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北靠昆明市,东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邻玉溪市,南与越南接壤,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州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478422人。2022年末,红河州户籍人口470.28万人。红河州民族众多,有11个世居民族。
早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沿岸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红河州城市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中央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直到1957年11月18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专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此名称沿用至今。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云南省低纬高原季风区域,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红河州有很多自然风景名胜与人文景观,州内有含AAAA级以上景区17个,AAA级景区12个。包括有哈尼梯田、建水孔庙、弥勒湖泉生态公园等。
红河州交通便利,13条高速公路、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均已开工建设。并有中越红河界河航运综合开发项目积极筹备中。2023年,红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89.4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90.96亿元、1086.13亿元、141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0.3%、5.3%。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7.6:48.9。人均生产总值65908元,同比增长4.1%。
红河州主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水果、花卉、蔬菜等优势产业。其工业方面形成了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以雪茄、食糖为骨干的轻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水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工业等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167
名称由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红河穿境而过、少数民族占比大——且哈尼族与彝族为州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得名。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至南北朝
早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沿岸已经有了人类活动。1956年2月,在开远小龙潭煤矿的煤层中,发现了距今1500万年左右的西瓦古猿牙齿化石5枚。1982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腊玛古猿的上颌骨化石,颌骨上共附有12枚牙齿。腊玛古猿被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从猿演化到人的中间环节。:13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把分布在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一带的众多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活动在今天红河一带的有进桑等部族。秦统一后,开拓了从四川南部至今曲靖的“五尺道”,设置了一些县,隶属于蜀郡,委派官吏直接统治西南夷地区。秦的经营随着秦的灭亡而结束了,但它却标志着西南夷地区从秦朝开始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14
西汉,中央王朝就在“西南夷”地区设置4个郡,其中的牂柯郡设于刘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辖17县;益州郡设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辖24县。东汉时,洋郡辖境范围与西汉同,只是将进桑县改为进乘县,将原益州郡西部6县划归新设的永昌郡,将来唯县并入西随县。
东汉之前,此地便开始了锡、银、铅矿开采,并以产锡著称。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把兴古郡分为梁水、兴古、西平3郡,梁水郡在州境内,属宁州。
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政权取代东晋,宁州即为南朝宋所有,领15郡、81县,境内有漏江县(今泸西县)、修云县(今弥勒市南部)、同并县(今弥勒北部至路南一带),属益州郡;律高县(今建水县曲江镇、通海县)属兴古郡;梁水县(今蒙自县、个旧市)、胜休县(今石屏县、峨山彝族自治县)、西随县(今金平县等地),毋县(今开远市、建水县)属梁水郡。
公元479年,南齐继南朝宋之后统治宁州,境内郡县未变动。
隋代至宋代
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南北分裂的中国,在今曲靖设南宁州总管府。
公元622年,改交趾郡为交州。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南宁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公元765年,南诏筑拓东城,不久设拓东节度,在拓东节度的军事防守区内,仿唐设府、州、郡、县。境内有建水郡。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仍设部。唐大中八年(854年)以后,南诏拓东节度收管七洞(今河口、马关县一带),同时获得“棠魔蛮”(今红河、元阳县、金平、绿春县等地的傣族)居住的地方,不久,南诏便把拓东节度南部划出一片地方来设通海都督府,境内大部地方属之。
公元1253~1271年,元朝先后在原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境内靠内的彝族、白族地区设置19个万户府、各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所。
元代至清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建立后,撤销原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性组织,改设路、府、州、县,境内属临安路、和泥路、广西路。
明朝把元朝的杭州市、和泥2路合并设临安府。府治驻建水州,辖6州、5县、9个长官司,辖区多在今红河州内;又改广西路为广西府,辖弥勒等三州。从此后开始,建水县正式成为云南省地区政治和军事中心。
清朝沿袭明朝在云南的设置,但也有一些变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广西府为广西直隶州(驻今泸西县城),原所属州降为县。广西直隶州直辖地即今泸西县,下辖弥勒等3县。同年,建水州也降为建水县。清临安府治驻今建水县城,其地域大部在今红河州内。临安府辖3州、5县、28个大小土官。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杭州市开广兵备道,驻蒙自市,领临安、开化县、广南3府。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蒙自被迫设为通商口岸。1888年,法国在蒙自成立法国领事府。
中华民国
民国3年(1914年),临开广道改为蒙自道。
民国18年(1929年)撤销蒙自道。蒙自道辖建水县、个旧县、阿迷县、蒙自县、石屏县、广西县、弥勒市等16县和河口瑶族自治县对汛督办区。
民国26年(1937年)春,援西红二十八军建立红河(野王)抗日救国委员会,扈连玉任主任。
民国31年(1942年)7月,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建水成立。
民国36年(1947年)12月,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仍驻建水。
民国38年(1949年)原第二行政区改编为第三行政区(驻弥勒),同年3月迁驻路南。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第二行政区改为第三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
1950年2月改称蒙自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驻地迁蒙自,12月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辖蒙自、屏边苗族自治县、开远市、个旧市、金平、建水、石屏县、曲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54年7月划归玉溪专区)、红河、新民(1951年改为元阳县)县、河口市以及龙武设治局。
1951年4月,中央民族访问团来到了红河边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民族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首先召开了蒙自专区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成立蒙自专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31
1954年1月,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辖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及河口市第四区,由蒙自专署代管。自治区政府驻元阳县新街。
1957年11月18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市专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设在蒙自。
1958年,自治州驻地迁到个旧市市。
2003年11月18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回迁蒙自县。
地理
位置境域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北靠昆明市,东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邻玉溪市,南与越南接壤,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
气候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区域,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夏季盛行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冬、春季盛行偏南风;热量水平分布复杂,垂直差异明显,具有中部高,南北两头低,西高东低和干热河谷高于湿热河谷的特点;光、热资源充足,季节分布不均,州内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光照可利用的时间长,光质好;春秋季气温不稳,夏季高温不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春季晴朗干燥,气温较高,秋季降温快;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1396.4毫米,全年降水量的75.9%集中在5~10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9%,干季降水量占全年20%以下。:114-122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地质
红河流域地处云南省旋回构造带重接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完整性较差。红河大断裂以东、河谷两岸广大地区广泛出露二迭系白云岩、大理石,三叠第变质砂岩、页岩、灰岩以及第三系砾岩。红河州境内地质构造可分为:云南山字型构造、哀牢山帚状构造(歹字型构造)、华夏系——新华夏系构,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114-122
地形地貌
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红河为界,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脉纵谷的哀牢山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5%。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3米,最低海拔为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云南省省海拔最低点)。
水文水利
红河州的水系分属红河水系、珠江水系,南部属红河水系,北部属珠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0条(含南盘江、红河2条干流),其中,珠江65条、红河流域115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条,其中,珠江流域6条,红河流域7条,红河州的湖泊均为淡水湖,分布在南盘江流域,主要有异龙湖、赤瑞湖、三角海、大屯海和长桥海。
红河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有红河、南盘江、藤条江、李仙江等四大水系,水电理论蕴藏量在500万千瓦左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州内有组织的治水活动,始于元代至元年间 (1264-1295)。:175民国时期,水利建设有所发展。民国六年 (1917) 建成了境内第一个城市给水工程——个旧市溥利自来水厂。:17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 年贯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针,州内水利事业进人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1781950-1985 年来,州内由省、州、县、社共投人资金 25967万元 (含贷款),劳动累计 11842 万工日,完成土、石、混凝土等工程量 14315 万立方米;建成总库容 67749 万立方米的库塘3048 座,引水渠 28289 条,总装机 2454 台、14.55 万马力的机电抽水站 1786 座,水轮泵 5 站 24 台,机电井 297 眼,水闸 20座,堤防 332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 2430 平方公里,保护农田 33 万亩;排涝 27.51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147.14 万亩占总耕地的 41.5%。与此同时,还建成一大批城乡、工矿供水设施,解决了 13 个县、市 36 万城镇居民和 1539 个村 70.27 万人和 19.63 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每年为工矿提供用水 1 亿立方米以上。:1792023年,新开工绿春县县三角龙塘水库、开远市猫山水库、屏边苗族自治县桥田水库等40件以上重点水利工程。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根据红河州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红河州有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水成土等6个土纲,有砖红壤、红壤、赤红壤等 13 个土类,22 个亚类,46 个土属,88个土种。其中水稻土 24个,旱作土 64 个,土壤面积4239.77万亩。红河州土壤具有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性的分布规律,以垂直分布最为重要。由于生物气候影响,地带性土壤多沿等高线呈带谱状分布,主要分布情况是:海拔900米以下的有砖红壤,海拔800米~1400米为赤红壤,海拔1350米以上有红壤,海拔1000~1900米之间为黄壤,海拔1800~2500米有黄棕壤,海拔2500~3000为棕壤。各类土壤的海拔分布有南北和东西的差异、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属于铁铝土纲的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4个土类,是本州岛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主要土壤,面积3155.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4.2%。非地带性土壤如石灰土、紫色土、燥红土、火山灰土、冲积土、水稻土等则零星分布于不同区域。:7-8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红河州林地面积214.4452万公顷,森林面积184.53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32%。天然林面积123.8820万公顷,天然林蓄积量0.8254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60.6525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0.2719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占红河州森林面积的67.13%,天然林蓄积占森林蓄积的75.22%,现有自然保护地41个,面积29.1万公顷,占红河州国土总面积的9.05%。
矿物资源
红河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之一。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640万吨,其中锡78万吨;黑色金属7000多万吨(猛1600万吨,钛80万吨);非金属矿霞石50亿吨,大理石5亿立方米,州内能源资源也很丰富,煤炭储量50亿吨,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34万千瓦。
全州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北部以煤、大理岩为主的能源、建材矿产集中区;中部以锡、铜、铅、锌、银、锰为主的有色、黑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南部以金、铜、、石膏、大理岩为主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集中区。锡矿储量、产量居世界第一,有“锡都”的美誉。
水资源
红河州分属珠江和红河两大流域。珠江流域境内集水面积12837.2平方千米;红河流域境内集水面积19343.8平方千米。
境内有红河、南盘江、藤条江、李仙江等四大水系,水电理论蕴藏量在500万千瓦左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截至2000年,红河州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4.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0.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5.71亿立方米(扣除重复水量)。
据2002年统计,红河州出入境水量125.35亿立方米(不含李仙江干流),河川径流量325.02亿立方米;总出境水量314.1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96.7%。其中,出州境水量为75.67亿立方米,出国境水量为238.52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红河州作为云南省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因其多变的地貌和气候特征,红河谷最低点(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米)至山脉最高点(金平县西隆山海拔3074米),分布着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
红河州生长着种子植物229科5667种(已知种),占全国的20.49%,占云南省的40.20%。分布着多歧苏铁、灰干苏铁(灰干苏铁)、东京龙脑香、长蕊木兰、桫椤、长果姜等9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其中有兽类动物27科112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22%、全省的41%;鸟类59科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0%、全省的58%;两栖动物动物7科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1%、全省的51%;爬行纲动物14科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全省的47%;鱼类18科109种,占全国鱼类种数的10.6%、全省种数的25.2%。分布着黑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蜂猴、倭蜂猴、圆鼻巨蜥、蟒等10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红河州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8%,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属于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地区。
红河州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突发性、灾害叠加性强的特点,“总体为北旱南涝”的特征,地处活动断裂带,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岩土破碎裂隙发育,地震、滑坡、崩塌、地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影响,极端灾害天气增多,气象灾害不可预见性增大,加之受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一定程度导致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
据文献记载,2002年至2003年,红河州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公安机关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工作,参与处置较大的有7起,其中火灾2起,洪灾2起,山洪导致的山体滑坡3起。在灾害中有29人死亡,全州县有16627人被各种灾害殃及;3216户人家的家园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4283115 万元人民币。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4月10日,红河州辖4市9县(蒙自市、个旧市市、开远市、弥勒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元阳县县、红河县、绿春县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街道),1365个村委会(社区)。
人口
人口总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州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478422人。13个市(县)中,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的有3个,在3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有5个,在20万人至30万人之间的有3个,少于20万人的有2个。2022年末,红河州户籍人口为470.28万人。
全州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20257人,占总人口的51.81%;女性人口为2158165人,占总人口的48.1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51。
全州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40831人,占总人口的21.01%;15—59岁人口为2868988人,占总人口的64.06%;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8603人,占总人口的14.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7679人,占总人口的10.67%。
民族
红河州民族众多,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11个世居民族。
2022年末红河州户籍人口470.28万人,其中,汉族179.86万人、哈尼族90.60万人、彝族117.29万人、壮族12.02万人、傣族12.36万人、苗族36.95万人、回族7.78万人、拉族1.37万人、瑶族10.19万人、布朗族0.10万人、布依族0.41万人。户籍人口按性别分:男性242.24万人、女性228.04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79.86万人、少数民族290.4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8%。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红河南岸红河、绿春、元阳、金平县和建水县部分地区。
彝族主要分布在大羊街乡、浪堤镇、车古乡、乐育镇、宝华镇、甲寅镇、石头寨乡、阿扎河乡、迤萨镇,多居住在开阔向阳的半山区或河谷山梁。
瑶族主要散居在甲寅镇、石头寨乡、车古乡、架车乡和阿扎河乡的10个自然村。多居住在海拔1700米~2000米之间的密林向阳坡,村寨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
傣族习居河谷平坝地区,依山傍水建寨。集中分布在红河县迤萨镇甸河、曼版河、勐龙河、虎街河、大黑公河等河谷地带。
宗教信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除了一些少数民族普遍保留的原始信仰外,几大宗教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州境内都有传布,流传时间长的上千年,短的近百年,均有一定的信教群众,其宗教观念、宗教意识有较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其中,伊斯兰教在回族群众中已形成普遍信仰的宗教,天主教也有部分苗族、彝族群众信仰。很多宗教的东西已成为民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98
少数民族主要的宗教信仰为原始图腾崇拜,如哈尼族的祭龙,彝族的祭火、祭山等。比如彝族信仰鬼魂, 有“灵魂不死”的观念, 认为人的灵魂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在彝族的整个宗教意识中, 祖先崇拜占有重要地位。凡是过年过节都要首先供奉祖先, 接祖先回来一起过节。哈尼族族虔诚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 相信人除了具有会消失的肉体外, 还有灵魂独立存在。
政治
经济
综述
红河州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同时,红河州地处昆明市和越南河内的中间点,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近年来,红河州依托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同时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23年,红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89.4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90.96亿元、1086.13亿元、141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0.3%、5.3%。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7.6:48.9。人均生产总值65908元,同比增长4.1%。
2022年,全州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03亿元,增长1.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993元、16030元,分别增长2.6%、6.6%;粮食产量达186.6万吨。弥勒、个旧、蒙自3市获评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建水县入选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
第一产业
红河州物产丰富,耕地面积609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85千公顷,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水果、花卉、蔬菜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21年全年,红河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607.02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374.59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粮食产量达185.14万吨,同比增加1.65万吨,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据初步统计,蔬菜产量452.92万吨,同比增长7.8%;园林水果产量301.75万吨,同比增长4.6%。
2021年,红河州出栏肉猪398.52万头,同比增长20.2%;出栏肉牛37.77万头,同比增长2.7%;出栏羊97.77万只,同比增长2.8%;家禽出栏6013.00万羽,同比增长3.5%。肉类总产量51.61万吨,同比增长13.7%;牛奶总产量8.85万吨,同比增长15.6%。全州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86.06千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红河州物产丰富,耕地面积609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85千公顷,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水果、花卉、蔬菜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8亿立方米,为农业供水10.4亿立方米。
2022年,红河州共建成56.76万亩高标准农田,创成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16个产品获云南省省“10大名品”。
2022年,红河州开远花卉产业园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远市花卉成为全省六大花卉产业集群之一;元阳哈尼族田园综合体列入全省试点创建。山东天同弥勒食品加工产业园开工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州获认证的有机产品达347个、绿色食品达312个、无公害农产品达3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9个。
第二产业
红河州的工业经济现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以雪茄、食糖为骨干的轻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水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工业等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167
2021年,红河州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71个、总投资1104.4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47.7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9%,制造业增长1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3%,烟草制品业增长4.5%。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锡产量10.50万吨,增长10.9%;粗钢产量178.12万吨,增长16.0%;化肥产量81.53万吨,增长0.2%。1-11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0.09亿元,同比增长6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3%,同比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7.76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1.82亿元,同比增长5.6%。
第三产业
红河州服务业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以及对外贸易为主。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2022年,屏边苗族自治县滴水苗城、开远南洞——凤凰谷景区新认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红河州全州AAAA级旅游景区达1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云上梯田·品味乡愁”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入选首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元阳新街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82.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47亿元,分别增长34.5%、39.6%。
另外,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漫长的边境线让红河州拥有了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和对外贸易的独特优势。在政府支持下,红河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2022年,红河州新增2户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0户。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红河州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现已拥有3个设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家级一类口岸,有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产业平台,2022年,红河州进出口总额达335.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8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
经济功能区
2022年,红河州获批设立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五区联动”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完成。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二期)建成试运行,红河综保区建成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保税监管仓投入使用。
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13年1月17日, 随后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其规划建设面积110平方公里, 地跨蒙自、个旧、开远三市, 是我国面向东盟最近的国家级经开区。“十二五”期间, 蒙自经开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70亿元, 完成工业增加值270亿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17.36亿元。
红河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 2015年1月29日通过国家验收, 同年5月8日封关运行。其海关特殊监管围网区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 已有45户企业正式入驻, 其中加工贸易企业11户, 保税物流企业34户。按照规划, 红河综合保税区将以保税物流为核心, 以加工制造、研发检测为主体, 以商品展示、国际贸易为特色。
中国河口——老街市跨境经济合作区 于2010年6月签署框架协议, 2014年4月19日启动建设。目前, 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园区初步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面积为21平方公里, 其中中方区域为11平方公里, 越方区域为10平方公里。产业规划主要是加工制造业、跨境商贸、国际金融、现代物流、跨境旅游、国际会展五个方面的主导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红河州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共计6.83万人,专任教师5.63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共计2628所,在校生99.15万人(含成人中专非全日制2.76万人)。其中:小学890所,在校生41.17万人;普通中学205所,在校生29.1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在校生6.9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931人;幼儿园1478所,在园(班)幼儿17.94万人;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1.48万人;职业技术学院3所,在校生1.80万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院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541人。
2022年,红河州新建、改扩建普惠幼儿园12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86个,学前三年入学率预计达9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达9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达91.5%,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4%,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红河州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9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发明专利有效量482件,专利授权量1284件。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29家,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红河州全州共13个公共体育场馆、28个学校体育场馆。2022年共实施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3个;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25金28银14铜,金牌总数全省排名第一;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赛事中,红河代表团获得54金57银58铜。
截至2022年6月,全州体育场地设施行政村和社区覆盖率达98%,县市体育场馆基本建成,全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占总人口38.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名。“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共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8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9所,省级体育项目进校园学校4所。成立州县体育总会2个,州级体育社会组织27个。
卫生健康
2021年,红河州13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11家县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
截至2021年底,红河州全州有卫生机构数2538个,其中:医院147个,卫生院143个,农村农级卫生室1405个,个体办医院96个。卫生机构病床位数33711张,其中:医院26742张,卫生院5153张;人员4174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3713人,执业医师8617人,执业助理医师2149人。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51.74/十万,传染病死亡率10.41/十万。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红河州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2项。截至2021年末,红河州全州共有文化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18个(含私人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5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60%。
环保事业
2022年,红河州14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5.7%,2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异龙湖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接近脱劣目标,水质监测结果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完成营造林3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8.3%;建设省级绿美乡镇13个、绿美村庄24个、森林乡村100个,2个县市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红河州全州共投入使用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528个,共有社会组织1757个,全年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26.4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10亿余元;全州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70万人,全年共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2亿元,全州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95万人,全年共支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27亿元,全年各级投入红河州各类民政资金13.38亿元,全年改造城镇棚户区1.7万套、老旧小区和农危房2万余户,38个烂尾楼全部盘活。
交通
综述
云南省地处“承接国内,连接国外”的独特区位,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云南省十三五规划四大交通枢纽之一,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辐射滇南、滇西南,融入滇中的区域性中心,进一步促进蒙自内通云南省各地,外通东南亚各国的承内启外的作用,成为面向东盟的国家级门户。红河州交通便利,13条高速公路、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均已开工建设,并有中越红河界河航运综合开发项目积极筹备中。1991年5月17日,红河州最后一条乡级公路竣工通车,至此,全州县实现全部乡镇通公路。截至2021年,红河州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679960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198942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9453万吨,公路旅客运输量2757万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6211公里。
公路
红河州的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连接城乡。2000年,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3万公里,154个乡镇通了公路。:170-1712009年11月1日,中越双方联合设计建造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该桥与新河高速、蒙新高速相连接。红河公路大桥与滇越铁路大桥、南溪河公路大桥一起构成连接中越两国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泛亚铁路东线中越通道境内段全线建成通车,境外段实现米轨直通、准米轨换装联运。2012年至2021年,州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08.3公里,高速公路首次跨过红河南岸,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4.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5万公里。
铁路
云桂客专于2016年12月建成通车;弥蒙高铁于2018年5月开工建设,全长10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2019年9月起陆续开通昆明市至蒙自市、昆明至河口瑶族自治县北间CR200J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实现“复兴号”通达河口口岸。滇越铁路全长854公里,是云南惟一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铁路运输线:170-171。红河现有火车站7个,分别是:弥勒站、河口北站、屏边站、蒙自站、建水站、曲江站、蒙自北站。红河州铁路网初具规模,玉蒙、蒙河、云桂客专已通车运营,电气化铁路覆盖蒙自、建水、个旧、屏边、河口、弥勒佛等6县市,覆盖率达到46%。红河州境内已通车里程809公里(含米轨),其中准轨铁路317.6公里。
航空
红河蒙自机场2020年4月获得可研批复,于2020年11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元阳民用机场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项目预可研组件上报,待国务院及中央军委批复立项。弥勒通用机场已于2021年7月通航。据报道,弥勒机场与相关通用航空公司计划先开通8条短途运输航线,其中省内5条:弥勒⇌腾冲市、弥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弥勒⇌丽江市、弥勒⇌普洱市、弥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省外3条:弥勒⇌兴义市、弥勒⇌兴义⇌六盘水市、弥勒⇌文山⇌百色市。
航运
2014年, 红河州有渡口41道, 完成客运量52.17万人;客运周转量450.09万人公里;货运量12.32万吨;货运周转量32.18万吨公里。2011年12月开工建设异龙湖、金平那兰电站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有各类船舶363艘, 从业人员625人, 持证船员共415人,水上交通安全连续14年保持零事故。中越红河界河航运综合开发项目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内河航道建设实施方案,并与越方会商达成一致意见,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红河52公里、南溪河9公里全河段、红河中心港区(含北山、山腰)、坝洒港区陆域地形的测量工作。
公共交通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绿色环保、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基本形成。蒙自现代有轨电车M1线已开通运营,M1支线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成为联系城区与铁路车站、机场的骨干公共交通。截至2022年6月底,红河州共拥有公交车117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973辆,清洁能源公交车30辆。2022年全州新增及更换公交车1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辆10辆,新增及更换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100%。
人文
综述
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色彩,哈尼族“十月年”“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祭火”、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多姿多彩。州内各族人民创造了哈尼族长街宴、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彝族海菜腔、阿细跳月、乐作舞、烟盒舞等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
文物古迹
红河州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红河哈尼梯田),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26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1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4个。可移动文物25971件。颁布施行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投入依法得到保障。
红河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
双龙桥
双龙桥也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因其横跨于如双龙蜿蜒的泸江和塌冲河交汇处,故有“一桥锁双龙”之意,得名双龙桥。1839年在当地乡绅提议下,捐资新建石桥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桥高9米、长148.26米,桥身用约500块打凿平整的石块镶砌而成,两侧以垒条石为栏。双龙桥建成后,既增加了排水面积,利于泄洪,也解决了两岸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庆来、李广田旧居
熊庆来、李广田旧居坐落于云南大学会泽院东侧。建盖于1937年,座北朝南,是一座单檐悬山顶、面阔四间,进深两间外走廊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自建成至1968年间,此楼房先后是熊庆来、李广田两位校长的住宅。熊庆来,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比利时、法国,获博士学位。其 “熊氏定理”,又称“熊氏无穷级”,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37年至1948年任云南大学校长。新中国时期,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全国政治委员。2003年,“李广田旧居、李广田旧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举办了熊庆来、李广田生平事迹陈列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3年1月,红河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分别为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彝族烟盒舞、都玛简收、矻扎扎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
石屏彝族烟盒舞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流传于云南省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彝族海菜腔
彝族海菜腔是云南彝族特有的民俗音乐品种,它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石屏彝族海菜腔属海菜腔变体的民歌,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一首完整的海菜腔曲调通常由拘腔、空腔、正七腔及粤语腔等部分组成,结构复杂,篇幅宏大,是一种由多乐段组合,集独唱、对唱、领唱、齐唱、合唱等形式于一体的大型声乐套曲。海菜腔代表性曲目有《哥唱小曲妹来学》《石屏橄榄菜》等。
古城及村落
红河州拥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1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4个。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被称为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这里,“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地一庙,七箭之地一井”。古城内现存地面文化遗迹1000多处,地面文物数量居全省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首。建水县历史底蕴醇厚,有“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省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石屏古城
石屏县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文献名邦、状元故里”的美誉。历经了上千年的文化熏陶,石屏典雅古朴、书香浓郁。近年来,石屏县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特色元素,通过科学化、差异化地对县域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引导扶持,成功打造了坝心镇龙港村、宝秀镇郑营村、牛街镇化石村、龙朋镇三家村以及龙韵养生谷、环湖生态廊道、异龙湖中国湿地公园、大龙井桥等一批示范村寨、示范景区。
元阳县阿者科传统村落
阿者科,是新街镇爱春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共有64户479人,全部是世居的哈尼族。2011年申遗期间,阿者科作为“四素同构”景观格局中的典型代表,在申遗过程中被发现,因传统村落元素保存完好,成为了申遗文本中重点展示的五个村寨之一。阿者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将哈尼族梯田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技艺传承、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范例。
饮食
红河饮食文化有地方特色,起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建水的汽锅鸡、石屏豆腐是当地的特色食物。还包括百花宴、菌子宴、豆腐宴、昆虫宴,以及梯田鱼、蒙自年糕、越南卷粉、小锅米线等特色饮食。
习俗
红河州民族众多,习俗各异。语言、服饰、饮食、工艺美术、民居习俗、婚恋习俗、传统节日、民间文学、宗教信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37
哈尼族的扎特勒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浇花节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节日。:135-160
艺术
民间文学
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阿细的先基》《尼苏夺节》《查姆》《力芝与索布》《南诏国的宫灯》《阿聪与阿力》等是广泛流传的佳作。:40-142
壮族:《姆六甲》《葫芦传人》《谷子的来源》《送挑田的故事》《流浪汉当皇帝》《金银洞》《九兄弟》等民间文学和诉苦歌、婚姻歌、农事歌、叙事歌、祝酒歌、情歌等民俗音乐是壮族文化的代表。:147-149
美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红河州美术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978~2005年红河州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20余次,展出各类作品900余件,获得州以上奖项90余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孙光宗、谢毓功、黄泰柏、沈安有、白祖文、杨继高、张宗凯、云欣成、何永明、李平等。:1587
音乐
红河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少数民族中,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音乐的分类、风格以及演奏和演唱方式有着重大差别。哈尼族传统音乐歌曲有唱述历史和人生哲理的《哈巴》,有作山歌、情歌演唱的《哧然》,有送嫁歌《苏咪多》,还有歌舞曲《罗作高》等。彝族传统音乐歌曲有唱述历史和哲理的《甲苏》,有作山歌、情歌演唱的《阿里》,还有《海菜腔》、《沙夜腔》、《五山腔》、《跳乐》等。瑶族传统音乐歌曲有夜歌、昼歌、山歌、念律、送亡等。苗族传统音乐歌曲有办喜事的《然冲》,办丧事的《烘勾》,以及山歌、情歌《探佐》等。其他民族也有各自独特的乐曲和歌种。此外,境内还有丰富的戏曲音乐(花灯音乐、滇剧音乐、京剧音乐)、宗教音乐、民族创新音乐和民族交响乐等。:1577
舞蹈
红河州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习俗和审美情趣,创造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民族舞蹈艺术。哈尼族的木雀舞、碗舞、桌子舞等,彝族的烟盒舞、响把舞、乐作舞,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铜铃,傣族的篱帽舞、带舞,壮族的铜木神鼓舞等等,都充分表现了各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及不同的生活习性。其中烟盒舞经常在全省和全国演出中获奖,哈尼族桌子舞在云南省第七届民运会上获金奖,花腰舞龙进京参加比赛和展演获金奖。:1578
方言
云南各地方言的韵母,多少不一,读音也不完全一致。韵母数目最多的是华坪县方言,共37 个;最少的是红河方言,只有 24个;一般在 30 个左右。河口粤语情况较特殊,未计入。:76
哈尼语可以划分为三个方言:两个次方言和 12 个土语。哈雅方言,可分为哈尼、哈尼族两个次方言。哈雅方言中的哈尼次方言主要分布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约 50 多万人口是哈尼族最大的聚居区;碧卡方言,可分为墨江菜园乡碧约土语、墨江民兴乡卡多土语、墨江雅邑大寨哦怒土语;豪白方言,可分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水类豪尼土语、墨江坝利白宏土语。:132
地方形象
州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树州花评选结果的议案》,命名香樟树、清香木为“州树”。
州花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树州花评选结果的议案》,命名攀枝花市、凤凰木为“州花”。
风景名胜
综述
红河州有很多自然风景名胜,大地绿树红花、蓝天碧水,五色土壤、黑瓦白墙,人文景观同样多姿多彩。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含AAAA级以上景区17个,AAA级景区12个。包括有哈尼梯田、建水孔庙、弥勒湖泉生态公园、屏边滴水苗城、金平蝴蝶谷、泸西阿庐古洞等。
重要景点
泸西阿庐古洞景区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的阿庐古洞位于红河州泸西县城西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庐古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下岩溶风景区,“江山之娇当桂林市,溶洞之奇数阿庐”是其特质的真实写照。洞内景观具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中有河,洞外有泉”的特点。其中,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和玉笋河(水洞),三洞一河既相对集中,又各成独立的小景区,每个小景区内景点密集,变化多样,还有佛光惊现、地河幻景、古洞云海、天造神物四大自然奇观。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景区
红河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达82万亩(约等于546.67平方千米),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历经上千年垦殖创造的梯田农业生态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喜米和水产品,在调节气候、保水保土、防止滑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湿地功能。由于长期受红河、藤条江两大干流水系的侵蚀切割,形成了峡谷幽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流湍急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
红河哈尼梯田先后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6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0年6月)、中国湿地公园(2007年11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7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2018年12月)等诸多殊荣。
建水文庙
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核心区域占地面积 1.03平方公里。古城内现存地面文化遗迹10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州、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47个,文物点358处,地面文物数量居全省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首。现有3个AAA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孔子庙景区、朱家花园景区、学政考棚景区。建筑基本上参照曲阜孔庙的建筑结构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坐北朝南,规制严谨。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从哀牢山脉奔流而来,红河的美不可忽视.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6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12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红河州志-哈尼族方言.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4-19
红河州有了自己的“州树“”州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4-11
红河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建制沿革-云南数字方志馆.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4-11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11
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1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红河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8-31
红河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建设绿美红河 让绿色成为最鲜明底色.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红河“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千年临安古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中共红河支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4-22
红河州志(1978-2005)上册.云南方志馆.2023-04-11
红河州水利局对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红河州水利局(本级)2023年预算公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0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68号建议的答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云南数字方志馆-红河州志(1978—2005)上册.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4-11
红河:滇南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澎湃.2023-04-11
红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4号建议的答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的通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4-11
多彩民族|速览红河县4个少数民族.红河县长安网.2023-04-11
领导集锦 > 赵瑞君.中国红河.2023-04-2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班子.红河州人大常委会.2023-04-27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政协领导.红河政协网.2023-04-27
红河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关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本级)2023年预算公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关于公布《红河州国家、省、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单》《红河州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清单》《红河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清单》的通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8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召开2023年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区位优势及国际大通道.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2
红河:改革增动力 开放激活力.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2
弥蒙高铁开通百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澎湃.2023-04-22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4-22
弥勒⇌版纳、弥勒⇌丽江……弥勒东风机场计划先开通8条航线!快看.澎湃.2023-04-22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十四五”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22
红河州能源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9号提案的答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红河州道路运输管理局2022年度整体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2
文化馨香润红河.中国红河.2023-04-18
郊游建水双龙桥.中国红河.2023-04-18
云南建筑大观(五):名人故居忆故人.学习强国.2023-04-12
四季生产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彝族海菜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彝族烟盒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五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4-11
到石屏建水赴一场“屏水相逢”的乡愁之旅.中国红河.2023-04-19
文旅市场稳步“回温”建水古城“烟火”升腾.中国红河.2023-04-19
云南石屏古城.学习强国.2023-04-19
石屏生态旅游.学习强国.2023-04-19
CCTV-4点赞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你看了吗?.中国红河.2023-04-19
获国家“地标”的蒙自年糕.云南网.2023-04-11
跟着“非遗”游云南,N种打开方式你知道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销售火爆.人民网云南.2023-04-11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傣族泼水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1
红河州志(1978-2005)下册.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4-11
汉语方言志-哈尼族方言.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4-19
红河这座宝藏小城,美得原始又动人,却鲜为人知!.中国红河.2023-04-11
云南哈尼梯田.学习强国.2023-04-19
云南2条上榜!“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邀您来打卡.中国红河.2023-04-11
红河州“云上梯田·品味乡愁”之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4-22
建水文庙图片.红河图片视频库.2023-04-11
红河州外事侨务办公室2016年度部门决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1
数学家的故事——熊庆来.学习强国.2023-04-12
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常献血表彰奖励者的决定.卫健委网站.2023-04-11