红土、分布在甘庄华侨农场、红光农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华侨农场、东东峨镇、咪哩乡、澧江镇等地海拔1000米以下的燥热河谷地带。赤红壤,分布在青龙厂、龙潭、因远、味哩等乡(镇)与甘庄华侨农场海拔1000~1300米之间的地带。红壤,分为红壤与黄红壤两个亚类。红壤亚类分布在因远、羊街、那诺、咪哩、龙潭、羊盆街等乡(镇)海拔1300~1700米之间的地带。黄红壤分布在羊岔街、因远、青龙厂、咪哩、龙潭、东峨等乡(镇)海拔1700~2000米之间的地带。黄棕,分布在东峨、羊岔街、青龙厂、因远、那诺、羊街等乡(镇)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带。紫色土,这类土壤发育于紫色砂页岩或紫色千枚岩上,分布不不受地域限制,因远、咪哩、羊岔街、那诺、青龙、羊街等乡(镇)均有零星分布。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洼垤、青龙厂、那诺、龙潭等乡(镇)。其特点是土质紧实,土壤质地黏重,缺磷。冲积土,主要分布在元江、清水河、南溪河两岸。一般为砂土或砂壤土,越近河岩,沙性越大。土体松散无结构,剖面通体呈强石灰反应,呈强碱性,缺钾。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元江县水资源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极为丰富,但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仅24%,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以元江干流河谷为界,西部山区陶水丰富;东部则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较贫乏。元江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04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量的73.2%。
地下水资源量为2.94亿立方米,占26.8%,人均水资源量为7911立方米。
矿产资源
元江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矿产18种,分别是煤、铁矿、铜矿、钴矿、矿、金矿、化肥用蛇纹岩、溶剂用大理石、耐火粘土、石棉、石膏、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石料(大理岩)、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砂岩、饰面用花岗石。
元江县有全国最大的蛇纹石矿资源,探明储量4.8亿吨,截至2019年底,镍矿资源储量53万吨,全市排名第1;铜矿资源储量29.69万吨,全市排名第3;金矿资源储量1.56吨,全市排名第2;钴资源储量532.94吨,全市排名第3;铁矿资源储量424.01万吨,全市排名第4;铬矿资源储量1190吨,全市排名第 2;耐火粘土资源储量593.30 万吨,全市排名第1;石膏资源储量 660.50 万吨,全市排名第1;水泥用大理石资源储量 3669 万吨,全市排名第4。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元江县国土面积为2718.71平方千米。耕地22300.14公顷(33.45万亩)。其中,水田5438.09公顷(8.16万亩),水浇地297.00公顷(0.45万亩),旱地16565.05公顷。园地29867.66公顷(44.80万亩)。林地188781.96公顷(283.17万亩)。草地9374.93公顷(14.06万亩)。湿地332.03公顷(0.5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635.42公顷(6.9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297.86公顷(6.4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39.06公顷(3.36万亩)。
森林资源
元江县林地188781.96公顷(283.1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56367.61公顷,竹林地 884.30公顷,灌木林地27929.44公顷,其他林地3600.61公顷。林地主要分布在甘庄、洼垤乡、曼来、因远等4乡镇(街道)。元江县林木蓄积量9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6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93.91%。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元江县在云南省植被区划上属于滇东南岩溶山原峡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中的蒙自、元江岩溶高原峡谷云南松、红木荷林,木棉、虾子花草丛亚区。元江县森林植被分为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元江县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随着山地海拔升高、气候、土壤发生改变,导致森林植被明显不同。
据统计,元江县植物资源共有2303科1081属2394种,其中:桫椤、钟萼木(伯乐树)、元江苏铁、润楠、十齿花科、红椿木、千果榄仁、翠柏、大果榉、香木莲等植物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顶果木、八宝树、野茶树、尖叶木等为地方独有珍贵树种。
动物
元江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县动物资源有30目96科142属479种,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纲有狼、豹、熊(熊瞎子、西藏棕熊、棕熊)、野猪等。其中、云豹、黑熊、蜂猴、猕猴、鳞甲目、绿孔雀、蛇雕、红鹏、蟒蛇、大壁虎、岩羊等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麇、眼镜王蛇、豪猪等为省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1′24″~102°21′12″,北纬23°19′12″~23°46′12″,保护区由两个片区组成,即元江东岸片区(以下简称江东片区)和章巴望乡台片区(以下简称章巴片区)。
保护区始建于1989年8月,2002年5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干热河谷生态植被和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22378.9公顷,保护区内海拔从350m到2580m,相对高差达2230m。由于元江地处南北与东西自然区域特色迥然不同的结合过渡地带,东南亚热带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系的过渡区域,并处于华南区与西南区的分界地带,因此,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地区在中国生物地理区域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区。
元江国家级保护区维管植物相当丰富,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379种,隶属于931属206科(含种下等级,但不包括保护区内栽培的物种,以下同);野生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080种;蕨类植物区系共有40科、96属、223种。此外,保护区植物区系还有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特有现象显著等特点。记录到哺乳动物92种,鸟类356种,两栖动物39种,爬行动物54种,鱼类47种,脊椎动物总数达到589种,昆虫种类也十分丰富,共记载了423种。
自然灾害
元江县有水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东方黏虫等生物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灾
元江县的洪涝灾害,主要是持续久雨或局部暴雨造成的山洪灾害和坝区河流泄流不畅所形成的内涝。元江县每年5-10月属于雨季,6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9.8%左右,这半年中都有发生洪灾的可能性。进入7、8月以后,雨量较为集中,而且7、8月降雨的特点一般是强度比较大,因此成灾的机会最多。
2005年10月28~30日,元江县遭遇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10月29日19时许,羊岔街乡平昌村委会帕村民小组因暴雨发生小型滑坡,造成2人死亡、2人轻伤、房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3万余元。
旱灾
干早的发生因降雨稀少及雨季的推迟,但灾害的程度则与水利设施的有无、多少和布局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元江县农田水利工程有很大发展。但全县水利建设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山区还存在少数资源性缺水、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一些小片区干早死角。因而,山区半山区干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减少,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局部山区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仍然存在,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早灾。2005年,全县遭受50余年不遇的严重早灾,全县有57个村委会251个村时民小组20995户83990人和大牲畜23324头因早造成饮水困难,全县10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靠派车拉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全县早灾直接经济损失6510.45万元。
其他灾害
元江县境内普遍山高、坡陡、谷深,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根据《元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显示,全县有184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其中:滑坡153个,崩塌6个,泥石流25条。涵盖全县5乡2镇3街道,威胁人口3030户16609人,财产46571万元。
2019年08月31日06时24分在云南玉溪市元江县(北纬23.34度,东经101.99度)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元江县多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005 年“8·7”滑坡灾害、2007年“8·4”泥石流灾害及“8·27”滑坡等典型地质灾害,共造成 10 万余人受灾、65 人死亡、23 人失踪、67 人受伤。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辖5乡2镇3街道,元江县人民政府驻地为元江县澧江街道文化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元江哈尼族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95647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2904人;女性人口为92743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96。全县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6523人;15—59岁的人口为130264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860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048人。全县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1083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4564人。
民族
1980年11月,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哈尼族、藏族、傣族为自治县的主体自治民族。元江县境内居住生活着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除苗族外均为元江县世居民族。元江县境内有34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哈尼族、彝族、傣族、白族、苗族、拉祜族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截至2020年末,元江县汉族人口为43031人,占总人口的21.9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2616人,占总人口的78.01%。其中,哈尼族80449人,占总人口的41.12%;彝族41115人,占总人口的21.01%;傣族22374人,占总人口的11.44%。
语言
元江话,是指县城所在地禮江镇人所讲的汉话。
元江处在滇中与云南省的交界地带,解放后元江先划归蒙自专署,后划归玉溪行署。元江汉族虽有土著,但从邻近地区,特别是建水县、石屏县等地迁入元江的人也不在少数。人员中除了本省居民外,还有华侨。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元江县的汉语方言较为复杂。作为元江话代表的县城话,其语音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明显的大致有4点:1.一般地说,元江话中[tʃ]组与[ts]组是分得清的,但也有人[tʃ]组声母读的与[ts]组声母基本相同。2.[əu]韵字有人读成[ei]韵,或时读[əu]韵时读[[ei]韵(新平话中[au]韵是并入[ei]韵的)。3.[ie]韵字有人读为[i]韵(滇南方言[ie]韵就是归入[i]韵的)4.[ua]韵与[uãg]韵有的人分,有的人不分(蒙自话[ua、uãg]不分)。由此可见,元江话是滇中方言与云南省方言的接合地带。
元江县的彝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为彝族南部方言元江土语。县内彝族所操的语言可分为“聂苏”“山苏”“仆拉”“腊鲁”4个方言次土语。聂苏语可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峨山、玉溪、石屏县、晋宁区、双柏牛等县的彝语相通;山苏语可与峨山、新平的山苏支系相通;腊鲁语可与新平、镇沅的腊鲁相通。元江县境内聂苏、山苏和仆拉3个支系语言虽有差别,但大同小异,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交往中可以互相通话。而腊鲁支系的语言则自成语言体系,与其他3个支系的语言差别较大,互相很难通话,腊鲁语仅限于本支系内的交际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4个支系在各自的语言中融人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彝、汉两种语汇并用的双语现象。至今,彝语在县境广大彝区,仍然是彝族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交际工具,发挥着思维活动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宗教信仰
元江县的少数民族,多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此外,还有白族信奉的“本主”,汉族信奉的“佛教”及各民族均信奉的“基督教”。2005年,元江县境内经正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5个,基督教和佛教信徒常年保持在1600~1800人之间,基本能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
原始宗教
元江县的少数民族,对祖先十分崇拜和怀念。都供有象征祖先的器物。逢年节,都要祭祖,用食物虔诚祭献,求祖先保佑家人四季平安,吉祥安康。哈尼族还要由贝玛或老者吟唱世代流传下来的创世歌和迁徙歌,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在少数民族的这些原始宗教活动中,有很多背诵的祭词及咒语。祭祀活动的祭师,哈尼族称贝玛,彝族称毕摩(也称贝玛),傣族称波,苗族称端翁。在彝族和傣族中还有一种宗教活动的活跃人物——师娘。师娘一般不脱离生产,地位比贝玛低,收入也比贝玛少。
基督教(新教)
中华民国12年10月(1923年10月),美籍教士巴克来漫漾设立教堂。随后,美籍牧师巴哲里,德籍牧师贝罗克、洪福满、狄世洪、白隆铭等又先后在漫漾及元江、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继续进行传教活动。入教者较多的是彝族,此外还有哈尼族、傣族和汉族。基督教徒每星期集中在教堂欢度“礼拜”,其内容是传经讲道,唱赞美诗。元江基督教堂位于澧江镇碎米巷7号,1979年批准开放。始建于1985年10月;1996年6月完成登记工作。建筑面积417.7平方米,附属房屋695.8平方米,常年参加宗教活动的信徒430余人。教堂也是元江县基督孝教管理委员会驻地。元江县基督教管理委员会以“一堂带点”的管理模式,对元江境内10个基督教活动实行统一规范性管理。
白族本主
“本主”为白族信仰的多神中的主神。被认为是一方或一村的保护神。较大的因远、红安等村设有本主庙,庙中供着泥塑的本主像。传说最先开辟因远坝的是祖先曹小吉,所以因远的白族就将他奉为“本主神”,并建寺供奉。白族人民对“本主”的崇奉高于一切,祭祀十分隆重。本主庙的建筑结构古朴雄浑,气魄宏大,碑刻技艺高超,神像体态栩栩如生,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
佛教
元江信仰佛教的主要是汉族。旧时,县城、青龙厂、武山、洼垤等汉族聚居地,多有供奉泥塑或铜铸神像寺庙。大明寺原名大明庵,后易地重建大明寺,该寺位于澧江镇桥头社区漫费后山,占地4.9亩。1996年经县政府批准开放活动点,2004年依法登记。2002年恢复重建大雄宝殿,主殿占地面积352平方米,附属房屋120平方米。该寺是元江城区内的佛教活动场地,常年参加宗教活动信徒140余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元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2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2:26.9:46.9。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839元。
农业是元江县的主导产业,特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元江县在粮食生产、油料生产、水果蔬菜生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同时,畜牧业也是重要产业,包括猪、牛、羊等家畜家禽养殖。工业也是元江县的重要产业,包括能源、化工、制造等产业。旅游业是元江县的新兴主导产业,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元江芒果”已成为知名品牌,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第一产业
元江县主导产业中的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水果和蔬菜为主。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油料作物包括花生、油菜籽等,水果和蔬菜则以热带水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2022年元江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成功争取省级元江芒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茉莉花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培育了我国芦荟加工行业“领头羊”万绿集团,打造了3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成功注册“元江芒果、元江芦荟”等10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31个,“二品一标”认证全市排名前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量排在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元江试验站落地建设。
2022年元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4.57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33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882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6686.6亩。特色生物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芦荟鲜叶产量28922吨、实现农业产值2348.46万元,实现工业产值29968.34万元;茉莉花鲜花交易量达2903.12吨,实现产值9918万元。全县共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2个。
第二产业
元江县的第二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元江县依托丰富的矿产、水能、热区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发展特色生物资源加工、清洁能源、矿冶以及建材业,初步构建了以镍矿开发为主的矿冶业、电力、蔗糖、建材、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加工、林化工六个产业。建成年产1600吨镍和1500吨镍/年镍铁合金生产线各1条;铜冶炼及铜采选形成年产700吨电解铜和3000吨铜精矿产能规模;铁合金形成7万吨/年产能规模,产值2.15亿元。元江县农副食品加工业较发达,行业涵盖了水果、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芦荟加工业形成年处理芦荟鲜叶4万吨规模,新增生产线1条、扩改6 条,万绿生物公司成功实现上市,成为玉溪市首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企业。元江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建成水电站24座、装机容量10.22万千瓦。新增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2.4万千瓦。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33亿元;工业增加值20.95亿元。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1840万元。2022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2642万元。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有16户,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333672万元。
第三产业
元江县的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等。元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旅游业已成为元江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元江县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随着元江县地理位置优势的不断凸显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元江县的商贸服务业也比较发达,涵盖了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领域。元江县商贸城、福森建材物流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滨江景观带提升工程等项目推进有力,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元江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O2O 农特产品展销中心1个,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电商冷链仓储中心1个,设立电商公共仓,建成44个电商服务站。
2022年,元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4亿元。商品零售实现36.67亿元;餐饮收入实现13.56亿元。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9577万元。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53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64.829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35.86亿元。
经济功能区
元江工业园区按照“一园三片区”区域格局规划,总规划面积为8.76平方千米,其中:甘庄—干坝片区(4.55平方千米),重点发展特色生物资源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和以公铁联运、冷链物流、流通加工为主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及流通增值加工产业;江东片区(2.98平方千米),以万绿科技为领军企业,形成多样化的特色生物资源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安定片区(1.23平方千米),重点发展矿冶及新材料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甘庄—干坝片区规划面积2700亩,目前已建设完成标准厂房7间,总建筑面积33964.76平方米;综合办公楼一幢,总建筑面积6008.68平方米;建成供水能力10000立方米每天的元江工业园区干坝水厂一座;建成处理能力300立方米每天的过渡式污水处理站一座,园区内已实现“三通一平”,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校73所(不含幼儿园)。高中毕业报考人数990人,参加高考959人;录取人数906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9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91.09%,初中辍学率0%。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实有卫生机构(含私立)122个,职工179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0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全年门诊诊疗病人136.67万人次,入院人数3.47万人,病床使用率77.52%;传染病发病率150.25/10万。
科技
2022年,元江县有效发明专利16件,专利授权3件,科技项目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立项支持,争取项目资金196.45万元,其中:省级164.45万元、市级32.16万元。2022年,元江县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新认定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
文化事业
元江县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事务中心10个。全年县群众文化工作队下乡共演出32场次,临时性演出6场次,线下观众1.645万余人,线上观众39.62万人,总观众达41.265万余人次。县文化馆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8场次,观众达2.3万余人次;县图书馆共开展各类读书活动30场次,读者达35000余人次;全县10个乡镇(街道)文化事务中心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56场次,观众达59580万余人次。2022年1-12月,全县7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共放映故事片684场,科教片246场,广告片134场,全年观看人数达36780人次。县图书馆藏书4.1万册、订购期刊194种、报纸12种。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合计185196.2卷。2022年末,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逢重阳节等节日,元江县群众文化工作队会举行“戏曲进乡村暨乡村振兴”等活动。
体育事业
2022年元江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31次,参赛运动员9396人次,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人。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数的39.86%。元江籍运动员全年共获奖牌39枚,其中:国际级比赛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3枚;国家级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省级比赛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8枚。李丽获得国际运动健将荣誉称号。元江县共有各类体育场883块,其中篮球场475块、乒乓球场165块、全民健身路径125条、羽毛球场18块、健身房14个、其他体育健身场地86块,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8平方米。先后新建改扩建20块校园足球场、11块社会足球场,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比例达30%以上。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河湖“清四乱”成果显著,元江河湖水质持续向好,全县纳入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和8个水功能区水质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划定了清水河、依萨河等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全面加强河流、库坝水质保护。元江生态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每天连续24小时进行环境监测。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元江县全力抓实“两污”治理,优化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垃圾填埋场除险加固工程。2022年,元江县植树7.4万株,绿化面积754亩,实现森林覆盖率67%。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959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400人,实际支付养老金4282.1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637人,全年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10905.0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8146.55万元。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79712人,基金支出8807.28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企业职工20272人,2022年,元江县转移农村劳动力682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88.2万元。元江县残联通过入户走访、慰问等各种形式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极大程度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截至2023年6月,元江县有城乡低保对象6352人,发放低保金1428.8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387人,发放特困供养金和照料护理补贴236.56万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5人,发放生活补贴52.088万元。
交通
综述
元江距昆明市220千米,距玉溪市132千米,G8511昆明—磨憨高速公路、S45永金高速、石红高速穿境而过,高铁方面玉磨铁路穿境,具有沟通滇南、滇东南、滇西,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便捷交通优势。境内形成玉磨铁路、G8511、G213、S35永金高速和通用航空机场“三纵一横一点”的交通路网。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公路通车里程3142.403千米,公路客流量8.58万人。境内国道里程为221.389千米,省道73.403千米。过境高速公路里程为123.682千米。
元江——磨黑高速公路(元磨高速公路)起于元江县二塘桥,接玉溪市至元江高速公路,经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止于普洱市磨黑镇,后接已经建成的磨黑至思茅二级公路,是国道213线云南省境内的一段。元磨高速公路总投资66.47亿元,全长147.37千米,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路基宽22.5米。
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段全长60.676千米,元江境内有近19.5千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元江境内主线桥梁16座隧道2座,计划投资额为31.755亿元。
铁路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的过境铁路为中老昆万铁路,境内通车里程70.898千米。
元江站位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距离县城区约14千米。元江站站房为线侧下式站房,主体建筑面积2979平方米,地上1层,最高聚集人数600人。旅客乘降站台2座、到发线3条。采用验检合一的进站检票模式。设有母婴候车室及重点旅客候车区。元江站设计理念以“世外桃源、生态元江”为主题,整体设计源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云海梯田”和“棕扇舞”,提取梯田的形态作为设计元素。
公共交通
元江县拥有公路营运客车拥有量139辆,拥有2641个客位,其中19座以上班线车辆83辆、出租车31辆、公交车(含新能源公交8辆)25辆;全县营运线路34条,公交车线路5条、县内班线线路13条、县际班线线路5条、市际班线线路11条。玉交集团元江分公司现经营元江-昆明市、石屏县、玉溪市等市际、县际6条客运线路,日发47个班次,进站发班车辆47辆。电动观光车41辆。元江-甘庄公交车10辆。
人文
综述
元江县历史文化悠久深厚,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是云南省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县”之一。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5个民族相融共生,每年还举办文化旅游节、哈尼十月年、彝族、傣族花街节、三月会等丰富的民间节庆活动,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古有“滇南雄镇”之盛名,今得“天然温室”“哀牢山明珠”之称。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村庄被国家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元江县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项目8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
文物古迹
元江县现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村庄被国家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它克崖画
它克崖画位于甘庄街道它克村委会它克村北面约1千米的酒壶山上,距县城46千米处,海拔1592米,崖画长19.5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为60平方米。1987年12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克崖画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崖画长约20米,高约3米,绘有人物、动物和一些符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妙莲寺大殿
妙莲寺大殿位于县城西南40千米的因远镇太平山南麓,现存大殿及群芳门。为元江县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1998年11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莲寺又称“大佛殿”,位于因远小学校园内,依山面水,掩映在苍翠的绿树丛中,保护较为完好。妙莲寺始建于元代。明正清年间重修,后又多次维修,因改建中心小学,至今仅大殿较完整。大殿建在三台石基上,平顶歇山,庑殿屋顶屋面呈八余脊,山花向内收进,用方砖垒砌,花脊兽宝顶,整体布局为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柱属穿斗结构,柱体粗大圆体,柱脚粗,柱头略细,侧间柱脚外蹬,稳定性极好,斗拱硕大,较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明间为六扇五抹雕花格子门,刻工很有特色,侧间为方形窗,朴实大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个,省级项目8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市级项目25个,县级项目59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9处,县级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9人,市级31人,县105人。
哈尼棕扇舞
棕扇舞是哈尼族传统舞蹈。玉溪市境内主要流行于元江县的羊街乡、那诺乡、咪哩乡等哈尼族聚居的乡镇。哈尼棕扇舞于2011年5月23日正式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棕扇舞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现在流传的套路有60多种,舞蹈多用腿部颤动、起伏开跨及大小手臂的甩转等动律。女子的舞步以“猴子作揖” “鹭鸶寻鱼”“老鹰叼小鸡”为主,男子则多用“老熊搂腰”“老熊洗脸” “猴子搂腰”等动作。棕扇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牛皮鼓、、、唢呐、三弦琴等,伴奏音乐大致分为自由节奏、打击乐伴奏、自由伴唱、唢呐与打击乐伴奏等类型。在哈尼族族的“昂玛托”“苦扎扎”“十月年”等传统节日,以及“莫搓搓”葬礼等人生礼仪活动中,哈尼族都要跳棕扇舞。
哈尼族“阿批突”活动
哈尼族“阿批突”活动作为村寨的重要祭祀活动,也是哈尼族重要民间传统节日。“阿批”是哈尼语,意为最先定居村寨的先祖,也指寨神,居住在村子上方一片繁茂的原始森林,并把其中最高最壮实的一棵树设定为对“阿批”的祭祀点——寨神树,“突”为祭祀之意。“阿批突”祭祀习俗是当地哈尼族民族文化的系统展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凝聚了哈尼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归属感。“阿批突”活动至少历经了800年以上历史,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元江“饮食”文化,以地域民族特色分,主要有哈尼风味、彝家风味、傣族风味、白族风味及东南亚美食等。
元江哈尼美食鲜、香、酸、辣,以烟熏肉、哈腊肉、羊屎肚杂鸡肉饭等菜肴为代表。
元江彝家风味,特色是鲜、嫩、脆、香。彝家美食当以彝家火腿、小黄牛干巴、牛肉汤锅及各式各样的山茅食用野菜为代表,既有油香味、还不油嘴。元江县傣族糯制食品较多, 因为糯制食品含的水分底,不容易腐烂。而且比较喜欢吃酸和辣的食物。元江因远白族口味清淡。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吃”文化的集中表现。由于历史原因,元江居住着以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主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越南风味以酸、辣为主,以鱼、虾、蟹、海参等海鲜为主菜,配以芥末、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作配料。
元江县特色美食有因远米干(白族)、猪血糯米肠(哈尼族、彝族、傣族)、油炸泡皮(傣族)、彝家火腿(彝族)、干黄鳝(傣族)、洼垤豆腐(彝族)、烟熏肉(哈尼族)、弯根(傣族)花果美食、芒果宴、辣木宴、火龙果宴、朵朵糕、炸油米线等。
麻脆粑粑(傣族)
每年中秋节来临之际,生活在元江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热坝区的傣族群众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麻脆粑粑,喜迎中秋的到来。麻脆粑粑可炸可烤,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是傣族最喜欢吃的传统美食之一。
米花(傣族)
在元江傣族的村子里,开始做米胖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邻里都在互相帮忙做“米花”是傣族村子独有的景象。
习俗
苗族花神节
举办时间:农历正月初二在甘庄街道举行。“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的集会,届时,各族姑娘将身着民族服装展示歌舞、刺绣等传统才艺,争夺“民族之花”,小伙子们头朝下脚在上倒爬花杆,争夺“花杆王”。
哈尼十月年
“哈尼族十月年” 十月年是哈尼族的新年,是哈尼族全民性的四大传统岁时节令年之一,兼具宗教祭典节日色彩,既有天文历法、农事耕作的意义,又有感恩、祭神的底蕴,是哈尼天文历法中旧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也是哈尼族最隆重的节日。2012年,元江县自治条例中统一规范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十一、十二日为“哈尼十月年。
哈尼族“九祭献”
“九祭献”活动在农历二月的第一个辰龙日开始,是哈尼族最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2006年5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祭献是以追忆祖先迁徙历史、传授梯田农耕技艺,推崇生殖意识、彰显婚姻家庭伦理、突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重要意义为宗旨的综合性的祭祀舞乐礼仪。祭祀内容有咕哧哧涡(围着寨子走一圈)、阿奴才咋(农耕稻作)、阿波门祖(爷爷莫害羞)、果多撒咋(出工做活)、阿尼托咋(生儿育女)、阿腊搓(屋外跳娱乐)、哈咪那哈咋(找媳妇)、阿认皮(讨鲜花)、咋则把涡啦(桌子收回来)9大类别26套动作。在整个九祭献祭祀活动中,歌、舞、乐和器具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吟唱、舞蹈、吹管乐、木具等独具地方特色。
特产
元江鲤
元江鲤是多种杂交鲤鱼的重要父本材料,曾被全国许多地方引种,全国知名鱼类。形态特征:体侧扁较高,略呈椭圆,头较小,略尖,口下位,上颌较下颌突出,须2对,鳞较大,在腹鳍基部有一较发达的腋鳞。鲜活时尾鳍下叶呈红色,偶鳍呈淡红色,故当地称红尾鲤鱼。
芒果
作为花果城,元江盛产热带水果之王——芒果,目前全县的芒果种植面积23.9万亩,其产量达到了23万吨,产值约12亿元。元江芒果的种植面积及种植加工全省第二,被评选为全省水果商品基地示范县。
元江猪街茶
元街茶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猪街村的特产。猪街茶属普洱茶,除具有普洱茶清香、苦后生津回甘的特点外,还具有不生茶锈、不起茶垢的特点。
茉莉
元江县是全国第二、全省最大茉莉花种植加工基地,受干热河谷气候影响,茉莉花在元江生长速度快,当年种植,当年产花,具有开花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香味浓的特点,是国内开花最早、花期最长、产量最高的茉莉花产区。元江县成功注册“元江茉莉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收购茉莉花4280.6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加工窨花茶量4007.29吨,实现加工业附加值2.9亿元。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末,元江县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2个。分别是元江县打炭傣族特色民俗村(AA级)、元江县李和才故居(AA级)。还有南溪老林、养马河彩色膏林、红星林万亩桃李花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53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64.829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35.86亿元。
主要景区
打炭傣族特色民俗村
打炭傣族特色民俗村依托傣锦、傣族特色民族歌舞、傣族民间小调、傣族蒙面情歌等傣族特色文化,环村古树群、明月湖、祈愿湖等自然景观,傣香百味园、打炭傣味缘两家傣族特色农家乐,青枣种植基地和芒果、菠萝蜜、火龙果种植园等旅游资源,打造的集民族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特色美食为一体的景区。
李和才故居
李和才故居位于咪哩乡咪哩社区咪哩居民小组,距离元江县城34千米,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012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和才故居座落于咪哩村中央,属于建筑群落,分为家庙、一号院住房、二号院上下房、厨房小院、石牌坊、学堂、练兵场和祖坟,建筑面积2919.32平方米。李和才故居由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是云南省保存基本完整的近现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对外交流
2022年11月28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与老挝万象省万荣县举行线上仪式,签署了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著名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1-01
元江县情概况.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09-23
美丽云南 | 滨江花果城 避寒养生地——美名: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17
早安云南|立夏,到元江干热河谷赴一场夏日“萨王纳”之约.云南文旅发布.2023-11-17
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4
元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3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县人民政府联系方式.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3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概况.元江新闻网.2023-11-02
元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元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3
打炭村、李和才故居——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县2023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分析.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3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网.https://dmfw.mca.gov.cn/search.html.2023-09-23
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大事记!我们共同来见证!.搜狐网.2023-11-01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元江县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布.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8
【绿云南】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1
自然保护地 |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飞“阅”自然保护区 |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的“萨王纳” 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之窗.澎湃.2023-10-30
注意啦!元江县地质灾害防范常识.腾讯网.2023-11-19
云南玉溪市元江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当地网友称震感强烈.https://toutiao.com/article/6731151637856911883/.2023-09-24
元江县委书记到元江水文站调研.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元江县人民政府.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07
元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白文华调研年产20万吨硅锰合金及尾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07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0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31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2-09
政策文件.云南省体育局.2023-11-18
元江水利这十年,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卷”!.搜狐——热情元江.2023-11-18
元江县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快报.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8
元江县残联: 转作风提效能 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8
元江县上调2023年多项社会救助标准.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8
中国小康网县域频道.中国小康网.2023-10-06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http://www.yjx.gov.cn/yjxzfxxgk/zqtbyjxjtj/20230403/1435952.html.2023-10-06
永金高速元江段建设全速推进.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县人民政府.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元江站.中国国家铁路有限公司.2023-11-01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18
《彩云之南花果园——元江》|《走进玉溪》.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见证元江四十周年|这些文物你肯定没见过….腾讯网.2023-10-06
县委书记瓦庆超到甘庄街道调研.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这个国庆一定要去一趟的地方——因远.搜狐旅游.2023-11-01
七子连心,开花结果!民族团结进步,元江正在做这些…….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乐享云南丨非遗·元江傣族狮子舞.百家号.2023-10-10
这是澧江街道的名片,请您传递一下.腾讯网.2023-11-01
乐享云南 | 非遗·棕扇舞.澎湃新闻.2023-11-01
咪哩乡“阿批突”非遗文化节:延续非遗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4
趣谈元江的“热”文化和“吃”文化.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节庆玉溪丨相约元江芒果节,开启特色美食之旅!.搜狐网.2023-10-06
元江这么多少数民族节日,你来不来?.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1
哈尼十月年,浓浓年味浓浓情.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0-24
哈尼“九祭献•贵祭昂蓝” ,带你探秘元江别样农耕文化.搜狐文化.2023-11-01
神秘||哈尼九祭献,还有多少人记得?.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1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方特产.百家号.2023-10-06
元江特有珍稀土著鱼“元江鲤”,跃出元江游向全国!.搜狐网.2023-11-01
元江县政府信息公开.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猪 街 茶.搜狐网.2023-11-01
小小茉莉花撑起大产业 ——元江县推动农民增收探索实践.元江县人民政府.2023-11-01
云南省元江县与老挝万象省万荣县签署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中国网七彩云南.2023-10-08
公示中!云南6个县(市、区)拟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人民资讯.2023-10-09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卫健委网站.2023-10-09
好消息!兰州市正式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新浪网.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